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942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

任何客体(对象)都是主体运用其固有的表象能力及相应的先天的充足理由律构成的。

这种观点与康德关于主体利用先天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来构造对象的观点很类似。

叔本华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反对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和客体当作独立存在的实体,而认为它们只能在表象中彼此相对而存在。

他的理论的出发点是既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而是融主客于一体的表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客体和主体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割裂主客体的统一,将认识论的问题等同于本体论问题,使认识僵化,以至走向绝对主义和独断论。

三、作为意志的世界

叔本华哲学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对作为世界的“另一面”的自在之物作了唯意志主义的解释。

他认为存在的东西本身,即自在之物,只能是意志。

首先,人的真正本质是意志。

人最根本的东西是情感和欲望,也就是意志。

过去理性派哲学家把思维(理性)看做是先于其情感意志的东西,其实,意志高于理性。

人首先有意志,然后才认识所要认识的东西。

人的理性、思想等只不过是意志的体现方式。

理性和思想的目的不是其本身,而是作为满足意志、欲望的手段。

其次,整个世界的本质也是意志,世界的一切都是意志的外在表现。

意志作为人的本质与作为世界的本质是统一的。

被叔本华当作自在之物的意志是无意识的、即“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

其特点是求生存,故可称为生存(生活)意志。

为了求生存就必须战胜死亡。

战胜死亡的办法是繁殖后代,因此生存意志必伴有生殖意志。

人的两性关系、爱情、婚姻无非是实现生殖意志的工具。

他把生活意志说成是宇宙意志,它们对象化为不同等级的理念,这些理念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同等级的事物上表现自身。

愈是处于较高级阶段的理念愈能清晰而完整地表现意志。

处于最高级的理念是人的理念。

人与其他东西不同,他能够发现自己,知道自己既是意志又是表象,也知道世界既是意志又是表象。

天才人物在其直觉中超脱了一切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现实关系,他不再是一个特殊的人,而是作为理念的人、他作为认识主体是纯粹主体,是意志本身;

而作为他的认识对象的也不是一般事物,不是现实事物,而是事物的理念,即意志本身。

作为认识主体的意志与客体的意志是同一个意志,二者实质上已融为一体。

因此意志世界也就表现为主体的意志世界,“世界也就是我的意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叔本华不是把意志当作某种精神实体,而是当作超越主客分立的某种活力和倾向。

四、理性和直觉

叔本华将认识分为两种:

一种是科学的理性和概念的认识,另一种是非理性的、非科学的认识。

前者只能及于表象(现象)世界,其主要作用是实践性的,即充当生活意志的工具,但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要达到实在、获得具有客观意义的真理只能通过非理性的直觉。

这种直觉发生于时空以外、超出经验和思维的范围。

它使人的整个意识沉浸在对当下的客体的静观之中,主体忘却了自己的个性和意志,变成纯粹主体,被直觉的客体也不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理念、永恒的形式,意志在这个阶段上的直接的对象化。

在这种融二为一的神秘境界中,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对自在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真理。

叔本华为了不走向神秘主义而不得不又肯定直觉不能完全与知觉的概念脱节,相反它需要利用知觉和概念。

直觉的感性知觉特征使它面向具体事物,直觉之利用抽象概念又使它超出具体事物(现象)而达到本体。

但这样一来他就陷入了与他对理性的批判自相矛盾的境地。

一、悲观主义伦理学

在叔本华看来,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识和行动来使之实现。

然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

因为这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就意味着痛苦。

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

愈强烈的意志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意味着更少的自由和道德。

减轻和避免人生的痛苦、成为自由和有道德的人的根本方法是抑制人的欲望,否定人的生命意志。

他提出的主要途径是研究哲学、进行艺术直觉以致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

人们应当摆脱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现实的理想和目的,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而进入无我之境。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超脱现象世界而进入自在之物、即意志世界。

而自由和道德正是属于意志世界的,只有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本身的行动才是自由的,而人直觉到自己作为意志本身的惟一的行动就是否定意志这个行动。

P51尼采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理论

在尼采看来,要成为一个创造价值、判定善恶的人,首先要推翻以往价值,这也是对人的最高的自我肯定。

尼采对以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他把苏格拉底当做这一传统的肇始者,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口号,把只是当做人生的最高目的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只是是依靠理性思维获得的,这样理性就被认为是万能的,成了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支配者。

人的直觉和本能却被忽略、甚至被完全否定了。

尼采认为这意味着苏格拉底侧地抛弃了他以前的希腊文化重视直觉和本能的传统而开辟了理性主义传统。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

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着,历史进步的核心;

实际上,人缺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

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的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想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

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

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约束,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们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概念。

