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950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输组织学重点Word格式.docx

包括客票发售工作、行包运送工作、候车室服务工作、组织乘车及发车、接车以及信息工作等内容。

15.货物运输业务组织方法:

货主直接托运制和运输承包发运制。

货主直接运输制是指由货主与掌握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直接发生托运与承运关系的运输业务组织体制。

运输承包发运制是指货主与运输承包人发生托运与承运关系,并由承运人组织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运输业务组织体制。

16.货物运输术语:

运次、货物周转量、货运量、运输工作量、运输一致性、运输批量、运输频率。

17.车站货运工作可分为发送工作(受理托运、组织装车、核算制票)、途中工作、到达工作。

18.零担货物运输车辆组织形式:

①固定式零担车(直达零担班车,中转零担班车,.沿途零担班车)②非固定式零担车。

19.运输生产计划:

需求量计划,车辆计划,车辆运用计划。

20.甩挂运输的组织形式:

一线两点甩挂运输、循环甩挂作业、驮背运输。

21.运输决策要解决的问题:

在运输、库存和服务水平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22.运输线路类型:

往复式行驶线路、环形式行驶线路、汇集时行驶线路。

23.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运输方式服务性能、货主需求特性、市场变化情况、库存成本。

24.公路运输分为:

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

25.交通可以通俗理解为交互同性或交叉通行,强调的是:

交通工具和人的流动,核心功能:

保障主动通行的流畅性;

运输可理解为载运输送,强调:

旅客货物的转移,核心功能:

保障被动位移的可实现性。

26.公路运输营运管理业务通常划分为运程管理和站场管理两部分

27.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

道路、场站设施、运输工具、道路运输对象。

28.运输组织发展趋势:

1)运输的集约化;

2)运输的标准化;

3)运输的信息化;

4)运输的智能化;

5)运输的绿色化。

29.运输的基本功能:

货物位移功能、货物临时存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30.运输的经济原理:

规模经济原理、距离经济原理、时间经济原理。

31.运输的组织原理:

连接性原理、平行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均衡性原理。

32.运输产品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三个基本层次组成。

三者共同特点:

①非实物性;

②不可分离性;

③差异性;

④不可存储性;

⑤较强的可替代性;

⑥缺乏所有权。

33.现代运输产品三维特性:

空间性(社会对运输的实质要求)、时间性(附加要求)、数量性(企业利益源泉)。

34.拖挂运输可分为定挂和甩挂(单式甩挂和复式甩挂)两种。

35.汽车按载运功能可分为:

载客汽车、载货汽车、特种车、牵引车和挂车。

36.道路货运系统组成:

货运市场、服务客体、经营主体、管理手段。

37.双班运输适用于:

短期和突击性、临时性的任务以及完成长途干线的直达运输。

38.零担货物采取制度:

随时受理制、预先审批制、日历承运制。

39.中转作业组织方式:

落地法、坐车法、过车法。

40.零担车一般分为固定式(直达、中转、沿途)和非固定式两种。

41.组织零担运输的基本要求:

安全、经济、迅速、方便。

42.货物运输业务可分为货主直接托运制、运输承包发运制。

43.公路快速客运:

高速客运和主干线快速客运。

44.班次:

完成包括售票、检票、运送、到达等运输环节在内的运输过程的完整循环

45.客运量:

每完成一次运输过程所运旅客的人数。

46.对于一个点来说,没有周转量产生,运量的作用也不一样。

47.运输工具分类:

1)仅提供动力不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运输工具;

2)没动力仅提供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

3)都提供的独立运输工具。

48.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①完好率.②工作率(基本指标).③平均每日出车时间.④出车时间利用系数.⑤昼夜时间利用系数。

49.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①总行程.②行程利用率(基本指标)。

50.车辆载质量和载质量利用指标:

①吨位利用率(基本指标).②实载率.

