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236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docx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

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

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

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

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

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

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

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

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

气候:

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

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

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植被:

是指某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植被的发育和变化是景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自然干扰

2、干扰

定义:

在目标尺度内,改变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现象的不连续事件,或造成生态不整合的不连续事件。

描述指标:

干扰频率、恢复速率、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景观范围的大小。

类型:

火干扰、放牧干扰、践踏干扰、土壤物理干扰、土壤施肥干扰、其他干扰。

3、斑块

定义:

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类型:

①干扰斑块

②残存斑块

③环境资源斑块

④引入斑块

4、廊道

定义:

不同于两侧基质,以条带状出现的狭长地带。

类型:

①按廊道形成原因分为:

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再生性廊道。

②按廊道空间位置分为:

低位廊道和高位廊道。

③按廊道起源分为:

人工廊道、自然廊道。

④按城市廊道的功能分为:

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

⑤按廊道结构和性质分为:

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景观生态功能:

①传输通道功能。

作为景观生态流的通道和传输功能。

②过滤和阻抑功能。

廊道对景观中的物质、能量和生物流有过滤、阻碍、截流和屏障的作用。

③生境功能。

廊道可提供特殊的生物生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④物种的源汇功能。

即河岸带和树篱防护林带等廊道。

⑤文化和美学功能。

廊道不仅有丰富的景观生态学意义,在城市学领域和城市建设中,更被赋予了深层次的人为内涵。

5、本底(基质)

定义: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构特征:

控制景观走向是基质最根本的特征。

判断:

①相对面积。

当景观中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比其他要素大得多时,这种要素类型就可能是基质。

②连接度。

基质的连接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高,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其他所有现存景观要素时,其空间未被分为两个开放的整体(即不被边界隔开),则可认为该要素是基质。

③动态控制。

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

6、网络的定义

由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络状结构。

7、景观异质性

类型:

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形成机制:

①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异。

②生态演替。

③干扰作用。

8、景观格局

定义:

一般指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空间类型:

①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

②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③线状格局。

④平行格局。

⑤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9、景观异质性具有哪些生态学意义?

①满足物种不同生态位的需求,有利于不同物种存在于空间的不同位置,从而容许物种共存;

②影响群落的生产力和生物量;

③导致群落内物种组成结构的小尺度差异;

④控制群落物种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因子;

⑤对生态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10、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定义与内容。

第四章

1、景观生态流

定义:

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类型:

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植物流。

2、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①扩散:

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作用力,也是一种低能耗过程,主要取决于不同景观斑块间的温度或密度差。

②重力:

物质沿重力梯度移动的基本作用力。

③运动:

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力。

3、景观生态过程的媒介物

答:

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和人。

4、景观破碎化

定义:

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多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空间过程:

①穿孔:

是在大面积景观要素单元中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小面积斑块的过程,是景观破碎化最普遍的方式。

②分割:

是用宽度相等的带来划分一个区域,形成几个较小斑块的空间过程。

③破碎化:

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

④收缩:

意味着研究对象规模的缩小。

⑤磨蚀:

是景观中破碎化形成的斑块被重复破坏而消失的过程。

生态学意义:

①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②植被的破碎化能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给景观生态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

③景观的破碎化使斑块对外部的干扰表现得更为脆弱。

④破碎化对许多生物物种和生态过程均有负面影响。

5、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运动方式对动物的分布格局有什么影响?

运动方式:

在巢域范围内运动、疏散运动、迁徙运动。

6、植物传播根据其繁殖体传播机制及各自适应性类型

①风播植物:

种子以风力作用作为传播的动力。

②水播植物:

有些植物的种子表面有蜡质、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洋流传播。

③动物传播植物:

浆果、肉质果或带有可黏附的结构的种子。

④重力传播植物:

成熟后果实或种子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

⑤自体传播植物:

蒴果及角果的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第五章

1、景观稳定性

含义:

景观系统对干扰的反应能力。

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

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亚稳定性概念:

是指系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亚稳定模型意义:

有助于理解稳定性和亚稳定性的本质,能进一步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第六章

1、景观生态分类

定义:

根据景观系统内部状况分布和物质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统一考虑景观的自然属性、生态功能和空间形态特征,按照一定原则用指标反映这些差异,从而将各种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和归并,并构筑成景观生态分类体系。

景观生态分类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七章

1、景观评价

概念:

对景观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特点:

①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

②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③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④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主要内容:

①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

②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

③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2、景观美特性

①景观美的多样性。

②景观美的社会性。

③景观美的可愉悦性。

④景观美的时空性。

3、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类

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

第八章

1、什么是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概念:

在关注区域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以大中尺度的景观单元利用和配置为主要目标。

内容:

①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

包括景观的生态分类、格局与动态分析、功能分化等内容,是从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对其景观生态过程予以研究。

②景观生态评价,包括经济社会评价与自然评价。

即评价景观对现在用地状况的适宜性,以及对于已确定的将来用途的适宜性。

③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根据景观生态评价的结果,探讨景观的最佳利用结构。

④景观管理。

一方面是负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成果的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人员,使其对于规划与设计能够不断进行修改,使之完善。

2、景观生态规划典型案例分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景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漏斗效应:

人们常见的在半岛顶端,动物路径密度高的现象。

2、景观结构:

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3、景观功能:

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4、景观连接度:

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

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5、生态交错带:

也叫生态过度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由特定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特征。

6、边缘效应:

边际效应也叫边缘效应。

它是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现象。

7、孔隙度:

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

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

它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

8、弯曲度:

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与沿廊道的移动有关。

9、本底:

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斑块:

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例:

天空的云、嵌花路面的石子。

11、廊道:

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区域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例如树篱、公路

12、景观:

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填空

1、斑块的起源类型:

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和引入斑块。

2、动物的运动方式:

巢区活动、疏散、迁移

3、景观生态学是由特罗尔提出的。

4、景观格局形成原因:

物质,非物质,人为

5、廊道的作用有:

具有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的双重作用。

具体表现在:

运输、保护、资源、观赏

6、景观功能:

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

7、复合种群种类:

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个或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经典型、大陆岛屿型、斑块型、非平衡态型、混合型。

8、尺度表达方式:

粒度、幅度

9、廊道的分类:

线状廊道、带状(窄带)廊道、河流(宽带)廊道

10、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把景观分为五类:

自然景观、经营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11、城市景观的特点是:

具有明显的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景观破碎性。

简述

1、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景观边界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道或廊道:

景观中许多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物种流等)是沿景观边界流动的,此时的边界相当于廊道。

②过滤器或屏障:

穿越景观边界的流在质、量和速度上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的边界相当于一个半透膜。

③源:

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生态流由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流动,起到源的作用。

④汇:

景观边界可以聚集生态流。

⑤生境:

景观边界有其特有的物种和环境特征,因此也成为很多物种的一种栖息地类型。

2、简述等级斑块动态范式要点。

(1)生态学系统是由斑块镶嵌体组成的巢式等级系统。

(2)系统动态是各个尺度上斑块动态的总体反映。

(3)格局过程尺度观点

(4)非平衡观点

(5)兼容机制和复合稳定性概念

3、简述景观斑块按起源分类的类型。

1)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斑块。

特点:

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

2)残存斑块:

由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半自然斑块。

举例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3)环境资源斑块:

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斑块。

例如:

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

特点:

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4)引入斑块:

人类有意或无意把生物引进一个地区,而产生的斑块。

分为种植斑块(原因:

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特点:

人维护、存留时间长)和聚居地特点:

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

物种:

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从异地移入的本地种例如:

村落、城镇

4、简述景观廊道的结构特点。

1)曲度:

廊道愈直,距离愈短,生物或物质在景观中的移动就越快。

2)连通性:

廊道的连通性高低决定了廊道的通道功能和屏障功能大小。

3)间断和结点:

类似的植物斑块连接在廊道上,以结点的形式出现,有利于提高廊道的通道功能。

4)廊道宽度。

廊道宽度直接影响廊道的功能。

5)廊道结构。

廊道结构从横断面上来看一般由一个中央区和两侧的边缘区构成。

6)此外,与周围景观要素的高度相比,廊道可分为高位廊道和低位廊道。

简述、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

答:

)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

)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指导意义的因素。

孔隙度低表明景观中有边远地区存在,这对需要边缘生境的动物很重要。

)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适宜的孔隙对觅食及育后复原。

)采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人文地理中,研究住宅与村庄孔隙的分别十分重要。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那些?

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之间的流。

关键点()有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同寻常的地物。

()变化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流交会的地方。

7、简述、指出的景观元素类型有哪些?

()、分散的斑块景观。

特点:

以一种生态系统或一种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本底,而以另一种或多种类型分散在其内。

()、网状景观。

特点:

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

()、交错景观。

特点:

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共有一个边界。

()、棋盘状结构。

特点:

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成。

8、简述、提出的景观生态学一般原理。

(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2)生态多样性原理

(3)物种流动原理

(4)营养再分配原理

(5)能量流动原理

(6)景观变化原理

(7)景观稳定性原理

、简述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性。

()空间异质性:

景观结构在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时间异质性:

景观空间结构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景观动态变化;

()、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的功能指标,如物质、能量和物种流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简述基于斑块特点的自然保护区简述要点。

1)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多;

2)完整比破碎要好;

3)尽量减少隔离度;

4)簇状比线状好;

5)走廊连接;

6)圆形较好

论述题

1、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并举例说明。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廊道:

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区域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本底:

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斑块-廊道-基质的组合是最常见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称之为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分)它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描述这些基本空间单元的组合结构特征,可对景观格局进行量化,进而与生态过程相联系,研究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化

2、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结合专业应用。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3、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由一组以人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

当景观类型少时斑块大多为大均匀性斑块边缘生境也较小所以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碎化斑块内部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

4、论述景观生态学之北美学派和欧洲学派的区别及发展动向,并分析对我国的景观生态学发展有何启示?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

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常用景观生态学与规划、管理和政府密切联系,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对景观格局和功能以及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感兴趣。

我国现在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重点在生态农业、农林复合、生态恢复、生态工程。

从土地评价和土地合理利用规划、设计以及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景观工作出发,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想,重点对以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为主的景观。

结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要求,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会紧紧围绕提高景观多重价值,加强景观生态研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景观生态学。

5、为什么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举例说明。

⑴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

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本来的自然面目,一方面维持有益于人类的良性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创造最佳人工群落模式和进行区域开发的自然参照系统。

⑵保存物种的多样性即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基因库。

⑶维持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物种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使其不但成为种质资源的提供基地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⑷保护特殊的有价值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为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究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