你才要求建立一种能够发现和表达人的这种深层存在的哲学。

他从希腊神话任务、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中找到了这种哲学的镜子。

他把酒神同日神当做艺术的象征,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

他认为狄俄尼索斯精神比阿波罗精神更为重要。

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意味着人的一切最原始的冲动都获得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或原则的约束。

狄俄尼索斯的世界是一个狂醉的世界,是人性的深处得到充分表达的世界。

尼采一再强调这正是哲学的真正世界,真正的哲学应该是狄俄尼索斯哲学。

P49尼采权力意志论

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

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者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做是生命的愿望、意志,认为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

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DerWilleZurMacht)。

尼采由人的生命取决于权力意志,进而推论出生物的本质也是权力意志。

生物有机体摄取营养就是为了表现其生命力而去占有和吞噬环境。

不仅具有生命的有机物的本质是权力意志,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的本质也都是权力意志。

人和世界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而权力意志又内在于人和世界的存在本身之中。

因此,人作为权力意志或者说作为非理性的生命力与人的现实存在不是分裂的。

人的欲望、激情、本能冲动与人的肉体存在及人的思想和行动是构成个人存在的统一整体。

这样的个人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不受其本身以外的任何力量支配。

尼采认为人是不断地创造生命本身的价值的积极主动的人,人不能满足于“已经如此”,而要代之以“我愿如此”。

尼采之提出要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也正是基于对人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的一种肯定,因为重估意味着重建,而重建正意味着人的奋发有为。

人是评价者,他最先给事物以意义――一种人类的意义,而人之给予事物以意义,意味着给自己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也就给了自己以意义。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但他又强调权力意志不是一种目的论的本原,它并不朝向某种确定的目的,它作为一种不断改善、扩张、增长的生命力、冲力并无确定的终极的方向。

它永远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存在物、实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不断的生成、变化的活动、倾向而存在。

权力意志的存在就是这种活动。

倾向的展开。

尼采因此不满意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进化论把生命理解为自我保存,并且过分地强调了外在因素的作用。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与他的永恒轮回说密切相关。

他认为世界的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世界的图景就是权力意志在其永恒轮回中三各种表现。

尼采以当时科学已经确定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学说为依据,认为权力意志在全体上是永恒同一的,就是说其总量是确定的,但在它表现的局部的质的方面却是流动变化的。

它不会永远停留于某种状态中,除了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化本身以外,它没有任何永恒的的东西。

权力意志永远是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永远是自己破坏,自己创造。

尼采永恒轮回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对某种绝对的、彼岸的目标的追求,肯定现实的世界和人生。

因为既然宇宙的一切即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那么它们的活动必然是圆圈式的,其中任何一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都具有同等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排除了任何超越的彼岸的目的和存在。

尼采以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为己任。

从他把权力意志当作一种活动、倾向、过程而不当作派生万物的精神实体、甚至也不当做现象之后的的自在之物来说,他的权力意志论与传统形而上学的确有所不同。

然而,他又将整个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权力意志的存在,将整个世界的发展归结为权力意志的流转易形、永恒轮回,这无异于是在破坏形而上学的同时又在构建另一种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在高度评价尼采哲学的同时又称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P175实用主义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继承近代经验主义传统,广泛吸取其他各派的哲学观点,反对二元分立的近代形而上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强调行动、过程和效果,注重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以及本能和直觉,强有力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

它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曾对英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的思想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实用主义的概况,以及其主要代表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生平与重要思想。

第一节实用主义概况

一、实用主义的基本特点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各派哲学中对该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其最主要代表是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

实用主义哲学家大都反对将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分立作为哲学的出发点,拒绝对关于世界的基础、本质等传统哲学的问题作出回答,要求抛弃各种声称具有普遍和绝对意义的哲学体系。

他们大都把哲学的主要任务归结为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也就是由自在世界转向人化(经验)世界。

他们既承认自己是近代经验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又要求超越后者的形而上学。

在这方面他们与实证主义等强调科学的各派哲学大体一致,但更为强调人的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实用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也有密切联系。

这表现在他们大都企图超越一般经验主义的感觉主义和原子主义倾向,强调经验的融贯性和连续性,肯定经验中包含了各种非理性的内容。

一般说来,实用主义哲学兼容了很多其他哲学派别的观点,它区别于它们的地方主要在于它更强调哲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主张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做最高目的。

行动概念占主导地位。

尽管实用主义常被当做市侩哲学,但皮尔士、杜威等主要实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主旨并非如此。

相反,他们都强调要超越传统意义、特别是利己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人的实践和行动的社会性。

