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036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docx

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详细解析8

 

2019 年北京四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真题

 

2019.8

姓名学校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如图,坐标平面上有一顶点为 A 的抛物线,此抛物线与方程式𝑦 = 2的图形交于 B、C 两点,△ 𝐴𝐵𝐶

为正三角形.若 A 点坐标为(−3,0),则此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何?

()

A. (0, 9)B. (0, 27)C. (0,9)D. (0,19)

22

 

第 1 题图第 2 题图

2.已知锐角∠𝐴𝑂𝐵,如图,

(1)在射线 OA 上取一点 C,以点 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𝑃𝑄,交射线 OB 于点 D,连接 CD;

(2)分别以点 C,D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弧,交𝑃𝑄于点 M,N;

(3)连接 OM,MN.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𝐶𝑂𝑀 = ∠𝐶𝑂𝐷

C. 𝑀𝑁//𝐶𝐷

B. 若𝑂𝑀 = 𝑀𝑁.则∠𝐴𝑂𝐵 = 20°

D. 𝑀𝑁 = 3𝐶𝐷

3.如图,直线𝑚 ⊥ 𝑛,在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𝑚,y 轴//𝑛,点 A 的坐标为(−4,2),点 B 的坐标

为(2, −4),则坐标原点为()

 

A. 𝑂1

C. 𝑂3

B. 𝑂2

D. 𝑂4

 

第 1 页,共 34 页

 

4.跳台滑雪是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起跳后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运动

员起跳后的竖直高度𝑦(单位:

𝑚)与水平距离𝑥(单位:

𝑚)近似满足函数关系𝑦 = 𝑎𝑥 2 + 𝑏𝑥 + 𝑐(𝑎 ≠ 0).

如图记录了某运动员起跳后的 x 与 y 的三组数据,根据上述函数模型和数据,可推断出该运动员起跳

后飞行到最高点时,水平距离为()

A. 10mB. 15mC. 20mD. 22.5𝑚

 

第 4 题图第 5 题图

5.如图,坐标平面上,二次函数𝑦 = −𝑥2 + 4𝑥 − 𝑘的图形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与 y 轴交于 C 点,其

顶点为 D,且𝑘 > 0.

𝐴𝐵𝐶

𝐴𝐵𝐷的面积比为 1:

4,则 k 值为何?

()

A. 1B.

1                     4                         4

2 3 5

6.小苏和小林在如图 1 所示的跑道上进行4 × 50米折返跑.在整个过程中,跑步者距起跑线的距离𝑦(单

位:

𝑚)与跑步时间𝑡(单位:

𝑠)的对应关系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人从起跑线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

B. 小苏跑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林跑全程的平均速度

C. 小苏前 15s 跑过的路程大于小林前 15s 跑过的路程

D. 小林在跑最后 100m 的过程中,与小苏相遇 2 次

 

第 2 页,共 34 页

 

7.一家游泳馆的游泳收费标准为 30 元/次,若购买会员年卡,可享受如下优惠:

会员年卡类型

A 类

B 类

C 类

办卡费用(元)

50

200

400

每次游泳收费(元)

25

20

15

 

例如,购买 A 类会员年卡,一年内游泳 20 次,消费50 + 25 × 20 = 550元.若一年内在该游泳馆游泳

的次数介于45 ∼ 55次之间,则最省钱的方式为()

 

A. 购买 A 类会员年卡

C. 购买 C 类会员年卡

B. 购买 B 类会员年卡

D. 不购买会员年卡

8.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如图 1 所示,通道由在同一平面内的 AB,BC,CA,OA,OB,OC 组成.为

记录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在 BC 的中点 M 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 x,寻宝者

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 y,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 2 所示,

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

 

A. 𝐴 → 𝑂 → 𝐵B. 𝐵 → 𝐴 → 𝐶C. 𝐵 → 𝑂 → 𝐶D. 𝐶 → 𝐵 → 𝑂

9.某旅行团到森林游乐区参观,如表为两种参观方式与所需的缆车费用.已知旅行团的每个人皆从这

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且去程有 15 人搭乘缆车,回程有 10 人搭乘缆车.若他们缆车费用的总花费

为 4100 元,则此旅行团共有多少人?

