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967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docx

5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原始huh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

【G050101】考点1:

职业性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

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或间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及其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

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有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设计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

3.生产环境。

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4.工作场所。

也称作业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5.职业性有害因素。

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真题举例:

5-04.不属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A.劳动组织不合理B.照明不良C.劳动制度不合理D.操作体位不良

5-04参考答案:

C

【G050102】考点2: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1)按来源分类

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爆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③生物因素。

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2)按有关规定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①粉尘类(13种);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③化学物质类(56种);④物理因素(4种);⑤生物因素(3种);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2种);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⑩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

真题举例:

74-06.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等,下列属于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是()。

A.噪声        B.振动

C.一氧化碳      D.异常气象条件

E.电磁辐射

74-06参考答案:

ABDE

77-07.对从业人员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有()。

A.生产工艺过程       B.废渣排放

C.作业环境         D.劳动过程

E.尾气排放

77-07参考答案:

ACD

51-08.一深7m左右的电力井内有多台柴油抽水机在工作,3名工人下到井内巡检时,发生一起2人中毒死亡的事故。

最有可能引起该事故的物质是()。

A.放射性物质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二氧化碳

51-08参考答案:

B

18-10.某作业场所存在下列职业危害因素,其中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是()。

A.工件撞击产生的噪声

B.工厂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废气

C.凿岩电钻产生的振动

D.电焊产生的电弧光

18-10参考答案:

B

37-1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危害从人员健康的各类因素。

按其来源,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可分为()。

A.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B.生产因素、难关因素和经济因素

C.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和个体因素

D.生产过程因素、劳动过程因素和生产环境因素

37-11参考答案:

A

41-12.企业生产经营性活动的职业有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

下列职业有害因素中,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

A.粉尘B.不良体位

C.高温D.硫化氢

41-12参考答案:

B

【G050103】考点3:

职业接触限值(OEL)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其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起限倍数四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超过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4.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变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真题举例:

50-09.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50-09参考答案:

C

(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职业性病损。

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

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3.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

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4.职业病的分类。

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

真题举例:

80-05.下列哪些病不属于法定职业病?

()。

A.腰背痛          B.颈肩痛

C.慢性指气管炎       D.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E.VDT综合症

80-05参考答案:

ABCE

47-07.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种类有()。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0种

C.10大类115种       D.9大类115种

47-07参考答案:

C

39-11.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下列关于职业病诊断条件中,不作为界定法定职业病基本条件的是()。

A.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B.列入法定职业病范围

C.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D.接触职业危害因素5年以上

39-11参考答案:

D

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这些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

真题举例:

53-05.《职业病防治法》第15条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竣工之后

53-05参考答案:

A

38-1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A.卫生防护设施设计报告          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C.职业卫生专篇              D.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38-11参考答案:

B

【G050104】考点4: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

有报道称我国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威胁的人数超过2亿。

由于劳动者基数巨大加之较高的职业病发病率,我国职业病发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652729例;近20年来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1万例。

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历年来报告的职业病中,尘肺病约占到80%,而尘肺病中主要为煤工尘肺和矽肺,例如在2009年报告的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占所有职业病的79.96%),煤工尘肺和矽肺占所有尘肺病的91.89%。

真题举例:

63-06.目前,我国职业病患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是()。

A.尘肺               B.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

C.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D.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63-06参考答案:

A

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G050301】考点1:

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粉尘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

(1)总粉尘: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

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要变化的职业病。

由于粉尘的性质、成份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六类:

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

2002年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疾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其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如表5-1所示。

表5—1《职业病目录》中12种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

尘肺

治病尘源

易发工种

矽肺

矽尘(一般指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矽肺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占48%),危害最严重。

采矿、建材(耐火、玻璃、陶瓷)、铸造、石粉加工工业中的各种接尘工种均可发生。

其中最典型的是由石英粉尘引起的矽肺,发病率高,严重的尘肺,发病工龄短,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危害最严重的尘肺。

煤工尘肺

煤尘

煤岩混合尘

发病人数占第二位(39%),主要发生在煤矿的采煤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巷掘进工、混合工(主要采煤和岩石掘进的混合)。

石墨尘肺

石墨尘

石墨开采与石墨制品(坩埚、电机电刷)各工种。

炭墨尘肺

炭墨尘

生产和使用(橡胶、油漆、电池)炭黑各工种。

石棉肺

石棉尘

主要是石棉厂、石棉制品厂得各工种以及石棉矿的采矿工和选矿厂的选矿工。

滑石尘肺

滑石尘

滑石开采选矿、粉碎各工种及使用滑石粉的工种。

水泥尘肺

水泥尘

水泥厂及水泥制品厂的接尘工种。

云母尘肺

云母尘

开采云母及云母制品的各工种。

陶工尘肺

陶瓷原料、坯料

(混合料)及钵料粉尘

陶瓷厂中的原料工、成型工、出窑工等。

铝尘肺

金属铝尘、氧化铝尘

炼铝和生产氧化铝的工种。

电焊工尘肺

电焊烟尘

各类工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在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

