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79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反映出

A.马歇尔计划初显成效B.联邦德国发展速度最快

C.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D.欧洲大众文化的衰退

7.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签约形成“欧洲煤钢联营”,1957年更进一步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0年,英国组织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规定,逐步取消内部关税。

这说明A.西欧国家间的政治合作加强B.西欧国家间一体化的发展

C.美国在西方领导地位的削弱D.西欧国家从盟友化为对手

8.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章程有如下表述:

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

体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组织精神;

坚持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并重,安全先行。

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9.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10.10.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

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A.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B.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D.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11.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

为此,英国A.主动承诺率先加入亚投行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重建北约

12.由于在欧盟建立“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开征金融交易税以及欧盟中期预算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英国民众的“疑欧”“退欧”情绪高涨乃至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宣布退出欧盟,材料反映英国退欧的主要原因是

A.欧盟无法保证英国民众的利益B.欧盟移民挤占了英国的就业机会

C.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D.“孤立主义”政策的深远影响

13.欧盟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体,在其未来发展模式上,各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德国主张按德国联邦模式建立“欧洲联邦”;

法国则主张建立“民族国家联邦”;

英国对建立“联邦”三心二意,倾向于保留更多的主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

A.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发展B.政治一体化过程中的困惑与矛盾

C.一体化过程中的大国竞争十分激烈D.政治一体化因内部矛盾不可能实现

14.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

据此可知

A.区域组织会导致国家让渡部分主权B.欧盟成员国内政与外交趋于一致

C.欧盟成员国有完全相同的国家利益D.区域集团化导致民族国家逐渐消失

15.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

“把我的钱还给我!

”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

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

这说明A.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英国民众希望控制英国外交事务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6.2011年7月5日,《爱尔兰时报》在评价某组织时说它“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一条道路通向政治影响深远的进一步融合,另一条通往无序瓦解的暗谷。

如果半个世纪的融合以突然解体告终,欧洲经济和政治版图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

”这个组织是A.北约B.华约C.欧共体D.欧盟

17.据统计,从1948 

年到1994 

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 

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 

是90 

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

这反映了

A.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B.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18.2017年3月29日,英国首相特雷莎·

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

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之一B.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C.1991年“马约”签署宣告欧洲联盟诞生D.欧盟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

19.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

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

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

从G6到G20说明:

A.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B.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D.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20.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定”,把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工作的流失全部归咎于以其为代表的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

这现象反映了A.美国抵制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B.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互补

C.发达国家难以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集团D.发达国家在经济区域集团中处于不利地位

21.下图为我国国内某文献搜索引擎对某国际合作组织搜索统计的结果,其统计数值反映了不同年份国内学术界对该组织的关注程度。

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A.世界银行B.世界贸易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D.欧洲联盟

22.“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的集体安全D.壮大欧洲整体实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23.某荷兰人曾说:

“我打开随身带着的盒子,里面有各种欧洲不同国家的钱币,每晚都要整理一下,因为一天就可能要用好几种,这是当时的习惯。

”此“习惯”改变于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B.欧洲联盟最终成立C.欧元进人流通领域D.荷兰正式加人欧盟

24.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领示意图。

A.科学技术推动了贸易量的增加B.二十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C.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贸组织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稳定

25.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会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员国。

这一现象说明

A.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包容性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自由贸易区

C.北美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D.美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者

26.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只有数十个区域经济集团,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

9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增加了近百个区域经济集团,它们广泛分布于所有的大洲,这反映了

A.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B.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趋同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27.1948年5月,欧洲统一支持者在海牙举行第一次聚会,会议代表包括西欧各国议员、官员、教授、作家、工会代表共近800人,美国、加拿大也派观察员列席。

大会指出必须合并各国的部分主权,在一个联合欧洲的范围内解决德国问题。

这次大会

A.正式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为后来德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C.表明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野心D.体现上下联动推动欧洲一体化

28.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29.下表中所列国际组织的出现体现了

成立时间

名称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1985年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1994年

美洲自由贸易区

A.世界政治格局对经济区域化的影响B.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日趋激烈的竞争

C.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D.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30.《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

“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

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

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

”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A.新“冷战”的到来B.帝国复兴的号角

C.脱了,还是很少“合”过D.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31.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

“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的原则。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B.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严重分歧

C.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3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贸易量翻了三翻。

但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

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B.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33.有学者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34.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出口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西欧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

1960年,英国对共同体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5.4%。

这一现象

A.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结果B.是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结果

C.是英国经济竞争力削弱造成的D.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35.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这些组织的出现

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36.据报道,在今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公投中,有52%的选民投票支持脱欧,于是英国即将从欧盟中分立出来。

下列哪一点可作为英国脱欧的原因

A.区域经济集团化已经不适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B.欧洲经济一体化使英国的主权完全丧失

C.英国希望通过欧盟控制欧洲的希望落空

D.受到历史上“光荣孤立”思想的影响

试卷第3页,总4页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参考答案

1.A【解析】材料大意是:

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提议修改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而法国却通过缺席坚决抵制,最后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支持的决策原则。

这反映的是欧共体和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本质上来说,即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并非是领导权的争夺,故C项错误;