()

参观方式

去程及回程均搭乘缆车

单程搭乘缆车,单程步行

缆车费用

300 元

200 元

A. 16B. 19C. 22D. 25

10. 某校共有 200 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

位:

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第 3 页,共 34 页

 

时间 t

人数

学生类型

性别

 

0 ≤ 𝑡 < 10 10 ≤ 𝑡 < 20 20 ≤ 𝑡 < 30 30 ≤ 𝑡 < 40 𝑡 ≥ 40

 

7        31        25        30      4

初中

8        29

25

26

36

32

44

8

11

学段

高中

 

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这 200 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

②这 200 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

③这 200 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 200 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11. 在矩形 ABCD 中,M,N,P,Q 分别为边 AB,BC,CD,DA 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对于任意矩形

ABCD,下面四个结论中,

①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平行四边形;

②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矩形;

③存在无数个四边形 MNPQ 是菱形;

④至少存在一个四边形 MNPQ 是正方形.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

 

第 4 页,共 34 页

12. 某公园划船项目收费标准如下:

船型两人船(限乘两人) 四人船(限乘四人) 六人船(限乘六人) 八人船(限乘八人)

每船租金(元/小时)

90             100             130             150

某班 18 名同学一起去该公园划船,若每人划船的时间均为 1 小时,则租船的总费用最低为____元.

13. 下面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直线 l 和 l 外一点𝑃. (如图1)

求作:

直线 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 P.

作法:

如图 2

①在直线 l 上任取两点 A,B;

②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AP,BP 长为半径作弧,

两弧相交于点 Q;

③作直线 PQ.

所以直线 PQ 就是所求的垂线.

请回答:

该作图的依据是.

 

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对于点𝑃(𝑥, 𝑦),我们把点𝑃′(−𝑦 + 1, 𝑥 + 1)叫做点 P 伴随点.已知点𝐴1的

伴随点为𝐴2,点𝐴2的伴随点为𝐴3,点𝐴3的伴随点为𝐴4,…,这样依次得到点𝐴1,𝐴2,𝐴3,…,𝐴𝑛,

….若点𝐴1的坐标为(3,1),则点𝐴3的坐标为______,点𝐴2014的坐标为______;若点𝐴1的坐标为

(𝑎, 𝑏),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n,点𝐴𝑛均在 x 轴上方,则 a,b 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

 

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 y 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𝐴(0,4),点 B 是 x 轴

正半轴上的整点,记△ 𝐴𝑂𝐵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 m.当 m= 3时,点 B 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

值是;当点 B 的横坐标为 4 n(n 为正整数)时,m=________(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第 5 页,共 34 页

1

16. 在下表中,我们把第 i 行第 j 列的数记为𝑎𝑖,j(其中 i,j 都是不大于 5 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𝑎𝑖,j

规定如下:

当 i≥ j 时,𝑎𝑖,j= 1;当 i< j 时,𝑎𝑖,j= 0.例如:

当 i= 2 ,j= 1时,𝑎𝑖,𝑗 = a2,= 1.按此规

定,a 1,3 =______;表中的 25 个数中,共有_____个 1;计算 a 1,1· 𝑎𝑖  ,1 + a 1,2· 𝑎𝑖  ,2 + a 1,3· 𝑎𝑖,  3 +

a 1,4  ·𝑎𝑖,4 + a1,5· 𝑎𝑖,5 的值为________.

