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427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docx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报告152题含问题详解

行政诉讼案例分析152题(含答案)[1]

案例分析题1 市政府的通告属于何种类型的行政行为?

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

1997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

据此,市工商局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营业执照。

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需遵守执行。

三家屠宰场提起行政诉讼。

(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何种类型的行政行为?

理由何在?

(2)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属于何性质的行为?

【参考答案】

(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而抽象行政行为是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市政府的通告针对的事特定,即确认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针对的人特定,即甲、乙、丙、丁四家屠宰场。

(2)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行为是行政确认行为。

即市政府先确认甲屠宰场符合(或具备)从事屠宰业务的各方面的条件,然后赋予甲屠宰场专门从事屠宰的法律资格。

案例分析题2 甲县政府及其工商管理部门的行为性质如何?

甲县前几年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投巨资扶持农民栽苹果树,几年过去,苹果树开始大量结果,但由于品种以及土壤、气候等原因,该县所产苹果太小、味酸、色泽不好,因此,苹果的销路一向不好。

该县有一个佳美罐头厂,其生产的“佳美”牌苹果罐头和苹果汁销路一直很好,自从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该罐头厂采购本县苹果作原料以来,销量也急剧下降。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该厂决定从外地采购原料,于是与乙县某地号称“苹果大王”的种植专业户刘金龙签订了购买苹果的协议。

1997年8月,刘金龙向罐头厂交付了第一批苹果,因品质优良,罐头厂非常满意,要求刘金龙继续向该厂提供苹果。

因佳美罐头厂过去是县苹果最大的买家,现罐头厂不购买本县苹果作原料,对于本来就打不开销路的果农,更是雪上加霜,大量的苹果无人采,大批的苹果烂掉,果农纷纷找到政府想办法,1997年8月底,县政府一位副县长找到佳美厂厂长,要求该厂不要到外地购买苹果,用本地苹果做原料。

佳美罐头厂基于企业利益,予以拒绝,县政府于是通知工商管理部门,要求其联合相关部门上路设卡堵截,禁止外地苹果进入本县市场。

1997年9月2日。

刘金龙按照合同的约定向佳美罐头厂交付第二批水果1万余斤,价值5000元,在路上被甲县工商部门截住,苹果被扣下,堆放在一农民的院坝里,无人看守。

至9月中旬,甲县工商管理部门才许可刘金龙将苹果运往外地销售,此时,该批苹果由于霉烂、丢失,仅剩1千余斤,刘金龙损失4500元。

为了使这批苹果运往外地销售,刘金龙还支付各种费用2500元,佳美罐头厂也因原料短缺,被迫停工达两个星期,损失8万元左右。

1997年10月底,刘金龙向甲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甲县工商管理部门。

佳美罐头厂作为第三人参加了诉讼。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回答下列各问题

(1)本案中,甲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商管理部门的行为性质如何?

(2)原告刘金龙的哪些损失和费用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甲县工商管理部门予以

赔偿?

佳美罐头厂的损失能否直接请求甲县工商管理部门赔偿,为什么?

(3)对于甲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商管理部门,人民法院应作何处理?

【参考答案】

(1)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的规定,

甲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商管理部门的行为是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种类型。

(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的规定,刘金龙苹果直接损失4500元,以及其因苹果被扣而支出的费用2500元可以一并请求甲县工商管理部门赔偿。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第2款规定,佳美罐头厂的经济损失也可以直接请求甲县工商管理部门予以赔偿,因为该经济损失是由于甲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商管理部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造成的。

(3)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0条规定,

甲级人民法院除判决被告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可以对被告处以罚款外,还应当向甲县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司法建议,建议甲县人民政府的上级人民政府责令甲县人民政府停止其限制竞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给予有关责任人员以行政处分。

案例分析题3 县委和县政府的干部任免通知为什么要撤销?

1997年6月,某县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免去一位同志的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和任命另一位同志担任该职务的通知。

在县人大常委会还没有讨论这两位同志的任免事项时,县政府就发出了任命拟免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为县农委委员的通知,县委一位负责同志也找拟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谈话,让他离职就任。

对于这种不按法定程序任命干部的做法,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县委提出了意见。

县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随后,县委与县政府分别撤销了原来发出的通知。

问:

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哪些有关规定?

【参考答案】

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规定: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

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对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任免,应由县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手续。

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上述宪法规定,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任免,应予撤销。

案例分析题4 动迁部门对张某的处置是否正确?

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

李某将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的两间违章搭建房子,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张某。

张某付清了全部房屋价款后,即搬入该房屋内居住。

1年后该房屋所在地区的土地被征用,动迁部门仅对其酌情给付了1000元。

请问:

(1)张某能否从李某那里要回房款7000元?

