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282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三 地表形态的塑造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018北京文综,4,4分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与地貌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017北京文综,36

(1)

(2),14分

地形特征、内力作用与地貌

★★★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5北京文综,4,4分

喀斯特、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及成因

★★★

地质灾害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6课标Ⅰ,43,10分

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分析解读  近年来,北京文综高密度考查本专题内容,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形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要锻炼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理解与掌握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过程等知识。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图为冰岛地裂缝景观,拍摄于北京时间2017年7月19日22时,拍摄地点大致位于北纬64°、西经21°附近。

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地裂缝(  )

A.大体呈东西向延伸B.两侧岩石来自地核

C.处于板块消亡边界D.为地震形成的褶皱

答案 A 

  吐鲁番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和田玉由镁质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替变质而成,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浅水河滩是玉石富集区。

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据此回答下题。

2.形成火焰山、和田玉的岩石分别与上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图1是浙江省宁波市花岙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群。

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石瀑”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下图中左图为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排子岭村单斜构造的地质剖面景观(中生代侏罗纪时期的火山碎屑砂岩形成的似丹霞地貌)。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左图中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A 

5.关于该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时该地为干旱环境

B.形成过程②—③—④—⑦

C.具有较高的美学、历史文化价值

D.该景观属于断层构造

答案 B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题。

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 A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B.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

C.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D.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

答案 C 

2.图中(  )

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

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答案 D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则形成火山岛。

图甲是某海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乙为火山岛和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甲

图乙

3.据图推断,图甲中的热点位置及与图乙所示阶段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阶段ⅠB.②—阶段Ⅱ

C.③—阶段ⅢD.④—阶段Ⅰ

答案 D 

4.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

A.距今100百万—120百万年

B.距今120百万—140百万年

C.距今140百万—160百万年

D.距今160百万—180百万年

答案 A 

5.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答案 B 

  读图,回答下题。

6.图示两个大陆(  )

A.处于同一板块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边缘有深海沟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答案 B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

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a)

(b)

1.大窝凼属于(  )

A.流水堆积地貌B.断块山地

C.火山活动遗迹D.喀斯特洼地

答案 D 

2.图(b)示意大窝凼(  )

A.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B.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

C.地质构造与泰山相似D.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

答案 D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答案 B 

 

4.读下图,回答问题。

  说出图中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任选其一说明形成原因。

(5分)

答案 ①为河谷(峡谷);②为三角洲。

河谷形成过程:

河流流经山区(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在流水侵蚀和搬运地表物质的作用下形成河谷。

三角洲形成过程:

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携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

5.读图和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北德平原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200~300千米,是广大的冰碛平原。

以易北河为界,东部由于玉木冰川发育,冰碛地貌较明显,并形成连续长丘,最高点海拔178米;西部受后期流水侵蚀,冰川遗迹不显著,平均海拔50米。

  说出北德平原地貌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的外力作用。

(8分)

答案 广大的冰碛平原;(1分)易北河以东:

冰碛地貌发育,(1分)海拔较高(坡度较陡);(1分)主要外力作用为冰川堆积作用。

(1分)易北河以西:

流水地貌发育,(1分)海拔较低(较平坦);(1分)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

(2分)

 

考点四 地质灾害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2017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

A.西半球七级以上地震多于东半球

B.乙地与丁地两次地震的烈度相同

C.丙地发生地震时,当地高温少雨

D.板块挤压导致丁地的破坏性地震

答案 D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意大利中部古城佩鲁贾(43°7'N,12°23'E)附近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4km。

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该地震(  )

A.震源位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层中

B.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可能会诱发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答案 C 

3.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的原因是(  )

A.地震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时

B.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倒塌后危害大

C.震源深度浅,6级烈度较高

D.目前人类无法对地震进行有效监测

答案 A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的变迁。

回答下题。

4.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  )

A.风沙掩埋 选择背风坡B.地形崎岖 选择平地

C.河流改道 远离河流D.躲避水患 选择高地

答案 D 

5.波河横贯意大利产量最丰富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读图,回答问题。

  描述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特点。

(8分)

答案 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下游及沿海地区较少;支流地区分布较多,干流地区分布较少;多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地区。

【方法集训】

方法1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

  图1所示为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种景观。

图2是福建省南碇岛。

全岛由140万根玄武岩石柱构成,岛屿四周是悬崖峭壁,南碇岛形如馒头坐落在大海上。

图3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和资料,回答下面三题。

图3

1.图1和图2中的岩石类型分别是图3中的(  )

A.甲和戊B.甲和丁

C.乙和戊D.乙和丁

答案 A 

2.南碇岛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3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丙—①—戊—④B.丁—②—甲—⑥

C.乙—③—戊—⑤D.甲—⑥—乙—⑦

答案 A 

3.图3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⑥⑦

答案 D 

4.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

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

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方法2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是岩层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答案 D 

2.图中区域(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D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答案 C 

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018北京文综,4,4分)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 C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2016北京文综,4,4分)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 D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5北京文综,4,4分)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答案 C 

2.(2015北京文综,5,4分)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 D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14北京文综,6,4分)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答案 A 

4.(2014北京文综,7,4分)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D 

  读下图,回答下题。

5.(2013北京文综,9,4分)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答案 C 

考点四 地质灾害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2018天津文综,3,4分)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答案 D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2.(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题。

3.(2015浙江文综,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D.安山岩 玄武岩

答案 A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课标Ⅲ,6,4分)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答案 A 

2.(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 C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3.(2018天津文综,4,4分)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答案 A 

  读图,回答下题。

4.(2017天津文综,3,4分)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8课标Ⅰ,6,4分)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C.T2D.T3

答案 A 

2.(2018课标Ⅰ,7,4分)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答案 A 

3.(2018课标Ⅰ,8,4分)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 D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课标Ⅱ,9,4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答案 C 

5.(2017课标Ⅱ,10,4分)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考点四 地质灾害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016课标Ⅰ,43,10分)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答案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2014课标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特点:

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4分)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3分)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3分)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6课标Ⅰ,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答案 C 

2.(2016课标Ⅰ,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答案 B 

3.(2016课标Ⅰ,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D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1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2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4.(2016天津文综,1,4分)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答案 C 

5.(2016天津文综,2,4分)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 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下题。

6.(2015安徽文综,28,4分)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答案 C 

7.(2015广东文综,6,4分)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

答案 B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题。

8.(2015浙江文综,5,4分)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 C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9.(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B.变缓了

C.无变化D.无法判断

答案 A 

10.(2015广东文综,10,4分)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11.(2014大纲全国,6,4分)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 C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12.(2014天津文综,7,4分)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答案 B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完成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