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108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docx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

金融事务专业调研报告

一、金融事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重建金融体系,先后重建了四家专业银行,90年代初又恢复了证券市场,外汇管理也逐渐放宽。

除了银行以外,国家也陆续开始恢复或新建保险、信托等市场,并开拓发展了证券市场,这些非银行金融部门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的金融业在证券、保险、基金、银行四个金融领域发展很快,中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从金融行业就业指数来看,上海的金融人才需求量仍将以旺盛的态势持续下去,北京人才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其它各地市的人才需求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一般来说6月份往往成为金融行业用人的高峰,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个行业传统的用人高峰时间,随着外资金融机构涉足领域的不断放宽,国内金融机构也逐步加强了“跑马圈地”的措施,因而造成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

(二)未来十年中国金融业发展预测

在未来十年中,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将努力追赶世界银行业发展的步伐,融合到国际金融大家庭中,与世界共舞。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银行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十年。

1.在银行机构上

估计在“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享有完全的国民待遇时,国内法人银行机构将停止增加,并进入银行机构调整期。

另一方面,为参加国际经济和金融竞争,争得中国应得的利益,将会出现几个资产规模、资本总额、主营收入较大的混业经营的银行集团,以抗衡外资银行冲击和主动出击国际金融市场,这些银行集团的组建,将主要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

2.在管理结构上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银行广泛使用,银行大多数标准化产品的业务操作、会计处理等,可以大大地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并节省人力,预测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人员也会因计算机技术大量代替手工而缩减。

3.在银行形态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家居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动存取款机、零售终端机等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的另类银行形态将大量出现,弥补并延伸了传统银行的服务功能,扩大银行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降低成本。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由此,传统的银行分支机构将会有较大幅度的缩减,预计未来十年中,在大中城市这类无人银行机构将占有银行机构的三分之一。

4.在金融产品上

随着今后央行放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将出现引进和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浪潮,售后哪家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量高,哪家银行就能吸引客户,金融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

5.在盈利空间上

随着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逐步减少,商业银行不得不扩大业务规模、创新产品、提高管理效率等;加之,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凭借其优势将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

所以未来的银行业竞争将比现在更加激烈,由此商业银行在与客户搏弈中也会逐步走向微利时代。

6.在银行卡市场上

据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持卡消费的达90%以上,现金消费仅仅占10%,而国内持卡消费仅仅占10%,现金消费占90%;在美国人均银行卡持有量为2.3张,而国内仅仅0.14张。

随着全国银行卡联网运行的实现,银行卡市场正不断扩大,中国银行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随着加入WTO后,加之信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与中资银行展开重点竞争。

7.在客户经理制的内涵上

客户经理制的核心价值是从现在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不同客户特点,以量身定做方式开发他们需要的产品,随着不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现在银行统一开发和管理产品模式远不能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那时从事金融产品和工具的金融工程设计人员将是银行最为抢手的人才。

(三)我国金融人才现状分析

从目前金融人才看,金融人才总量需求增长快于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增长,金融人才结构变化速度快于金融人才总量增长速度,人才学历偏低。

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已有相当规模,但素质与知识结构都有待提高。

2002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为340万人,比1995年的276万人增长了23.2%,年均增长率为3%。

2001年、2002年我国金融业专业技术人才为163.9万人、161.7万人,分别占从业人员的48.8%和47.6%。

我国金融业研究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仅为11%,而初中及其以下学历占13.8%。

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急需提高金融人才的学历层次,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相当大。

然而,金融人才的更新并不容易,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居全国16个部门之首,比全国平均工资高54%,但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工资水平又有较大的差距。

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

金融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应对当今快速发展的金融改革,光是熟练操作自己的业务是不够的。

国外金融机构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的大量的新技术、新方式,融合性、创新性必然要求改变现有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

金融人才流动频繁。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在人才市场中的反映。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动有着明显特征:

一是金融人才流动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二是金融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高学历层次人才上;三是从内地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四是从国有金融机构流向外资金融机构和中资非国有金融机构;五是从证券业流出的人才最为集中。