(2)动迁部门对张某的处置是否正确?

【答案要点】

(1)李某明知出卖的房屋是违章建筑,未取得合法的房屋产权,反而将违章建筑卖给张某,使张某遭受重大损失,这一买卖合同的标的本身是不合法的,因此这一合同是无效合同。

按照处理无效合同的法律规定,张某有权要求李某返还购房款。

(2)根据法律规定,违章建筑不属于拆迁补偿的范围,其使用人不应得到补偿。

可见,动迁部门的处理是正确的,酌情付给张某1000元已是对张某极大限度的照顾了。

案例分析题5 “整顿小组”是否有权收回和拍卖书报亭的经营权

据报载,某市近年来在吸引投资方面费力不小,优化投资环境是该市吸引投资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

但是,旧书报亭破破烂烂,影响市容。

于是该市决定将书报亭折旧换新。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某市报刊零售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拍卖新书报亭的经营权,并在制定拍卖政策时采取了优惠措施,对于没能获得书报亭经营权的原经营者,“整顿小组”定下来的补偿标准是每户1000元。

2003年9月4日,“整顿小组”将二百多个新书报亭的经营权对全市下岗工人招标拍卖,价高者得。

拍得新书报亭的人,可以获得5—8年的经营权。

通过拍卖,成交的最高价格达到了7.2万元,平均每个书报亭的成交价为1万多元。

拍卖结束后,有33户旧书报亭经营者流标,二十多户原经营者没有参加投标。

此次拍卖,被该市有关部门称为既“依法办事”,又“有情操作”。

但在当地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引起原书报亭经营者的不满。

“整顿小组”认为通过拍卖,可以把书报亭这种社会资源重新分配;而原书报亭经营者认为当初审批书报亭的时候,土地局、规划局等各个部门都批准过,五证齐全,每年也按时缴纳各种税费,从来没有人说过我这个书报亭不合法,现在为什么说拍卖就要拍卖。

该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92元,上万元的拍卖价格也让一些原本想经营书报亭的下岗工人望而却步。

假设以上案例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简称《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案中“整顿小组”是否有权收回和拍卖书报亭的经营权,为什么?

(2)书报亭的收回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

(3)原书报亭经营者经营权被收回后的利益如何保障?

【参考答案】

(1)无权收回。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不符合撤销行政许可的条件。

而本案中的拍卖是不合法的,根据第12条第三款和第53条,不应该予以拍卖。

(2)不合法。

因为没有进行听证程序。

行政许可法第47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

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力。

(3)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9条,撤销不合法;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3条,拍卖不合法;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7条,没有进行听证,所以应该根据《行政许可法》第76条,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赔偿。

案例分析题6 造纸厂的污染行为谁来管?

京海造纸厂因超标排污影响了周围环境,居民李某等多次找环保局解决。

1996年2月8日,环保局对造纸厂作出罚款3000元,责令停止排污的处罚决定。

此后3个月内,造纸厂既不履行处罚决定,也未向法院起诉。

起诉期过后,环保局也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996年7月10日,距行政处罚决定作出5个月后,李某等人就此再次找到环保局,要求解决造纸厂污染问题。

请问:

(1)此时,环保局就原处罚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

为什么?

(2)如果环保局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李某等人对环保局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

为什么?

(3)如果造纸厂履行了原处罚决定,环保局是否可以对造纸厂的同一违法行为再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决定?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因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拒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因为公民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环保局可以对造纸厂的同一行为再次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

因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于超标排污的,环保机关可以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可以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环保局在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对造纸厂的同一行为再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

案例分析题7 超市制定的罚款规定属什么性质?

李老太,家住某超市附近,她和老伴是这家超市的常客。

 2003年春节前的一天,李老太和往常一样与老伴前去超市买东西。

按惯例李老太负责挑选,老伴负责推车交钱。

一圈下来,东西已经挑选的差不多了,老伴就推上满载货物的小车交钱去了。

这时,患有糖尿病的李老太看见出口处货架上有杏干,心想:

都说得了糖尿病吃点杏子好,我也不妨试试。

于是就顺手拿了一包。

回头一看老伴已经交完钱出去了,心里一着急,拿着杏子就往外走。

不料刚走出超市,就被超市保安抓了个“人赃俱获”。

李老太和那包3块钱的杏干被保安带到了办公室。

保安人员说,“我们超市有规定,5元以下商品未交款拿走者要罚1000元。

”李老太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只交了600元。

忘了付款被人当作小偷,李老太自觉很没面子,回家后也没敢告诉家人。

此后,茶饭不香,夜不能寐,连春节都没过好。

春节后,李老太鼓足勇气找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还没等李老太说完,就以该案为治安案件不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为由,令李老太去公安机关申诉。

请问:

(1)“超市"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为什么?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超市"制定的罚款规定是什么性质?

