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261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docx

贵阳新达机械厂程序文件

1目的

最大限度的识别出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初步识别与评价。

3.2质量监督管理部负责对各部门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3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实施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对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

4.1.2环境因素识别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艺流程、统计分析及问答调查等方法对公司涉及到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废物、放射性辐射、土地、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环境因素及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采用现场巡视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

a)水、气、声、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与处置;

b)能源、资源、原材料的消耗;

c)化学品使用;

d)相关方关注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e)运行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f)潜在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4.2环境因素的识别步骤

4.2.1质控中心每年一月,制定环境因素识别工作计划,各相关部门识别评价本部门的所有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登记表》。

4.2.2质控中心将各部门环境因素登记表汇总,填写《环境因素汇总表》,从中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3如下特殊情况,管理者代表应即时组建环境因素识别小组,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新建、扩建、改建大型项目前;

b.增加投产新的产品品种、类别前;

c.环境管理者代表认为需要时。

d.改造、更新、添置生产、检测设备前;

e.改造、更新、添置小型生产配套实施前;

f.大型活动流程、工艺流程、服务流程更新前;

g.相关方就环境问题抱怨、投诉时;

h.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更新、增加时。

4.2.4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

(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要环境因素)

a.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

b.潜在的化学品泄漏,燃料隐患等;

c.有毒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

e.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或排放量大的运用打分法以确定是否

为重要环境因素。

4.2.5环境因素的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4.2.6评价工作结束后将《环境因素汇总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发送有关部门,并保存记录。

4.2.7打分法项目包括:

a.发生频次;

b.环境影响污染程度;

c.环境影响区域范围;

d.相关方影响程度(相关方包括:

客户、职员、所有者、政府、社区居民等);

e.环境影响治理成本、收益(只针对评价未来环境影响场合用)。

4.2.7.1打分项目标准及分数。

4.2.7.2发生频次:

(a)

a.每半年1-2次1

b.每月1-2次2

c.每周1-2次3

d.每天1-多次4

4.2.7.3环境影响污染程度:

(b)

a.基本不产生环境影响;1

b.对厂区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可逆性污染;2

c.对水体、大气、土壤、动植物某一界面造成不可逆污染;3

d.对水体、大气、土壤、动植物多界面造成不可逆污染。

4

4.2.7.4环境影响区域范围:

(c)

a.只影响局部小范围地区;1

b.对厂区造成影响;2

c.造成市级影响;3

d.对全球、全国、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4

4.2.7.5相关方影响程度:

(d)

a.相关方不关心;1

b.单一相关方口头抱怨;2

c.多个相关方口头抱怨;3

d.相关方书面投诉。

4

4.2.7.6环境影响治理成本、收益:

(e)

a.治理成本小于1万元;1

b.治理成本小于10万元,一年能够收回;2

c.治理成本小于100万元,2-3年能够收回;3

d.治理成本大于100万元。

4

4.2.7.7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Ⅰ.针对过去、现在环境因素评价,b、c、d单项分数大于等于3,

即可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Ⅱ.a、b、c、d四项分数乘积<24一般环境因素。

Ⅲ.a、b、c、d四项分数乘积≥24重要环境因素;

Ⅳ.针对未来环境因素评价,a、b、c、d、e五项分数乘积≥48为重要环境因素;4

4.3环境因素的管理

4.3.1在公司的《环境管理方案一览表》中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4.3.2对重要环境因素,公司制定了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制度,详见《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化学危险品的控制程序》《节能降耗控制程序》《易然易爆品防火控制程序》《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及《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4.4环境因素的更新

4.4.1发生上述任一情况时,按前面所书程序在一周内对发生变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将修正后的《环境因素汇总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到相关部门,将旧清单收回。

5、相关文件及记录

5.1文件控制程序(LGM/EMS/2/445)

5.2记录程序(LGM/EMS/2/453)

5.3环境因素调查表(LGM/EMS/3/4311)

5.4环境因素评价清单(LGM/EMS/3/4312)

5.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LGM/EMS/3/4343)

5.6环境因素清单(LGM/EMS/3/4315)

1目的

对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得途径及适用性进行规定,确保对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遵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控制。

3职责

3.1质量监督管理部负责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和传达。

3.2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行业和其他方面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因素及活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取,并报送到质量监管理部。

3.3各部门负责将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4实施程序

4.1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包括:

a)法律:

全国人大颁布的环境保护及相关法律,如:

宪法、刑法、环境保护法和单行法等;

b)法规:

国务院和省人大颁布的有关条例和实施细则;

c)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局颁布的规章制度;

d)标准:

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

e)国际公约:

有关环境保护及相关的公约;

f)其他要求:

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颁发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要求、相关行业的要求、非法规性文件和通知等。

4.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管理

4.2.1收集

4.2.1.1各部门对所获取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信息及时传递至生产部,各部门对所获取的环境以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信息及时传递至生产部。

4.2.1.2国家、地方政府以公文形式下发的环境法律、法规的接收通过行政办公室登记并批转质量监督管理部。

4.2.1.3行政办公室负责确定适合本企业的环境以外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报送和传达到质量监督管理部。

4.2.1.4质量监督管理部和行政办公室通过相关部门、网络或报刊杂志等途径,每半年进行一次查询、索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2.2识别登录

质量监督管理部根据4.1的内容和企业的特点,对定期和不定期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判断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填写《法律法规获取及识别记录表》及将其登记在《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中。

4.2.3传达

质量监督管理部将登录后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以会议、通报或文件的形式传达至各有关部门。

4.2.4保存

质量监督管理部视具体情况以复印、抄录的形式将所登录的法律、法规文件和其它要求以及《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按照《记录程序》进行妥善保存。

4.2.5提供查询

各部门到质量监督管理部根据《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查询相应的文件。

4.3更新

为保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质量监督管理部每年根据具体情况(每年至少一次)更新《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并及时发放到各部门。

各部门对照并核查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若发现有遗漏,及时补充,并通报质量监督管理部。

4.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使用、发放、收回、归档等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及记录

5.1文件控制程序(LGM/EMS/2/445)

5.2记录程序(LGM/EMS/2/453)

5.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登记表(LGM/EMS/3/4322)

5.4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LGM/EMS/3/4321)

 

1、目的

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对纠正措施的控制。

3、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1技术质量室负责纠正措施的控制。

3.2其他部门协助技术质量室对纠正措施进行控制。

4、控制程序

4.1不合格的识别。

4.1.1不合格可能来自于下列结果:

a、管理评审;

b、内部审核;

c、对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视;

d、顾客意见;

e、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

4.1.2对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其影响程度相适应。

4.2原因分析、制定措施。

4.2.1对于已发现的不合格,统一由技术质量室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的“事实描述”栏,确定责任部门。

将此表发放到责任部门。

4.2.2记录表的编号方式为:

JZ××→顺序号

4.2.3责任部门组织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可适当引用统计技术的适宜方法。

4.2.4责任部门针对分析的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及其实施的计划安排,并予以实施。

涉及文件的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

4.3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4.3.1技术质量室(或内审员)应对每一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记录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中。

4.3.2技术质量室建立台帐作为对纠正措施的跟踪记录。

此台帐即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4.4形成的质量记录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相关文件

5.1XDCX01—2002《文件控制程序》

5.2XDCX02—2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厂质12

6.2《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厂质16

1、目的

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对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3、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1技术质量室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

3.2各部门将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给技术质量室,并协助技术质量室对纠正措施进行控制。

4、控制程序

4.1潜在不合格的识别。

4.1.1技术质量室收集、分析各种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重点识别下列方面:

a、产品质量统计、市场分析、顾客意见等。

b、以往内审及管理评审的输出。

c、过程监视的结果等。

4.1.2对潜在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其影响程度相适应。

4.2原因分析、制定措施:

4.2.1对于潜在不合格,统一由技术质量室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的“发现(潜在)不合格事实描述”栏,确定责任

部门。

并将此表发放到责任部门。

4.2.2责任部门组织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可适当引用统计技术的适宜方法。

4.3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4.3.1技术质量室(或内审员)应对每一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记录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中。

4.3.2技术质量室建立台帐作为对纠正措施的跟踪记录。

此台帐即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4.4形成的质量记录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相关文件

5.1XDCX01—2002《文件控制程序》

5.2XDCX02—2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厂质12

6.2《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厂质16

1、目的

规定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是为了确保文件的适宜性与充分性。

2、范围

适用于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控制。

3、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1技术质量室负责质量文件的控制。

3.2各部门将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给技术质量室,并协助技术质量室对纠正措施进行控制。

4、控制程序

4.1文件的分类,参照XDSC-2002《质量手册》的规定。

4.2文件的编制需求由技术质量室进行确认,并列出《编制文件清单》经技术质量室主任审批后予以实施。

4.2.2质量手册的编制由厂长指定以技术质量室人员为主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厂长批准发布。