 

a1,1

a2,1

a3,1

a4,1

a5,1

a1,2

a2,2

a3,2

a4,2

a5,2

a1,3

a2,3

a3,3

a4,3

a5,3

a1,4

a2,4

a3,4

a4,4

a5,4

a1,5

a2,5

a3,5

a4,5

a5,5

 

17. 阅读下列材料:

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矩形 ABCD 中,AD= 8𝑐𝑚,AB= 6𝑐𝑚.现有一动点 P 按下列方式在

矩形内运动:

它从 A 点出发,沿着与 AB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

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

动,即当 P 点碰到 BC 边,沿着与 BC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 P 点碰到 CD 边,再沿着

与 CD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如图 1 所示.问 P 点第一次与 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

P 点第一次与 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

如图 2,将矩形 ABCD 沿直线 CD 折叠,得到矩形 A 1 B 1 CD.由轴

对称的知识,发现 P 2 P 3 = P 2 E,P 1 A= P 1 E.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 P 点第一次与 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_______次;P 点从 A

点出发到第一次与 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________cm;

(2)进一步探究:

改变矩形 ABCD 中 AD,AB 的长,且满足 AD> AB.动点 P 从 A 点出发,按照阅读

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 ABCD 相邻的两边上.若 P 点

第一次与 B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 7 次,则 AB∶ AD 的值为________.

 

第 6 页,共 34 页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56 分)

18. 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对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40 的

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𝑎.国家创新指数得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分成 7 组:

30 ≤ 𝑥 < 40,40 ≤ 𝑥 < 50,50 ≤ 𝑥 < 60,

60 ≤ 𝑥 < 70,70 ≤ 𝑥 < 80,80 ≤ 𝑥 < 90,90 ≤ 𝑥 ≤ 100);

 

𝑏.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在60 ≤ 𝑥 < 70这一组的是:

61.7、62.4、63.6、65.9、66.4、68.5、69.1、69.3、69.5

𝑐. 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

 

𝑑.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______;

(2)在 40 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

家所对应的点位于虚线𝑙1的上方,请在图中用“〇”圈出代表中国的点;

(3)在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中国高的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小值约为______万美元;(结果保

留一位小数)

(4)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

①相比于点 A,B 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

②相比于点 B,C 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决胜全面建成

 

第 7 页,共 34 页

 

小康社会 的奋斗日标,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9. 小云想用 7 天的时间背诵若干首诗词,背诵计划如下:

①将诗词分成 4 组,第 i 组有𝑥𝑖首,𝑖 = 1,2,3,4;

②对于第 i 组诗词,第 i 天背诵第一遍,第(𝑖 + 1)天背诵第二遍,第(𝑖 + 3)天背诵第三遍,三遍后完

成背诵,其它天无需背诵,𝑖 = 1,2,3,4;

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第 6 天第 7 天

第 1 组𝑥1

𝑥1

𝑥1

第 2 组

𝑥2

𝑥2

𝑥2

第 3 组

第 4 组

 

𝑥4   𝑥4

 

𝑥4

③每天最多背诵 14 首,最少背诵 4 首.

解答下列问题:

(1)填入𝑥3补全上表;

(2)若𝑥1 = 4,𝑥2 = 3,𝑥3 = 4,则𝑥4的所有可能取值为______;

(3)7天后,小云背诵的诗词最多为______首.

 

20.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E 是边 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连接 DE,点 A 关于直线 DE

的对称点为 F,连接 EF 并延长交 BC 于点 G,连接 DG,过点 E 作𝐸𝐻 ⊥ 𝐷𝐸交 DG 的延长线于点

H,连接 BH.

(1)求证:

𝐺𝐹 = 𝐺𝐶;

(2)用等式表示线段 BH 与 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第 8 页,共 34 页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函数𝑦 = 𝑘 (𝑥 > 0)的图象 G 经过点𝐴(4,1),直线 l:

𝑦 = 1 𝑥 + 𝑏与图象 G

𝑥4

交于点 B,与 y 轴交于点 C.

(1)求 k 的值;

(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图象 G 在点 A,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 OA,OC,BC 围成的

区域(不含边界)为 W.

①当𝑏 = −1时,直接写出区域 W 内的整点个数;

②若区域 W 内恰有 4 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 b 的取值范围.

 

22. 阅读下面材料:

小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 1

𝐴𝐵𝐶中,点 D 在线段 BC 上,∠𝐵𝐴𝐷 = 75°,

∠𝐶𝐴𝐷 = 30°,𝐴𝐷 = 2,𝐵𝐷 = 2𝐷𝐶,求 AC 的长.