51.运送速度不是车辆速度利用指标,是反映运送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指标。

52.基本运输过程是指直接组织旅客或货物,从起运地到到达地完成其空间位移的生产活动,是构成运输过程的主体。

53.发送工作由受理托运、组织装车、核算制票组成。

54.运输过程内容:

①运输准备过程;

②基本运输过程;

③辅助运输过程;

④运输服务过程.

了解:

1.运输业的特点:

(1)运输具有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功能,本身并不创造实物产品

(2)运输属于工农业生产的派生需求(3)公共性与强管制性(4)资本密集性(5)国际性与大系统性(6)需求的快变性与供给的慢变性(7)产业内部的替代性

2.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①运输业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②运输是连接产销、沟通城市的纽带③运输是加速社会再生产和促进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④运输是保证市场供应、满足生产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条件。

3.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现状—公路运输服务方式和经营主体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①服务形式多样化②经营主体多元化③经营方式单车化。

(2)道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①随着高速公路由单线向跨区域和全国网络的发展,道路快速客货运业务发展方兴未艾。

②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WTO的加入,促使道路运输企业按照规模化要求建立集约化的运输企业③道路货运业将纳入物流服务业发展的系统中,更强调在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包括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合作。

④在经营管理方面,许多运输企业都建立并运用了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在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了车辆运行动态监控系统以及车辆运行自动记录仪⑤运输组织方式按生产力水平分层发展。

在道路通行条件好、客货流量大的道路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在车辆配置上,充分考虑使用强度的影响及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而在其他道路上,仍然延续着现行的运输组织方式。

⑥逐步加强运输规划,使道路建设及运输场站设施的配置与客货流规律更好的协调起来,同时还根据效率与效益原则,把运输服务向纵深推进。

4.营运计划指标体系:

公路运输企业的营运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

一般由7个系统指标组成:

①运输生产指标②运输安全质量指标③车辆技术指标④车辆运用效率指标⑤劳动工资指标⑥技术经济指标(或定额)⑦运输财务成本指标。

5.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①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②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③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④物流是相对运输的超越⑤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⑥运输与物流活动中其他环节的关系

6.运输产品组合:

7.提高运输产品质量的运输组织措施:

8.旅客运输的基本特点:

①旅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②客流流量和流向变化的随机性较大,运输价格弹性也较大③旅客运输需求的时空不均衡④旅客运输在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方便性上的要求远比货运严格

9.旅客运输的组织原则:

①保证旅客运输安全②不断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③提高旅客运输的经济效益④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10.我国公路客运组织的基本特点:

①全力发展汽车公共客运②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客运经营活动③大型载客汽车为主要载运工具的道路客运业④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道路客运发展方针。

11.客流的分布特点:

①在相当长一个时间内,旅客运量持续增长,并且客运量增长超过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客运弹性系数大于1。

②在较长时期内,客流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性将逐渐缓和。

③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的变化趋势。

④客运比重结构呈不同变化趋势。

⑤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往返方向较货流平衡。

12.道路客运业务种类与方式:

①按旅客出行目的分:

生产(工作)性客运、生活性(消费性)客运;

②按发送区域分:

城市客运、城间客运;

③按经营服务形式分:

汽车班车客运、汽车包车客运。

13.计费里程:

是指核算运杂费的里程,从数值上讲,计费里程和实际里程在多数情况相等;

个别情况下不同;

实际里程也可能大于或小于计费里程。

值得注意的是:

实际里程是企业考核车辆的重要指标;

而计费里程只用作计算运杂费。

计费重量:

计费重量主要用于核算运费,而实际重量主要用于检查货运质量。

14.车辆类型的选择:

(1)专用汽车与通用汽车的选择问题:

实际运距小于等值运距时,使用专用汽车;

实际运距大于等值运距时,使用通用汽车。

(2)定挂运输与单车运输的选择问题:

实际运距小于等值运距时,使用单车运输;

实际运距大于等值运距时,使用定挂运输。

(3)甩挂运输与单车运输的选择问题:

实际运距小于等值运距时,使用甩挂运输;

实际运距大于等值运距时,使用单车运输。

15.运输系统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1)由单一的运输系统结构转向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系统结构;

