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854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册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

能力方面:

1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

)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

)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4

学法指导方面:

1

)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

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

200

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

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

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19

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

英国是

19

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可见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于

1640

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因此揭示其战争的性质。

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

难点分析:

1

)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和极其广阔的市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和“猎物”。

所以,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

2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

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通过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清朝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虚骄无能。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并对学生认识当今的国情具有启示作用。

此外还想通过中西的对比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

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但从

17

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

1840

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生:

(结合已有知识回忆)

师:

中国近代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

110

年。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在这

110

年间,以

1919

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

(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的课题)

●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师: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

17

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列宁曾说: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所以,他们迟早要去用“火和剑”打破落后地区和民族的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就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家了解这种世界的形势后,让我们把视线再移到地球的东方,看看此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生:

(回忆知识,进行思考)

2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师: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生:

(阅读材料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

师:

清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

对内他们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了广大劳动人民,致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对外,他们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闭目塞耳,不谙外情;妄自称大,

19

世界初的英国早已是“海上霸主”,“世界工业第一强国”,清朝政治者竟一无所知。

长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遮蔽了中国人的眼界,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文明古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当外国资本主义强敌袭来时,清政府既缺乏对抗的实力,又没有周旋的良策,整个社会的裂缝更为扩大和加深,结局可想而知。

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悲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师:

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

19

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请大家变换一下思维的视角,把两个国家都放在

19

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

(投影表格对比材料,采用提问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19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和英国

生: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师: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到

19

世纪上半期,欧亚在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生: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辩证思维中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师:

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也是急不可待之事,请通过下段历史材料加以印证。

(投影材料)

材料:

1929

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财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回答问题:

1

)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

2

)“市场”、货物“销量”对英国资产阶级意味着什么?

生:

(依据材料,思考作答)

师:

大家都知道,货物“销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大小;而“市场”就是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为此,他们会不遗力余地去争取市场,占有市场,并在市场的贸易交往中追求最大、最多的高额利润。

然而一旦当他们不能从正常贸易中得到时就会不择手段,甚至为达到目标而不惜动用武力。

英国就是这样来做的。

●二、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鸦片战争以前中英贸易状况)

生:

(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以及第

7

页“阅读与思考”所提供的表格材料,归纳出中英两国在正当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师:

(对学生的归纳作简单总结)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

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

1773

年英国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那么英国走私鸦片达到了怎样疯狂的程度,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

(投影材料)

材料

1

1800

年~

1838

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材料

2

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

3

从吸食者来说。

“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生:

(结合投影材料,从几个方面分析概括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师:

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开明地主官僚,主张严厉禁烟,杜绝烟毒对于中华民族的侵蚀,堵塞白银外流的漏洞。

请同学们列举出力主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并引证材料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回忆有关的电影和电视片内容,并投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

生:

(回忆思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主要内容)

师:

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严禁鸦片的主张呢?

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生:

(思考并回答)

师: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他宣布: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林则徐为禁烟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观看《虎门销烟》录像)

生: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概括,并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

师:

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下的虎门销烟壮举,昭示世界,振奋国人,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

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义律向外相巴麦尊提出建议:

迅速派遣军队前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投影有关材料)

●三、

鸦片战争

1

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

通过对前面有关内容的深刻分析,使我们看到:

殖民扩张的英国和闭关自守的中国,矛盾由来已久,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迟早要发生。

(启发学生思考,要求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

(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归纳,求得共识)

师:

(概括总结)

19

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师:

(请大家继续思考)有人说:

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

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师:

我与大家一样,不赞同这一观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投影材料,加深认识)

材料:

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

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

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注:

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

”“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不久,巴麦尊告知义律:

“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

“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2

.战争过程:

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理清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和重要事件。

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战争爆发(

1840

6

月)——战争扩大(

1841

年)——战争结束(

1842

8

月)

师:

(投影有关材料,加深认识)

生: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思考,通过材料感受历史。

材料

1

英军攻入定海,将全城洗劫一空,一个参加了这次战役的英军官记载到:

“军队登陆了,英国国旗竖起来了。

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掠夺在眼前展开了。

横暴的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箧,……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炮火击毙击伤的死户和伤员,……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才停止。

——古柏尔等著《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材料

2

三元里的抗英:

“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

”“乡民熟睹官兵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抗,一呼而起,遂令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

——引自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师:

(概括总结)英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日起,就开始了极其残暴的屠杀和劫掠。

可见,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也就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开端。

此外,广大的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2

中国战败的原因

师:

(将《

19

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的农业大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掀起的骇浪,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

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生:

(从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师:

(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生:

(在教师的启发下,把视角放得更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师:

此外,这场搏击还把许多问题和思考带给了我们:

中国禁止毒品输入,却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终为国法所容;中国在辽阔的本土作战,却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的袭击却一举胜利;正义的民族战争受到惩罚,掠夺的殖民战争反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固有轨迹运转,却获得历史成功。

总之,这场战争及其结局是那样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是那样偶然又不可抗拒。

野蛮与文明在这里交叉,贸易与掠夺在这里混杂,正义与邪恶在这里碰撞。

让我们在比较分析中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写出小论文)

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教研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