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49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导书榜文档格式.docx

白钢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于1992年10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9月获"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称号。

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5年至今,白钢研究员一直从事民主理论、地方选举、公共政策、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出版十数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00多篇。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卷)》(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997年9月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9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皇帝》(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1992-1994)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获1992年北方十五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中华古文明大图集(1-8卷)》(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7月版,获1993年中国图书奖)等。

他推荐的书和理由如下: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纪昀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当年开馆编纂该书时,馆臣对所录诸书撰写的提要总汇,不仅介绍各书要旨、著作源流,而且还列述作者之爵里、考订各书之得失,包括版本、文字等。

它是我认识传统、学习历史、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跨进人文社会科学殿堂的无可替代的"

向导"

,四十年来百读不厌。

2.《廿二史札记》([清]赵翼撰)

这是作者对正史中的纪、传、表、志所记录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异同、记述其变迁、总结治乱兴衰之根源的心得之作。

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史极富启迪,我把它看作是研究古代中国兴衰隆替的一种方法论的范式。

3.《日知录》([清]顾炎武撰)

《日知录》,是明清之际顾炎武穷一生精力所写的一部百科式著作,记事必求贯通,引证浩繁,精严过人。

熟读《日知录》,按图索骥,是拓展知识面的一个捷径。

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这是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关于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而写的论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

它是影响我从研究历史学转向研究政治学的关键性著作。

  5.《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王亚南先生把中国官僚政治当作一个特定的"

形态"

或"

体制"

加以剖析的,最贴近政治学的规范。

它启迪了我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思考、审视政治制度的变迁。

何星亮荐书

  何星亮,广东兴宁人,1956年8月出生。

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

曾任日本东洋文库、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也曾在英国、台湾、香港和澳门作过短期访问和研究。

现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星亮研究员还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汉民族学会秘书长,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

他从1993年起,就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何星亮研究员从1980年起从事学术研究,长期关注于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新疆民族历史与文化、中国民族文化等领域,总共发表10多部专著和150多篇论文。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

《中国图腾文化》(31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996年版)、《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30万字,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1995年版)、《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国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27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

在何星亮研究员看来,对他影响较大的著作有:

1.《匈奴民族考》(论文,白鸟库吉)

日本著名史学家白鸟库吉的《匈奴民族考》(1923)一文虽然不是著名的论文,但它是引导我走进学术研究的第一篇论文。

我于1978年通过自学考上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专业。

1979年春,当时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的研究生张承志到我们班旁听哈萨克语课,我就与他交上了朋友。

1980年春(本科二年级)的一天,张承志又到我们宿舍,当时他带来一本内蒙古大学林干编的《匈奴史论文选集》(内部刊印),我拿来翻了翻,发现内有一篇日本著名学者白鸟库吉写的《匈奴民族考》。

该文主要考证匈奴语言,并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匈奴民族的族属。

我发现匈奴语汇与哈萨克语很相近,很感兴趣,于是开始了匈奴语言的研究。

研究匈奴语难度极大,此前我国学术界无人真正研究过,虽发表过一些有关文章,但主要是翻译或编译,其原因主要是匈奴语言是用汉字译音记载而被保留在史籍中,如要研究,必须掌握汉语音韵学、北方民族语言和北方民族史。

我从小喜欢文史,历史学有一定基础。

我是客家人,客家话保留较多的古音,学习汉语音韵不成问题。

于是,通过大量阅读有关北方民族历史的和语言学著作,写成《匈奴语言考》一文。

初稿约4万字,主要是批驳白鸟库吉的观点,就白鸟库吉研究过的匈奴语汇逐一重新研究,提出不同看法。

白鸟库吉认为匈奴语言属于蒙古语族,但从匈奴语汇的研究来看,与突厥语更为接近。

另外,从历史上看,公元前后,中国北方只有两大族系,一是匈奴族系,二是东胡(通古斯)族系。

蒙古人原属东胡族系,自七世纪从鄂尔古纳河来到蒙古大草原后,融合众多的突厥部落,语言也吸收了大量的突厥词汇,逐渐形成既不同于通古期语族又不同于突厥语族的蒙古语族,这样,阿尔泰语系便由两个语族发展成为三个语族。

于是我从语言和历史上找了许多证据,写出了长达四万字的论文。

论文写成后,送当时的系主任、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教授审阅,马先生阅后,十分高兴。

由于论文所论大部分属于历史问题,他又请蒙古史专家贾敬颜教授审阅。

贾先生提了一些意见,并建议压缩篇幅,因杂志只允许发表一万多字的论文,并建议改名《匈奴语试释》。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以首篇刊载。