4.2.3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室主任组织各部门人员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审核,技术质量室主任批准发布。

4.2.4作业指导书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相关负责人批准发布。

4.2.5文件的编号规定

a、质量手册的编号方法为:

XDSC-××××→年份

b、程序文件的编号方法为:

XDCX××-××××→年份

顺序号

c、作业指导书的编号方法为:

ZD××-××××→年份

顺序号

4.2.6文件的发布为受控发布,发布前须由技术质量室编制文件发放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才能发布使用。

文件发布时须按下述规定编写受控号,以表明其有效状态。

SK××→同名文件顺序号

4.3文件的更改:

4.3.1文件的更改由技术质量室编写《文件更改单》(对外来文件则必须由文件提供方提供更改单),经与被更改文件相同的审批程序审批。

4.3.2文件统一由财务室档案管理者采用划改(“∥”)的方式进行更改,更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部门的空白处,并由实施更改的人员签名,注明更改单号及更改日期。

4.3.3《文件更改单》的编号方式为:

GG××-××××→年份。

顺序号

4.3.4《文件更改单》同样属于文件的控制范畴。

4.4文件的管理:

4.4.1文件的档案管理由财务室档案管理员进行,保持存档文件的清晰、分类明确、台帐和实物相符,便于查阅检索。

4.4.3文件的持有人应妥善保管好所有的文件,保持页面干净整洁、内容完整、不破损。

4.4.2文件的发放应依据经审批的《文件发放清单》逐份发放,建立发放台帐,接受文件的人员签字。

4.4.4作废、失效的文件财务室资料管理员应及时收回,并在其封面加盖“作废”或“作废保留”印章,注明收回日期,同时更改《文件有效目录》。

4.4.5作废的文件应隔离存放,统一销毁,销毁的方式为烧毁。

4.5文件控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记录执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5、质量记录

5.1《编制文件清单》厂质13

5.2《文件更改单》厂质14

5.3《文件有效目录》厂质01

1、目的

对产品加工所需的工装进行控制,是为了更地控制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模具、夹具与工装的制造、验收、使用和维护的控制。

3、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1经营管理室负责模具和夹具的制造或委托制造、修理、维护的管理。

3.2技术质量室检验员负责对模具和夹具的尺寸、试模样件进行检查。

3.3生产工段负责对模具和夹具的试模及试用情况进行验证。

4、控制程序

4.1无论在用修理、或顾客提供、或委托外部单位制造的模具、夹具都应经过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2模具、夹具的制造

4.2.1经营管理室按照《质量手册》第7.3章《采购控制》的要求选择模具、夹具制造单位,并向其提出委托制造的要求。

4.2.2顾客提供的模具和夹具由经营管理室接收、保管。

4.2.3修理(无论是自行修理或委托外部修理)的工作也由经营管理室组织。

4.3验收的控制

4.3.1经营管理室对新制及修理的模具和夹具提出工装《委托验收单》,委托生产工段和技术质量进行试装、试模和检验、试验。

4.3.2生产工段对模具、夹具进行试模、试用,并将结果记录在《工装委托验收单》的相应栏目内。

4.3.3生产工段试模、试用加工的数量不得少于10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3.4技术质量室检验员对模具、夹具的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及试模、试加工的产品样件尺寸进行检验判定或委托顾客对样件进行检查判定,将结论填写在《工装委托验收单》的相应栏目内。

4.3.5技术质量室综合上述结果,对模具、夹具是否合格作出判定。

同时检验员应对用于检查验收的试模样件进行封样,并编写与模具、夹具相同的编写,连同《工装委托验收》一起存入模具档案。

4.4工装的使用和维护

4.4.1工装应由熟练操作者进行装配,装配后应对其装配情况进行预先确认后才能试模、试用或加工产品。

4.4.2生产工段在使用模具、夹具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其非正常的碰撞,勤于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响声应立即停止使用,填写《工装故障修理单》,并报告经营管理室。

4.4.3加工结束后应提请检验员对末件产品进行检查,执行《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规定,《末件检验证》也应存在工装档案。

4.4.4经末件检验判定为合格的工装应及时涂油防锈。

4.4.5更换下来的模具、夹具经涂油防锈处理后应整齐地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并挂上标识牌,不合格的工装应隔离摆放标识,通知经营管理室进行修理。

4.6工装的保管:

4.6.1需要入库的工装应将实物及其档案一同移交保管员。

4.6.2经营管理室对工装进行库房管理,建立《工装台帐》和工装档案,对工装的发放使用要建立发放台帐。

4.6.3工装档案包含每套工装从制造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记录,包括验收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修理记录等。

