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473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科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

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

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贡献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           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 

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              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  

2.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D.宗法制受到冲击

3.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4、“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因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5、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

说明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6、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溯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踌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

元朝的这一做法

 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张对地方的控制 

C.肥瘠搭配,便于农也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充分体砚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7、下面描述的是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运作的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

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

C、秦、元、清D、秦、唐、明

8.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反映出东汉来年

A.郡县制最终形成                    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C.已经取消监察制                    D.刺史职能发生变异 

9.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

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10.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

他要求在京满汉大臣、各省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职衔低微的官吏密奏权。

密折制度运作特点与以下机构最相近的是 

A.军机处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1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12.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

这反映出雅典

 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             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13.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

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

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

这反映出 

A.罗马法不断完善                    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                    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1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

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6.在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议会已经对《王位继承法》做了修改:

英国将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

此修改 

A.合法     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 B.合法     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C.不合法   国王拥有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利  D.不合法   议会不能干预王室继承事务

17.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和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对两种评价解读正确的是

A、“特定的历史时期”:

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最美妙的杰作”:

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最先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有色人种奴隶制”:

体现了该宪法的局限性

18.右图是1890年英国杂志刊登的题为《放下方向舵》的时事漫画,讲述的是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辞职的大事。

根据当时德国政治体制,你认为最有可能让他辞职是

A.皇帝

B.内阁

C.帝国议会

D.联

邦议会

19.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

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20、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⑨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1、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2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3.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24.义和团领袖于栋成在布告中写道:

“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

自道光以来,……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

”由此看义和团运动

A.使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B.起因是八国联军侵华

C.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D.形成了现代民族意识

25.中日双方对l894年

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6.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28.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说: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故”。

作者主要想说明 

A.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时间最长的战争  B.重视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C.中国军队牵制100万日军不合事实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9.巴黎公社是在法国色当战役失败后,经过1870年巴黎“九月四日”革命和1871年巴黎“三月十八日革命”于1871年3月28日正式成立。

从4月到5月:

普鲁士释放了法军战俘以帮助梯也尔政府——他们完成了对巴黎外围抵抗力量的分割包围,将国民自卫军赶回城里。

5月28日,公社失败。

这主要说明巴黎公社

A.曾经组织多次对外进攻B.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受国内外势力共同镇压D.具有城市武装暴动特点

30.《全球通史>中记载:

“腐朽的沙皇一擘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

的机构倒塌下来。

”直接导致该“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A.二月革命B.七月事件C.十月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

31、(12分)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泰山,随行群臣刻石立碑,歌颂始皇功德:

“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拒绝了部下要他做国王的请求,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

1787年,在他主持下,制宪会议制定了第一部新宪法。

在担任了两届总统后,华盛顿拒绝再次参选连任,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制的先例。

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的市中心建立了一座高约168米的纪念碑。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八福巨大浮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缩影,昭示着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和渡江战役是其中的三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的主要“功德”。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人民为华盛顿建立纪

念碑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说明其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理由。

(4分)

32、(16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

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

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

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⑴中国古代有哪些“选举”制度?

(2分)中国古代“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有何根本性差别?

(4分)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4分)

 

(2)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2分)

(3)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4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晌》 

材料二  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

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

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

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

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

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材料三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

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

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4分)

 

(3)材料三中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

(2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

ACB6—10BDDDA11—15ADDBC

16—20ADACB21—25BCBCA26—30BABDA

二、非选择题

31.

(1)功德:

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轨;修驰道灵渠长城;移民边疆、北击匈奴)。

(4分)(答出两项即可) 

(2)原因:

领导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捍卫民主,拒绝做国王和再次连任总统(建立了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制的先例);主持制订1787年宪法。

(4分,答出两点即可) 

(3)五四运动: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无产阶段登上历史舞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转折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分)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2分)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分)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分)

32、

(1)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

(答对2个即可得2分)

中国古代“选举”是统治者根据其需要、按照其意志选拔人才以维护其统治,“选举”制是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手段;西方选举是公民选举代表自己意志的政府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选举是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

(4分)

古希腊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古希腊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近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4分)

(2)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人民主权”(2分)

(3)美:

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总统领导内阁;(2分)英: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2分)

33、

(1)不同特点:

甲午中日战争,历时较短;单纯依靠政府力量;统治腐朽,对外妥协;局限于东亚地区。

(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抗日战争,历时长;全民族团结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坚持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

(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下降。

(2分,言之成理即可)抗日战争,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分,言之成理即可)

(3))认可的:

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

(2分)

不能接受的:

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