作为学术刊物,以首篇刊载大学本科生所写的第一篇论文,可能是少有的。

此后,我运用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始了西北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哈萨克族简史》(合著,1987)、《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1998)、《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1998)、《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2003)等书及数十篇论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白鸟库吉的《匈奴民族考》一文,我现在也许没有从事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甚至很可能没有从事学术研究;

因为,我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主要是培养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和翻译人才。

2.《古代社会》(摩尔根,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是引我走进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名著。

1981年,《民族研究》杂志连续发表过几篇严汝娴与陈启新、夏之乾等人关于永宁纳西族摩梭人无父无夫的母系家庭和亲属称谓制度起源的争鸣性文章,于是对原始社会和亲属称谓发生兴趣。

根据他们论文中提供的线索,借来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等书,认真阅读。

其中对摩尔根论述的亲属称谓制度颇感兴趣。

摩尔根认为,最古老的亲属制度是按辈分划分的五等亲属制,即祖父母辈到孙儿女辈,他以马来亚式亲属制度为例说明其观点。

我通过系统的调查,发现哈萨克族的基本亲属称谓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和儿女三个等级。

在我们客家人中,也存在不少称父母为哥哥、姐姐的现象。

为了以更多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访问了不少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和学习的柯尔克孜族,调查了柯尔克孜族的亲属称谓,发现他们的亲属称谓与哈萨克族基本相同。

古代汉族的亲属称谓也一样,同样只有三类基本称谓。

此外,大量阅读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有关亲属制度的汉文论著。

在掌握大量的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一文,约一万六千字,发表于《民族研究》1982年第5期(此文是我大学本科期间撰写的第三篇学术论文)。

论文首次提出人类最早的亲属称谓制度是按按老、中、幼划分的三等亲属制,并以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古代汉族的亲属称谓详加论证。

文章发表前,曾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元老杨堃教授和黄淑娉、夏之乾、严汝娴等专家审阅过,得到他们的支持。

后来杨堃、黄淑娉等人也先后发表文章,以其他民族的资料论述这一问题,支持了这一观点。

林耀华教授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在论述亲属制时引用了这一观点。

杨堃在其所著《原始社会发展史》一书也说明最古老的亲属制按老、壮、幼划分。

此后,我对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很感兴趣,并于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文化人类学。

  3.《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杨国枢、文崇一主编,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的庄英章研究员给我赠送了杨国枢、文崇一主编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一书。

该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1980年12月21日至24日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举行了"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

研讨会17篇论文,作者多为台湾、香港的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者。

当时大陆一些学者崇洋媚外思想严重,对中国本世纪初以来形成的人类学和民族学传统持否定态度。

通过学习这本论文集,使我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为什么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理论、西方理论为什么要中国化和如何中国化等问题均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针对大陆学术界一些错误思潮,我写了几篇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化的文章,并大量引该书的有关观点来说明,在学术界产生较好的影响。

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独立的学术之路的信念,决不照搬西方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4.《学与术》(杂文,梁启超)

梁启超的《学与术》(1911)一文(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三册"

文集"

之二十五(下)第11-14页),仅2000多字。

文章虽短,但对我影响颇大。

第一,明确了科学研究(学)与应用(术)的关系;

第二,对中西学术之差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第三,认识到探讨人类社会和文化各种现象的规律和法则是学者的主要职责;

第四,理论研究与应用既要有所分工,又要紧密合作。

在传统社会,一个国家或某个政府的重大决策往往是少数执政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主观判断而作出。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重大决策通常以某种理论或法则为依据。

正如梁启超在该文中所说:

"

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

二者如辅车相依而不可离,学而不足以应用于术者,无益之学也。

术而不以科学上之真理为基础者,欺世误人之术也。

因此,梁启超的这篇文章,使我决心以探讨社会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规律或法则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景天魁荐书

景天魁,男,1943年4月生,山东蓬莱人。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获博士学位。

1981年至今,先后在哲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工作。

曾任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现任社会学所所长,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景天魁研究员的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是发展社会学和社会保障,他的主要代表作有:

《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华夏出版社,2001年)、《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等。

景天魁研究员推荐的书为:

1.《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哲学方法、经济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数学方法和历史方法等,去分析劳动与资本问题,结合之妙,浑然天成。

尽管由于问题的敏感性使得不同立场的人对他的结论持不同看法,但就连反对他的人也折服于《资本论》的学术成就。

2.《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这是一本才华横溢的书,恩格斯运用摩尔根对史前史的经验研究,论证并实际检验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高超的结合。