(四)青岛地区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分析

目前,青岛市作为山东省金融中心城市,其在专业人才方面的短缺正在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并始终困扰着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青岛只有几个人持有金融专业资格证书。

这种人才的短缺,对青岛市金融业下一步的发展将十分不利。

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对人才短缺问题时这样表述的,一是外资银行越来越多地涉足人民币市场,再加上国内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之间也竞争激烈,国内金融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极为抢手;二是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内地、海外拓展业务,投资银行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三是股市原因,对理财顾问、理财分析、规划师等专业人才需求涨势迅猛。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32家、证券公司及营业机构40家、期货机构7家、保险机构27家,其中外资银行9家、外资保险公司5家。

金融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提高很快。

二、专业建设成效

(一)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金融专业是以财政金融学校为基础,作为学校的龙头专业,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操作过程和组织状况,从事银行柜员、银行会计等基层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

学校自成立以来,历年开设金融及相关专业(财会与金融、金融事务、金融管理与事务等)。

随着青岛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化接轨,金融业成为青岛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我校的金融专业建设也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态势。

金融专业已形成骨干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质优实用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和规模不断发展,综合办学能力日臻提高,并形成以我校为依托,成立“青岛财会金融业职教集团”,充分发挥学校和骨干企业的优势,形成校企合作的共同舞台,探索出职业教育促进金融业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新途径。

学校已成为青岛市职业教育的“双名牌”(名牌专业、名牌学校),作为学校骨干专业的金融专业,也形成“财会金融专业群”,并带动了青岛市金融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

随着学校社会效益和就业出口的不断扩大,金融专业成为学校历年来招生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在社会上形成强有力的口碑。

同时学校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采取多层次、多形式、集团化办学的办学特色。

现在学校已搭建起包括中专、大专、非学历高等教育等3个学历层次,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多元化、灵活性的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注重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能力培养如下:

1.综合素质能力

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热爱科学的学风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具有从事金融专业及相近专业的能力,具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如银行柜员操作、财务分析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经营和组织管理能力。

2.基本能力要求

(1)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就是具有较好的日常交往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好编写经营计划、调查报告等日常工作,能书写日常公文信函、英文信件、电报、传真、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

(2)计算机应用能力。

包括基本操作能力,网络运用能力。

主要指键盘操作、中英文录入、输出、扫描仪传真机、打印机的运用等、并能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信息收集与运用。

(3)与人交往能力。

包括社交礼仪能力、协调公共关系能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能力。

主要指能够掌握并运用日常交往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掌握人际沟通技巧的一般活动方法,具有优秀品德、人文素养、审美能力。

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举止大方,谈吐高雅。

(4)继续学习能力。

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顺应知识经济需要,迅速吸收最新金融知识,熟悉经济法规及相关金融法规,能够自主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并不断创新意识。

3.专业能力要求

(1)柜台操作能力。

包括临柜岗位操作和非临柜岗位流程。

主要掌握签到、出库、日间操作、日终平账和签退等临柜岗位业务流程;同时要掌握联行交换岗位和管库岗位等业务内容。

(2)投资分析能力。

主要指客户盈利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能帮助客户进行财物的预测分析、分散投资风险,达到正确理财的目的。

(3)银行营销能力。

主要指银行产品营销能力。

如产品创新、产品推销、理财策划、订立合同等。

4.技能教学和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

在对金融行业现行岗位要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制定形成了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要求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双(多)证制度,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必须取得全国英语PETS等级证书、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操作员证书、珠算、点钞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和会计上岗证(建议取得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为使学生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我们还专门开设了“3+2”高考辅导班,主要学习财会专业课程,可以达到继续升学深造的目的。

(四)专业建设特色

1.教学情况

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中专学制三年,实行“4·2分段”。

(3·2连读五年制另行安排)前四学期学习文化、专业等知识,每学期原则上安排18周的上课时间,第三学年为弹性学年,完成专业实践和部分选修学分。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始终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根据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上级指导性教学计划或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制订了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及安排方案。

