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70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

我国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宋应星,1637年发表《天工开物》一书,可是又有谁见过一生布衣的大科学家宋应星的墓冢呢?

——节选自某电视纪录片的解词

材料二在《天工开物》刊行六年后)1643年在英格兰诞生了一位后来在英国乃至世界妇孺皆知的科学巨匠——艾萨克·

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为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石……1727年,牛顿去世。

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街头为他送行;

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与牛顿在死后的境遇有何不同?

试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关键信息:

材料一张仲景张衡宋应星墓冢寒酸冷落甚至找不到踪迹;

材料二牛顿国葬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设问。

要特别注意此题要求回答的“不同”是中外科学家之间境遇的不同。

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一小问,明确比较对象——中国古代科学家与英国近代科学家之间的对比;

明确比较方向——死后的不同待遇;

提取关键信息——“医圣祠”“寂寞地躺在南阳石桥镇一方农田的角落里”“谁见过……宋应星的墓冢”“隆重的国葬仪式”,根据这些信息不难概括出答案。

“原因”可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

第三步,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不同:

中国古代科学家死后不被政府和人民重视,墓葬的规模小、寒酸甚至没有踪迹;

而英国则表现出了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爱戴。

原因:

政治方面,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判人才的标准往往是官职、政绩,对科学家的成果及其社会作用并不重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JP3]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模式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对科技成果的吸收不够充分,古代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也就缺乏对科学家的尊重;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科学家受到尊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

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

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

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6分)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9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

《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

守法者,臣也;

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

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

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

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

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

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

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

)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从赫德(注:

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

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

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

……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

……此其一。

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

……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

……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w——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5、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

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

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

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

(12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

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所中学.53760所小学。

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

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

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

”……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

“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请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

……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福州船政局》

材料三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奏定学堂章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近代教育上的特点?

(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

(4分)

(2)综合三则材料分析造成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7分)

7、“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

米勒、韦农·

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

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

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

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

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3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

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

(6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5分)

1、答案:

(1)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后建立民主政治;

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不对立。

理由:

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答案:

(1)态度:

陈寿:

尊曹;

朱熹:

贬曹。

西晋尊曹魏为正统;

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曹操窃国,名分不正;

有违“三纲五常”。

3、

(1)《管子》认为法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手段,君主在法律的制定中起主导的作用(或:

立法是君主的专有权),臣民必须服从于法。

(3分)西塞罗认为人们既是法的制定者,也是守法者;

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

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4、

(2)(9分)不同:

关员的待遇更高;

鼓励和约束相结合,有助于关员长期服务海关;

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

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

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

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认识:

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

廉不只是养出来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治;

应加强对官员的职业操守教育。

(言之成理即可。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

5、

(2)都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或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斗争、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学习西方的产物);

(3分)都体现了法律至上、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3分)都以走向失败成为空文而告终;

(3分)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6、

(1)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大、中、小学体制完备;

国民受教育比例高。

(4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目的:

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以“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造船之法”以增强国家实力(或:

兴利);

维护清王朝统治。

(2)不同的原因:

a、领导者的素质差异。

中国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领导者均是体制内的旧官僚,他们仍然抱持着“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观念不放。

日本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明治政府。

这个政府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

(3分)b、经济基础不同。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家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迅速。

中国可谓是风雨漂摇。

危机四伏。

经济落后影响教育进步,教育落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7、26.(15分)

(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

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4分)

(2)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不同:

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

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

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4分)(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

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

(3分)(4)(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皇帝;

世袭制

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8、答案要点

(1)共同之处:

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3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分)

(3)不同:

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

(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1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