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007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史海南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4.A2[2015·

海南卷]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4.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谣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的事件与材料中的谣谶说法一致,这只是一种巧合,故D项正确。

谣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能预示历史的走向,也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故A、B两项错误;

谣谶与史实符合完全是一种巧合,不是必然的,故C项错误。

5.O2[2015·

海南卷]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5.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表明儒教的“治世”与佛教的“治心”最终“同归于治”,说明佛教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统治阶级的需求,故A项正确;

儒、佛开始合流是在隋朝末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北宋时儒学仍是社会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

佛教虽然冲击了儒学,但没有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

6.H2[2015·

海南卷]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6.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元朝时……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说明当时海外贸易发达,这与造船技术的先进有一定的关联,故B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在元朝没有被废除,故A项错误;

元朝的内河航运比较发达,大运河就是佐证,故C项错误;

当时陆上丝绸之路仍然很发达,故D项错误。

7.A2[2015·

海南卷]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7.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主张采取重刑来治理国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

明朝治理国家的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朱元璋只是采取重刑治世,并没有放弃儒家的治国理念,故A、C两项错误;

材料只是说明要重刑罚,并没提及治理的法律条款,故D项错误。

8.A2[2015·

海南卷]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

“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

”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8.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故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故B项错误;

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故C项错误。

9.A3[2015·

海南卷]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9.C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古罗马的主要贡献之一是罗马法,它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学的先驱,故C项正确。

10.I1[2015·

海南卷]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0.B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的现象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是西欧国家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向殖民地移民的结果,故B项正确。

11.I2[2015·

海南卷]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11.D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表格中“1800—1900年”的时间信息以及西欧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中国呈下降趋势可知,这是因为当时西欧国家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促使制造业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

A项错在传统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材料中显示不出中国制造业衰退,故B项错误;

欧洲制造业发展主要是因为工业化,不是因为工厂的出现,故C项错误。

12.I2[2015·

海南卷]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2.C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50年、1870年、1900年表明,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71年德意志完成了统一,由德国专利授予数目的增加可知,政府在倡导科技发明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

德国此时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殖民扩张,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该时段德国科技实力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故B项错误;

德国的发明主要是自己国家原创,故D项错误。

13.R1[2015·

海南卷]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13.D [解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守外洋不如守海口”的信息说明魏源认识到此时清政府的海军和西方列强相比较弱小的现状,故D项正确。

14.C2、T2[2015·

海南卷]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4.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其内容有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编练新军,所以出现材料中举人、秀才当兵的现象,故C项正确。

15.C2[2015·

海南卷]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

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15.A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明立法服务于政治,故A项正确;

行政服从于司法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人治到法治的信息,故C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不是一部完善的法律,故D项错误。

16.R2[2015·

海南卷]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

16.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1919年3月”以及“北京大学某教授……离经叛道”说明北大教授批判北洋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正确;

抨击军阀统治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故B项错误;

提倡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但不符合材料中“离经叛道”的信息,故C项错误;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17.M2[2015·

海南卷]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作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17.B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不会再有……新的退却”的信息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的背景下而采取的妥协措施,故B项正确。

苏俄(联)完成了经济恢复的任务是在1925年,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故C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8.S2[2015·

海南卷]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

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8.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自然科学成就,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及“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得到研究资助”说明科学技术成果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

相对论是在基础科学基础上提出的,故A项错误;

民主体制建立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知识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D项错误。

19.M1[2015·

海南卷]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19.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借此向国外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并削减外债水平,故D项正确。

保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为了稳定国内市场,故A项错误;

提高关税是为了减少外国商品流入,故B项错误;

减少不公平竞争是为了促使企业良性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20.M3[2015·

海南卷]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

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

这反映出(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20.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还不到5年”“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的信息说明美国的劳动力产出远远高于法国,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对比,故A项错误;

法国的经济水平并不能代表欧洲的经济水平,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一体化,故D项错误。

21.R[2015·

海南卷]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1.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B项正确。

22.J2[2015·

海南卷]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22.C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1945—1948年法币发行量大增,通货膨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企图通过发行法币敛财以支付巨额的军费开支,故C项正确。

偿还外债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贪污腐败和发行法币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官僚资本膨胀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

23.K2[2015·

海南卷]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

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3.C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表明1956—1957年浙江、四川等省的合作社实行包产到户,成为20世纪70年代农村改革的先声,说明早期的包产到户为20世纪7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材料中是经济改革的尝试,不是地方政府组织形式改革,故A项错误;

此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地方的上一级——政府的行为,故D项错误。

24.K1[2015·

海南卷]1957年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

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4.B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957—1960年正值“大跃进”时期,倡导全民“大炼钢铁”,导致职工人数大增,故B项正确。

“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公私合营完成是在1956年年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

25.F2[2015·

海南卷]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25.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971—1978年中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对外经济援助支出超过1955—1970年的总和,这说明在中美关系缓和期间,中国为争取第三世界国家支持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故D项正确。

26.Q1[2015·

海南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26.

(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有一定教化功能;

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小说,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依据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可以归纳出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由材料“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可以归纳出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据材料“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归纳出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角度组织答案。

(2)问,依据材料“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可以归纳出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依据材料“劝善惩恶”可以概括出有一定教化功能。

27.J2[2015·

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

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

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

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7.

(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

发展不平衡;

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

政府推动不力;

外国资本的挤压。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1)问,依据材料一中“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的信息,从一战爆发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作答;

依据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概括出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依据材料“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概括出利润较高,内力不足的特点。

(2)问,依据材料一中“政争兵乱”“各省军人官吏……加之以削剥摧残”“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工业发展环境恶化以及外国资本的挤压的角度组织答案。

28.B1[2015·

材料 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

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

 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

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

 无

 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

 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

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

 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它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

 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