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69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控制措施.doc

浅谈商品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黄光(江西景德镇市333000)

摘要:

商品混凝土因其施工方便、快捷,占用场地小,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因而在建筑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青睐。

但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程结构安全,正常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建筑市场上目前商品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现象和一些问题,提出对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中的控制提出几点工作要点。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质量;应用控制;

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生产厂家,采购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合格的原材料,经过严格的配料在由大型机械搅拌,专用罐车运输到施工场地,然后通过混凝土泵车在泵压力推动下沿着输送管道进行运输并在管道口直接浇筑的混凝土。

它与传统的自拌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它是一次性连续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提高了浇筑的工作效率又对混凝土质量有保证。

由于商品混凝土为集中搅拌,运输,对施工场地占用少,对环境的噪音扬尘少被得到普遍应用。

但商品混凝土在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情况下,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供应对施工单位来讲出现了使用出现了误区和一些质量意识的依赖和淡薄,往往客户认为施工生产时商品混凝土质量有保证而质量意识淡化,为此不时有些大楼主体施工大面积楼板不规则通裂,一些地下室浇筑后出现渗水和温度裂缝,一些新建水厂施工水池混凝凝土标号不足和池壁漏水而影响使用性能,一些施工单位认为商品混凝土质量富裕系数大,往往不按设计要求将混凝土标号降低施工节约成本等消息传出,影响很坏,浪费很大。

究其原因这些问题原因大多因为客户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和使用特性方面的认识不足,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盲目乐观,忽视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所造成。

本文就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操作措施。

以避免和减少商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隐患。

1、生产控制

(1)按照规定施工单位或业主选择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前,应审查其合法性并报监理单位按《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5.2.5条[1]审核其资格,符合有关规定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予以签认。

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应审核以下内容:

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单位的业绩;试验室资质;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运输机械、运输距离、时间间隔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2)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单位对商品混凝土厂家进行现场考核。

重点考核其试验室、现场原材料储备情况、运输车辆拥有情况、生产能力及核实单位的业绩。

试验室的考核内容有:

试验室的资质及其试验范围;法定计量部门对试验设备出具的计量检定证明;试验室的管理制度;试验室人员的资格证书;本工程试验项目及其要求。

(3)施工单位在与确认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要明确混凝土供应过程中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随机到搅拌现场抽样送检的方法和要求;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方法和依据;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等事项。

(4)供货合同内要注明运送到工地后被检验不合格商品混凝土的处置方法和去向。

2、进场控制

商品混凝土进场普遍存在不能及时报送商品混凝土资料,施工单位不能售前提供工程的相关资料信息,造成一般由第一辆混凝土运送车辆驾驶员带到现场施工单位,然后再报送监理。

这样做既不便于审核和预控,也违背了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应提前4h提出“混凝土浇筑报审表”的规定;同时由于驾驶员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将资料完整、及时带给施工质检员,从而可能存在质量隐患或影响工程进度。

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1)商品混凝土的资料重点审查以下方面:

1)原材料的检测报告是否齐全有效,水泥、外加剂是否有质保书及第三方检测报告;2)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水泥用量应控制在300—500kg/m3之间;3)坍落度能否满足可泵性施工要求和合同约定,一般根据不同的泵送高度塌落度应在12—18cm之间。

商品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要核查其随货同行单,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是否与所申报资料相同;出厂时间与到达现场使用时间是否满足合同规定。

当合同未做规定时,采用搅拌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5h内卸料;采用翻斗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h内卸料;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0.5h。

(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由施工单位在监理的见证下留置试块,试块的留置应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7.4.1和7.4.2条的规定。

往往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一般按排专人在施工现场留置试块。

为了保证试块留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工程中监理明确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不得派人在现场留置试块,而是由供应商在场、监理见证取样、施工单位质检员和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留置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块,同时应在取样时按照规范要求取样和做好标养和同条件养护措施,不得忽视取样工作的进行而忽视了质量的意识,更不能向商品混凝土公司索要试件试压。

而商品混凝土公司制作的试件只能作为出厂合格证的证明资料。

(3)施工质检员应与供应商一起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

其实测值应符合GB/T14902-2003中的6.2条[2]。

严禁在搅拌车上加水调整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实测值与合同规定的坍落度值之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坍落度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规定的坍落度

允许偏差

≤40

±10

50ˉ90

±20

≥100

±30

一般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的混凝土在120-180mm之间。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照供货合同中的约定,监理和施工单位应派人到搅拌现场抽查配合比和原材料使用情况。

