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400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docx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舞蹈学专业

 

 

试论胶州秧歌“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作特点

摘要:

我国山东省具有非常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特别是以胶州秧歌,海洋秧歌以及鼓子秧歌为代表的民间舞蹈。

其中胶州秧歌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特点、精湛的舞蹈技巧,优美的舞姿成为我国秧歌艺术中的佼佼者。

胶州秧歌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到今天也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

胶州秧歌不仅是一种秧歌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种类。

交流秧歌中最具特点的就是以女性为主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风格以柔美为主,因此通过舞蹈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更加顺畅柔韧的舞蹈特点,其中“丁字拧步”与“提拧步”两种舞蹈步伐也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

是一种既带有表演性具有娱乐性的舞蹈种类,成为我国民间舞蹈中最具民族特点的舞蹈之一,本文就针对胶州秧歌中的“丁字拧步”以及“提拧步”的动作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对这两种步伐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胶州秧歌;丁字拧步;提拧步

OnthemovementcharacteristicsofJiaozhouYangko's"T-shapedtwistingstep"and"liftingtwistingstep"

Abstract:

inShandongProvince,folkdanceisrichandcolorful.JiaozhouYangge,HaiyangYanggeandGuZiYanggearethethreemajorYangkoinShandongProvince.JiaozhouYangko,withitsuniquestyleandexquisiteskills,standsinthebeautifulHanfolkdancegarden.Forhundredsofyears,ithasbeenpasseddow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andithasbeenlovedbythepeople.JiaozhouYangkoisnotanartform,butafourstepdanceYangkoweusuallysee.It'sageneralsonganddance.ThedancepartofJiaozhouYangkobelongstothefemaledancewiththemostcharacteristicsofwomen,anditsdanceactionismainlysoftandbeautiful,sotheoverallfeelingofmovementmustbesmoothandeasy,whichrequirestheuseofthemovementcharacteristicsof"t-twist"and"liftingandtwisting"throughoutit.JiaozhouYangkoisnotonlydifferentfromthe"drumYangko"initsboldness,grandeur,butalsodifferentfromthe"oceanYangko"initsenthusiasmandexuberance.Withthegradualperfectionof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ithasgraduallyformedoneofthetraditionalfolkdancesfortrainingactors,whichshowsitspositioninChinesefolkdances.JiaozhouYanggeisabranchofHanfolkdance,whichhasthemostcomplexrhythm,themostrichrhythmandthemostabundantexpressionofcharacters'emotions.Withitsownrhythmiccharacteristics,itgivespeopleasenseoftenacity,uprightness,stretchandneatness,andmoreperfectlyexpressestheconnotationofdance.

Keywords:

JiaozhouYangko;T-shapedtwistingstep;liftingtwistingstep

 

引言

胶州秧歌是我国山东省著名的秧歌形式,他主要流行在胶州湾地区的农村,具有非常浓厚的齐鲁文化特点以及淳朴的风格特点,是由当地农民为了展现自身的情感和陶冶情操舞蹈的一种具有自娱自乐性质的秧歌形式。

胶州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种类。

胶州秧歌同时也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中最具动力、韵律最为浓厚、展现人物情感最为丰富的舞蹈之一。

胶州秧歌的动力展现出了一种坚韧挺拔的舞蹈状态,其中“丁字拧步”和“提拧步”这两种步伐的表演更具胶州秧歌舞蹈特点,因此本文针对这两种舞蹈步伐进行分析和论述,进一步概括这两种步伐的动作特点。

1胶州秧歌的文化及风格艺术特征

1.1胶州秧歌的文化特征

  胶州秧歌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山东省胶州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结合了当地的民间舞蹈以及小戏艺术形式的舞蹈种类。

从人们为了生存用以卖唱的方式乞讨,边跳舞边唱歌,渐渐的开始利用简单的地方小调,逐渐经过世代相传,慢慢细致,最终成了民间大众舞蹈爱好者的自我娱乐,民间活动项目。

那时候的胶州秧歌因为是民间舞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娱乐为目的或者舞蹈爱好者娱乐性质呈现出来。

在胶州秧歌被文化部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同时,也成为了专业艺术院校的民间舞课堂教材被要求必须掌握。

