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238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4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电工程电力改Word文件下载.docx

(三)《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5-2010》

(四)《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五)TB10072-2000/J78-2001《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六)TB/T10034-2005《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处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七)科技运[2008]64号《GSM-取字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规范-第三部分:

手持终端》

(八)运基通信电【2010】3856号《关于对GSM-R通信模块和SIM卡数据设置进行补充规定的通知》

(九)TB10401.2-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十)铁道部铁办[2008]19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

(十一)运基通信〔2010〕35号《铁路客专通信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十二)铁建设[2007]39号《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十三)TB10085-2009《铁路图像设计规范》

(十四)YD/T5032-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十五)YD/T5035-2005《IP视讯会议视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十六)科技运[2008]170号文《GSM-F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测试方法》

(十七)运基通信[2007]99号文《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技术条件(V4.0)》

(十八)运基通信[2006]185号文《GSM-F系统与CTC/TDCSS统数据传输接口规范(暂行)》

(十九)YDT_1097-2009《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

(二十)TB/T3025-2008《铁路运输通信数字式语音记录音仪》

(二^一)TB/T3160-2007《铁路调度通信系统》

(二十一)TB/T3204—2008《铁路应急通信接入技术条件》

(二十二)运基通信[2010]45号《关于公布铁路应急通信设备检测结果的通知》

(二十三)TB10085-2009《铁路图像通信设计规范》三、通信系统工程

(一)传输系统

全线沿铁路两侧敷设两条24芯全程干线光缆,互相备份使用。

并在枢纽、站场等地根据需要设置接入光缆。

利用铁路两侧的不同物理径路的2条24芯光

缆中的各两芯光纤,构成链型MSTP传输系统。

并利用2条24芯光缆中的各4芯分别构建2个SDF622Mbit/s通道保护环;

沿线35座基站1个传输环,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和信号中继站单独1个传输环。

利用2条24芯光缆中的各2芯构建1个车站间SDH622Mbit/s通道保护环,以提高传输通道的稳定和可靠性。

本工程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在电缆槽内敷设的长途通信线路采用阻燃型光缆,室内配线采用阻燃型线缆,站房及人员密集的建筑、地下室,光电缆具备低烟无卤性能。

图3-1传输2M线

(二)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

(1)电话交换系统工程

本工程不新设程控交换设备,沿线自动电话通过接入网方式纳入既有沈阳、本溪、丹东通信站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与既有铁路电话专网的互通。

(2)接入网系统工程

本工程在既有沈阳、丹东通信站、本溪站站房综合楼各新设LT设备1套。

在沿线各车站、信号中继站、综合维修工区、公安派出所、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电力配电所、信号楼等接入点设置1套NU设备,根据管辖范围分别接入相应的OLT设备。

图3-2ODF架

(3)数据网系统工程

本工程核心节点利用哈大客专工程在既有沈阳通信站设置的核心节点路由器。

原既有沈阳通信站汇聚节点利用既有汇聚节点设备(哈大客专设置),既有丹东通信站新设汇聚节点设备。

既有丹东通信站配置2台汇聚路由器上联至沈阳的核心路由器。

接入节点设置在沈阳南、本溪新城、本溪、南芬北、通远堡西、凤城东、五龙背东、丹东等沿线车站站房,配置1台接入路由器和1台以太网交换机,负责本地数据的接入、交换。

以太网交机与本站接入路由器通过GE接口互联。

网管系统采用分级分权模式,在既有沈阳通信站设置1套数据网业务网管,

对本网内的设备业务进行管理,VPN网管利用哈大客专设置在既有沈阳通信站设置的VPN网管。

在本溪新城综合维修工区、既有丹东通信站、大连电务段新设数据网业务网管复视终端设备各1套。

(4)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本工程不新设核心网节点,利用哈大客专在沈阳设置的移动交换机。