二、美国实用主义的背景

实用主义产生于美国,活动中心也在美国,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理论象征。

它最能体现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社会的生活的特点。

美国资本主义是在未受到强大封建势力阻挠的情况下较为顺利的发展起来的,自我谋划、自我选择和奋斗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在这里获得广泛的流行,每一个人原则上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信念去采取行动,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效果。

由各种文化传统融合成的新文化又是对这些文化传统本身的否定,任何一种传统都失去了作为判断标准的意义,对主体的活动的有效和无效、成功和失败超越了任何文化传统或思想原则,而被当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实用主义应运而生,其兼容并包原则使它能向一切其他哲学开放。

具有深远请教传统的多数美国人当然也信仰宗教,但他们使宗教符合获得利益、成功的要求。

这样的宗教与实用主义也是一致的。

标榜以生物进化论为其科学根据的实用主义在美国盛行与19世纪下半期以来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也是分不开的。

一、实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

实用主义发轫于1871-1874年在哈佛大学所建立的以皮尔士为首的“形而上学俱乐部”。

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在当时并未引人注意,19世纪末詹姆斯对其作了系统的论证和发挥以后,实用主义才成为美国哲学中的一种最主要思潮。

20世纪上半期,杜威又将他们的思想作了重大发展,并把它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

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杜威死后,美国实用主义在外表上被一些发源于欧洲的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等流派挤到了后台,但由于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已成为众多美国人思想和行动的准则,从实际影响说,它们都无法与实用主义相比。

最近二三十年来,以蒯因、罗蒂为主要代表的新实用主义成了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形态。

实用主义在西方各国均有流传。

英国、意大利在20世纪初出现了实用主义思潮,德、法、奥等国的一些哲学流派如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等在理论上也与实用主义接近。

亚、非、拉国家也有流传,如旧中国出现了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

第二节皮尔士与实用主义的创立

一、皮尔士的生平活动和思想发展历程

皮尔士(CharlesSandersPeirce,1839-1914)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855年入学于哈佛大学,从1861年起长期在海岸观测所任职,与此同时,他还曾在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课,讲授逻辑学、科学史等课程。

他在物理、化学、数学、逻辑、科学史等方面成就卓著。

晚年穷困潦倒,1914年死于癌症。

主要著作有《机会、爱情与逻辑》(1923)、《皮尔士文集》8卷(1931-1935-1958)等。

批判和超越笛卡儿以来的西方体系哲学、建立以实践和过程为核心的哲学是皮尔士思想的主旋律。

他继承了休谟以来近代经验主义传统,却又企图超越其唯名论和原子主义倾向;

接受了康德先验论的某些思想,却又批判其不彻底性;

既接受和发展了布尔和德摩根等人开创的符号逻辑,把逻辑学当做关于符号之间的联系的纯形式的科学,又接受了经验派哲学家的心理主义逻辑及康德的先验逻辑;

既提出不要使科学服从此信念,而只服从实验,又承认宗教高于科学。

皮尔士哲学的主要意义正在于他在超越旧的哲学思维模式的界限、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哲学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二、皮尔士对笛卡儿哲学传统的批判及其实用主义达到由来

皮尔士把对笛卡儿哲学传统的批判当做其哲学探索的重要出发点。

首先,他认为笛卡儿的普遍怀疑实际上不能成立,认识和行动必须有一定的信念,应将其看做是一个具体和现实的探索过程。

其次,笛卡儿的“我思”未能越出自我的狭隘范围。

在他看来,知识并非确定的、绝对化的和终极的东西,而只能存在于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之中,不断受到否定和批判。

他的实用主义从思想来源说,主要是受到康德的启发。

康德曾提出“实用的信念”以及区分“实用的”和“实践的”的理论。

但皮尔士不满意康德的自在之物理论的不彻底性和普遍知识理论,他把一切知识都归结为“实有的”信念,关于知识的问题被归结为确定信念以便使之成为行动的工具的问题。

关于怎样确定信念的问题以及为了确定信念而澄清概念、思想的意义问题是皮尔士实用主义的主要部分。

三、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

能产生有效的行为规则或习惯如果被人接受,就成了他们的信念。

人们只要有了确定的信念,就可以采取行动,至于是否有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则与行动无关,人们的行动只依确定的信念,不依赖正确的认识。

哲学的使命不是认识世界,而是确定信念。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就是通过探索摆脱怀疑状态,达到确定信念。

休谟把怀疑当做人的认识的最后界限,笛卡尔把怀疑当做主观的假定,皮尔士认为应当把怀疑看做是缺乏或失去信念,无法采取行动的不平衡状态,而人们缺乏或失去信念,是由于他们面临着新的经验事实。

