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4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1.1--4.1)Word格式.doc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11~13题。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2.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4.读图,图中不能体现的涵义是(  )

A.地球资源日渐枯竭B.世界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人口容量越来越小D.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5~16题。

1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B.10000C.6000D.4500

16.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效应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模地结合,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据此完成17~19题。

17.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

18.城市中基本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19.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B.收入高低C.通达度D.距市中心的远近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20~21题。

20.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B.商业区C.绿化带D.工业区

21.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 向北流B.东北风 向南流

C.东南风 向南流D.西南风 向北流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等值线a、b、c的地租高低关系是(  )

A.a>b>cB.a<b<c

C.a=b>cD.a>b=c

23.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

下图中R1、R2和R3分别代表A、B、C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半径,且R1<R2<R3。

据图回答24~26题。

24.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A.A——小学 B——中学 C——大学

B.A——小学 B——大学 C——中学

C.A——中学 B——大学 C——小学

D.A——大学 B——小学 C——中学

25.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

A.R1——地级市 R2——县城 R3——集镇

B.R1——兴平R2——咸阳R3——西安

C.R1——省城R2——县城R3——乡镇

D.R1——咸阳R2——宝鸡R3——渭南

26.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B.A比B提供的职能种类多

C.C的城市级别最高D.C的服务范围小于B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8.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下列与长三角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B.矿产资源丰富

C.河网密集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30.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31.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开始出现于城市化进程的()

A.初级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所有的阶段

32.在建筑结构方面,中外建筑的主要差别有(  )

①在建筑结构方面,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 

②在美国所有的建筑都不允许建设围墙,以便体现自由、民主的思想 

③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外向 

④中国园林直率敞朗,西方园林曲径通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读“甲乙丙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33~34题。

33.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34.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5.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国家政策 ④地形

36.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③生活习惯的改变 ④自然条件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7.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38.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下图为美国施特罗公司的生产空间格局。

该公司有位于全国不同地区的7个啤酒厂,所生产啤酒占有全国10%的啤酒市场。

读图判断39~40题。

39.该公司在全国建立多个啤酒厂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啤酒原料产地

B.接近优质酿酒水源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铁路枢纽和航空港

40.与该工业部门的分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人口分布 B.民族分布

C.高技术产业分布D.农业分布

41.下列企业应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的是()

A.食品厂B.服装厂C.电子厂D.冶炼厂

42.20世纪末,我国强调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其主要考虑是(   )

A.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B.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C.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D.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广阔的土地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回答以下43~44题。

43.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4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B.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D.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45.有关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46.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

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47.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48.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环境问题 

 

B.粮食问题 

C.资源问题 

 

D.人口问题

49.下图为某类企业在四个地点的成本结构图,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该企业为(  )

A.电子装配 B.有色冶金

C.汽水啤酒 D.制糖

50.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的因素有(  )

A.能源 B.原料

C.劳动力的体力和数量 D.信息通信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51.根据材料解决问题(16分)

北欧国家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变化情况,堪称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

18世纪中期即前工业化时期,芬兰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那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工业化开始后,尤其是1825-1830年期间,虽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

二战以后,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人数增加,芬兰许多居民点扩大,导致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芬兰在前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表现为。

(2)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向

模式转变。

5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3)乙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对两点即可,共4分)

(4)乙图所示的国家,为了缓解农业区水资源不足问题,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______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53.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城市人口56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按城市功能划分,A、B、C三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若该市是我国某城市,目前城市等级为___________,目前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20年后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6分)

(4)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请从保护环境角度判断其布局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A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二非选择题

51.

(1)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计划生育;

“三低”。

52.

(1)商品谷物农业;

现代混合农业。

(2)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任意答对两个即可)

(3)(答对两点即可)

a.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b.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农业活动;

c.生产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d.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4)修建水利工程。

53.

(1)B

(2)大城市;

城市化

(3)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4)合理;

a.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b.地处河流的下游;

c.远离主城区。

第9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