2)建立专用运输系统;

3)向托盘化与集装箱化方向发展;

4)开发新的交通系统。

16.车辆生产率分析结论(关于装卸时间):

①当装卸时间越长时,车辆小时生产率下降,当装卸时间趋于无穷大时,车辆小时生产率趋于零;

②当装卸时间=0时,车辆小时生产率达最大;

③要提高车辆小时生产率,就要缩短每次的装卸时间和减少作业次数,短途运输更是如此;

④缩短装卸作业停歇时间和减少装卸作业次数,关键在改善装卸工作组织和努力实现装卸机械化。

17.平均吨位(营运车)=总车吨位/营运车日

平均吨位(工作车)=∑(车吨日×

工作率)/∑(营运车日×

工作率)

平均吨位(行驶车)=∑(车吨日×

工作率×

车日行程)/∑(营运车日×

车日行程)

平均吨位(重驶车)=∑(车吨日×

车日行程×

β)/∑(营运车日×

β)

18.等值运距的原理:

专用车辆与通用车辆的生产率或成本相等时的运距称为等值运距。

当实际运距小于生产率等值运距时,专用汽车的生产率高于通用汽车生产率,适宜采用专用汽车;

否则应采用通用汽车。

简答:

1.交通与运输的区别:

(1)交通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交互通行”或“交叉通行”,是指行人,各类交通工具流动的过程,由此构成的流动整体称为交通:

①交通强调的是交通工具和人的流动,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员、物资的多少、有无没有关系。

②交通概念的主题意义在于“主动通行”,重在强调借助五种运输方式实现所连接对象的流通,其核心功能在于保障主动通行的流畅性。

(2)运输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载运输送”,是指依赖运输工具实现人与物的位移过程,被运送的人或物统称为旅客或货物:

①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所运载的旅客或货物实现位置的转移,而不强调采用何种运输工具②运输概念的主题意义在于“被动位移”,重在强调借助五种运输方式实现对所运输对象的位移,其核心功能在于保障被动位移的可实现性。

2.营运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1)运程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内容:

实行“五位一体”管理办法(①营运车辆运行的整条线路路权②运输线路经营权③营运车辆运行动态控制④营运车辆运行中的后勤服务保障⑤营运车辆驾乘人员管理)任务:

确保运输全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率(①稳定保持公路设施和运输车辆等运输装备的技术状况和完好程度②建立健全完善的营运网络系统,能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对营运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③建立一支熟悉营运业务的职工队伍)。

(2)场站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①受理运输业务,负责旅客、货物集散衔接②进行运力运量的平衡,确定运输组织形式,合理调配调度车辆③协调与旅客、货主的关系,捕捉运输市场需求信息④负责营业收入结算和解缴⑤处理客货运输商务事故与赔偿)任务:

(①合理组织旅客、货物集散与衔接②合理调配调度车辆,提高运输效率③协调与旅客、货主的良好关系④作好营业收入结算与解缴以及处理好客货运输商务事故与赔偿)。

3.传统运输或物流系统中的运输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两者的劳动对象不同:

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是指人或物的空间位移,既包括货运也包括客运。

而物流中的运输仅仅是物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实体运送,不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②两者的工作范围不同:

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主要指流通领域的运输,不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而物流中的运输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流通领域的运输,还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

4.运输与配送关系:

运输是两点间货物的输送,而配送是一点对多点的货物运输过程。

因此,配送是相对于干线运输而言的,从狭义上讲,货物运输分为干线部分的运输和支线部分的配送,从工厂仓库到配送中心的批量货物的空间位移称为运输,从配送中心向最终用户之间的多品种、小批量货物的空间位移称为配送。

5.运输经济原理:

(1)规模经济原理:

是指随着一次运输装运量的增加,每单位重量的货物的固定运输成本的逐步下降,运量越大,每单位重量货物分摊的成本越低,形成规模效益。

(2)距离经济原理:

是指同一种运输方式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分摊的成本逐渐减少。

(3)时间经济原理:

是指实现物品运输时间经济的本质要求,表现在运输时间的节约能使物品在其流通的权限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消费领域,实现物品的价值。

6.运输组织原理:

(1)运输组织的连续性原理:

指在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生产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时间上能够紧密的衔接和连续的进行,不发生各种不合理的中断现象。

(2)运输组织的平行性原理:

是指运输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时间上尽可能平行的进行。

(3)运输组织的协调性原理:

是指运输过程各个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4)运输组织的均衡性原理:

是指在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大致相等的工作量或稳步递增,使车队、车站、车间的作业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出现时松时紧、前松后紧的不正常现象。

7.道路运输网的构成:

①是由公路和场站等固定基础设施组成的道路运输基础网络②是道路运输运营网络(它是由道路运输线路、道路运输移动设备等组成的服务网络及附着于其上的以企业诚信、品牌和成功营销组成的道路客运关系网络共同组成)③是由各种道路运输资源信息组成的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网络。

8.不合理运输及表现形式:

①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倒流运输);

②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

③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返程或起程空驶);

④与运力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弃水走陆运输,运距与运输工具的经济里程不匹配的运输,货运量与运力不匹配的运输,运输组织形式与托运不相匹配的运输.)

9.运输合理化的途径与措施:

①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②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途径;

③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④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有条件的选择“以公代铁”运输;

⑤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⑥配载运输;

⑦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⑧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10.运输效率的评价指标:

(1)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2)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①平均车日行程②技术速度③营运速度(3)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4)车辆载质量和载质量利用指标:

11.车辆载质量和载质量利用指标:

(1)吨位利用率=自载换算周转量/重车吨位公里=自载换算周转量/有载行程吨位公里=自载换算周转量/∑(有载行程×

核定吨位)

(2)实载率=自载换算周转量/总行程吨位公里=自载换算周转量/∑(总行程×

A.对于一辆车或车辆核定吨位相同时:

实载率=吨位利用率×

行程利用率

B.对于多辆车或车辆核定吨位不相同时:

实载率≈吨位利用率×

12.影响车辆生产率的因素分析:

(1)运输效率与车辆数、吨位大小以及车辆的运用水平有关,车辆数多、吨位大、车辆运用水平高,运输效率就高;

由于计算期一经固定,车辆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车辆生产率主要与运输效率有关。

(2)车辆生产率与车辆运用效率指标成正比关系(除装卸停歇时间);

要提高他们的任何一个,车辆生产率均可获得提高,但其影响的幅度不同,工作率是最为基本的指标;

托运率和实载率对运输效率和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对的讲,速度利用指标影响较小。

13.中转作业组织方式:

(1)落地法:

落地法是指将到达车辆上的零担货物全部卸下入库,按方向或到达站在货位上进行集结,然后重新配装组织成新的零担车。

特点分析:

①方便易行,车辆载重量和容积利用率较高,但装卸作业量大,作业速度慢,仓库和场地的占用面积也很大。

②组织中转作业时,应尽量减少落地货物的数量。

③落地法可为各个中转站所采用。

(2)坐车法:

坐车法是指将到达车辆上运往前方同一到站且中转数量较多或卸车困难的那部分核心货物留在车上,把其余到达站的货物全部卸下,然后在到达车辆上加装与核心货物同一到站的货物组成一个新的零担车。

①该方法由于核心货物不用卸车,减少了作业量,加快了中转作业速度,节约了装卸劳动力和货位;

②但留在车上的核心货物装载情况和数量不易检查和清点,在加载货物较多时也难免发生卸车和捣载等附加作业。

③条件成熟应逐步推行这种方法。

(3)过车法:

过车法是指当几辆零担车同时到站进行中转作业时,将车内部分中转零担货物由一辆车向另一辆车上直接换装,而不卸到车站的货位上;

组织过车时,可以向空车上过,也可以向留有核心货物的重车上过。

①该方法运用了平行作业的原理,在完成卸车作业的同时也完成了另辆车的装车作业,减少了零担货物的装卸作业量,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快了中转速度;

