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008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

2.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

(1)爆发的时间:

1856年

(2)借口:

英国的“亚罗号事件”,法国的“马神甫事件”

(3)实质:

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外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2

2.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

(1)《天津条约》内容:

开放南京等十口通商口岸;

外国公使驻京;

外国人可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外国船长江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让九龙司;

赔款给英法各800万两。

(3)影响:

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A

3.1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

发动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3.2清朝政府借用英法侵略者组织的“洋枪队”,起用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镇压太平天国。

第4课洋务运动1

4.1洋务运动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A

主张:

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3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1861年,由奕担任总理大臣,它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A

第4课洋务运动2

4.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B

(1)开办军事工业(“自强”为口号)

李鸿章,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2)兴办民用工业(“求富”为口号)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第一个民用企业。

(3)筹建新式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北洋舰队。

(4)培养新式人才

开办新式学堂:

奕訢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4.5洋务运动的影响评价:

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但其根本目

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是学习西方科技和工艺制造,由于没有改革封建政体制,所以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和早期维新思想A

5.1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产生:

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近代企业,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投资设厂,近代民族企业产生。

比如上海开设的发昌机器厂。

5.2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派留学生

第6课甲午战争

6.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

1894年。

A

6.2甲午战争的结果: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A

6.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获设厂权。

《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7课戊戌变法A

7.1公车上书:

(概况)《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举人,上书光绪,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作用)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2《时务报》:

以“变法图强”为宗旨,批判顽固派,鼓吹维新。

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7.3《天演论》:

严复,介绍进化论,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主张维新变法。

7.4百日维新:

德国强占胶州湾后,1898年,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维新思想的君主立宪政治主张没敢提出),改革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慈禧发动政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义。

政变后,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派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冲击了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促使中国从改良道路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戊戌变法评价:

维新派看到了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社会制度: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

但变法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最后变法因顽固派发动政变而失败。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租借地和势力范围A:

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将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

随后俄、英、法、日等国开始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形成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8.2“门户开放”政策:

A

(背景)由于美国没有参与瓜分中国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承认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主张“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开放市场。

(影响)美国获益,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促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8.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A

在瓜分狂潮背景下,中国下层民众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900年,英、俄、日、法、徳、美、意、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义和团运动),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8.4《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B

内容:

向11国赔款4.5亿两;

划定使馆区;

拆除大沽和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沿线驻兵;

惩办义和团,严禁中国人反帝;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辛丑条约》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课清末新政A

9.1新政的举措:

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9.2“预备仿行宪政”、“皇族内阁”:

20世纪初,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成立“皇族内阁”,借立宪之名欺骗国人,企图实现专制集权的目的,最终导致民众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

第10课辛亥革命1

10.1兴中会的成立:

A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10.2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1)成立:

1905年,在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确定“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

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意义: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第10课辛亥革命2

10.3“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

A

1912年,民国元年。

10.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A

10.5《临时约法》:

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10.61912年2月,清帝宣统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统治。

袁世凯,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0.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成功之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促进社会习俗的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失败之处)没有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另谋救国救民道路。

一战(20世纪初)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2、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3、巴尔干成为双方争夺焦点4、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联盟,“同盟国”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法俄联盟为标志1892年

1904年英法俄“协约国”形成

欧洲的“火药桶”,“柔软的下腹部”——巴尔干地区:

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彼此交错、领土纠纷复杂、战略地位重要。

两大军事集团多次地域冲突:

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两次巴尔干战争。

导火线关键词: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

1914年7月28日宣战

顺序:

奥匈—俄德法英(饿得发硬)

战役先后顺序:

马恩河—坦能堡—索姆河—凡尔登“凡尔登绞肉机”从此,德军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

俄国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9日德皇退位。

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影响:

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政府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历时四年零三月,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年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美英法主导。

美国总统威尔逊重视国际组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保证欧洲大陆力量的均衡、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

《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

国际联盟和约第二部分:

对德和约(总述:

严惩德国,建立国联)

战胜国又同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缔结了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维持了欧洲、中东、非洲(地中海沿岸)的稳定。

1921年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商讨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

