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72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交通建设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下载.doc

(1)不同地形区交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形区

交通建设的主要障碍

青藏高原

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生态环境脆弱

横断山区

山河纵列,相间分布,山高谷深

四川盆地

山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林立,地表破碎,地形崎岖

(2)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原因是:

①多山地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地质灾害多;

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

③科技水平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项目

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促进能源生产和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管网改造、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等)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树立的能源观念为:

①树立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观,两种资源观;

②应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积极开发新能源。

(2)我国发展乙醇汽油的不利条件有:

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

②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增加数量大,粮食供需矛盾加剧;

③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

(1)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是:

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而南水北调有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个方案。

各方案的基本情况如以下图表所示:

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从扬州江都油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可顺地势北流

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南向北自流输送

地形复杂,工程巨大,现只是方案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2)北煤南运的路线:

①山西的煤:

大秦线—秦皇岛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

②山西、河南、山东的煤:

太焦线、焦兖日线—日照港—海运(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

③山西、河北、河南的煤;

京广线→华南地区;

④山西、河北、河南的煤;

京广线→武汉—(长江)→华东地区;

⑤安徽的煤:

淮南线—裕溪口—(长江)→华东地区。

(3)“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

①南部通道:

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

②中部通道:

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③北部通道:

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例1】 (2009·

辽宁大连5月)读下面山西省煤炭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

(1)~

(2)题。

(1)与该省能源基地建设无关的是 (  )

A.扩大煤炭的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大力开发铁矿、铝土矿等资源

(2)为了解决该省区在经济发展中某种资源短缺状况,采取了下列哪种措施 (  )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引黄入晋

A.②    B.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和资源调配,难度不大。

(1)题,山西铁矿资源不丰富,大力开发铁矿与能源基地建设无关;

(2)题,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严重不足,引黄入晋就是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

【答案】 

(1)D 

(2)B

【例2】 (2009·

河南四市)2008年10月13日,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贵广铁路正式动工,它的起点是贵阳市,终点是广州市,全长857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预计2014年完成。

据此完成

(1)~

(2)题。

(1)贵广铁路的桥梁和隧道总长超过630公里,占铁路全长的73.7%,根本原因是 (  )

A.可以尽量减少迁移的人口数量

B.大量修建桥梁和隧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C.保护沿途的野生动物

D.地形起伏大,河网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布

(2)关于贵广铁路产生的社会效应,不正确的是(  )

A.为西南地区建设提供一条出海大通道,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

B.有利于西南地区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为珠三角地区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腹地

C.促进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缓解珠三角能源紧张状况

D.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沿线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化进程

【解析】 本题组考查西南铁路建设背景及意义,是一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1)题,贵广铁路穿行在云贵高原之中,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而且地势起伏大、河流多,所以桥梁、隧道长;

(2)题,云贵高原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并不丰富。

【答案】 

(1)D 

(2)C

【例3】 (2009·

吉林调研)2008年12月28日11时,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暨截污导流工程在山东聊城举行开工典礼。

该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以南的的大地形区发展农业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以西的大地形区以鱼塘一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2)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黄河该河段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需提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行成本 ④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组以南水北调线路为背景,考查主要地形区区域特征、调水措施等知识,是一组综合性较强的考题。

(1)题,a地区在江苏南部,由于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加之长江流域冬季降水量少,还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

b地是南水北调调入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a地以南为南方低山丘陵,应发展立体业;

b地以西的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的治理,而不是低洼地的治理。

(2)题,南水北调东线自扬州至黄河段需要逐级提水,自黄河至天津段可自流;

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

东线穿黄河隧洞可使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建设隧洞使施工投资较大,建成后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

穿黄隧洞在河床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福建)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

(1)~

(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能源分布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可知,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图中Ⅲ曲线1980年以来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最可能是西部地带;

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Ⅰ、Ⅱ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

(2)题,由上题知,我国西部地带2005年以后能源自给率最高达160%,所以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东部地带,选项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皆属于我国西部地带,故选D。

【答案】 

(1)C 

(2)D

海南)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局部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及判图分析解答能力。

据经纬网首先确定为我国海南岛的局部,这就可以认定它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再由日照时数等值线的分布分析可以得出为冬季,故越往西南日照时数越多。

【答案】 如下图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

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

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

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例3】 (2006·

全国Ⅱ)根据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

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于2006年7月1日运行。

(1)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a为______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______山脉;

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

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所在地)的南缘为昆仑山脉,青藏高原中部横亘着唐古拉山脉,所以a为昆仑山,b为唐古拉山。

据图可看出c、d两处地形起伏大,高差大,坡度陡。

地形崎岖会加大土石方的采挖量及桥梁,隧道的数量,从而加大工程量,提高铁路的造价。

(2)题,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可受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且气温年较差小。

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不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强,全年降水稀少且年温差大。

【答案】 

(1)昆仑 唐古拉 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 

(2)B (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因此,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

w.w.w.k.s.5.u.c.o.m

第-12-页版权所有@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