4.6.4工装档案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5工装的定期鉴定:

每套工装在使用10万次后都应提交重新鉴定,鉴定的要求同第4.3条款的要求,以确保加工产品的质量。

5、相关文件

5.1XDCX02—2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2XDSC—2002《质量手册》第7.3章《采购控制》

6、质量记录

6.1《工装委托验收单》厂质19

6.2《末件检验证》

6.3《工装台帐》

1、目的

对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进行控制,是为了确保不向顾客提供不合格品。

2、范围

适用于采购原材料、辅助材料,外包协作件,半成品及成品(包括交付后产品的验证)等的检验和试验的控制。

3、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技术质量室制定产品的验收准则,并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

4、控制程序

4.1验收(检验)规程

4.1.1技术质量室负责制订各类产品的验收(检验)规程,规程中应包含抽样取样方案、接收准则、判定方法等内容。

4.1.2顾客有要求的产品应将顾客的要求转化成工厂自身的要求。

4.1.3在制定验收(检验)规程时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a、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要求。

b、工厂的实际检验和试验手段的能力。

4.2检验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采用下述方法:

a、测量;

b、周期性试验;

c、样件确认;

d、委托用户或有能力的组织进行检查试验;

e、验证合格证明文件与以往同类产品的质量状况相结合的办法等。

4.3采购原料、辅助材料及外包协作件的检验和试验:

4.3.1经营管理室在产品进厂后应填写《检验或试验委托单》,报技术质量室检验员,检验员根据相应产品以检验规程要求对实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判定。

4.3.2需要委托外部进行的检验和试验项目由技术质量室负责联络、送样,检验和试验组织出具报告单后,由技术质量室检验员将结论转抄到相应的记录中,保存检验和试验报告。

4.3.3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验或试验委托单》中,并传递给生产经营室、合格者凭委托单办理接收手续;不合格者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

4.3.4工装的检验和试验执行《工装制造、验收、使用和维护控制程序》的规定。

4.4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4.4.1工厂建立首件和末件检验制度,以及巡检制度,对主要工序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如压铸工序,注塑工序等。

4.4.2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首件检验:

a、模具更换、修理、调整时;

b、更换操作人员时;

c、更换原材料批次时。

首件检验的结果由检验员记录在《首件检验证》中,作为继续加工及转入下工序的依据。

首件检验的取样数量不应少于5~10件。

4.4.3当每批产品加工结束时,应进行末件检验,末件检验的结果由检验员记录在《末件检验证》中,作为对模具完好程度的判定依据。

4.4.4检验员按工艺的要求,每隔小时,对压铸和注塑工序进行巡检、记录工艺参数及实物质量,填写在《压铸巡检记录》、《压铸工艺记录卡》、《注塑工艺记录卡》和《巡检记录》中,以作为对过程进行监视的记录。

4.5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检查、验证。

4.5.1技术质量室检验员对交付前后的成品,应按相应检验规程的规定对其进行检查验证。

4.5.2检查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在检验台帐及相应的工艺卡中,作为产品入库,交付及处置的依据。

4.6检验和试验形成的质量记录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7检验和试验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相关文件

5.1 XDCX04—2002《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 XDCX02—2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3XDCX08—2002《工装制造、验收、使用和维护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检验或试验委托单》

6.2《首件检验证》

6.3《末件检验证》

6.4《压铸巡检记录》

6.5《注塑巡检记录》

6.6《压铸工艺记录卡》

6.7《注塑工艺记录卡》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2、范围

适用于采购原材料、协作件、半成品及成品、交付后出现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1技术质量室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

3.2顾客合同有要求的,应按合同规定控制。

3.3批量不合格品由厂长处置。

4、控制程序

4.1不合格品的识别

4.1.1技术质量室执行《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各类产品进行检查、试验。

4.1.2对照相应产品的检验准则要求,如检验卡片、验收规程等,对被检验产品作出判定。

4.1.3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应单独存放,并按《质量手册》第章《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要求进行标识。

4.2不合格品的审理

4.2.1发现不合格品,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审理单》,

将不合格特征真实地填写在审理单的“不合格特征”栏内。

4.2.2技术质量室根据产品不合格特征,对不合格品能否转工序或交付给顾客做出处理。

4.2.3不合格品的处理权限为:

a、不合格主要原材料的让步接收,成品(包括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成品)的回用,由技术质量室审核,顾客同意后厂长批准。

b、不合格协作件、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