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645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doc

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学内容: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单元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单元课时安排:

千米的认识……5课时

吨的认识……3课时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

(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本暂新的数学书,喜欢

吗?

你能估计一下这本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

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2)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

”“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教师直接演示,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一“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O

三、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

“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四、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

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学生闭眼想象,再用手势表示出来。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分米的认识(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分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

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要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该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

(生:

米)(师板书:

米)

师:

你们再想一想,1米大约有多长呢?

谁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对,1米大约就是这么长,米一般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师:

当我们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时我们该选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

(厘米)(板书:

厘米)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

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同意吗?

师:

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小淘气的日记:

4月10日星期五

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

吗?

师:

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同伴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

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汇报)

2、量■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

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师: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

生:

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及时表扬你的测量方法真准确)

师:

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

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

(板书分米)分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

(师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师:

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

dm

师:

老师请同学们用右手的大姆指和中指轻轻地拈住小棒,像老师一样,然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将小棒这样抽出来,现在来瞧一瞧,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

我们再来比划一下,轻轻地拈住小棒,然后右手慢慢地抽出来,瞧一瞧它的长度,同学之间互相看看,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1分米。

好,同学们,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吗?

请同学们拿出格尺来,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1分米?

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ldm=10cm)

师:

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本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了吧,打开本,开始画吧!

比一比看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谁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1分米,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

同学们,除了在尺子上我们能找到1分米的长度,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你能找到吗?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毛巾,它的长度可不是1分米,它的长度是60厘米,你知道它是几分米吗?

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一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想知道吗?

现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相互研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

***同学说用小棒量的,他发现用长度是1分米的小棒测量一共量了10次,我们现在一起来验证一下他的说法,看看是不是量了10次。

1米就是(10分米)

师: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们排排队吗?

(从大到小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从小到大是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

四种色的绳子判断长度。

师:

同学们,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小淘气日记中的错误,谁能帮他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师:

小淘气有几道题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帮忙吗?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1、填一填

7m=()dm90dm=()m60cm=()dm

2m=()cm800cm=()m10m=()dm

2、你能根据他们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吗?

小花狗高50(厘米)熊猫高7(分米)长颈鹿高5(米),

小猩猩高90(厘米)猩爸爸高1(米)猩妈妈高12(分米)。

3、师:

小动物们在一起快活地游戏着,这时不知为什么小猩猩一家争吵起来了。

原来它们为谁高谁矮争论不休,同学们快帮帮它们吧!

生:

猩妈妈最高,小猩猩最矮。

因为1米=100厘米,12分米=120厘米。

120>100>90o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帮助了小猩猩一家,它们非常感谢你们。

4、师:

笑笑看到大家这么聪明,也想请同学们帮帮她,可以吗?

她想知道我们天天用的数学书的宽度是多长,现在用你们想到的方法量一量吧!

四、全课小结

师:

同学们,这节数学课上你们帮助了别人,高兴吗?

学习的过程快乐吗?

那在这快乐的过程中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孩子们,分米的认识只是数学学习当中的一小部分,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更多的快乐吧,好吗?

第三课时测量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4、5、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确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认识更加清晰。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小小活动:

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3、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用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

1、第4题

要求:

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2、第5题

要求: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发展练习

1、第6题

要求:

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讲评时板演。

2、第7题

要求: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

排队与对话

要求:

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话。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练习

C1)改错

(2)填空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提问:

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一般什么时候用到千米?

师:

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

少千米的含义。

3.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1千米=1000米,谁来读

生读:

在数字跟单位之间稍微停一下,1千米=1000米,这样别人听起来很

清楚

师:

对,这样读很清楚,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说的是哪个长度单位

教英文缩写

4.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

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

我们学校的操场跑道一圈是250米,那么1千米的话要在跑道上跑几圈呢?

(4圈)

从学校出发,到紫荆花路路口约是1千米

▲如果走100米需要1分钟左右,估计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时间?

▲如果走100米需要150步左右,估计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

杭州延安路全长3.5公里左右

东方明珠塔高468.8m,差不多2个东方明珠塔高约1千米。

5.了解生活中的千米

(1)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千米”

(2)用千米来做单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和学生共同绘制长度单位进率图表

千米一米一分米一厘米一毫米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教科书,练习二1、2、5、6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本第10页练习二第4、5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出示: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

)8米=()分米一50分米=()米一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

=()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

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

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x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2.

(1)出示:

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

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

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

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填空.

2.看谁填的又对有快!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4千米=()米6000米=()千米

3,出示下图:

表示两条铁路的长度.

看图计算:

北京一南京一上海()千米

北京一武昌一广州()千米

4.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

五、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40x960x37x4+3840-4

6x8+7350+8012x4230x3

22x48x9+4500x7720-9

2.4吨=()千克2000千克=()吨

3千克=()克8000克=()千克

3.小组讨论.

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算一算,路两边一共种多少棵树?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o)

师: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

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

你们看谁来了?

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

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

“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

”小熊说:

“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1吨有多重呢?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

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

1吨=1000千克。

师:

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

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

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它们可以怎样过桥?

启发学生思考:

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

”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CD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

%1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1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

(板书:

100千克)

将这5桶水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指出一袋子的重量是100千克)再请学生尝试搬动(用尽力气也搬不动)

师:

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

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为1吨。

(板书“1吨)

(2)再次感受1吨。

师:

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

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

”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

”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如:

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

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

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

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

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

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

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

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

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

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

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

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

吗?

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第七课时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