在沿线区间、车站等设置基站(BTS,BTS接入沈阳GSM-R核心网沈丹客专设置的BSC中。

利用沈丹客专工程在沈阳GSM-R核心网设置的无线网管服务器(OMC-R及网管终端,负责管内所有基站子系统设备的网元级管理,在本溪新城、凤城东、通远堡西综合维修工区新设无线网络管理子系统(OMC-R复视终端设备和OMC-T/L复视终端设备,系统满足设计速度250km/h,验收速度250km/h时语音、数据传输。

(5)调度通信系统

本工程在沈阳局调度所新设调度台,利用沈阳局调度所及沈阳通信站既有的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

在沈阳南、沙河堡线路所、本溪新城、本溪、南芬北、通远堡西、凤城东、五龙背东、丹东设置车站型调度交换机。

车站型调度交换机以2Mb/s环方式接入哈大客专工程在沈阳局调度所及沈阳通信站设置的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

在沈阳铁路局调度所新设2个行车调度台及2个牵引调度台,采用触摸屏,通过2B+D接口和2M接口分别接入哈大客专在沈阳铁路局调度所和既有沈阳通信站设置的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通过与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互连,实现有线、无线调度一体化。

(6)会议电视系统本工程在沈阳南、本溪新城、本溪、南芬北、通远堡西各设置一套终端接入沈阳铁路局沈阳分局会议室,在凤城东、五龙背东、丹东各设置一套终端接入沈阳铁路局大连分局会议室。

各站会议电视分会场设备纳入哈大客专在既有沈阳通信站设置的会议电视系统网管管理。

(7)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

本工程利用哈大客专在沈阳局调度所设置的应急通信系统中心设备,在本溪新城、凤城东综合维修工区各配置1套应急通信现场设备。

应急通信现场设备采用野战光缆、5.8G宽带无线接入、卫星方式,提供铁路沿线在事故抢险时所需要的现场语音通信以及现场与调度中心之间的语音、数据、图像通信业务.

另外全线5公里以上的隧道(本溪隧道、大顶山隧道、南芬隧道)由邻近的基站敷设低频对称电缆解决隧道内的隧道事故报警电话。

(8)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

本工程在沈阳、丹东通信站新设数字时钟同步设备,为沈丹客专各通信子系统提供同步时钟信号。

本工程利用哈大客专的二级时间同步节点设备,为通信子系统各业务网管系统、业务网元设备及车站调度交换机的录音仪提供时间服务,负责对系统内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管理。

(9)电源系统

沿线各通信机械室均有电力专业提供两路稳定可靠电源,设置交流配电箱,并负责提供B级防雷装置;

另根据通信设备用电需求,分别设置-48V直流电源及UPS交流电源。

如下图2-3。

图3-3UPS电源

(10)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本工程车站、站内及沿线的通信机房内、站内及沿线的信号机房内、牵引及电力设备房屋内外、沿线基站内外、隧道进出口和斜井口、雪深监测点等实时监控,对异物侵入、设备严重破坏或丢失、人员上道等主动发出报警信息;

在控制中心和分中心可实现对管内每处视频采集终端的控制;

实现与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的联动。

并为客服系统预留接入条件。

(11)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

本工程在既有沈阳通信站设置监控中心设备,沿线各通信基站、通信机械室、电牵所亭等位置设置电源及环境监控现场设备,在本溪新城综合维修工区、既有丹东通信站、大连电务段及各车站综控室等处设置复视终端。

(12)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本工程未新设置综合网管系统设备,利用哈大客专工程设置的综合网管系统。

本线设置的传输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网元管理系统均相应接入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实现通信各个子系统资源和故障告警的综合管理。

图3-4

(13)防雷及接地

1.防雷系统

防雷系统包括无线GSM-R铁塔及天馈线系统防雷、电源系统防雷、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防雷及室内外线缆防雷。

2.接地系统

本工程车站、区间各通信机械室采用综合接地方式,并按铁运[2011]144号

《铁路信设备雷电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执行。

四、施工工序工法

通信系统设备多,采购周期长,我们提前进行了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技术培训。

为保证工期,各工序采取平行与流水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考虑到移动通

信铁塔数量大,建设周期长,在条件初步具备时就安排施工。

具体各工序施工安排如下:

综合接地:

与电力综合接地配套或衔接施工。

光电缆线路:

长途通信光缆敷设于路基两侧预留的电缆槽内,站场光电缆敷设于管道或槽道内,光电缆过轨采用预埋好的钢管进行防护。

光缆敷设采用人工和机械牵引两种方法。

通信设备安装:

通信机械室机柜、机架采用防静电地板下设底座进行固定安装。

设备供应商有特殊安装要求的设备,按供应商提供的安装手册并在供应商督导的指导下进行安装。

系统调试:

设备安装完毕后,首先进行设备单机调试,然后再进行系统调试。

施工顺序:

长途光缆线路、铁塔施工一传输接入、同步时钟、移动通信系统安装调试一其他子系统安装调试一通信系统调试一全线综合系统调试。

光缆线路:

径路复测一光缆敷设一光缆接续一引入一中继段测试。

传输接入系统:

现场环境调查一设备安装一设备单机调试一设备系统调试。

专用移动通信:

铁塔位置地勘T铁塔基础施工一铁塔组立一设备安装一设备单机调试调试一系统测试。

数据网系统:

数据交换及节点设备安装一各子系统端口测试一网管系统调试。

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网管设备安装布线一网管设备调试一网管系统调试。

通信其他子系统:

设备机架安装一设备配线一设备单机调试一设备系统调试。

综合调试:

各通信端口测试一各子系统软件测试一各子系统联网测试一各子系统功能测试一综合测试。

五、施工技术控制

(一)施工前期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明确的地方与设计进行沟通,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或设计相关文件、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二)施工前对所有通信人员进行培训(验收标准、图纸、设计文件、作业

指导书以及一些安全措施等),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施工中对所有人员进行检查,对违规操作者进行批评和改正。

(三)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对各个系统的主要指标,使用功能、安全及质量性能、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应指标进行施工。

(四)施工中对人员进行详细的分工,从而明确了每个人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及任务,这样可以将施工问题直接落实到个人,从而做到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五)施工中施工人员使用相应的指标检测仪器及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从而保证数据全面、真实、可靠。

(六)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做好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及一些相应的技术数据等资料。

通过以上几条可以实现工程施工的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细节控制,从而避免了一些不正确的操作,保证了施工质量。

六、工程验收

(一)静态验收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召开《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新建沈阳南站工程静态验收报告》电务专业评审会的通知”(运电高信电〔2015〕1158号)要求,运输局电务部会同工管中心组织电务专家组对沈阳铁路局、京沈铁路客专辽宁公司报送的《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新建沈阳南站工程静态验收报告》(沈铁建设函〔2015〕263号)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于5月29日深入现场对设备的安装、调试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了沈阳铁路局、京沈铁路客专辽宁公司、设计、集成、监理、咨询等单位对电务工程静态验收工作的汇报,查阅了部分车站、基站静态验收测试技术资料。

专家组认为验收资料齐全、记录完整,符合《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铁建设〔2012〕107号)和《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铁建设〔2013〕44号)的要求。

经评审意见如下:

沈阳铁路局、京沈铁路客专辽宁公司组织的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沈阳南站工程静态验收工作,其程序及报告内容满足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同意静态验收报告的结论意见,即沈丹客专(K2+67旷K209+168范围内的通信工程通信线路、传输系统、电话交换与接入系统、调度通信系统、GSM-F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数据网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同步及时间分配系统、通信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等具备联调联试条件。

(二)动态验收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召开《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动态验收报告》电务专业评审会的通知”(运电高信电[2015]1804号)要求,2015年8月7日,运输局电务部会同工管中心组织电务专家添乘了动车组,抽查了工程现场,听取了沈阳铁路局、京沈客专辽宁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检测、监理等单位动态验收工作和问题整改情况的汇报,对沈阳铁路局、京沈客专辽宁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动态验收报告》(沈铁建设函〔2015〕454号)和《新建沈阳南站工程动态验收报告》(沈铁建设函〔2015〕471号)进行了评审。

