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508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4.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24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1

一、选择题,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气氛fèn字帖tiè漂白piǎo鲜为人知xiǎn

B.机杼shù哺育pǔ抹杀mǒ潜心贯注qián

C.憎恶ēng殷红yān元勋xūn气冲斗牛dǒu

D.胸脯pú校补jiào惩罚chéng锲而不舍qìe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气氛fēn。

B机杼hù;哺育bǔ。

D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琢磨烦燥震悚万丈狂澜篷断草枯

B.自矜干戚愧怍锋芒必露兽挺亡群

C.惶恐烦琐揩桌子沥尽心血浊流宛转

D.滞笨奠基难堪妇儒皆知燕然勒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A烦躁;蓬断草枯。

B锋芒毕露;兽铤亡群。

D妇孺皆知。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考上重点中,他成天目不窥园,终于如愿以偿了。

B.他上期期末考试考砸了,为了把这个期的第一次月考考好,他沥尽心血,兀兀穷年。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奋斗在第一线的家们至死不懈地努力工作,其精神感天动地。

【答案】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58年8月,邓稼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C.省政府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做好灾情汇总、上报、核查工作,做好抗灾救灾服务工作。

D.等了二三十分钟左右电车还没有,鲁迅先生拿出香烟,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没有语病。

A.成分残缺,句末要加上“的理论”或“的方法”;C.词序不当,应为“核查、汇总、上报”;D.语意重复,“左右”应删除。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边上有个小村庄。

 

②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④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⑤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A.①③④②⑤B.①④②③⑤

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D句子顺序排列正确。

本题按概括描写景物的顺序判断,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

④句是概括的写景物,说明观察景物的地点,①句承接前句“河”写到村庄,③承接前句写芦花覆盖村庄的远景,②具体地描写芦花的细节,⑤总结村庄的得名。

6.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本文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

B.《孙权劝》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黄河颂》作者端木蕻良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本文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错。

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

C“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D《黄河颂》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7.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5)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6)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_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______的故事,还有他身边的人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中的________。

【答案】

(1).

(1)明月相照

(2).

(2)马上相逢无纸笔(3).(3)百般红紫斗芳菲(4).(4)此夜曲中闻折柳(5).(5)独坐幽篁里(6).(6)将军百战死(7).壮士十年归(8).(7)老舍(9).祥子(10).小福子

§§...§§...§§...§§...

(7)文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现象、文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常识。

三、阅读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相应问题。

(一)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尤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

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8.仿照示例,为节选部分的小标题补写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副标题。

示例: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了”——中国近百年史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节选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10.作者建议摄制《邓稼先传》的导演采用《中国男儿歌》,你认为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好不好?

为什么

11.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第一课的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仿写: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邓稼先常年“苦战”戈壁滩

9.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10.好,能更好地把邓稼先的个人经历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起,展现他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情怀和为国防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突出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之大。

11.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8.试题分析:

副标题的功能也正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主标题是“我不能走”,突出表现邓稼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体现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副标题应该是具体解释邓稼先的具体事迹,所以答案可以是选文的中心事件的概括,即邓稼先常年“苦战”戈壁滩。

点睛:

副标题的功能也正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主标题对新闻核心内容概括,副标题进一步揭示本质。

是对主标题的辅助和补充。

小标题则是新闻主干个部分的主题,

9.试题分析:

考查选文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可以从衬托方面考虑,表现工作环境的恶劣。

还可以从更深一层的意思考虑,那就是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使文章顿时有了一定的深度。

10.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中国男儿歌》这正是邓稼先的写照,他正是这样的有血性的中国男儿。

所以导演采用《中国男儿歌》作为背景音乐恰到好处。

11.试题分析:

颁奖词的语言要准确、生动。

所谓准确,是指颁奖词的用语要能很好地叙述特定评奖对象的事迹。

所谓生动,是指用语要追求用词的生动性,要做到这两点。

可适当选用一些有意蕴富有立体感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使用一些真整句或修辞手法。

此题在内容方面,一定要把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与精神描述出,以体现获奖的当之无愧。

在结构方面,注意仿写的要求。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背后那双眼

那一年,我读中二年级。

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辟有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十四岁女孩,既爱读、也爱写。

握在手中那管笔,仿佛藏着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

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说,有着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两周过后的一个早上,才迈出房门,便听到爸爸喊道:

“过。

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

“漪佩,是你吗?