3.《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由于我也是从哲学研究转向社会学研究的,哈贝马斯的书是成功地实现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结合的典范。

《交往行动理论》增强了我的信心,是我效法的榜样,不论我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4.《现代世界体系》(沃勒斯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现代世界体系》把分析的单元从国家转向"

世界体系"

(它的形成、扩张和演变)。

这种视角的转换使我茅塞顿开。

5.《以自由看待发展》(阿马蒂亚·

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这本书的书名也可翻译为"

作为自由的发展"

它是每个研究发展社会学的人都应认真阅读的好书。

我赞赏的是,作者是一位经济学家,但却写出了这样一本将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熔为一炉的书。

吴敬琏荐书

吴敬琏研究员,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

1954-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79-1983年任副研究员。

1983年至今,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1984年,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84年至今,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其中1984-1988年任常务干事。

1986-1987年,任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

1990年,为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评议会成员;

1994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员;

1999年,为匈牙利布达佩斯高级研究所(CollegiumBudapest)研究员等。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吴敬琏研究员的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为理论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等。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十年纷纭话股市》等。

他推荐的书目为:

一、经济学

1.《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ofEconomics,byN.GregoryMankiw;

曼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经济学》(Economics,byJosephE.Stiglitz;

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比较制度分析》(青木昌彦,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二、国企改革和企业制度

4.《国企改革攻坚15题》(陈清泰、吴敬琏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吴敬琏,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公司法则)》(CorporateLaw,byRobertC.Clark;

罗伯特·

克拉克,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

7.Economics,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byMilgrom,P.AndJ.Roberts,NewJersey:

PenticeHall1992.

8.《董事会:

如何应付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埃达·

登勃、F·

弗里德里克·

纽鲍尔,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三、政府作用

9.《制高点:

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丹尼尔·

耶金、约瑟夫·

斯坦尼斯罗,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四、高新技术产业

10.《信息规则:

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卡尔·

夏皮罗、哈尔·

瓦里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硅谷优势》(《地区优势:

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安纳利·

萨克森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12.《走出误区:

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钱颖一、肖梦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五、股市

13.《非理性繁荣》(罗伯特·

希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六、推荐文章

14.《公司董事和经理的法律责任》(李波)

15.《控股公司和集团公司》(李波)

16.《警惕滑入坏的市场经济》(钱颖一)

17.《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看我国二板市场》(李波)

18.《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钱颖一、黄海洲)

19.《法、法治与宪政》(李波)

20.《理解现代经济学》(钱颖一)

梁慧星荐书

梁慧星,男,汉族,1944年1月出生,四川省青神县人。

1962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1978年10月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习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年毕业后,留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从事民法学研究。

1985年担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

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8年10月-1998年12月担任民法研究室主任。

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3年担任民法学博士生导师。

1999年1月担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

1999年起担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1年兼任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

2003年起担任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梁慧星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学中的民法总则、民法债权、民法物劝、法学方法论等。

《合同法》(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经济法的理论问题》(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国民法学:

民法债权》(合著,法律出版社,1991年)、《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法律出版社,1991年)、《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民法总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

《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合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法律出版社,2002年)、《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等。

在梁慧星研究员看来,对他影响较大的书目为:

1.《牛虻》(伏尼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陀斯妥耶夫斯基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我读过许多书,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自觉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自觉受益最多的,是在大学期间读过的这三本翻译小说。

对弱者的同情心,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社会正义的信念、献身精神和钢铁意志,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刘庆柱荐书

刘庆柱,男,1943年出生于天津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曾任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汉唐研究室主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现任考古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学术兼职主要有:

《考古》和《考古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和《中国考古学年鉴》的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考古·

文物学科卷主编,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同时,刘庆柱研究员也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刘庆柱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考古学、秦汉考古学、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和中国古代帝王陵寝考古的研究,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工作。

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考古学专刊、专著、论文集七部,论文数十篇。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

《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长安春秋》(人民出版社,1988年)、《汉杜陵陵园遗址》(科学出版社,1993年)、《汉长安城未央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其中《汉长安城未央宫》,2000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他认为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书籍有:

1、《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介绍秦汉、先秦考古学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已经考古发现的情况证实,此书的科学性是其它任何先秦、秦汉历史文献与之不能相提并论的。

2、《夏鼐文集》(夏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夏鼐文集》是学习、研究中国考古学的必读书,夏鼐先生的精辟论断、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立意是夏鼐先生作为中国考古学一代宗师的集中特点,这些在其文集的文论中都有充分体现。

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1954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