铸工尘肺

铸造尘(型砂尘)

发病人数占第三位(4%)主要有型砂工、选型工、清砂工、喷砂工。

真题举例:

52-04,46-05.根据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我国尘肺分为()种。

A.10     B.11     C.12     D.13

52-04参考答案:

D

45-05.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A.有毒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铅             D.游离二氧化硅

45-05参考答案:

D

41-06.某采石场工地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

测得两种粉尘的总尘浓度分别是8mg/m3和10mg/m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10mg/m3,则该作业场所()。

A.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          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

C.满足Ⅱ级危害程度            D.具有爆炸危险

41-06参考答案:

B

80-08.下列疾病,属于《职业病目录》(2002年)中的法定职业尘肺的有()。

A.石棉肺            B.石墨尘肺

C.水泥尘肺           D.矽肺

E.铍肺

80-08参考答案:

ABCD

40-11.《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给出了事3种法定尘肺病。

其中,发病人数占前三位的疾病是()。

A.矽肺、炭黑尘肺、水泥尘肺

B.煤工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C.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铝尘肺

D.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40-11参考答案:

D

【G050302】考点2: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1)化学结构。

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

4)毒物联合作用。

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

6)个体状态。

2.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存在方式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

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

(2)生产性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

1)吸人

2)经皮吸收

3)食人

(3)职业中毒的类型

侵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中毒。

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

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

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真题举例:

10-09.某物业公司组织工人进入下水道和化粪池进行疏通作业时,由于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多人中毒死亡。

此类场所最常见的,可导致人员中毒的有害物质是()。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放射性物质          D.二氧化碳

10-09参考答案:

A

52-10.职业中毒分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病型。

下列选项中,属于慢性中毒的是()。

A.毒物一次性大量进入人体

B.毒物长期或少量进入人体

C.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

D.接触毒物无症状,但尿检超标

52-10参考答案:

B

43-12.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或使用的化学物质散发到工作环境中,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下列关于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计量表示

B.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C.毒性大的物质其危害性一定大

D.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

43-12参考答案:

C

【G050201】考点3:

物理性职业危害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噪声和振动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噪声和振动:

(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空气动力噪声:

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是由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机械性噪声:

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电磁噪声:

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振动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收割机等。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真题举例:

48-09.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三类。

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48-09参考答案:

D

40-1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列各类职业危害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触电、窒息B.高空坠落

C.噪声、辐射D.窒息、高温

40-12参考答案:

C

【G050303】考点3:

物理性职业危害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电磁辐射

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几种电磁辐射简述如下。

(1)非电离辐射

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

2)红外线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其原因是红外线可致晶状体损伤。

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能引起红斑反应。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皮肤接触沥青后再经紫外线照射,能发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遭受紫外线照射,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甚至可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也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

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由其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可引起机体内某些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

(2)电离辐射

1)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

2)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放射性疾病是人体受各种电离辐射照射而发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损伤(或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

a.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b.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白内障;c.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

真题举例:

56-04.引起电光性眼炎的常见因素是()。

A.电磁波        B.微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56-04参考答案:

D

50-05.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职业病:

()。

A.白内障          B.放射性肿瘤

C.电光性眼炎        D.近视眼

50-05参考答案:

C

39-06.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可以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物理因素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激光         D.X射线

39-06参考答案:

A

真题举例:

42-07.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A.红外线          B.x射线

C.激光           D.紫外线

42-07参考答案:

B

42-12.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下列电磁辐射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A.高频和微波B.红外线和X射线

C.紫外线和激光D.氧子体和高能电子束

42-12参考答案:

D

【G050304】考点4:

物理性职业危害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异常气象条件

异常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热与气压等达到了某一限定值。

(2)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均属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

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辐射源。

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具有热害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从事农田、野外、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以及军事训练等,易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和地面及周围物体的热辐射。

4)低温作业

接触低温环境主要见于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如建筑、装卸、农业、渔业、地质勘探、科学考察,或在寒冷天气中进行战争或军事训练。

冬季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设备,亦可形成低温作业环境。

在冷库或地窖等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工冷却剂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亦可使接触者受低温侵袭。

5)高气压作业

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

潜水作业常见于水下施工、海洋资料及海洋生物研究、沉船打捞等。

潜涵作业主要出现于修筑地下隧道或桥墩,工人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处或沉降于水下的潜涵内工作,为排出涵内的水,需通入较高压力的高压气,

6)低气压作业

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