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6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

“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

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③④

5. 

1907年1月6日,《纽约时报》文电中说: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为使清国妇女有更大的生活自由,清帝今日颁布诏令禁止妇女裹脚,但是清国妇女已习惯了这种陋习,清帝制定法律禁止缠足恐会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下列对此文电解读正确的是

此项诏令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

此项诏令的颁布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全盘西化

“废止缠足”法令是民国政府颁布的,故此文电不可信 

“恐会陷入无尽的麻烦”反映了此项诏令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 

6.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 

政府的提倡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

7.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

“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间接说明了

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 

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8. 

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 

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

①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9.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

“匆匆匆!

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公共汽车 

飞机 

火车 

轮船

10. 

“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

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

”此言论

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 

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

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 

 

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

11. 

15.1859年英国人呤−o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 

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12.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现象表明

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13.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

①使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②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①②③ 

①② 

①③ 

14.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15.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①④ 

①②

16. 

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渔光曲》   

《风云儿女》  

《定军山》  

《英雄儿女》

17.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颁布于1936年的是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18.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新旧风俗相互交织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

19. 

1912年,中国政府下令,祭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

这可用来说明(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 

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 

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

20.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

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飞机的广泛使用 

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航天事业的发展

21.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

请问这是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22. 

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当时

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婚姻方式彻底改变

23. 

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

“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

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

”这些歌谣最早应该出现于

太平天国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后 

解放后

24.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出现,最早开始于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中华民国成立

2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

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26. 

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电脑手机 

报纸收音机 

热狗麦当劳 

汽车电影

27. 

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一首咏物诗中写道: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诗中歌咏的新奇事物是

邮政 

电话 

电报 

电影

28.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29.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形容了近代某新事物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

该新事物是( 

铁路运输 

轮船水运 

广播影视 

电报电话

3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西装 

  

②电报 

 ③电视 

 ④电影 

 

①②③④ 

①②④③ 

②①③④ 

④①②③

31. 

广东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革命世界,新式派头。

女子解放,自由选婿。

”这种现象出现于( 

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

32. 

近代外来服饰的传入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服饰有

中山装和旗袍 

列宁装和连衣裙 

长袍和马褂 

中山装和连衣裙

33. 

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这反映了

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 

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 

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34. 

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下列由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渔光曲》 

《定军山》 

《风云儿女》 

《红高粱》

35.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长袍马褂 

②中山装 

③列宁装 

④旗袍 

⑤西装

②③④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825年,英国人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此后20多年里,蒸汽车头将英国人载入了一个被后人称之为“铁路狂热”的年代。

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

1846年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

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 

晚晴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简 

明 

概 

1876年

淞沪铁路通车

我国境内最早的铁路,英国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修建,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

1880年代

“铁路之争”

洋务派“寓强于富”,力主奏请修建铁路,而顽固派将其视为“奇技淫巧”,认为“害我田庐,碍我风水”等

1881年

唐胥铁路建成

我国自建的第一条煤炭运输铁路,隶属于开平矿务局

甲午战后

列强掠夺路权

主要是修筑权、经营权和借款权,到1904年,1万多公里中国路权先后落入西方列强之手。

1903年

收回路权斗争

列强的侵略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以绅商为主体社会各阶层掀起了一场收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

1911年

保路运动

清政府虽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但迫于列强压力,又宣布“干线国有”,企图举债出让路权,结果引发了保路运动。

——根据《百度文库·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编制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里程

(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德国

4.4

191.73

41896

英国

2.85

680.09

16567

日本

1.95

489.04

23474

印度

0.63

212.51

63327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30、40年代英国铁路“狂飙”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2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两点看法。

【答案】

BCBAD 

ACACA 

CCABA 

BDBCC 

AACDC 

DCCDB

CADBC 

(1)蒸汽机的发明为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条件;

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强;

政府、国会的有力支持;

民间资本的大量流入。

(9分)

(2)特点:

起步晚,发展缓慢;

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

洋务派、开明绅士、民间资本对自办铁路有着关键作用,但自办铁路严重不足。

(6分)影响:

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有利条件;

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侵犯;

对政府政策、民众生活、民族意识、国内政治运动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6分)

(3)地位:

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5分)看法:

中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袤,铁路发展符合国情,空间巨大;

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物质基础扎实;

要处理好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的关系;

提高行车速度、改进服务设施、增加安全系数;

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跨国铁路运输网。

(4分)

高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