属于无效的店堂告示

(3)“超市"保安人员的罚款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民事侵权行为

(4)工商部门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错误的。

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参考答案】

(1)“超市"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因为他没有也不能得到法律、法规授权。

(2)“超市"制定的“罚款规定",属于无效的店堂告示。

(3)“超市"保安人员的罚款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案例分析题8 杨某等人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吗?

2002年春节期间的一天下午,G市法院法警大队副队长杨某与行政庭副庭长敖某等一行四人,身着警服、驾驶警车来到街心路口,见大街上人多车挤,便拉开警笛借人行道穿行向前。

由于车速过快,将停在路边下客的一辆新“的士”的车门刮破一道口。

“的士”司机上前理论,杨某称:

“我们在执行公务,你为何不让道,你自认倒霉吧”!

“的士”司机说:

“我是替老板开车,现在新车被你们刮坏,怎么也得有个说法”。

双方遂争吵起来。

杨某等人又是凶又是骂,将“的士”司机推到一边扬长而去。

第二天,“的士”司机找到市法院领导,要求解决问题。

经法院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杨某等人当天是开着警车去一企业老板处吃拜年饭,并非执行公务。

遂决定给予杨某、敖某等警告处分,并责令由其个人赔偿“的士”司机的损失。

“的士”司机不服,认为人是法院的法官,车是法院的警车,应当由法院承担赔偿责任。

请问:

(1)本案杨某等人的法律身份如何?

 公民身份

(2)本案杨某等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公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理由是什么?

(3)本案肇事方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还是民事赔偿责任?

 杨某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

(1)杨某等人在本案中是公民身份。

(2)杨某等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个人行为,因为该行为与执行职务无关。

(3)本案应由杨某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题9 处分段某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段某,男,46岁,某单位人事科长。

段某在当人事科长期间,于1993年4月15日,在上级主管部门批给的招工指标中,利用职权私自安插其亲友5人。

对此,本单位职工潘某向上级纪检部门写信揭发,使段某受到通报批评,其私自安插的5人也被除名。

之后,段某借调整工资之机,捏造、散布潘某流氓行为,致使潘某未能升级。

潘某向纪律检查机关提出控告,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段某撤职的行政处分。

请问:

处分段某的宪法根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申诉、控告、检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段某打击报复控告人,是对公民宪法权利的公然侵犯,理当受到处分。

案例分析题10 乡政府能否强制黄某履行兵役?

黄某,男,19岁,农民。

1998年10月经体检、政审合格后,县征兵办公室确定该青年到某军区炮兵师服现役。

但是,黄某突然隐匿,逃避征兵。

事情发生后,县征兵办公室找到他的父母,进行说服教育。

他父母始终不说出儿子的去向。

后经查找,发现黄某藏在其姑母家。

县征兵办公室把黄某找回,进行了批评教育。

黄某拒不答话。

后来了解到他逃避征集的原因主要是其未婚妻扯他的后腿,就又做他未婚妻的工作,仍未做通。

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某乡人民政府依法强制黄某履行了兵役义务。

问:

某乡人民政府强制黄某履行兵役的宪法根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宪法第55条规定: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我国兵役法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黄某被确定为应征公民,经体检、政审合格,应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依法服兵役。

而他却逃避征集,屡教不改。

因而某乡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强制其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案例分析题11 市地质矿产局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2004年3月15日,某市地质矿产局为某村联办矿批准颁发采矿许可证,在原批准申请登记表中说明,该矿隶属该镇经委,企业性质为集体,负责人为王某。

同年9月,陈某伙同该矿承包人李某一同填写《某市乡镇矿山采矿许可证变更换发申请登记表》,仿造王某签字骗取了村委会、镇政府盖章后,申请变更该企业法定代表为刘某,并逐级上报。

经查实,该表中“申请单位或个人”一栏空白,无申请人。

在“变更原因”一栏中谎称:

“因原法定代表人已调离其他岗位”。

2004年9月26日,该市地质矿产局局长签署意见同意,并换发采矿许可证。

请问:

(1)该变更许可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效吗?

为什么?

无效

(2)如果确需要变更该许可,那么申请主体是谁?

程序怎样?

被许可人

(3)市地质矿产局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为什么?

应承担责任

【参考答案】

(1)无效。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9条的规定:

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才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2)申请主体是被许可人,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0条规定,应当提出申请;由行政机关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予以变更。

(3)应承担责任,依据《行政许可法》第74条规定,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题12 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属于哪类许可?

