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336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x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2014.1.1实施日期:

2014.1.1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3

2.使用材料----------------------------------------3

3.设备和工具--------------------------------------3

4.通用工艺要求-------------------------3

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

6.电器安装原则--------------------------12

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

8.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1.1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

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B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标示、内外标签等等。

3.设备和工具:

3.1设备:

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工具:

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

4.通用工艺要求:

4.1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4.2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行线、布线时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

4.3导线线束转弯处应有圆弧过度,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束外径的

两倍,以免应力集中。

线束应有线夹或固定夹固定,以免受振动和冲击造成破坏.硬导线接线端应弯成U形缓冲环。

4.4所选导线截面必须满足长期允许负荷的额定电流值。

4.5导线在通过柜体板件的孔、边等断面处,需用护线套保护,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4.6每批工程二次走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7导线与电器元件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4.8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色,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

4.9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

4.10多股导线与端子,设备连接应压终端附件。

4.11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螺栓连接端子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4.12柜内电流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标称电压不低于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接地回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

4.13导线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时,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缠绕管保护;在可动部分两端应固定牢固。

4.14柜内的电缆及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导线不应有中间接

头,必要时,接头应接触良好、牢固,不承受机械拉力,并应保证原有的绝缘水平;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承受机械应力;单股芯线弯圈接线时,其弯线方向应与螺栓紧固方向一致。

4.15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1-5个螺距,以2-3个螺距为宜,所有螺钉不得有滑丝现象。

4.16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且端部压接有终端附件的多股软铜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4.17柜体接地应牢固可靠,标识应明显。

4.18柜内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接地铜排,接地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100mm2,接地铜排上应预留接地螺栓孔,螺栓孔的数量应满足接地线接地的需要,柜内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2的带绝缘铜导线或铜缆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网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19柜子装置的接地端子连接线、电缆铠装及屏蔽接地线应用黄绿绝缘多股接地铜导线与接地排相连。

4.20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性点应分别一点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4mm2,且不得与其他回路接地线压在同一接线鼻子内。

4.21各门的水平接线根数较少不易走直,绑线时可加一根4mm2的硬导线予以加强。

4.22单股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采用单股硬导线直接连接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用剥线钳去皮,用园咀钳打圈,打圈后导线内径应比固定螺钉直径大0.5mm;用螺钉固定时导线圈上下部位应加装平垫

圈。

4.23采用电烙铁焊接导线时,焊接完后的焊点应饱满、均匀、光亮、连续,不得有虚焊、假焊、拉尖、气孔、夹渣等缺陷。

焊接后要求用酒精棉球作清洁处理,去除焊渍。

4.24所有器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等并拧紧。

4.25导线与小功率电阻及须焊接的器件连接时,在焊接处与导线之间应加上绝缘套管;导线与发热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1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

表1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5~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

4.26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应不小于20mm。

4.27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2

表2

额定电压(kV)

≤0.5

3

6~10

二次线与裸露导电体之间距离(mm)

≥12

≥75

≥125

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

≥5

——

——

二次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mm)

≥3

——

——

4.28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颜色功能

名称

合闸

分闸

储能

指示灯

白或红

绿

按钮

绿

4.29导线需弯曲转换方向时,用手指或弯线钳弯曲,禁止用尖嘴钳,斜口钳等锋利工具弯曲。

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

5.1布线方式:

仪表门上的布线原则是只有单排仪表时,布线走仪表下边,有双排仪表时,布线走两排仪表中间。

多排仪表时,布线也照此原则进行。

5.2导线采取压接时,必须用专用冷压钳压接,压凹深度应不低于0.15mm,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并且要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头内。

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

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0.5-1.5mm,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5-1.5mm的过度间隙。

严禁用斜口钳、钳子等工具压接。

 

5.3横放斜装端子排接线形式:

 

5.4小母线接线形式:

 

5.5电阻板前接线,需用瓷质套管:

 

5.6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二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

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

同屏内的各种继电器接线的弧形,应力求一致。

 

5.7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

 

5.8分路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

 

5.9电力仪表的接线:

 