爸爸那张脸,好像“发霉面包”,我本能地起着战栗性的惧怕,不敢否认,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

“是。

接着下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的,而是一叠一叠地涌的,信箱几乎都被撑破了。

爸爸坐在桌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成堆地用橡皮筋捆起,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倔强的我,死死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

信从十多层楼的垃圾桶掉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股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一道伤痕,连同生命里许多不快乐的事儿,被深深地收藏在记忆的底层里。

事隔多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

“我当时老是担心她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

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的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

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

12.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的这件往事。

13.第三自然段可否删去?

说说理由。

14.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15.读完全文,你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你对“爸爸”的做法怎么看?

请说说理由。

【答案】12.“我”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友启事”,爸爸发现后没有让“我”回一封信,等长大后才发现爸爸是为了不让“我”误交损友。

13.不可删去,因为本段交代了“我”的性格,这也是父亲怕“我”误交损友的主要原因,为下文做了铺垫。

1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充满关怀的眼睛比作为“我”照明前方道路的灯),更加突出了“我”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15.爸爸是一个为孩子着想的人,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爸爸。

我认为爸爸做法合理。

因为他即使知道会被女儿怨恨,依然尽到了为女儿把关的责任,阻止女儿误交损友。

【解析】

12.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与“我”与“爸爸”之间发生的事件。

13.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从内容上看:

交代了“我”的性格,这也是父亲怕“我”误交损友的主要原因。

从结构上讲:

“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说,有着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为下文爸爸没有让“我”回一封信做了铺垫。

14.试题分析:

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眼睛的状态和作用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1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爸爸发现“我”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友启事”后没有让“我”回一封信等情节中概括出他是一个为孩子着想的人,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爸爸。

点睛: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

C.非复/吴下阿蒙D.及鲁肃/过寻阳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辞(__________)

(2)岂(___________)(3)及(_____________)

18.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9.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6.D17.

(1).推托

(2).难道(3).到,等到

18.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19.只要乐于习,善于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习,最终有所成就。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习,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

16.试题分析:

D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改为:

及/鲁肃过寻阳。

17.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辞”:

推托。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岂”在现代汉语里有“难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

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忖度实词的含义。

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但”“涉猎”“见”“耳”“士”“更”等字词的翻译。

19.试题分析: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吕蒙的有所成说明: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有所成。

而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习依然不能成功。

四、写作

20.你崇拜的人很多吧?

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同,也可能是与你素不相识的人……你要崇拜他(她),自然有你的理由。

请以“我崇拜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要线索清晰,并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必要时,明星以外的人名一律用张爷爷、张叔叔、张阿姨、张老师、张同等代替,地名用A城、B村等代替,校名用某中、某小等代替);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我最崇拜的人——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是一位体内流着善良、正义、不畏邪恶的优秀魔法师血液的孤儿。

他的父母是在与黑魔法势力的决斗中英勇牺牲的,而伏地魔也因此被打得魂飞魄散,从此不能再横行霸道、作恶多端。

但伏地魔还在不断修炼黑魔法,不择手段寻求可以再生的机会。

  

哈利·波特从小寄养在姨父家饱受欺凌。

在他11岁生日那天,在被告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刹那起,他便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寄宿校习,他立志要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心愿——铲除黑魔法势力,并注定无法摆脱与黑魔法的纠缠。