小腾发现,过点 C 作𝐶𝐸//𝐴𝐵,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E,通过构造△ 𝐴𝐶𝐸,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

题得到解决(如图 2).

请回答:

∠𝐴𝐶𝐸的度数为______,AC 的长为______.

参考小腾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 3,在四边形 ABCD 中,∠𝐵𝐴𝐶 = 90°,∠𝐶𝐴𝐷 = 30°,∠𝐴𝐷𝐶 = 75°,AC 与 BD 交于点 E,𝐴𝐸 =

2,𝐵𝐸 = 2𝐸𝐷,求 BC 的长.

 

第 9 页,共 34 页

2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𝑦 = 𝑥2 − 4𝑥 + 3与 x 轴交于点 A、𝐵(点 A 在点 B 的左侧),与 y 轴

交于点 C.

(1)求直线 BC 的表达式;

(2)垂直于 y 轴的直线 l 与抛物线交于点𝑃(𝑥1, 𝑦1 ),𝑄(𝑥2, 𝑦2),与直线 BC 交于点𝑁(𝑥3, 𝑦3),若𝑥1 <

𝑥2 < 𝑥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𝑥1 + 𝑥2 + 𝑥3的取值范围.

 

24. 有这样一个问题:

探究函数𝑦 = 1 𝑥2 + 1的图象与性质.

2𝑥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𝑦 = 1 𝑥2 + 1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2𝑥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函数𝑦 = 1 𝑥2 + 1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2𝑥

 

(2)下表是 y 与 x 的几组对应值.

 

x

1   1  1

…  −3 −2 −1 −  −

2   3  3

1

2

1

2

3

y

…  25

6

3    1  15  53 55  17

−  −  −

2    2   8  18 18  8

3

2

5

2

m

 

求 m 的值;

.

(3)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 根据描出的点,画出

该函数的图象;

 

(4)进一步探究发现,该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最低点的坐标

 

是(1, 3) .结合函数的图象,写出该函数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

.

2

 

第 10 页,共 34 页

 

25. 

(1)对数轴上的点 P 进行如下操作:

先把点 P 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 1 个单

 

位,得到点 P 的对应点𝑃 .

点 A,B 在数轴上,对线段 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

,其中点 A,B 的对应点分

别为𝐴′,𝐵′.如图 1,若点 A 表示的数是

,则点𝐴′表示的数是_________;若点𝐵′表示的数是 2,则点

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已知线段 AB 上的点 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𝐸′与点 E 重合,则点

E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2)如图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 y 中,对正方形 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

把每个点

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种实数 a,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 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n 个单位(m> 0,

n> 0),得到正方形𝐴′𝐵′𝐶′𝐷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 A,B 的对应点分别为𝐴′,𝐵′.已知正方形 ABCD

内部的一个点 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𝐹′与点 F 重合,求点 F 的坐标.

 

26. 已知∠𝐴𝑂𝐵 = 30°,H 为射线 OA 上一定点,𝑂𝐻 = √3 + 1,P 为射线 OB 上一点,M 为线段 OH 上一

动点,连接 PM,满足∠𝑂𝑀𝑃为钝角,以点 P 为中心,将线段 PM 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 PN,

连接 ON.

(1)依题意补全图 1;

(2)求证:

∠𝑂𝑀𝑃 = ∠𝑂𝑃𝑁;

(3)点 M 关于点 H 的对称点为 Q,连接𝑄𝑃.写出一个 OP 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 M 总有𝑂𝑁 = 𝑄𝑃,

并证明.

 

第 11 页,共 34 页

27.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的图形 M,N,给出如下定义:

P 为图形 M 上任意一点,Q 为图形 N 上

任意一点,如果 P,Q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 M,N 间的“闭距离“,记作

𝑑(𝑀, 𝑁).

已知点𝐴(−2,6),𝐵(−2, −2),𝐶(6, −2).

(1)求𝑑(点 O

𝐴𝐵𝐶);

(2)记函数𝑦 = 𝑘𝑥(−1 ≤ 𝑥 ≤ 1, 𝑘 ≠ 0)的图象为图形𝐺.

