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53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乙地火山喷发受西风带的影响,影响东北部地区;

丙地位于东南亚地区,为传统稻米产区;

丁地处于北太平洋中。

答案 4.B 5.C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神舟八号”在酒泉成功发射。

甲图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接近90分钟,甲图所示时刻地球上180°

经线刚好正对着飞船轨道上的远地点。

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地点的经线约是(  )。

A.157.5°

WB.22.5°

W

C.22.5°

ED.157.5°

E

7.乙图为“神舟八号”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

则飞船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间距大约为(  )。

A.2200千米B.2500千米

C.2800千米D.3000千米

解析 第6题,180°

经线刚好正对着飞船轨道上的远地点,则0°

经线正对近地点,飞船飞行一周,地球自西向东转了22.5°

,所以正对近地点的应是0°

经线以西22.5°

的经线,即22.5°

W。

第7题,飞船飞行周期约90分钟,所以飞船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间的经度差约为22.5°

,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

,距离相差111千米,计算后即可得知约为2500千米。

答案 6.B 7.B

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8~9题。

8.两幅图相比较(  )。

               

A.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B.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C.两图比例尺相同D.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

9.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B.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

C.四地均位于我国季风区

D.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解析 第8题,根据甲、乙两图所跨经纬度范围知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第9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②④地经度近似,②地纬度高,①地位于②、④地的西南方向,故①②地之间距离长;

只有④地位于季风区内;

乙图比例尺小,描述的地理事物简略。

答案 8.A 9.B

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10~12题。

10.乙图中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范围(T)是(  )。

A.1200米<

H<

1500米 3℃<

T<

4.8℃

B.1000米<

1300米 3℃<

C.1500米<

1800米 6℃<

7.8℃

D.1200米<

1500米 6℃<

11.按照甲图中的大坝设计(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从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

A.50米 200米B.500米 150米

C.500米 100米D.50米 100米

12.关于图甲、图乙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外围的等高线数值应为1200米,即A点海拔范围1200米<

1500米。

B外围的1500米等高线相当于4.8℃等温线,故B地的温度范围3℃<

4.8℃。

第11题,该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而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故该大坝的实际坝长约为500米。

由图可知,该大坝两端分别交与550米等高线,即大坝坝顶高550米,而该大坝的坝底不低于450米,即该大坝的最大坝高约为100米。

第12题,乙图中的水域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鞍部,A、B、D处的水会汇入,但C地和该水域之间存在一山脊,故C处的水不可能汇入该水域。

F位于650米等高线上,E海拔略小于650米、G海拔略大于650米。

E点和车站N之间有一山脊,会遮挡视线,故站在E点看不到车站N。

图中铁路经过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该地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10.A 11.C 12.D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13~15题。

13.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cmB.110m

C.170mD.220m

14.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15.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线一个端点的海拔约为260m,另一个端点的海拔为150m,即甲、乙两地点间的高差大致为110m。

第14题,图中的道路①所跨的水平距离最长,道路坡度最小,说明该道路大体沿等高线分布,不可能最直;

道路③经过了海拔380m左右的地方,为甲、乙两地点之间的最高点;

道路①和②有一段的海拔相同、坡度相同,它们的这一路段可能重合。

第15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道路①虽然路程最长,但其坡度最缓,适合大型运输车行车。

答案 13.B 14.D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低、中)纬度,________(热量带)。

(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

为什么?

(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解析 第

(1)题,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判断。

(2)题,20°

W向东到160°

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丙在该范围内;

纬度30°

~60°

属于中纬度,丙为45°

N;

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

第(3)题,在地球上,沿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飞行,其距离最短;

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为晨昏圈的一部分,晨昏圈为过地心的大圆。

第(4)题,对跖的两点(赤道上的点除外),其经度之和为180°

,东西经相反,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

丙点与南极点相距45°

,故距离约为5000千米。

答案 

(1)东南 东北

(2)东 中 北温带

(3)是。

甲、乙都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段,距离最短。

(4)(45°

S,30°

W);

5000千米。

17.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

(2)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________,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________技术。

(3)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4)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A处位于鞍部,地势平坦开阔,适于宿营;

监测森林火灾可利用遥感技术,瞭望台应建在海拔高的地方;

遇到泥石流逃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往高处跑;

B处为一溪流可沿溪流向下游走,以摆脱困境;

E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同时该地地形平坦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 

(1)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2)不可采纳 遥感

(3)② 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4)地形平坦;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回答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B.恒星

C.卫星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B.地球

C.行星D.恒星

解析 第1题,“蓝月亮”绕行星旋转,属于卫星。

第2题,“蓝月亮”本身不发光,其光照是来自所处系统的恒星上的光。

答案 1.C 2.D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洋流D.地形与洋流

4.A地为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与四川西昌、甘肃酒泉、山西太原的发射基地相比,主要优势不包括(  )。

A.天气晴朗,便于对飞行器进行观测

B.纬度低,易于发射

C.毗邻大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

D.节省燃料和成本

解析 第3题,年太阳总辐射量与纬度、海拔高度、云量等相关,该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是东北部低,西南部较高,受纬度和地形影响。

考查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因素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4题,文昌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多阴雨天气。

答案 3.B 4.A

(2012·

广州模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  )。

①生物的生长 ②大气的运动 ③火山的爆发 ④煤、石油的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50年

C.每年夏季的夜晚,在北京的人们常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D.太阳活动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解析 第5题,火山的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不是太阳作用的结果。

第6题,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理论上极光只有在高纬度地区极夜时才能看到,而北京处于中纬度。

答案 5.C 6.D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8.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 第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是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故应选A。