意见如下:

沈阳铁路局、京沈客专辽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沈丹铁路客运专线通信信号系统的动态验收工作,提交了动态验收报告,报告所反映的工作程序和内容符合《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铁建设[2012]107号)和《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铁建设[2013]45号)的相关规定。

同意沈阳铁路局动态验收报告关于通信系统“通过动态验收,具备初步验收条件”的结论。

(三)初步验收与安全评估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在建设过程中执行了国家有关政策、铁道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原铁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和标准。

劳动卫生、安全等设施已按批准的设计建成;

环境保护设施按环评报告书、水土保持设施基本建成;

车站消防设施验收合格并取得合格意见书;

建设用地已依法获得批准;

建设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及编制质量基本符合初步验收条件。

根据沈阳铁路局和京沈客专辽宁公司编制的静态、动态验收报告,中国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验收专家组组长单位组织的评审,沈阳铁路局和京沈客专辽宁公司整改报告,铁科院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报告,沈阳铁路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静态、动态验收达到了250公里/小时标准,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工程质量合格,验收程序符合规定,同意通过初步验收。

第九章信号工程

、工程概况

(一)信号系统概况

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地处辽宁省东南部沈阳市、本溪市和丹东市境内。

线路北起哈大客专至沈阳南站(不含),经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市、凤城市,止于丹东市。

含本溪枢纽和丹东地区相关工程。

自哈大客专沈阳南站(不含)哈大客专DK369+400(相应于本线DK1+9O0至丹

东站(含)沈丹K252+994.77,正线长度为205.705km。

沈丹客运专线全线设8个车站,分别为沈阳南站(不含)、本溪新城站、本溪站、南芬北站、通远堡西站、凤城东站、五龙背东站、丹东站。

全线共设6个信号中继站。

(二)信号系统主要技术标准

1.科技运[2008]151号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

2.科技运[2010]136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

3.科技运[2010]138号《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

4.运基信号[2006]312号《调度集中车站自律机与计算机联锁接口通信协议书》;

5.运基信号[2009]676号《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暂行)》;

6.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

7.铁总运[2014]353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3.0》的通知;

8.运基信号[2010]346号《列控系统工程数据表编制规定v2.0》;

9.运基信号[2010]709号文《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10.运基信号[2011]377号《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安全要求》;

.工程建设

(一)主要工程数量

沈丹客专信号系统主要由列车运行控制(CTCS系统、车站联锁(CBI)系统、调度集中(CTC系统、信号集中监测(CSM系统构成。

全线共设联锁系统8套,列控设备14套,调度集中系统8套,信号集中监测系统14套,临时限速服务器1套。

全线共敷设电缆1314.5公里,安装箱盒5120个,安装转辙设备165组,安装轨道电路设备733区段,安装应答器681台,信号机安装164架。

(二)主要施工工序工法及技术管理

1、施工工序工法为保证工期,信号工程各工序采取平行与流水作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

施工程序如下:

电缆线路信号点复测一站内信号电缆敷设一区间信号电缆敷设一信号电缆

接续、测试一室外箱盒配线一区间信号点设备安装一车站室外设备安装一室内设备安装配线f室外室内设备自检、单体调试f室内模拟试验f室内外联锁试验f室内外列控系统地面设备试验一信号集中监测设备试验-CTC调度中心设备安

装、调试f各站信号子系统综合联调f全线信号子系统联调f与既有线联接的施工过渡f信号设备静态调试f信号设备动态调试f试运行测试和验收。

(1)光电缆敷设

1.1光电缆线路的施工包括电缆敷设、防护、接续、成段、箱盒安装及配线等内容。

1.2信号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电缆测试,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室内外设备连接前应进行全程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

1.3电缆敷设前应确认电缆端别。

敷设时引入室内侧为B端,室外设备侧A端;

