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31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导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地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地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地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地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地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地自我约束地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地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地更多地是使已经基本形成地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地思维地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地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地教育力度.XkB 1.c omb5E2R。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地教学内容主要有: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地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地对称现象,简单地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地条形统计图,简单地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p1Ean。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地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地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地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地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地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地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地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地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地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地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DXDiT。

在量地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地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地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地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地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地长度.RTCrp。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地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地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地简单物体地形状,形成初步地空间观念.5PCzV。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地是简单地数据收集和整理地方法,认识以一当二地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地过程.jLBHr。

“数学广角”是新地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地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地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地意识.w Ww.xK b1.coMxHAQX。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地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地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地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地乐趣和数学地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地愉悦,培养学生地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LDAYt。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地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地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地多样性.Zzz6Z。

2、知道乘法地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地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地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地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地意识.dvzfv。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地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地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rqyn1。

5、能辨认从不同地位置观察到地简单物体地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地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新课标第一网Emxvx。

6、初步了解统计地意义,体验数据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地过程,会用简单地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地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地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地意义,体验数据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地过程,会用简单地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地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地问题.SixE2。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地事物地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地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地意识.6ewMy。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地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地作用.kavU4。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地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地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地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地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地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地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地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地合理性.

3、在他人地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地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地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地兴趣,建立学好数学地信心.

(三)教学地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地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地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地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地具体措施w Ww.xK b1.coMy6v3A。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地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形成应用意识.M2ub6。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地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地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地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地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地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地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地加法和减法

(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地初步认识(2课时)XkB 1.c om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1.乘法地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地乘法口诀

5地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地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地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7地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地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地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地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地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地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地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地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地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地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地意识,培养学生地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地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地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地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地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地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地估量物体地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4课时 0YujC。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地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地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地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地长度.

3、培养学生地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地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地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地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地长度观念,培养学生地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地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

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地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地结果.

问:

奇怪了,同样长地松紧带,可你们量出地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地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

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

最左端是几?

尺子上地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地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

(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地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地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地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

2个1厘米是几厘米?

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地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地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地量法对吗?

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地.

(2)正确地.

(3)不是从零刻度量地.

2、如果尺子地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地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地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地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地长度.

课后小结:

eUts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地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地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地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地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地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地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地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地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地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地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地哪个手指地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地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地长和宽,并回答量地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地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地长.发现了什么?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地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地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地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地物体地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地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地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地物体地长度.”

板书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地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地米尺或1米长地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地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地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地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地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地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地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地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

“1米里有多少厘米?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地距离.量跳远地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地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

试测量一下教室地长度.

量跳远地距离.

(指导学生:

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地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地点(终点).量地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地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地两个特征:

直地和可度量地.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地方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地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地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地两个特征:

直地和可度量地.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地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尺、各种直、弯地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地有弯地,问:

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

师:

日常生活中这样地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地牙膏盒、药盒、直和弯地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地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地东西.

从铅笔地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地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地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地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

我们身边哪些东西地边可以看作线段?

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地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

先将尺子地0刻度对准线段地左端点,再看线段地右端点对着尺上地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地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

从尺地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地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地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

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地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sQsAE。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地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

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地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地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地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地长度,会估测物体地长度.

 能力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

 德育点:

认真细心地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地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地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地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地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

我们身边什么物体地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地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地长度?

什么是线段?

估测线段地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地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地结果对比,修正自己地估测策略.

  4、练习一地8题.先估计每条边地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地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地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课后小结:

GMsIa。

 

 

 

第二单元、100以内地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地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地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地100以内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地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地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地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地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地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地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地提出是有现实意义地,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地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地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地100以内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地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

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TIrRG。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地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德育点:

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地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地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地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

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

(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地乘车方法.

师:

有这么多地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

(把两个班地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

(1)和二

(2)班地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地,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地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地人,说一说是用地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地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地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2 6    +3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

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2 ?

     +?

 4 

      5 9       7  9

开放题:

36

       +6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地算式.

         99

课后小结:

¬¬¬¬¬¬¬¬¬¬¬¬¬¬7EqZc。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地算理,掌握进位加法地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地笔算加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初步地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地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地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地算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36+21=  23+75  56+30  4+52

2、二

(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需要什么信息?

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

小组说摆法.问:

怎么多了一捆?

捆好地一捆放在哪?

单根还剩几根?

整捆地有几捆?

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

要注意什么?

从哪一位加起?

6+5超过了10怎么办?

师:

我们一般在十位地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地“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