𝑑(𝐺,𝐴𝐵𝐶) = 1,直接写出 k 的取值范围;

(3) ⊙ 𝑇的圆心为𝑇(𝑡, 0),半径为1.若𝑑(⊙ 𝑇,△ 𝐴𝐵𝐶) = 1,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第 12 页,共 34 页

28. 2019 年北京四中新初一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真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设𝐵(−3 − 𝑚, 2),𝐶(−3 + 𝑚, 2),(𝑚 > 0)

∵ 𝐴点坐标为(−3,0),

∴ 𝐵𝐶 = 2𝑚,

∵△ 𝐴𝐵𝐶为正三角形,

∴ 𝐴𝐶 = 2𝑚,∠𝐷𝐴𝑂 = 60°,

∴ 𝑚 =

2√3

3

2

∴ 𝐶(−3 +√3, 2)

3

设抛物线解析式𝑦 = 𝑎(𝑥 + 3)2,

𝑎(−3 + 2√3 + 3)2 = 2,

3

∴ 𝑎 = 3,

2

∴ 𝑦 = 3 (𝑥 + 3)2,

2

当𝑥 = 0时,𝑦 = 27;

2

故选:

B.

设𝐵(−3 − 𝑚, 2),𝐶(−3 + 𝑚, 2),(𝑚 > 0),可知𝐵𝐶 = 2𝑚,再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𝐶(−3 + 2 √3, 2),

3

设抛物线解析式𝑦 = 𝑎(𝑥 + 3)2,将点 C 代入解析式即可求 a,进而求解;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将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转化为点的坐

标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

由作图知𝐶𝑀 = 𝐶𝐷 = 𝐷𝑁,

∴ ∠𝐶𝑂𝑀 = ∠𝐶𝑂𝐷,故 A 选项正确;

 

第 13 页,共 34 页

 

连接 ON,∵ 𝑂𝑀 = 𝑂𝑁 = 𝑀𝑁,

∴△ 𝑂𝑀𝑁是等边三角形,

∴ ∠𝑀𝑂𝑁 = 60°,

∵ 𝐶𝑀 = 𝐶𝐷 = 𝐷𝑁,

∴ ∠𝑀𝑂𝐴 = ∠𝐴𝑂𝐵 = ∠𝐵𝑂𝑁 = 1 ∠𝑀𝑂𝑁 = 20°,故 B 选项正确;

3

记 MN 与 OA,OB 交点为 E,F,

∵ 𝑂𝑀 = 𝑂𝑁,∴ ∠𝑂𝑀𝐸 = ∠𝑂𝑁𝐹,

又∵ ∠𝐶𝑂𝑀 = ∠𝐷𝑂𝑁,

∴△ 𝑀𝑂𝐸

𝑁𝑂𝐹,∴ 𝑂𝐸 = 𝑂𝐹,

∴ ∠𝑂𝐸𝐹 = 1 × (180° − ∠𝐸𝑂𝐹) = 1 × (180° − ∠𝐶𝑂𝐷) = ∠𝑂𝐶𝐷.

22

∴ 𝑀𝑁//𝐶𝐷,故 C 选项正确;

∵ 𝑀𝐶 + 𝐶𝐷 + 𝐷𝑁 > 𝑀𝑁,且𝐶𝑀 = 𝐶𝐷 = 𝐷𝑁,

∴ 3𝐶𝐷 > 𝑀𝑁,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

D.

由作图知𝐶𝑀 = 𝐶𝐷 = 𝐷𝑁,再根据选项逐一判断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等知

识点.

3.【答案】A

 

【解析】解: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𝐴(−4,2),点𝐵(2, −4),点 A,B 关于直线𝑦 = 𝑥对

称,

则原点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在线段 AB 的右侧),

 

第 14 页,共 34 页

 

如图所示,连接 AB,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则线段 AB 上方的点𝑂1为坐标原点.

 

故选:

A.

先根据点 A、B 的坐标求得直线 AB 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即可得出原点的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