5.10一排按钮、信号灯接线:

 

5.11转换开关接线:

 

6.电器安装原则;

6.1验收检查:

6.1.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6.1.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6.1.3按装箱清单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6.1.4按要求做外观检查;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仪表、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螺丝应拧紧。

6.1.5安装前的保管期限,应不大于一年。

6.1.6电器设备固定时,不得使电气内部受额外应力。

6.1.7实现电气连接的回路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6.1.8电气连接件应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和阻燃性能。

6.2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6.2.1实现电气连接后的接触电阻应符合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应大于10mΩ。

6.2.2实现电气连接后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

额定绝缘电压(V)

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电气间隙(mm)

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爬电距离(mm)

≤63A

≥63A

≤63A

≥63A

≤60

3

5

3

5

60≤V≤300

5

6

6

8

300≤V≤500

8

10

10

12

6.2.3实现电气连接后,在标准规定试验条件下,不同回路之间、导电部分与地(金属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工频耐试验电压,频率

50Hz,历时1分钟下,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2.4实现电气连接后,各回路之间、导电部分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300MΩ。

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

7.1安装元器件时,注意不要把面板上的漆碰掉。

7.2元件门的制作:

把需要布置在元件门上的元件按有关工艺要求进行布置安装,按照布线要求进行布线。

第一排的顺序从左到右是温控器、交流空开、直流空开、熔断器、保险、端子等。

如果两排以上,其顺序是由下而上。

7.3元件门的安装:

将制作好的元件门固定在仪表箱内,要端正牢固,不得歪斜。

7.4仪表门元器件的安装:

门前保护、开关状态、仪表、开关、信号灯、按钮、标签框等元器件的安装应以设计开孔图为标准,并按照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准确,检查无误后,方可依据有关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安装后贴上相应的标签。

7.4.1转换开关的安装:

首先把开关手柄拆卸掉,然后把开关从屏后插入面板孔内。

再把相应的螺杆、螺母、垫圈卡入开关两侧的安装位置。

7.4.2信号灯的安装:

安装信号灯前应仔细对照图纸,将信号灯的型号、颜色(合闸红色、分闸绿色、储能黄色)、安装位置搞清楚后,

方可进行安装。

安装时先把信号灯上的紧固环卸掉,然后信号灯装入面板孔内。

让紧固环旋转最大限度,再调节信号灯另一调节固圈。

求信号灯紧固牢靠。

7.4.3按钮的安装:

按钮的安装方法和信号灯相同。

按钮颜色(合闸绿色、分闸红色)。

7.4.4带电显示器,、仪表、微机保护等的安装,用安装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安装。

7.4.5标签及标签框的安装:

门上所装标签要卡入标签框内,大小合适,平整且不受外力,标签颜色要求一致,字体统一工整,不允许用变质或有损伤的标签和标签框。

7.5门屏上的配线应将其固定在屏板上,不允许线束自由悬空,并预留相应长度,以保证门在90°内开启方便;门的范围在90度和145度之间,预留长度要避免太长和太短。

7.6门与柜体间应用多股软导线(铜质)实施安全接地连接,导线面积应为6mm2裸铜线。

7.7接地线端头放置方向:

仪表门螺栓处端头向右放置,仪表门室内端头向上放置;接地标识竖直放置。

7.8端子排的制作:

依据图纸要求,把合适的导轨固定在端子排支架上,先排电流端子,其次是普通端子;电流端子的标码条采用ZB8型号,普通端子的标码条采用ZB6型号;端子的顺序采用由左到右、由后到前的排列顺序,每段要有标示端子和端板,两端头要有终端固定件;每个端子要有标码号;图纸要求的端子之间的短接片要紧固牢固、

准确;如果仪表箱底板两排不够,其余端子排安装于元件门。

(选用型号如下:

型号

UK5N

UK16N4

UDK4

URTK/S

导线截面积(mm)