1996年3月1日,某县卫生局在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个体户陈××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不宜从事饮食业。

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26条,决定吊销其卫生许可证,责令陈某停止营业。

1998年6月县卫生局发现陈某仍然从事饮食业且非法经营入口食品,县卫生局经调查发现陈某的肺结核仍未治愈且继续从事食品生产,于1998年7月2日作出决定再次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对陈某颁发卫生许可证的责任。

陈某学习了《食品卫生法》,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停止营业,去外地求医求诊。

2000年9月陈某病已治愈便返回县城,9月6日向县卫生局申请卫生许可证。

县卫生局依据该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调查认为陈某曾两次因肺结核被吊销卫生许可证,不宜再颁发,于是在9月17日作出不予发放许可证的决定。

请问:

(1)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属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哪类许可?

(2)如果该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规定:

被吊销2次以上(含2次)卫生许可证的,以后不准申请卫生许可证,而《食品卫生法》未对“被吊销2次”的事项作出规定。

对于此种情形,《行政许可法》如何规定?

(3)如果陈某第二次被吊销的许可证是以欺骗手段取得,该县卫生局依据《行政许可法》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属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四款:

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的许可。

(2)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4条,对《行政许可法》第12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所以应该依据该省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行政许可。

(3)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79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题13 对撤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需要赔偿吗?

某省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华夏律师事务所”,于是向该省司法厅提出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资格证书、能够专职从事律师业务的保证书、资金证明、办公场所的使用证明、合伙协议。

但被告知根据该省地方政府规章相关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

刚好乙为法学博士,于是三人交了50元工本费后领取了专用申请书,带回补正。

次日,三人带了补正后的材料前来申请,工作人员A受理了申请,并出具了法律规定的书面凭证。

后司法厅指派工作人员B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发现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但其碍于与甲三人是好朋友,隐瞒了真实情况,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并颁发了《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1个月后,资金证明被司法厅发现系伪造,遂撤销了“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此间,甲乙丙三人已付办公场所租金2万元,装修费3万元。

请结合《行政许可法》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该省地方政府规章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条件是否合法?

为什么?

(2)该省地方规章规定“设立律师事务所,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是否合法?

能否收取50元工本费?

为什么?

(3)司法厅对撤销“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需要赔偿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合法。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4、15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应该用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而对律师事务所的成立,已经有国家法律规定,地方法规是不能再加限制条件的。

因为行政许可法中明确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2)合法。

但不能收取工本费,因为行政许可法第58条明确规定:

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3)不需要。

因为本案中造成利益损失的是由于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而不是由于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造成的。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七十六条规定只有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因此是不需要赔偿的。

案例分析题14 乡政府的决定是否有效?

王某为某县铜山乡谢庄村民。

1998年5月,王某因为其儿子娶亲需建一住宅房。

因村里已无可供盖房的闲地,王某想把村头自家的一小块耕地作为宅基地盖房。

为此,王某向铜山乡人民政府递交了申请。

铜山乡人民政府接到王某申请后,派人到谢庄实地勘察了地形,发现王庄的确已无可供盖房的闲地,而王某村头那块地处于背阴面,庄稼长得并不好且面积不大。

考虑到王某家及谢庄的实际情况,遂批准了王某的申请。

王某于1997年9月破土动工,建造新房。

请问:

(1)铜山乡人民政府这个决定是否有效?

为什么?

(2)谢某若想盖房,应向何机关办理申请手续?

【参考答案】

(1)铜山乡人民政府的这一决定是无效的,是超越职权的。

根据《土管法》的规定,农村居民使用耕地建造住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铜山乡人民政府无此权力。

(2)王某应向该县人民政府土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其批准后方可盖房。

案例分析题15B工商局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哪些规定?

公民A欲在其居住的社区内开办一个面向社区居民经营日常用品的零售店,向该社区所在的B工商局依法提交了相应的申请材料,但过了一个月,A仍未收到B工商局的任何书面答复。

在此期间,A曾多次通过熟人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多次询问此事,但均未提出正式的书面材料,也没有收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的正式书面答复。

为此,A欲寻求法律救济。

结合本案的案情,运用行政许可法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中,A要求法律救济有哪些途径?

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B工商局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哪些规定?

(3)本案中,A如果提起行政诉讼,应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参考答案】

(1)享有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法律依据是《行政许可法》第38条规定。

(2)一是否受理申请,没有出具书面答复;二是时间超过期限的问题。

违反《行政许可法》第32条和第42条规定。

(3)一是材料的完整、合法性;二是材料递送的时间;三是B工商局提供是否受理的凭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