在金融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我校课程设置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化结构,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大类,它们的比例一般为6:

3:

1。

其中必修课模块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必须修读并取得学分的课程,它反映该专业学生应获得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我们开设了《财政与金融》、《银行储蓄与出纳》、《银行会计实务》、《基础会计》、《统计学》、《经济法》等专业课程;珠算、点钞、计算器、汉字录入、会计电算化、收银实务等技能课程和《私金业务实训》、《对公业务实训》等实训课程。

限选课模块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方向所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

学生通过该模块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经强化训练和考核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如《投资理财》、《银行客户服务技巧运用》。

另外,我们将《财政金融基础知识》《银行储蓄与出纳》《银行会计》课程确定为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符合企业现行金融岗位的需求。

任选课模块是为了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面或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和潜能,强化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

我校在金融专业开设了证券、理财、保险等方面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行选择,以拓宽基础知识面、改善横向或纵向知识能力结构。

2.教材建设

本专业现有校本教材两本:

《银行储蓄与出纳》、《计算技术》。

校本教材的都是根据行业要求和行业标准及时更新应用与课堂,尽量达到课堂与行业的无缝隙衔接,其中《银行储蓄与出纳》已经在校本教材使用的基础上,经过完善、修订,由社会和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3.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私金业务实训》《对公业务实训》是金融专业两门实训课程,主要是运用银行综合业务软件在模拟实训室进行,通常是运用模块制,每一个模块分理论和实训两部分,先学理论,然后进行实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既要依法合规,又要独立思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按业务流程和规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良好职业习惯;

(2)强化专业意识、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金融学科前沿信息和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金融学领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通过参与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实践项目计划即课题研究、发明创造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针对学生实习要求,我校不仅建立了校内银行业务模拟室,为金融专业学生业务模拟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在多年为工商银行青岛市支行、交通银行青岛市支行,中国银行青岛市支行,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华夏银行青岛支行等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输送人才的同时,学校已经在这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可同时提供500个实习岗位。

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校内实践基地

金融专业实行了一边教学一边实训的业务实训教学流程。

金融专业有自己的银行业务模拟室和技能训练室。

有着很好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果。

银行业务模拟室:

可在教师指导下,变换不同的金融岗位,学习掌握金融专业基本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训练室,具有良好的训练环境和师资力量,设施齐全,课堂效率高。

(2)校外实践基地

本着“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实习实践原则,注重实习课题化,尝试研究性实习。

在专业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制定出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组织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实习、认真指导。

青岛市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与学校建立了长年的合作关系,与学校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为学校的实习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岗位。

金融专业学生在银行会计、出纳、人事、管理、公关、文秘、储蓄、收银、内勤、打字员等岗位得到锻炼,专业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通过校外基地实习,学生具备了专业操作能力和日常业务处理能力。

5.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及学历的提高,加强教科研工作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教学改革试点方案的落实。

(1)校本培训:

将校本培训作为培训教师的主要途径,对教师进行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法研讨与应用,金融专业邮资机成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定期进行CAI课件制作培训,聘请专家进行培训等均取得良好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校外培训:

利用实习指导教师的机会进行专业调研和专业探索,利用假期进行岗位实习培训和教学法培训,利用校企联合方式,对教师进行再培训。

(3)学历再提高:

金融事务专业专业课教师有2人获得经济硕士学位,起到了专业引领作用。

专业课教师每人都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人用友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三、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1992年至2009年,学校共培养3186余名学生,学生升学就业有优势,对口高职升学率高,就业率达到98%,其中优质岗位就业率达到80%。

学校与部分金融单位实行“强强联合”,合作单位加挂“我校实习就业基地”我校加挂“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由于学校实训室建设时间不长,需要进一步加强岗位师资培训和骨干教师专业培训,使金融专业教学内容更前沿、师资力量更强大,行业标准更确切,学生培养更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