1.5-4

6-16

1.5-4

1.5-6

备注

通用端子

通用端子

双进双出

试验端子

端板

D-UK4/10

D-UK16

D-UDK-4

D-URTK

分组隔板

ATP-UK

ATP-UK

ATS-RTK

短接片

FB110-6

FB110-12

FB110-6

FB10-RTK/S

隔片

TS-K

TS-K

TS-KK3

TS-RTK

终端固定件

E/UK

标示端子

ES/KMK3

标码条

ZB6,ZB8,LGS:

横向、连号

(注:

每10号为一组,起止号按工程计划定。

仪表箱内端子排元件排序:

终端固定件

试验端子

1

2

4

……

普通端子

1

2

3

……

终端固定件

 

终端固定件

……

97

98

99

110

111

……

终端固定件

 

站用变柜常用变压器接线线径及端子选用表

站变容量

导线截面

(mm2)

长期允许导通电流(A)

端子型号

(额定电流)

端子

厂家

额定电流

铝芯

铜芯

30KVA

43A

10

62

85

UK10N(65A)

菲尼

克斯

50KVA

72A

16

85

110

UK16N(85A)

80KVA

115A

25

110

150

UK35N(150)

100KVA

144A

35

140

180

UK35N(150A)

 

7.9端子排的接线:

7.9.1各端子排的引出线长为100mm,导线弯曲圆弧直径为Φ30mm;

7.9.2使用多股铜导线接线时,要用与线径相匹配的管状端子;

管状预绝缘端头选用表:

导线截面积

1.5

2.5

4

6

压线管长/总长

10/16

10/18

12/19

12/20

 

OT(UT)冷压端头选用表:

规格

1.5-3

1.5-4

1.5-5

2.5-4

2.5-5

2.5-6

4-4

4-5

4-6

6-5

6-6

6-8

使用线径(mm)

1.5

1.5

1.5

2.5

2.5

2.5

4

4

4

6

6

6

螺栓直径(mm)

3

4

5

4

5

6

4

5

6

5

6

8

7.9.3线号套管位置要整齐一致,字体朝外,并且要便于观察,字体应正置;水平放置应符合自左而右的阅读习惯,垂直放置的字体,应符合自下而上的阅读习惯;对线号套管要求如下:

字号应整洁、清晰,中置;字体颜色为黑色;套管颜色为白色;套管长度为25mm,特殊另定。

套管规格:

按线径要求选用,1.5mm2线径选Φ1.5套管,2.5mm2线径选Φ2.5套管,4mm2线径选Φ4套管,6mm2线径选Φ6套管,特殊另定。

套管直径小于等于Φ6以下的,用电脑打印;套管直径大于Φ6以上的,采用手写。

线号套管的放置:

 

7.9.4凡两元件间的短接线和与端子排相连引出线,导线的两端必须加装套管,以表明导线走向。

同一元件上的短接线可不加装套管。

7.10端子排的安装:

把组合好的端子排架用螺栓紧固于仪表箱底部,平行放置。

端子顺序采用由左到右、由后到前的排列顺序。

7.11导轨的型号是NS35/7.5(宽度/高度),带安装孔。

导轨的长度标准:

柜宽为800mm,导轨用700mm;柜宽为1000mm,导轨用900mm,柜宽为1000mm以上的,导轨用1000mm.元件门所用导轨长度按需截取。

7.12小母线的制作:

制作小母线时按照有关工艺要求及已下发文件《柜顶小母线安装顺序及要求》进行制作。

7.12.1小母线座选用表

Φ6mm铜棒用

6mm2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导线用

型号及规格

MJ1

节数(5-16)按实际选用

JXZ

节数(15、17、20)按实际选用

7.12.2小母线座接线时,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个接头。

7.12.3小母线采用Φ6mm铜棒时两端接触处各搪锡50mm,未搪锡部分套热缩管。

采用6mm2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质黑色导线,两端采用OT型冷压接线端头用压线钳压线加焊锡方式。

7.12.4小母线端子顺序采用由下到上、由右到左、由后到前的排列顺序。

7.12.5小母线座宜采用可压接6mm2的冷压接线端头、阻燃型小母线座。

7.13小母线座安装:

制作好的小母线进行安装时,KYN28按照已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小母线支架安装要求的通知》进行安装

7.14二次接地铜排的安装:

按设计要求制作二次接地铜排,接地铜排采用截面积为100mm2的4X25(mm)的规格;把制作好的接地铜排通过40mm高的绝缘柱固定安装在仪表箱的后板上,并不得使二次接地铜排受到拉力,扭力等。

7.15插座的制作与安装:

根据技术文件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径、线长、插针等进行制作,接线完成后,套上合适的金属软管;将制作好的插座安装在仪表箱底部,然后再上端子排接线。

7.16电缆室、断路器室的加热器,探头等二次元件安装,必须固定牢固,并满足绝缘距离要求。

7.17如若有其他元器件需要安装,依据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要求等进行安装。

7.18走线槽的安装:

按图纸要求把走线槽固定于柜体内;线束布放不应超出走线槽,不得影响走线槽上盖,槽内导线要有3-5毫米的活动余量;导线从槽体引出时,应从就近的槽口出线。

8.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

8.1导线技术性能要求:

统一使用600V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质导线,

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导线,不得使用绝缘层损伤、老化和破裂的导线进行配线,以保证导线耐压要求。

导线截面的选用表

导线截面(mm²)

1

1.5

2

2.5

5

6

10

16

长期允许导通电流(A)

6

10

25

45

55

85

100

回路位置

导线截面(mm²)

电流计量回路

4

电压计量回路、电流回路

2.5

其它回路

1.5

电压互感器的一次N端不在高压侧时

2.5

一次消谐器与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点的连接

6

绝缘导线剥线长度:

导线截面积

<0.5

>0.6-1.0

>1.0-2.5

>2.5-6

>6-10

>10

剥头长度

6-8

8-10

10-14

14-20

20-25

25-30

8.2导线的制作过程:

8.2.1下线:

下线工根据《二次下线标准》进行下线,并且对下线现场进行控制、有序的管理。

8.2.2打线号:

根据《关于配线工序有关工艺规范的通知》进行线号制作。

8.2.3穿线号:

根据工程施工通知、接线图、开孔图、随工单等技术文件,选择合适的线径、线长及颜色进行穿线号,并做好捆扎、标记、

悬挂等工作。

8.2.4布线:

根据图纸要求,对各元器件之间进行布线,仪表门过门线处线束直径大于Ф20mm时,应进行分束。

分束后单束线束直径以Ф20mm为宜,长度为500mm。

分线束均以蛇皮管缠扎,缠扎不宜太紧。

元件门部分及柜顶小母线的线,汇成一把主线,分布在行线框内。

互感器、接地刀、电磁锁、门灯等柜内线,从左侧护线盒引出到左下护线盒,再到各自的出口出线。

8.2.5导线线束的捆扎:

线束中的导线应平直、相互平行,不得有交叉和跨越。

尼龙扎带的规格按下表进行选择。

尼龙扎带的颜色为黑色。

捆扎间距要均匀,其间距为60-100mm(转弯处可酌情处理),拉紧切断后的扎带端头长短应小于2mm,整齐一致,结扎点应位于线束下方。

对于绕线管所绕线束,两圏之间的绕距间隙不超过2mm.

(附:

尼龙扎带的规格有两种,4X200mm和4X150mm);(绕线管的规格有两种,Φ6mm和Φ12mm)

8.2.6导线的分支:

线束中导线的引出位置应与导线的连接点保持最短距离,而不应远距离引出。

8.2.7导线的固定:

在柜体适当位置设置线夹,二线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力的影响而松动,以不损伤绝缘为原则并

与相邻的器件保持安全距离,线束两端用线卡子压紧,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型。

柜内接线采用成束捆扎形式布线,用护线板进行封存。

8.2.8电器元件软导线配置接线头时,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UT型铜端头或IT型铜端头。

接线端头、导线、接线端子的规格必

须相匹配。

(注:

选用冷压接线端头时,必须考虑配用的导线直径、装配处的螺栓直径以及端子或元器件的安装位置能否放下三项问题!

8.2.9发热元器件的走线:

在接线端子后应有4个小瓷柱。

线束的位置均应在发热元器件的下方30-50mm处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