②但对于到发车辆的时间衔接要求较高,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干扰而影响计划的完成。

③条件成熟时应逐步推行这种方法。

14.双班运输的经济性:

双班运输的经济性很不理想,因而组织的合理性就成了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所在;

要提高或改善双班运输的经济性,只有综合考虑车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成本等因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双班运输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充分发挥车辆的运用水平;

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解决司机不足问题;

不增加投资或少增加投资。

双班运输适用于:

15.拖挂运输的经济性分析:

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汽车生产率;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有利于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

④拖挂运输适宜与一些先进的车辆运行方式结合使用;

⑤有利于减少车辆数,减少公害,保护环境。

主要缺点:

①技术速度相对下降,出车时间系数下降,车辆装卸停歇时间增加;

②牵引性能差,换挡频繁,操纵工作量大,驾驶员易疲劳;

③车辆运行稳定性差。

16.大吨位车辆的使用:

在使用大吨位车辆时,要提高效率,前提条件是:

大吨位车辆的工作率、车日行程、行程利用率均应大于或等于小吨位车辆的各个效率指标,否则应采用小吨位车辆开展拖挂运输。

17.甩挂运输的基本原理:

甩挂运输是从出车利用时间角度出发,运用了平行作业的原理,它使汽车运行和甩下挂车装卸作业平行进行,也即利用汽车列车返回的运行时间完成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或换装作业,其结果使原来整个汽车列车的停歇时间缩短为主车的装卸时间和甩挂时间,加速了车辆周转,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

开展甩挂运输的基本条件:

①汽车列车装卸停歇时间>

主车装卸作业时间+甩挂作业时间;

②汽车列车运行间隔>

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时间③挂车在完成装卸作业后的待挂时间不宜过长。

18.影响运输效率的因素:

(一)影响运输效率的定性因素:

①社会经济条件;

②运输条件;

③组织技术条件;

④道路条件;

⑤气候条件。

(二)影响运输效率的定量因素:

时间、速度、行程、载重、拖挂[运输效率=f(时间、速度、行程、载重、拖挂)]。

19.开展拖挂运输的理由:

①拖挂运输是世界汽车货运发展的主要趋势;

②在其他车辆运用指标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车辆核定吨位,增加车辆载质量是提高车辆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③大吨位车辆在增加载质量同时,车辆轴载荷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限制了大吨位车辆的使用;

④研究表明,车辆轴载荷每增加一倍,对道路损坏程度将为它的6倍;

⑤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剩余功率的客观存在,增加载质量更为合理的途径是开展拖挂运输。

20.传统运输分类:

按运送对象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

按服务形式分为公共运输、自有运输和合同运输;

按服务区域分为城市运输和城间运输;

按运输方式分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

按运输目的:

通勤运输、通学运输、公务运输、旅游运输、生活运输;

按距离分为长途和短途;

按服务性质分为营业性和非营业性。

21.运输系统要素:

硬件系统(运输基础设施、运输设备)、软件系统(运输行政管理组织、运输生产经营组织)。

22.零担运输的重要性:

1)生活资料的运输主要靠其实现;

2)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

3)使整车货运的重要补充;

4)是旅客运输的配套与延伸服务。

计算:

1.主挂合计周转量=日历天数×

营运年数×

平均车日行程×

里程利用率×

平均吨位×

吨(座)位利用率×

1/(1-托运率)

主车完成周转量=日历天数×

吨(座)位利用率

∵总车公里=日历天数×

平均车日行程

载运系数=里程利用率×

1/1-托运率

∴运输效率=总车公里×

载运系数

类推:

单车期产量=日历天数×

单吨期产量=日历天数×

1/(1-托运率)。

2.车辆生产率指营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效率.周转量计算:

计划法,统计法。

统计法计算.周转量=∑(运量×

运距)单车产量=周转量/平均营运车数(每辆车完成的周转量)车吨产量=周转量/平均总吨位(每一吨位完成的周转量).

按计划算法计算周转量.

主挂合计周转量=营运车数×

日历天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