第8题,图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三:

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有适宜的温度;

有原始大洋(水)的存在。

结合题目中所提供的答案,A答案是正确的。

答案 7.A 8.A

2011年12月10日22时36分,精彩绝伦的月全食再次现身,全国大部地区前半夜观测情况良好。

据此完成第9~10题。

9.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10.下列天体中级别最低的是(  )。

C.月球D.土星

解析 第9题,月全食时,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地球位于日、月之间。

第10题,太阳是恒星,地球、土星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级别最小。

答案 9.A 10.C

假设人类从宇宙中寻找到两颗与地球大小、表面环境差不多的行星,并让它们来到太阳系与地球同轨道绕着太阳公转,如右图。

这两颗行星经过改造后可作为人类的栖息地,其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下表所示(为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中的最后一行作为参考)。

依据图表,回答11~13题。

自转周期(小时)

黄赤交角(度)

大气压力(atm)

卫星数

甲行星

42

24

0.8

1

乙行星

20

65

1.2

2

地球

23.5

1.0

11.图中所涉天体系统的层级共有(  )。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12.乙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

A.23.5°

~90°

B.25°

C.65°

D.67.5°

13.甲、乙、地球三颗行星中,昼夜温差最大与最小的行星分别是(  )。

A.甲、乙B.乙、地球

C.甲、地球D.地球、乙

解析 第11题,由题意知,图中包含太阳系和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

第12题,根据地球上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的规律进行推算即可。

第13题,由题意知,三颗行星表面环境相似,其昼夜温差的大小与自转周期密切相关,自转周期越长,昼夜温差越大。

答案 11.B 12.B 13.A

云南第一次统考)2011年5月26日,云南首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在昆明石林县(约103°

E,24°

N)正式投产发电。

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是(  )。

A.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

B.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

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D.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15.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解析 第14题,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使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第15题,夏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南,再朝西北;

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冬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A项正确。

答案 14.D 15.A

16.(2012·

云南昆明调研)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

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

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

日)

90°

N

60°

40°

20°

S

春分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夏至

1093

994

1001

950

802

576

304

48

秋分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1

冬至

51

325

615

1014

1074

1061

1166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___卡/厘米2·

日,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下图可知,我国东部35°

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30°

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春分日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表格中判断即可。

(2)题,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差异读表格计算可得出,与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关,本题主要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3)题,我国东部35°

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与影响太阳辐射的云量多少有关。

第(4)题,我国30°

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

而气温却低主要是大气的热源是地面,气温低是由于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造成的。

答案 

(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

(2)73 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

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

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上空水汽多,云量大。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4)我国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

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嫦娥二号”探测卫星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成并投入使用。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

21′至东经111°

03′,北纬19°

20′至北纬20°

10′之间,东、南、北三面临海。

下图为“我国西昌和文昌卫星发射场地理位置分布比较图。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图示中天体进行分类。

(2)材料一图示能显示出________级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的天体类型是________。

(3)试分析西昌航天发射场的优越条件。

(4)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说明我国在海南省文昌市选址建设航天发射场的理由。

解析 第

(1)题,根据天体的概念及分类依据解答该题。

(2)题,根据天体系统的概念判断;

图示中中心天体是地球,是行星。

第(3)题,从地理位置、地理纬度、气候条件、水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4)题,从地理纬度、地球自转速度、卫星使用寿命、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条件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 

(1)自然天体:

地球和月球;

人造天体:

嫦娥二号。

(2)一 行星

(3)纬度较低;

海拔高;

云雾少;

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

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用水需求;

交通便利。

(4)海南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容易发射升空,利于延长卫星使用寿命;

濒临海洋,地势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监测;

建航天发射场可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

下图是6月22日五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根据图判断1~3题。

1.选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选项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  )。

A.②B.③

C.④D.⑤

3.按纬度由北向南,五地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③⑤④①B.⑤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⑤D.⑤①④②③

解析 根据6月22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①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②位于赤道上,③位于23°

26′N~66°

34′N,④位于23°

26′S~66°

34′S,⑤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

由此三道题答案很易分析得出。

答案 1.B 2.C 3.B

读经线网图,某日巴西利亚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

据此回答4~6题。

4.该日巴西利亚与基多日出时间相差(  )。

A.2小时B.2小时10分

C.3小时D.3小时10分

5.居住在巴西利亚的某人,于该日9:

00(地方时)出发,坐4小时的飞机到达基多,此人这一天经历的昼长应为(  )。

A.11小时50分钟B.12小时40分钟

C.13小时20分钟D.14小时10分钟

6.如果在下列四城市的中心广场上测量地球自转线速度,那么线速度最快的是(  )。

A.拉巴斯B.巴西利亚

C.亚松森D.里约热内卢

解析 第4题,由两地经度可知,基多的地方时比巴西利亚的晚2小时。

由巴西利亚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可算出其日出时间为5时50分,而基多处于赤道上,当地时间6时日出,比巴西利亚又晚了10分钟。

第5题,巴西利亚5时50分日出,某人9:

00出发时,已经历了3小时10分的昼长;

从巴西利亚到基多飞行时经历的4小时也是白天;

到达基多的时间为当地11时,赤道上18时日落,又经历7小时昼长;

三段昼长相加为14小时10分钟。

第6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可确定拉巴斯、巴西利亚的线速度较亚松森、里约热内卢大;

又因拉巴斯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上,海拔高于巴西利亚,故拉巴斯的线速度最快。

答案 4.B 5.D 6.A

杭州摸底)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7.关于a、c两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不可能重合

B.二者一年之中有两次重合机会

C.二者只有在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