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63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调研考试题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42年

58%

78%

4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6.(2018年海南高考19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7.(2018年江苏高考6题)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

清朝末年,天下移风;

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8.(2018年海南高考21题)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9.(201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10.(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11题)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1.(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37题)(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

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

“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4分)

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主题三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

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

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

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8分)

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要求:

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12.(2018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图12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13.(2018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K^S*5U.C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5分)

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201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3题)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2.(2018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

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2.A 

考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期”。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很快萧条。

南京民国政府统治前期,再次获得发展。

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和日本的侵略,再次衰落。

到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再加上战争,濒临崩溃。

新中国成立初,合理调整工商业。

到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答案选A.

3.B 

“兴商务”“必自上海始”,体现了上海商贸业的发达;

上海为“中西总汇”,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A、C、D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充分。

4.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从19世纪60、70年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即1875-1895年),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前(即1896-1911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到一战前(即1912-1913年),受民国建立鼓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战期间(即1914-1918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

据此可以推断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故正确答案应是C。

5.A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6.D 

题目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法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换成银元,币制比较稳定,所以最佳答案是D。

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的话,应该先去买粮食和食品,而不是先去换成银元。

故排除B。

A不符合史实,排除。

C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A 

此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从材料提供的一组时间和发展特点,即洋务早期(六七十年代)初开、清朝末年(19世纪末)移风、民国初年(20世纪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

8.D 

从试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此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抗日时期,而此时专利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

9.C 

民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华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10.C 

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数额快速增长,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分析、归纳、处理的能力。

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C项。

二、非选择题

11.

(1)史实:

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

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

条件:

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2)作用:

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原因:

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3)原因:

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

反对东印度公

司的垄断。

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

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4)发展阶段:

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1900—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

①1956—1999年

②1999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①国营(有)企业

②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

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①1900—1925:

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②1925—1956:

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

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③1956—1999:

三大改造完成;

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④1999—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国企改革深入。

12.

(1)出现短暂春天。

发展速度、规模空前。

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3)处于困境。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

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

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13.

(1)A段:

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

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

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

自然经济为主;

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思想文化专制。

西欧:

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

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

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

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

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

落后的社会制度;

动荡的社会环境;

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

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

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参考答案

1.C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

可以看出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2.

(1)现象: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

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