支线电缆引入设备端为A端,引出设备端为B端,电缆按AB端相接进行敷设。

1.4电缆敷应减少接续,500m以下电缆不宜接续,300m以下电缆不得接续。

1.5信号电缆与通信电缆同槽敷设时,信号电缆应敷设在靠线路一侧。

1.6电缆敷设时,绝缘外护套无损伤,缆线不得形成背扣、急弯,多条

电缆同槽敷设不得相互交叉。

1.7电缆敷设弯曲半径满足验标要求。

综合护套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经的15倍;

内屏蔽数字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经的20倍;

应答器数字传输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经的20倍;

应答器尾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经的10倍。

1.8室外电缆余留应成“s”形布放,轨道电路数字电缆和应答器电缆严禁盘成闭合圈。

1.9电缆余留长度满足验标要求。

室外主干直埋电缆每端余留量不得小于2米,槽道敷设电缆留足一次做头余量,50米以下分支电缆不做余留;

室外引入电缆余留量不得小于5米;

电缆地下接续时,接续点每端电缆留足一次接续的余留量;

桥梁两端及线路两侧的手孔、人井处不留余留量。

1.10电缆防护满足设计及验标、指南要求。

1.10.1电缆槽引出的外露电缆应采用防护套管进行防护,防护套管应自然弯曲并满足电缆弯曲半径要求。

1.10.2电缆穿越路基防水层时,应采用镀锌钢管或UPV(管进行防护;

信号电缆跨越电力电力时,应采用钢管防护。

1.10.3钢管防护时,管口处应打磨光滑,并采用橡胶管(套)防护,防止电缆穿越时损伤电缆外护套。

1.10.4从地面沿桥墩至桥上电缆应采用钢槽防护,钢板厚度不应小于

2mm槽钢采用热镀锌处理;

钢槽地面以下埋深不得小于500mm地面以上2m采

用砌砖防护。

1.10.5电缆穿越防护墙、手孔时,管口应用泡沫填充剂防护。

1.11电缆接续满足设计及验标、指南要求。

电缆穿越铁路、公路及道口时,

在距穿越点边缘2m内的地方不得进行地下接续;

电缆接续盒应水平放置,接头两端各300mm内不得弯曲,埋设于地下的接续盒应用电缆槽防护,防护长度不应

小于im同路径上的电缆接续盒间距不小于im电缆接续处应设“电缆接续”。

2.箱盒安装、配线

2.1在桥梁防撞墙(挡砟墙)外侧安装箱、盒时,同一设备专用支架严

禁跨越桥梁伸缩缝安装。

支架在内侧墙体上对应位置处应加装补强板固定

2.2路基地段方向电缆盒安装在信号电缆槽和轨道之间,方向盒基础外壁距电缆槽外侧壁为100mm变压器箱、终端电缆盒安装在电缆槽与轨道之间所属设备处。

2.3电缆外护套和引入孔应进行密封处理,电缆金属护套应与箱、盒金属构件相绝缘。

电缆铠装、金属护套、内屏蔽层应进行屏蔽连接后单端接地。

2.4轨旁电缆箱、盒安装时,一般情况下开关锁应远离线路侧,方向盒、变压器箱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平行于所属线路,终端盒基础垂直所属线路。

2.5桥梁、隧道地段调谐区方向盒安装在调谐区内方,方向盒中心距双

体盒中心距离为800〜1000mm

2.6信号机用变压器箱、终端盒应安装在信号显示方向的后方,变压器箱基础中心连线与轨道相垂直,终端盒基础平行于轨道,引线孔应正对信号机柱。

2.7道岔用终端盒安装在转辙机引线口侧,引线孔面向转辙机,终端盒顶面与转辙机盖面平齐。

3.地面固定信号机及标志牌

3.1地面固定信号机的配置方式、安装位置、显示方向及显示距离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2各种信号机安装不得侵入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并满足路基、桥梁及隧道地段的特殊安装要求。

各种固定螺栓应有防松措施。

3.3信号机构各部件应齐全,不得有破损、裂纹现象。

紧固件应平衡上紧;

开口销双臂对称,劈开角度应为60°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