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0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安庆二模文综历史试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

”该社论反映了

A.《纽约时报》对中国留学生存在误解B.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

C.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D.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3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道: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B.反映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C.体现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局限 

 

D.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都获得权力

31.19世纪前期,“社会主义”、“人文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等词语大量出现。

这些词语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殖民扩张的加剧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工人运动的推动

32.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

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

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这说明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33.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这一措施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推动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34.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

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这一举措

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

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

35.1882年,达尔文因病去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牛顿墓旁。

这种做法是因为

A.达尔文进化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B.他们都拥有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坚韧的探究精神

C.进化论和经典力学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他们将造物主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

文科综合测试题(共12页)第6页

第Ⅱ卷(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

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

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

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

农民到城市

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

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

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6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类型家庭的优缺点。

(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

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

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

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

”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开元七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

“凡庶人年八

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

”唐代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倪方六《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尊老养老的特点。

(2)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唐朝厚养老者的原因。

46.(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

根据谈判约定,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南北和谈的最终结果是袁世凯大胜、孙中山小胜、清王朝虽败却有所得,这样的结局其实符合当时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袁世凯作为当时中国真正的最有实力的人,成为大总统顺理成章。

孙中山作为革命党的精神领袖虽然暂时失去了执掌中国的机会,但毕竟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而清王朝却是南北和谈唯一的失败者,从南北和谈一开始,清廷的去留就成了双方博弈的一个棋子。

袁世凯出于声名考虑,极力为清帝争取了一份优待协议作为遮羞布,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清王朝只能悲剧的退出历史舞台。

——岩锋《民国初立:

1912——1916年的民主、自由与宪政》

文科综合测试题(共12页)第11页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北和谈得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小胜”的理解。

47.(15分)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

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

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

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4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初,张謇认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

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

“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

“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主张及实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理解“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2016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D

B

二、非选择题

40.(25分)

(1)特点:

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

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

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

分工合理互助合作;

家庭和睦。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

①家庭规模小型化;

②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

③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

④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

(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原因:

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影响;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3)大家庭(或宋代家庭):

(5分)

优点: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伦理关系;

缺点:

家长制、男女不平等、家庭成员间依赖性强、经济不独立。

小家庭(或民国家庭):

(4分)

男女平等、淡化等级观念、家庭成员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经济独立;

易导致个人主义,抗风险能力低。

(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1.(12分)例证参考:

例证一:

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

虽然“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历史上相继发生了英西海战、英荷战争、英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多边外交机制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

如欧盟作为当今最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也为大国间建立合作互信关系提供了借鉴。

我们相信只要大国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完善协商与危机管控机制,就能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例证二:

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

“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近代以来,英国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而成为海上殖民帝国,德国不满于老牌帝国的殖民霸权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30多年的冷战,这些都说明国家利益的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使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难以停止。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也会减小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大国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危机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隐含着大国博弈的痕迹。

因此,一旦某个大国为了争夺或维护世界霸权,很可能会成为战争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难以完全避免。

论证

一等

(10-12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5-9分)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评论角度单一。

③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三等

(0-4分)

①观点不明确,偏离主题

②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评论角度不准确。

③缺少论证,逻辑关系不清。

④特别说明:

如答“不能避免”但史实列举正确,最高只能得4分。

(1)(9分)政府高度重视;

措施较为完善;

注重精神养老。

(每点3分)(或答尊养、物养、侍养、精神养老。

(2)(6分)政治上:

教化百姓,维护统治;

经济上:

经济繁荣,物质丰富;

思想文化上: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视孝道的儒家思想。

(每点2分)

(1)(6分)原因:

袁世凯的军事实力和政治野心;

革命党人的软弱与妥协;

帝国主义的策划。

(2)(9分)孙中山的妥协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维护了国家统一;

保存了革命力量,为中国撒下了民主共和的种子。

(每点3分)

美苏争霸,开展军备竞赛。

(3分)结果:

在美国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军事封锁下,苏联被迫作出让步,从古巴撤走全部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才得以和平解决。

(3分)

(2)(9分)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危机的结果显示美国方面占优势;

苏联深受屈辱,加紧进行军备竞赛;

西方国家对美国的行动不满,感到必须加强独立,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每点3分。

(1)(6分)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认为救国的根本在实业;

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与学校;

(2)(9分)一方面,张謇的实业救国理论与实践,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3分)另一方面,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难以实现;

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