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4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大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7~9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阅读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0~12题。

10.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高的影响降水少

B.落基山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1.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著名农业区是解决了当地自然条件中最不利的()

A.光照条件B.灌溉水源C.恶劣气候D.地形高耸

12.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灌溉水源中,最容易衍生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位下降B.土地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生物种群灭绝

读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工业分布与工业部门变化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面13—15小题: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13.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其形成的能源条件叙述是()

A.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多样B.本地区有便利水运交通条件

C.发展成为发达的重工业基地D.能源利用和工业技术先进

14.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比较,新增的工业部门具有特点是()

A.仍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B.新能源工业处于大幅度衰落的状态

C.形成以汽车、电子等高技术工业为主

D.能源工业的发展仍以当地能源资源为主

15.鲁尔区中电子、汽车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是()

A.大量煤炭工业的减少促进电子、汽车工业发展

B.政府大量增加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C.大量发展和更新工业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D.政府的政策大力鼓励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发展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6—18小题。

16.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17.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18.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②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19~21题。

19.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B.中部地区C.南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

20.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

21.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

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答22~24题。

毛竹

用柴林

柑橘林

稻田

22.该地区可能位于()

A.两广丘陵B.山东丘陵C.辽东丘陵D.太行山区

23.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24.本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A.大量出售木材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答25~26题。

25.“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B.水路C.铁路D.管道

2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A.粉尘污染B.地面下沉C.酸雨D.煤烟污染

27.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B.食品C.飞机制造D.钢铁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8~30题。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广东、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2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2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因素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

3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二、综合题(共25分)

3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图:

填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自然区:

A;

B;

(2)图中A与B之间大致以为界。

(3)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形成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32.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粮食总产量

1956年

30%

3.33万公顷

850毫米

23摄氏度

2%

1亿吨

1975年

5%

4.47万公顷

680毫米

30摄氏度

12%

3

0.875亿吨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植被破坏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水土流失

单产下降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33.读下图和文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库之一。

三峡工程于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计划2003年开始通航,首期发电,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长12年。

(1)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处,即图上字母_____________处。

(2)三峡地区最丰富的两种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工程建设,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应运而生,试列举其名称。

(至少二种)

34.读我国甲、乙、丙三地区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地区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厘米2·

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453.9

976

1400.7

所在农业区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主要农作物

(年日照时数):

A.1239.2B.1970.6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

A.-2.3B.3.6C.5.6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B.青稞、油菜等C.水稻、茶叶等

(2)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图1和图2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

图3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2)在图2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3)根据图3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我国在引进外资企业时要注意重视环境保护走___________

的道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C.2.D. 

3.C.4.B.5.C.6.A.7.C.8.A.9.B.10.A.

11.B.12.B.13.A.14.C.15.C.16.C.17.D.18.D.19.C.

20.C.21.B.22.A.23.A.24.C.25.D.26.B.27.D.28.B.29.C.

30.A.

三、综合题(共25分)

41.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青藏高原区(1分)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1分)

(3)水土流失(1分)土质疏松,暴雨集中(1分)

42.

(1)(每空0.5分,共2分)

2

1

4

(2)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

(3分)

43.

(1);

A;

(1分)

(2)水能;

旅游;

(2分)

(3)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1分);

(4)水产品加工业;

果品加工业;

旅游业等(1分)。

44.

(1)自上而下依次为:

CAB(1分)ACB(1分)BAC(1分)

(2)甲:

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

(1分)

(3)丙:

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45.

(1)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分)

(2)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分)

(3)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2分)

(4)可持续发展(1分)

3eud教育网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