为确保抽查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监理应做到不事先通知(泵送混凝土供应商)、不坐顺便车(商品混凝土运送车)、不单独前往(和合同主体方——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共同前往),但是到了搅拌站,也要征询商品混凝土公司试验室意见,按照该公司的规章制度办法来检查配料情况,尊重该公司的管理制度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要配合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做好售中服务工作。

在检查过程中,原材料的称量偏差应符合GB/T14902-2003中的7.4.2条[2],见表2。

表2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No

原材料品种

水泥

集料

外加剂

掺合料

1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3

±2

±2

±2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1

±2

±1

±1

±1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

该项指标仅适用微机控制的搅拌站。

3、商品混凝土施工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要注意如下事项:

(1)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当采用二台泵同时浇筑同一构件同一区段时(如二个后浇带之间的板),宜采用在该区段的中间位置向两端推进浇筑顺序;对多层高层建筑结构,宜采取分层分段浇筑,在同一区段同一楼层,先浇筑竖向结构,后浇筑水平结构。

当不允许留置施工缝时,混凝土在浇筑推进方向相邻二个浇筑宽度的接槎时间,或上下层之间的浇筑间隔时间,均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旦超过初凝时间按施工缝处理。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并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接冲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3)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因在同一处布料,使混凝土堆积过高,仅靠振捣自流易造成振捣不均或过振,特别是混凝土流动性不大时更应注意,应在2~3m范围水平移动布料。

(4)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分层浇注厚度宜为300~500mm。

泵送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5)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抹压,或用压光机抹压。

为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度,宜进行二次抹压。

(6)对大型混凝土工程,特别是长、宽、厚尺度大的大体积构件浇筑,技术复杂、难度很大,必须与搅拌站配合协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编制详细的浇筑施工技术方案,其方案要求包括: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措施;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尺寸、工期要求、泵送设备能力,确定泵的台数;当采用多台泵同时浇筑时,应预先划分出每台泵各自负责浇筑作业区域、筑起始位置、各台泵浇筑推进方向;浇筑、振捣、保水保湿养护措施;对混凝土凝结时间要求;对混凝土供应能力和运输设备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管理要求。

4、商品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GB50204-2002中7.4.7条规定[3]。

混凝土浇筑完毕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待终凝后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掺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防水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其养护水应与拌制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当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塑料布时,应涂刷养护剂[3]。

同时由于商品混凝土的特性,与自拌混凝土不同,商品混凝土公司易早期出现塑性裂缝,这就需要商品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单位共同配合,早期干预和预防。

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因早期裂缝出现造成的观念误区,而由此带来的投诉也不断出现。

一般当外界气温超过25℃时(不能考虑日平均气温,白天最高气温),已进入高温施工季节。

此时进行混凝土浇捣,特别是阳光较强烈时,混凝土极易在未终凝前(能上人前)就出现早期塑性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原因明确,防治办法简单,措施得当时基本可消失,提请施工单位施工时注意。

可以说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出现原因及防治办法比较简单,混凝土的洒水养护应在混凝土能上人时开始。

施工时注意观察混凝土表面干燥情况,若发现刚浇上的混凝土表面水光消失,说明混凝土表面已经缺水。

绝对不能出现混凝土不能上人但表面已经泛白情况,此时缺水已相当严重,基本上已出现开裂。

对于泵送混凝土应不迟于浇注后6小时,但在炎热、大风天气,应不迟于2~3小时。

为了保证在养护期间内保持湿润,还应每天不断浇水养护。

浇水次数取决与气候条件、覆盖物保湿能力。

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原则,并且应延续至少七天。

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泌水结束,混凝土即将开始初凝时,对混凝土表面及时进行搓毛和抹压,可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弥合已形成的裂缝,降低终凝后的混凝土表面裂缝。

如果最后一次抹面时间过早,抹完后混凝土才出现失水,则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易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标准养护试块,并做好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工作。

(3)混凝土到达龄期时应及时检查出厂检验试块报告和交货检验试块报告,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质量验收规范。

施工单位与商品混凝土供商签定合同时,一般只约定混凝土强度等级而忽视检验评定标准,因而出现了检验批商品混凝土质量满足合同约定而不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最终施工单位不得不申请检测部门鉴定以确认满足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4、结语

总之,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反映了建筑物的整体功能,体现了建筑工程的价值,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组成材料及形成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资格审查,强化施工管理,做好事后督查。

只有对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有效地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319-2000,建筑工程监理规范[S].

[2]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S].

[3]GB50204-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