胶州秧歌与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能够与其他秧歌进行区分,胶州秧歌也被称作为胶州大秧歌。

胶州秧歌起初是在农村的田间出现,活跃在胶州当地,在农民群众中十分盛行,所以胶州秧歌具有非常牢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胶州秧歌一般都会以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内容作为开场,通过表演具有民俗特点的小戏来贯穿整场演出。

胶州秧歌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比较多样,而且也有比较固定的用来表达情感和人物特点的曲牌,同时,胶州秧歌的演出队伍也和其他种类的秧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胶州秧歌这一表演形式最具胶州秧歌风格特点。

1.2胶州秧歌中的风格艺术特性

 胶州秧歌中的风格特点被当地的老艺人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这几个词进行了详细的概括,这一风格特点是由舞者的脚后跟通过灵活的来回拧动影响到膝盖腰部,小臂到肩的身体来回8字形的绕动。

这种绕动也是胶州秧歌中展现柔美的女性形象时,最常用到的舞蹈动作。

其中“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动律特点是以腰部作为轴心、通过肩部和脚部的凝重而形成的一种步伐。

胶州秧歌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以腰部作为轴心进行拧动的舞蹈动作,从而进一步来制约手臂的摆动以及重心方向的变化。

这种独特的风格,艺术特点也造就了胶州秧歌独特的艺术特性。

胶州秧歌的发力较快、延伸较慢,通过对重心的控制,来让身体各个部位进行移动,中心的改变也让动作的表达得到了改变,从而让身体呈现出一种延伸的状态。

这也说明在舞蹈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力量也是决定胶州秧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也是胶州秧歌与其他种类的民间舞蹈秧歌最大的差别特点。

有人认为胶州秧歌中的钮源于在田间劳动时的动作姿态。

秧歌名字的由来,和在田间种植水稻有着一定的联系。

胶州秧歌中的扭断腰也被称作是秧歌中的三道弯,弯是舞蹈的曲线,而扭是构成舞蹈曲线的重要因素。

扭最终以三道弯的形式在胶州秧歌中被体现出来,就是农民在劳动时脚跟着地、脚尖带动着向外撵时产生的动作特点,通过身体由下而上展现出的三道关舞蹈姿态,动在脚下,扭在腰眼就是这一原理,之后再配以舞者手上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道具,扇子和手绢都进一步展现出了女性独有的柔媚姿态,饱含着内在的柔美特点,充分的展现出了胶州女性独特的身体姿态。

2胶州秧歌“正丁字拧步”和“提拧步”的动作特点

2.1胶州秧歌“正丁字拧步”的动作特点

2.1.1“正丁字拧步”的动作原理

  正丁字拧步是试着通过脚下的来回拧动,让膝盖转动,并且带动腰部扭动的步伐,让身体能够从下至上形成三道弯的动作。

脚下的来回拧动,主要针对主力腿的脚掌和对腿的脚跟儿,要用上的是碾的力气,膝部的转动要求主力腿的膝盖追动力腿的膝盖,而且重视也呈现出由下而上的趋势,注重的是对钻的强调和碾劲的表达,不可以有一点的扭动,注重的是两股力气相互对抗的力量,双腿的膝盖向右拧,腰就要向左,膝盖向左拧,腰部就要向右面,同时主力腿的膝盖向下抻,那么腰部就得向上。

例如在胶州秧歌作品《俺从黄河来》中女舞蹈演员就通过这种带有交叉特点的对抗力量,随着动作快速的变换,强有力的收放步伐,以及胶州秧歌中最有特点的“三道弯”体态,充分的演绎出了我国母亲河——黄河无穷的辛酸与痛楚。

2.1.2“正丁字拧步”的风格特点

  在胶州当地的老艺人利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这几个词形容了丁字拧布的特点,这一步伐特征的形成,最关键的就是脚部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脚跟需要灵活的进行拧动。