1、美英日法《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

2、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协定》。

该条约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

3、《九国公约》,保证中国门户开放。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

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战后:

英国的世界霸权遭美国挑战,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本土和自治领矛盾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组成英联邦《威斯敏斯特法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它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然而,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并且缺乏有效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它无视殖民地人民的要求,继续维护殖民体系,并对苏俄采取排斥态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俄国

二月革命:

沙皇尼古拉二世(末代沙皇)被迫退位。

罗曼诺夫王朝翘翘~

列宁布尔什维克党

工人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

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

大会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2年12月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解体在1991年12月25日,共存69年)

20世纪中期,“斯大林模式”,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新文化运动(1915—1917)——五四运动(1919.5.4)——中共成立(1921.7)——国共合作(1924—1927)共产党(1927—1937)十年内战

民国初,剪辫、易装、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革命翘翘。

曾任云南嘟嘟的蔡锷护国运动胜利。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他翘翘了。

洪宪帝制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军阀势力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李大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运动

关键词: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北京学生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的中心由背景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7月23日,中共成立。

一大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改在嘉兴南湖。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5年7月)1926年,北伐军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1927年在陈独秀、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第七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团的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政变。

715后,宁汉合流。

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被炸死后,宣布东北易帜。

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改新约

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后者实际没有执行)

评价:

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10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

1931年,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九一八事变(1931)

结果:

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华北事变(1935)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B)

在毛泽东正确主张下,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占领了遵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第八单元“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20世纪20—30年代,经济黄金时代,(与凡华体系有关)

20世纪20年代,美国“柯立芝繁荣”。

但在背后,1、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剧(根本)

2.市场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产品相对过剩。

3、人们超前消费

经济危机以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为开始。

一战后,世界市场对于美国的依赖性增强,因而美国的经济危机随即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除苏联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了冲击。

1.、对经济:

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明显,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

2、对政局:

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

3、对情绪:

危机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对于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随之蔓延。

1929—1933经济危机特点:

1、范围广2、持续时间长3、破坏性强

(和形容超强台风一样一样滴~)

罗斯福新政(B)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

(凯恩斯的理论)

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2.“以工代赈”,扩大消费。

政府举办公共工程。

经济调控

3.工业复兴,调整经济。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4.调整农业,计划种植。

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

社会保障措施:

通过社会政策尝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协调劳资关系。

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

推进老子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还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

主要内容:

3R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

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治取向。

意大利在经济危机之前(1922年)就建立法西斯政权。

日本军国主义(自上而下)

日本试图以天皇为中心,建立军事独裁体制。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到日本,史称“昭和恐慌”

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

德国希特勒与纳粹体制(自下而上)

纳粹党全称: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纳粹党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

1、政治上,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

2、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

3、思想上,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

第九单元二战

法西斯国家——轴心国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

四个阶段

爆发1939.9.1扩大1941.6.2(莫斯科保卫战)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四个战场

欧洲1939.9.1—1945.5.8(希特勒自杀)

亚洲1937.7.7—1945.8.15(天皇投降)

北非

太平洋

纳粹政权建立后,对内实施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首先,退出了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5年重建空军,随即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撕毁《凡尔赛和约》,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6—1937年期间,德意日共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英法绥靖政策

妥协退让、避战求和、牺牲弱国、祸水东引

英:

张伯伦法:

达拉第德:

希特勒意:

墨索里尼慕尼黑会议

1939年,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还划定了两国在未来东欧的势力范围。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战”突袭波兰,二战在欧洲爆发。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中关键词:

·

英法敦刻尔顿大撤退、法国投降。

·

英国首相丘吉尔态度坚硬——不列颠之战(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

英国发明了雷达。

1941年3月美国颁布《租借法案》,英美苏三国合作。

英美8月颁布《大西洋宪章》

1941年6月22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至此,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美军大胜日军,掌握战略主动权。

欧洲战场,苏联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二战转折)

北非战场,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

1943年11月,美英中发布《开罗宣言》

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德军两线作战)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美国发明了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15日,天皇投降。

二战影响:

1、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为世界带来了和平;

2、为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奠定基础。

3、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册结束!

>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代表人物林则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