皮尔士强调作为信念的观念必须清楚明白,但其标准往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观念对人产生的实际效果。

确定信念的方法有四种:

1、固执的方法,即把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作为信念当做个人行动的指南;

2、权威的方法,即接受国家、教会或其他强力和权威机构所规定的原则来确定信念;

3、先验的方法,即企图证明自己的信念具有充分的知识根据,合乎永恒理性的要求,笛卡尔等形而上学家都习惯用这种方法。

4、科学的方法,即只依赖于客观事实来确定信念的方法。

而确定实际和事实的标准是对人产生实际效果。

皮尔士强调过程、进步和发展,反对保守和停滞。

认为用科学方法得出的结论、信念都可能发生错误而被推翻,因而都处于不断修正的过程中。

任何信念的确定性都是相对于其证据而言的,随着新的证据的发现,这些信念也需要改变。

绝对的确定性、精确性和普遍性是绝对不能达到的。

二、意义和真理

科学方法的任务是确定信念。

信念总是以思想。

观念。

判断的形式存在,它们必须清楚明白。

这也就是说它们必须是确定的。

皮尔士意义理论的任务正是澄明思想观、观念等的意义。

皮尔士的意义理论与其符号学说密切相关。

意义可分为一般的意义和特殊的意义。

前者指三位一体的符号关系,即符号、符号的对象和思维(更确切地说是某一解释者的解释),三者缺一不可。

他强调解释者的作用,认为如果离开解释者的意向,就根本谈不到意义的存在。

后者是指符号(包括表示对象的语词和陈述)的意义或逻辑解释,意义就是将一个符号转入另一个符号体系。

可感觉的实际效果是一切名词之是否具有意义的根本标准。

可感觉效果应从行动和实验中去把握,感觉效果就是引起行动和实验的效果。

一个概念或命题的意义在于一套与之相应的操作。

他的观点因此带有行动主义特色。

真理论的任务是澄明那些被当做真理的概念的意义。

他强调真理与实在一致,不以个别人或某些人的判断、思想为转移。

真理是通过不断探索而为大家一致承认的东西。

他把对于其存在人们一点也不可能知道的实体当做真理的累赘,把信念当做真理的根本内容。

说希望达到不可置疑的信念状态比说希望认识真理会使问题变得简单多了。

三、形而上学

皮尔士一直企图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了形而上学,但他没有完成这个体系。

形而上学分为三支:

本体论和宇宙论(一般形而上学),精神的或宗教的形而上学,物理形而上学。

迄今为止的形而上学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是因为没有应用科学方法。

他强调要把关系逻辑当做形而上学的基础,由逻辑结构引出存在结构。

与此同时,他又强调形而上学应以经验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经验观察观点着重于形而上学思维的物质方面,逻辑观点着重于形式方面。

皮尔士提出三种范畴作为建立其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位概念是不依赖任何其他东西的存在概念;

二位概念是相对于其他某种东西的存在概念,即对其他某种东西发生反作用的概念;

三位概念是中介概念,一位和二位借此发生关系。

三者分别指事物的性质,具体事物、事实或事件的存在,和规律。

既可能存在关于性质的规律,也可能存在关于事实的规律,这些规律起于行为习惯。

规律是长期习惯的结果。

偶然论、连续论和爱情论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统计学影响,他认为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一种为偶然性(机会)所统治的状态,随着宇宙的进化,偶然性的数量将会减少,但不会消灭。

进化以存在的连续性为前提。

时间、空间以及世界的一切均有连续性。

进化力求达到一个确定的目的即终极原因。

终极目的产生吸引力,对这种吸引力的反应就是爱或者说受感动。

吸引和受感动的关系是对整个宇宙进化发生作用的精神规律。

总的说来,皮尔士的哲学是一个复杂和矛盾的体系,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抵触的观点。

他无疑是19世纪下半期以来敢于突破近代哲学思维方式、企图为哲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的西方伟大哲学家之一,但他也像尼采等人一样未能摆脱近代形而上学传统的界限。

第三节詹姆士与实用主义的系统化

一、詹姆士的生平活动

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出生于一个笃信宗教的殷实家庭。

曾在纽约、伦敦、巴黎、波伦、日内瓦等地求学,学过绘画、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1867年开始对哲学感兴趣,1869年在哈佛获医学博士学位。

1872年任教于哈佛大学,后升至生理学和哲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1897)、《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哲学的若干问题》(1911)、《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

他在实用主义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把皮尔士还只是出现地论述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原则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并用它来分析各种具体问题。

二、心理学和意识流理论

詹姆士是由研究心理学而走上哲学道路的。

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把人的心理意识解释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机能,而不是由孤立和单个的知觉或观念(经验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