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133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

“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

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3)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最亲密的也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无忧无虑,最乐于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会茫然若失、进退维谷。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孩子的人。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佳督导者和最佳观察者。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证明,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成人对孩子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对于孩子获得生活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同时还证明;

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他们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您——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

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获得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家校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校德育得到延伸和补充。

(4)建立健全、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

这种结合从“应有”到“实有”却有一个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力量整合、教育组织调整乃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

(2)在网络环境下,大家共同进步。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实施网络德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学生,以及广大家长,都将整个过程中受益,达到多赢的效果。

(3)德育需要网络,网络成为德育活动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我们用更少的成本,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传统德育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封闭性和一元性,与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不兼容。

针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而无所适从或饥不择食的现状,德育要敞开思维的大门,要走进由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未来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网络环境:

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2.德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德育:

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4.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

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为特定背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校本特色的网络德育模式的作用。

(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品味与魅力,使德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

(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及重点:

研究的内容

(1)探索网络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机制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

(2)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目标。

(3)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内容。

(4)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途径、方式方法。

(5)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评价体系。

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将以网络环境下德育实践研究、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研究为重点。

四、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关注网络教育、小学德育的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师生随机的座谈、平时的观察以及课题前期的问卷测查,发现学校德育中存在共性问题,分析小学德育现状,为构建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评估课题研究实效提供参考与依据。

(3)行动研究法。

强调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特点,在德育实践中分析、改进、总结。

(4)案例研究法。

不断收集德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5)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

2.研究思路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现状,建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开展网络环境下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

3.研究对象:

各班级

五、理论支撑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2、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

4、课程改革理论。

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主要基于两个理论支点:

(1)道德发展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

(2)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

德育教材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是儿童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或道德规范的逻辑。

以生活事件为素材组织教材,体现生活的逻辑。

课程文化是儿童文化,教材是能够与儿童对话的文本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提出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使它富有“童心”、“童趣”,是儿童所喜欢、所需要的。

力求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使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倡导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课程功能还不仅仅在促进他们的发展,还在于使他们能得到各种美的、精神的满足和快乐。

5、相关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7—2012.6)

(1)组织学习小学德育相关系统理论著作。

(2)利用网络、图书阅读等途径进行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包括近几年小学生德育方面的成果,以及他们内在的相关联系等等。

(3)组织课题申报,确认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提出课题研究计划,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活动。

(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2.实施阶段(2012.7—2014.1)

(1)根据实践调查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总规划和阶段计划,制定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理论和先进经验,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调查。

(3)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方案、理论培训,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比较网络环境下德育现状。

(4)调整学校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

(5)创建学校德育网站和“家校通”等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

(6)各课题成员搜集整理撰写论文材料,并拟定论文的雏形,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

3.总结阶段(2014.6-2014.8)

(1)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2)梳理、整理相关资料,提升理论和经验推广,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验收。

(3)召开研究成果总结会,向学校领导汇报科研情况,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小学德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12年10月

王新甫

不少于3篇研究论文

发表或获奖

发表原件和证书

2013年6月

课题组全体人员

阶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缪云龙

教师研究心得、

教学反思集

论文集

2013年4月

陈小军

德育网站、“家校通”

网络平台

华占俊

优质方案集

课例集

贾萍

最终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4年5月

王晓芳

5篇以上研究论文

省级以上发表

编撰《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优秀方案集》

案例集

夏枫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学科背景和教研能力:

课题组核心成员组成,分别来自城中小学和叶挺桥小学。

参与课题研究的两所学校的两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课题主核心成员都是学校德育的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教龄最短的八年,最长的已有二十多年,且均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均具有本科学历。

他们都曾参加市县级德育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都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

课题组所有成员对教育改革都非常投入,平时经常参加教育研究工作,通过研讨和反思,努力提高德育水平和能力。

这也显示了课题组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担当课题研究的重任。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围绕该课题我们已提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一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省、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精神,根据当前形势和学校的具体实际,共同研究,确定具有前瞻研究方向的课题内容。

二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法律法规、教育科研论著,查阅与网络应用、德育研究等相关文献,更新教育观念,记录学习心得,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定期请专家给予指导,随时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以使课题的研究少走弯路,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取得预期的成果。

我校制定了《科研管理条列》,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充分支持,保证本课题的启动与实施。

课题组所有成员一致认为,有专家的指导和领导的重视,有课题组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一定能顺利完成该课题研究。

九、课题组成员概况及分工

主持人:

王新甫中学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全面规划、分工、监督实施)

缪云龙小学高级教师县中青年骨干(负责课题的全面规划与实施)

组员:

王晓芳(理论研究)

华占俊(网络应用技术)

贾萍(实践研究、资料整理)

陈小军(课题阶段计划、总结)

姜文兰(实践研究)

徐士才(实践研究)

夏枫(实践研究、会议记录)

张宏宽(实践研究)

 

2012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