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548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9.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9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1

1.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潜心关注迭起(dié)彭湃(bài)义愤填膺(yīng)

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

C.锋茫毕露涉猎徘徊(huái)暑名(shǚ)

D.校注(xiào)弄堂(nóng)绽放熬夜(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防止H7N9疫情流行,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迎接空前绝后的上海世博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做好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校的办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4.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5.《木兰诗》默写: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斗激烈,战争岁月漫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神秘岛》,第三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C.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起。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

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了,他们点着灯,拿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

“你不用躲了,出吧。

”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

“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

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

“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

“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

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到是那贼送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

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

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

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

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

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

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祖父同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

⑩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7.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每空限两个字)

(________)——放贼——送鱼——(_______)

8.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下面摘录的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③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我选第________句,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呼应上文哪一句?

请将这一句摘抄下。

10.“我”家已经有家徽,根据你对本文的阅读感悟,参照示例,请为“我”家作一则“家训”。

示例:

只争朝夕,奋发图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教中国古代文,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下列词语。

 

涉猎:

见事:

刮:

博士:

16.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当窗理云鬓/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指物作诗立就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见天子D.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既指出了吕蒙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9.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写作

20.按要求作文

茫茫人海,荡尽岁月尘埃,总有一些身影是记忆中难以磨灭的。

请以“那抹的身影”为题(例如:

温柔、坚强、美丽、疲惫……),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成绩;(5)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9.1

1.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诗经》)

(2)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表现莲的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靡不有初

(2).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3)惟解漫天作雪飞(4).(4)独坐幽篁里(5).(5)将军百战死(6).壮士十年归(7).(6)出淤泥而不染(8).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这是考查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靡”“漫”“篁”“淤”“濯”“涟”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怜mǐn(_________)

愧uò(__________)

斑lán(_________)

矜持(________)

伫立(_________)

晌午(_________)

【答案】

(1).悯

(2).怍(3).斓(4).jīn(5).hù(6).shǎng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生在平时的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注意“怍”不要写成“作”,“斓”不要写成“澜”。

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B.毕竟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幽默,也不喜欢“官”们那么随便,我们心中的“官”一定得端庄,得不苟言笑,得一诺千金。

C.滨海多风光,黄河故道、月亮湾……,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D.他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下定决心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得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C项“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用在句中不恰当。

点睛:

本题考查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分析,在平时的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立意深刻,作者不仅抒发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而且赞美了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

B.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C.央视《经典咏流传》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为了推动儿童文的发展,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奖”征稿活动日前全面启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生要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语序不当,将“作者”放到“抒发了”后面;B项前后不一致,删去“低”;C项句式冗杂,删去“因为”或“的缘故”。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发现病因。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③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

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所以顺序是:

④②⑤③①。

故选:

D.

6.名著阅读。

(1)《海底两万里》作者是________(国别)幻小说家_____________,他是现代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小说中_______________说了一句话形容人类的进步:

“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

(2)小说中的人们在____________里追捕过一条频于绝种的__________,他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3)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

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想跑,水裹住他的腿。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坐车的仿佛死在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

“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

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

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了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

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①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画线的语句着重写出了祥子怎样的心理?

其中,“硬”字表现出祥子的什么思想意识?

③选文表现出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答案】

(1).

(1)法

(2).儒勒·凡尔纳(3).尼摩船长(4).

(2)红海(5).儒艮(或海马)(6).(3)①老舍②痛苦矛盾的心理。

愤怒反抗的思想意识。

③坚韧、吃苦耐劳。

为了实现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目标。

||...||...||...||...||...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最近,某校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知孝道:

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2)明孝义:

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

例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践孝行:

作为中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

【答案】

(1).

(1)示例:

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④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2)示例:

①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

(2).②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的坚持。

(3)示例:

①尊重父母及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努力习,健康成长;②会与父母与长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在感情上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③尽自己所能,不给父母及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风断桥①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

【注释】①[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8.“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分析。

9.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

【答案】8.“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或:

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9.对美不胜收的景物的惊喜——小桥被春雨淹没之后的扫兴——柳荫处划出小船之后的欣喜。

【解析】

8.本题考查生对诗歌重点字词的理解赏析能力。

“蘸”是沾着水面的意思。

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是不能蘸水的。

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

这个词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特点。

9.此题考查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掌握能力。

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短短的四句诗将诗人的情感写的很有波澜。

(1)

(2)句流露出欣赏春天美景的喜悦之情;第(3)句写因下雨想回家却在渡口发现没有人摆渡的焦急;第(4)句写发现有小船从树荫下突然出现的喜悦。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惊喜之情。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④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注释】①没没墨墨:

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②仄径:

狭窄的小路。

③适适然:

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④慰:

宽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有龙则灵

(2)惟吾德馨

(3)惟劳苦贫病之人

(4)对芳兰

11.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忽得十日五日之暇”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D.无丝竹之乱耳

1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3.上述两篇短文中,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似点?

【答案】10.

(1)灵验

(2)这里指德行美好(3)只有(4)面对11.B

12.

(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用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13.示例:

安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