强调的是在抬起腿时,膝盖内侧与大腿的拧动,与此同时要控制脚跟的抬起和落下,脚落下时,脚跟先落地,紧接着脚缘再落地。

有快发力再慢慢延伸,慢延伸再快收回的特点。

胶州秧歌中的动力来源于舞蹈演员脚下的拧和碾,这种力量来自于由下而上的动作体态特征,并且在舞者的腰部中间形成一个中心位置,让身体能够以腰部作为中心,上下两个部分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抗力,例如舞者的右肩向左拧,那么左部的髋关节就需要向右拧,让两个部分形成向中心点的扭动,这些姿态的形成都是由“正丁字拧步”在舞蹈过程中的运用体现出来的。

胶州秧歌《高粱九儿》中就体现了这种步伐。

可以得知,在《高粱九儿》中第一次出现了“正丁字拧步”是在舞蹈的开头,利用队形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所表达的是“主人公”在出嫁时的被逼无奈。

再次出现是舞蹈演员用“正丁字拧步”形成逐一倒下的情景,所暗指的是“主人公”内心的防线在一层一层的消失。

这一步伐动作配合着呼吸,充分体现了这一步伐的特点,节奏快慢的起伏,“情神合一”。

“正丁字拧步”胶州秧歌的舞蹈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胶州秧歌舞蹈演员的基础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形成了非常精彩的山东胶州秧歌演出效果。

2.2胶州秧歌“提拧步”的动作特点

2.2.1“提拧步”的动作原理

  “丁字拧步”与“提拧步”:

是一种以舞者身体的腰部作为轴心,由外而内进行扭转的三道弯,身体体态。

通过脚下面的“丁字拧步”与“提拧步”作为动作力量所在,配合腰部作为身体轴心的,让胶州秧歌的舞蹈演员体态更加的柔美,动作也越非常轻柔,但更加的俊秀洒脱。

提拧步,注重的是腰上带劲儿,在提起的一瞬间形成三道弯的体态。

例如胶州秧歌代表作《拧巴·拧吧》,夸张的以拧为发力点结合提拧步以及“正丁字拧步”“倒丁字碾步”等基本步伐,在动作的过程中以流动的形式形成“三道弯”,记上此舞蹈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创新的动作,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动作,虽然创新动作的中有少许的瑕疵,但是会给人一种视觉上新颖的动态美。

2.2.2“提拧步”的风格特点

  胶州秧歌中的“提拧步”风格特点被这样形容:

“脚抬起来的时候速度较快、脚落地时脚轻、扭秧歌时动作比较飘逸,活动起来就像是扭断了腰”。

通过这种快慢张弛的对比变化,从而进一步展现出了胶州秧歌的韧劲,进一步展现出了女性动作独有的风格特点。

胶州秧歌中“提拧步”所展现出来的。

例如舞蹈作品《水中草》中的“提拧步”,配合舞蹈作品中带有节奏的音乐,表现出了步伐中速度不平均,发力强于弱的特点,模仿了水中草婀娜多姿的自然形态,巧妙的运用了道具长扇与胶州秧歌中“三道弯”和“延伸感”相结合,完美的把水草的优美线条和独特的“韧劲儿”表演的出来

3胶州秧歌“正丁字拧步”和“提拧步”的运用特点

3.1与舞蹈人物形象的配合

  胶州秧歌中的女性角色被分为翠花、扇女和小嫚。

翠花是活脱豪爽的“正房”女性代表,全身的服饰以蓝色为主,手中的折扇和方巾则为绿色。

翠花的角色动作幅度夸张,性格爽快,看似不拘小节的形象同时又给人一种朴素、能吃苦的优良品格,整体的动作都彰显出时而快时而慢、大起大落的动作特点。

扇女代表的是当地小媳妇的角色,最突出的特点是扇子的技巧和丝巾的多彩颜色,服装则是以粉红色和绿色为主,她的动律特点是婀娜多姿、柔美文静、含蓄且不外露。

时而开时而和的动作,配合着呼吸和情绪让动作做最大的幅度最远的距离再收回,别有一番韵味。

小嫚是这三个角色中年纪最小的少女,指的是待在闺中的女子,头上有一根长辫子,展现出当时少女的天真烂漫,清爽淳朴,头饰和服饰十分颜色鲜艳,动作从最传统的膝盖始终夹紧到现在增添了高抬腿和吸腿的动作。