他在校里到了许多魔法知识,还成了优秀的魁地奇找球手,更重要的是哈利·波特一次次落入伏地魔的魔爪,又一次次凭着自己的沉着勇敢和美好的品德,有惊无险,死里逃生。

哈利·波特深知,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战胜黑魔法,拯救魔法界,于是更努力钻研魔法技术,不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巫师。

  

在第一年时,刚刚接触魔法的哈利·波特和他的两位好朋友为了拯救能使人永生的魔法石而冒着生命危险,破解了为魔法石而设置的重重防守,最终到魔法石所在的房间时,他们仨都已筋疲力尽了。

可前面等待他们的还有另一个同样冲破了重重关卡,而非常渴望得到魔法石的人。

显然,他的法力要比自己厉害得多。

但哈利·波特并没因此而退缩,而是第一个站出拯救魔法石。

在争斗中,魔法石被摧毁了。

但正因为哈利·波特的勇敢和努力,避免了魔法石落入那位想偷魔法石而附在别人身上的伏地魔的手里。

同时,伏地魔不得不离开了附生体,使邪恶的力量暂时得到压制。

  

在第二年时,校里的生接二连三地被石化,更不幸的是好朋友珍妮失踪了,校面临着关闭的危机。

哈利·波特不计较因懂蛇佬腔而被师生们排斥和怀疑所受的伤害,和两位好朋友用尽办法,无惧毒蜘蛛的袭击,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密室。

又是哈利·波特第一个站出,勇敢地与巨蟒搏斗,直到蛇妖毒牙刺进他的体内,他还是依然只身与法力高强的少年伏地魔继续拼斗……直到取得胜利,解救了整个霍格沃茨魔法校。

  

四年级的时候,当哈利·波特莫名其妙地成为第四位勇士,在三强争霸赛中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三个惊险而艰巨的魔法项目,赢得三强杯时,出乎众人的意料,这又是一个伏地魔设下的圈套。

伏地魔早已让他的食死徒把三强杯偷换成门钥匙,哈利·波特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被带到邪恶的伏地魔身边。

伏地魔跳入用哈利的血、彼特的肉、父亲的尸骨做成原料,熬成的汤,使自己得以再生。

在哈利·波特被折磨得大伤元气,而伏地魔终于强大得恢复人形之时,伏地魔竟提出要与哈利·波特决斗。

为了整个魔法界,哈利·波特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而是爽快地答应了伏地魔的挑战,并沉着应战。

最后哈利·波特在闪回咒的帮助下成功逃脱,再次凭自己的勇敢、机智和正义,与黑魔法抗争,打败了能力比自己强得多的大魔头。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被这个勇敢而顽强的“小英雄”所感动了呢?

是啊,哈利·波特在经历了这么多生活的磨砺,已锻炼出如此优秀的品质,怎么能不成为我们的偶像呢?

还犹豫什么,今天就去看《哈利·波特》呀。

  

我真的喜欢哈利·波特,盼望自己将也会像他那样机智勇敢,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

用一件具体的事例说明你敬佩的这个人的精神品质。

先审一下题,找一下题眼。

题眼就是“崇拜”。

也就是要紧扣“崇拜”写。

写“崇拜”,就要写出他令人敬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

写好作文,选材是最关键的,选材典型,才会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

1、可以写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2、可以写他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3、可以写他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坚强意志;4、可以写他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当然你可以选择上面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写。

从题目看它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既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写偶然遇到的陌生人。

关键在于选取典型事例体现人物特点,记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而服务的,写人离不开事,因此事例一定要典型,写人叙事要相结合。

写人要写出他的音容笑貌,要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使人物逼真,活灵活现。

叙事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注意详略得当。

突出中心。

横线上可填“人”“爸爸”“警察”“清洁工人”“班主任”“李白”“阿炳”“杨利伟”等。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生填写的作文形式。

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对于考生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9.1

1.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诗经》)

(2)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表现莲的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靡不有初

(2).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3)惟解漫天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