材料中的行为只是在欧共体民主决议原则上的分歧,并没有体现“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分析解答。

2.C【解析】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了经济区域性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使得欧洲各国在政治上的更加认同,以及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各成员国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故选C项;

A、B、D材料无法体现,

3.A【解析】“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表明欧盟国家改革意见难以取得一致,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故A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欧盟“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B;

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材料无法体现。

4.C【解析】依据题文中成员国拥有否决权可知,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故正确答案为C项。

结合所学欧共体的相关知识可知:

德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民族国家的否决权只是阻止有异议的、事关本国“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不会阻碍欧共体运行;

欧盟的成立说明了欧共体内部各国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故A、B、D三项错误。

5.C【解析】据材料中“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等信息可知英国反对全球化,故A项排除;

“经互会”再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

据材料中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可以得出英国不想牺牲自己利益去加入欧共体,故C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加入欧共体并不意味着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故D项排除。

点晴:

解题时要抓住英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及英国的态度分析归纳即可得出英国是抵制假如欧共体。

6.C【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联邦德国发展速度最快,排除B;

D表述错误;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先后开始了可乐瓶装业务,瓶装可乐在很多欧洲国家市场上已非鲜见”,说明可口可乐在西欧国家很有市场,成为西欧受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影响的一个很重要标志,西欧逐渐“美国化”,文化趋同有利于西欧的一体化,故C正确。

7.B【解析】材料叙述的是欧盟建立的过程,从最开始的经济形式的煤钢共同体,逐渐发展到最后的欧盟,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演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只强调了政治;

C选项错在本体没有美国的问题;

D选项错误,与事实相悖。

8.A【解析】“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符合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A正确;

欧洲联盟不符合材料“奉行不结盟”,排除B;

亚太经合组织不符合“坚持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并重,安全先行”,排除C;

世界贸易组织体现经济全球化,不是“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排除D。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章程”“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即可解答。

9.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区域集团内部矛盾才是英国“脱欧”的重要原因,英国“脱欧”的行为也就说明了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国际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英国“脱欧”的行为和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多极格局形成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非指日可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10.B【解析】欧共体宗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体现增强欧洲整体力量,“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说明美国经济受到冲击,欧洲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故B正确;

A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排除;

欧洲一体化与美国全球化目标没有直接关系,此时欧洲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信息,故D项错误。

11.B【解析】提取材料信息“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不能孤立的反面就是联合。

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体现了联合,两极格局下英国要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故B项正确。

A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选项与此无关;

D选项说法错误,建立北约是为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对抗。

12.C【解析】“由于在欧盟建立‘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开征金融交易税以及欧盟中期预算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反映英国退欧主要源于经济利益,其他原因不是决定因素,故选C。

13.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在其未来发展模式上,各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说明对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模式,各国存在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欧盟在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困惑与矛盾。

故答案为B项。

欧盟的成立已经表明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排除A项;

材料表明只是对未来发展模式存在不同看法,没有反映“大国竞争十分激烈”,排除C项;

欧盟的成立已经表明开始政治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

14.A【解析】“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区域组织中,每个参加国也就是同盟国家都会把部分主权让渡给这一组织,从而使得它们拥有更多的共同福祉和利益,故选A;

BC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5.D【解析】材料中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的波折,撒切尔夫人以及英国民众的态度反映出的是一体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利益与集团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而是反映的区域集团化过程的波折;

B选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

C选项说法错误,属于望文生义,与材料的内容无关。

16.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半个世纪的融合以突然解体告终,欧洲经济和政治版图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可知该组织应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排除属于军事组织的A、B两项;

C项于1993年被欧盟取代,早于题目中的时间“2011年”,故排除。

17.D【解析】109 

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中的2/3 

年代的产物,说明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因为苏东剧变而走向多极化,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合作组织大量出现的政治原因,故选D;

联合国在90年代前后所起作用是一样的,故排除A;

全球性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

题干没有提到C,故排除。

18.B【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并不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故A项错误;

作为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创始会员国,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故C项错误;

两极格局在1991年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故选B。

19.C【解析】从G6到G20说明了成员国的增多,这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老牌工业国家仍然占居优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成员国的增多而非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说法绝对,另外材料也未体现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美国制造业向墨西哥迁移,同样墨西哥的为美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故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互补,B项正确。

美国抵制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与特朗普宣称不符,没有退出北美贸易区,排除A。

北美贸易区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集团,只不过是经济交流发展过程产生若干问题,排除C。

D项说法错误,发达国家在经济区域集团中总体上处于有利地位,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1.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统计图,国内学术界对该组织的关注程度集中爆发于2000-2002年,所以中国在2000-2002年间应该发生了与该组织相关的重大事件。

中国于1980年恢复世界银行席位,此后双方合作关系稳定,并未在2001年前后发生重大事件,因此该项不符合。

故A项错误。

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利弊的广泛讨论和研究,因此该项符合题意。

故B项正确。

上海合作组织虽成立于2001年6月,但是其只是此前“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顺利过渡,并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因此该项不符合。

故C项错误。

2000-2002年间中国并未发生与欧盟相关的重大事件。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A【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不要走下坡路,而要联合起来发展经济,提高欧洲的地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而选项B是欧盟,不符合题意,排除;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