延展精致、及欢脱又害羞、刚柔并济的动作特点。

这三个女性角色因为人物年龄性格的差距,在动态上也呈现出不一的风格,但这三个女性角色又有着相似的特点,在舞蹈姿态上都呈现出了由下而上的三道弯动作;在动作进行变化的过程中,身体部位接连的做出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演员通过对“丁字拧步”和“提拧步”这两种舞蹈步伐的运用,更加展现出了舞蹈角色的特点,塑造了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丁字拧步”和“提拧步”与舞蹈人物形象上的配合,构成了胶州秧歌女性角色独有的外部特点。

这种独特的胶中央和外在步伐特点,进一步塑造了丰满的胶州秧歌女性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出了胶州秧歌独有的细腻的情感内涵。

3.2与身体姿态的配合

  胶州秧歌中需要注重舞蹈身体姿态的“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效果表达。

而这些效果表达就需要舞蹈演员能够通过脚上的“丁字拧步”和“提拧步”动作进行展现。

这两种步伐与身体自带的配合,拧动与身体之间的配合。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舞蹈动作中“拧步”的运用。

只有舞蹈演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对自己设置动作的控制,并且自如的运用,才能够和“丁字拧步”“提拧步”这两种步伐进行配合,进一步把握住了舞蹈步伐的力度以及韧性,尽量在今后中央各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配合身体姿态展现出了独特的扭断腰风格特点。

胶州秧歌中女性角色的身体姿态是非常独特的,精髓全在一个扭字上,想要完全展现出这一姿态,就是要胶州秧歌舞蹈演员的上肢与下肢之间同强烈的对比,就需要舞蹈演员的步伐可以带动腰部的扭动,同时也能够与上肢的动作相配合,那么通过“丁字拧步”与“提拧步”这两个舞蹈步伐的运用,完全的将这种姿态进行了展现,形成了胶州秧歌独特的舞蹈演员身体姿态。

3.3与舞蹈情节的配合

  胶州秧歌中的很多女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舞蹈情节,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运用,配合舞蹈的情节,就需要舞蹈演员能够更好的运用舞蹈去进行展现,在展现的过程中,也要让舞蹈的情节表达更加的自然,这就需要“丁字拧步”与“提拧步”这两个动作特点贯穿在舞蹈情节的表达当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舞蹈的步伐配合舞蹈情节的发展而进行变化,进一步丰富舞蹈内涵。

舞蹈的情节同样需要这些步伐的运用,在展现一些独特情节的过程中,需要舞蹈演员通过不同的步伐和动作进行展现,那么就需要通过“丁字拧步”与“提拧步”的运用去配合这些舞蹈情节,从而展现出舞蹈的情景内容,更好的推动舞蹈的发展。

4胶州秧歌“正丁字拧步”和“提拧步”的重要性

4.1有利于突出胶州秧歌的柔美特点

  胶州秧歌中的女性角色,由于其人物的特点,年龄以及性格之间的不同,在舞蹈的姿态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别异,但是这三个角色又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姿态的变化,展现出身上的三道弯动作,三道弯动作也是需要“丁字拧步”与“提拧步”这两个步伐的运用来完成,最终进一步展现出了胶州秧歌的柔美特点。

在胶州秧歌中的动作速度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做出快慢的速度变化;在力度的变化中都具有一定的相似特点。

在整个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女性舞蹈演员的颈部,腰部以及膝部如果身体部位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胶州秧歌的柔美特点,再加上捂着手臂的来回动作,构成了独特的胶州秧歌,女性角色的柔美特点。

通过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再加上更加细致的力度,进一步让胶州秧歌形成了更加柔美的舞蹈特点。

胶州秧歌的女性角色是非常柔美的,因此通过对“丁字拧步”与“提拧步”步伐的运用就更能展现出女性角色独有的柔美特点,进一步彰显女性角色的魅力。

4.2有利于突出胶州秧歌的含蓄特点

胶州秧歌中的“正丁字拧步”、“提拧步”是组成胶州秧歌“三道弯”身体动态的关键性内容。

例如正丁字碾步,是利用对膝盖和脚部之间的配合、依靠腰部转动主力腿和动力腿完成的动作。

在动作进行的过程中,脚跟先落,脚掌后落,就形成了重抬、轻放的力度美,展现出了胶州秧歌中含蓄的动作特点,让动作在展现柔美时也不乏挺拔的身姿。

例如在胶州秧歌剧目《俺从黄河来》中的女性舞蹈演员的动作就是通过对“胶州秧歌”中重抬轻落的姿态来演绎母亲这一角色的情感。

这一舞蹈中的女性舞蹈演员通过节奏的强弱变化来展现出舞蹈含蓄的情感,进一步突出了胶州秧歌中女性角色的含蓄特点。

4.3有利于突出胶州秧歌的内在文化特色

胶州秧歌是一种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在现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

现在胶州秧歌已经成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胶州秧歌的进一步发扬,也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的将胶州秧歌进行传承和发展,山东省的相关部门也将胶州秧歌作为校园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

目前在胶州市就已经有了上百只秧歌队伍,每逢节日在多地方都能够看到人们进行胶州秧歌的表演。

胶州城内外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氛围,秧歌队伍也走遍胶州市的大街小巷,观众们也常常因为观看胶州秧歌而忘记了回家。

胶州秧歌是胶州人民创作出来的,非常具有民族特点的舞蹈形式。

他不仅属于胶州人民,更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时至今日也有很多的外国朋友对胶州秧歌产生的兴趣,甚至开始尝试着学习胶州秧歌,特地的邀请很多胶州当地的老艺人去他们的国家传授秧歌记忆,同时胶州秧歌也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院校民间舞蹈的重要教学内容。

通过使用胶州秧歌中的“丁字拧步”与“提拧步”在进一步加强了胶州秧歌的流畅性,体现出了胶州秧歌独特的舞蹈特征,更加区别于其他民间舞蹈。

同时也通过对过“丁字拧步”与“提拧步”在舞蹈中的表达,在结合胶州秧歌舞蹈演员的情感表达,才更加完善的展现出了胶州秧歌的内在文化特点。

“丁字拧步”与“提拧步”在胶州秧歌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这也体现了这两种步伐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胶州秧歌的发展来说,仍需要注重这两种步伐在舞蹈中的运用,丰富舞蹈的表演内容,进一步加强“丁字拧步”与“提拧步”在胶州秧歌中的运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国蓉.浅析胶州秧歌中的“拧”[J].东方藏品,2017(02):

39。

[2]陶李云.浅谈山东秧歌“拧”在民间舞训练当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如何运用发挥[J].大众文艺,2011(12):

94-95.

[3]罗宁.论胶州秧歌舞台形态的表演特征[J].音乐生活,2018(03):

77-78.

[4]刘玥.浅析胶州秧歌的多元艺术形态[J].黄河之声,2017(02):

114-115.

[5]余梦露.浅谈胶州秧歌的舞蹈动作特点[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

144.

[6]罗宁.论胶州秧歌舞台形态的表演特征[J].音乐生活,2018(03):

77-78.

[7]张珏珺,张珏璇.胶州秧歌的美感及其在教学中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09):

239-240.

[8]刘玥.浅析胶州秧歌的多元艺术形态[J].黄河之声,2017(02):

114-115.

[9]吕佳.浅析胶州秧歌的动态起源与动律特点[J].艺术品鉴,2016(11):

97.

[10]杨春雪.胶州秧歌“女性角色”类型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

[11]田丽萍.论河北地秧歌的民俗文化特征[J].艺术科技,2014,27(02):

24.

[12]姚琳.从风格特征看胶州秧歌的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

189-190.

 

致谢: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大学四年的学习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篇毕业论文,既是我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我进入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开始。

首先,感谢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老师对我,对这篇论文,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帮助我完成论文的这个过程中,老师展现出的专业水平与艺术素养,对待工作的态度,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

其次,感谢学校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们,感谢你们在学习上对我的支持,生活中对我帮助,因为有了你们,我大学四年才更加丰富多彩。

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对我的关心与呵护,这是我坚持到底的动力。

最后,向所有给予我帮助,支持,指导我的老师们,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感激遇到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