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30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学专科生理学专科练习册答案Word格式.docx

D.将Na+转运出细胞,将K+转运入细胞E.以上都可以

5.将细胞代谢终产物CO2排出细胞外的主要方式是(E)

A.渗透作用B.主动转运C.出胞作用D.易化扩散E.单纯扩散

6.细胞在静息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B)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后电位D.锋电位E.阈电位

7.通常所说的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意思是说(C)

A.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30mVB.膜外电位比膜内电位低70mV

C.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D.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高70mV

E.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30mV

8.在静息细胞膜对下述那一项离子通透性最大(C)

A.Na+B.Mg2+C.K+D.Cl-E.Ca2+

9.在生理学中,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B)

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

10.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D)

A.膜电位B.阈电位C.静息电位D.动作电位E.后电位

11.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值称(D)

A.后电位B.动作电位C.静息电位D.阈电位E.锋电位

12.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原理是(B)

A.K+迅速外流B.Na+迅速内流C.Ca2+内流D.K+内流E.C1-内流

13.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化是由于(A)

A.K+外流B.Na+内流C.Ca2+内流D.Cl-内流E.Na+外流

14.有关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沿轴突传导到末梢B.有髓鞘纤维呈跳跃式传导

C.无髓纤维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D.神经冲动传导会被衰减

E.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能融合

15.细胞发生兴奋传导时产生的电荷流动称为(A)

A.局部电流B.局部反应C.局部刺激D.局部兴奋E.局部电位

二、填充

1.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__K+____,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___Na+_____。

2.血液中的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指__血浆____部分。

3.细胞在静息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___静息电位___。

4.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动作电位。

5.由化学物质浓度控制通道的开闭,这类通道称为化学门控通道。

6.当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的现象称为___去极化(除极)_________。

7.神经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主要是由__K+__外流引起的。

8.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__三联管(体)__;

耦联的关键离子是__Ca2+__。

9.引起终板电位的化学递质是_乙酰胆碱_,这一电位具有__局部_电位的性质或特征。

三、名词解释

1.继发性主动转运:

利用细胞代谢所产生的ATP供能而建立的钠浓度梯度的势能储备,用

于其它物质逆浓度差的转运,这种间接消耗ATP能量而实现的主动转运。

2.动作电位:

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3.电压门控通道:

由膜电位变化引起某类通道的开或闭活动,这一类通道称之为电压门控通道。

四、简答题:

1.跨膜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

其中属于被动转运有几种?

举例说明并说明其意义?

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等。

其中属于被动转运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单纯扩散如体内CO2和O2的跨膜扩散过程。

易化扩散如神经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的钠内流和复极化的钾外流过程等。

2.简述钠–钾泵的转运机制和生理意义?

当细胞内Na+浓度↑或细胞外K+浓度↑,可被激活,一般每消耗1分子ATP,泵出3个Na+、同时摄入2个K+(驱钠摄钾)。

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Na+、K+分布保持一定比例的浓度差,这是细胞生物电现象的重要基础

维持膜外Na+的高浓度(高势能),为体内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分子能逆浓度差重吸收提供重要条件。

3.终板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外Ca2+内流→触发囊泡移动与前膜融合破裂→囊泡内ACh释放→与接头后膜(终板膜)上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对Na+、K+通透性同时增加(但Na+内流>

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

第四章循环

一、单选题

1.将心肌细胞分为快、慢反应细胞,主要是依据(D)

A.心肌自律性高低B.动作电位2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C.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的快慢D.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的快慢

E.动作电位1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2.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的离子基础主要是(D)

A.K+外流B.Ca2+内流C.Cl-内流D.Na+内流E.Na+外流

3.快反应自律细胞是(D)

A.心房肌细胞B.窦房结细胞C.心室肌细胞D.浦肯野氏细胞

E.房室结细胞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C)

A.Na+内流和Cl-内流B.Na+内流和K+外流C.Ca2+内流和K+外流

D.Ca2+外流和K+内流E.Ca2+内流

5.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D)

A.位于心脏上部B.最大复极电位负值较小C.没有平台期

D.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E.0期除极由Ca2+内流引起

6.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C)

A.收缩期开始B.收缩期中间C.舒张早期D.舒张中期E.舒张晚期

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D)

A.使心室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有利于心室充分舒张

8.关于心肌收缩的特点,错误的是(D)

A.依赖细胞外液中的Ca2+内流B.“全或无”式的收缩

C.心房及心室分别先后同步收缩D.会发生强直收缩

E.心房与心室各自构成一个功能合胞体

9.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就会缩短,其中缩短最明显的是(C)

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心室舒张期D.心室收缩期

E.心房舒张期和心室舒张期

10.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B)

A.心房心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E.心动周期延长

1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D)

A.收缩压B.舒张压C.外周阻力D.心输出量E.平均动脉压

12.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B)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C.心室等容舒张末期容积

D.动脉血压E.快速射血期末期容积

13.下列评价心功能的指标中,可在不同个体间进行比较的是(E)

A.搏出量B.搏功C.心输出量D.心室内压变化速率

E.心指数

14.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C)

A.主动脉B.小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E.腔静脉

15.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伴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D)

A.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降低B.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E.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

16.中心静脉压增高主要反映(B)

A.心输出量增多B.心脏泵血功能减弱C.静脉回流减少

D.淋巴回流减少E.静脉回流速度慢

17.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主要受哪种因素控制(B)

A.缩血管神经冲动B.局部代谢产物C.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

E.去甲肾上腺素

18.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十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十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9.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B)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去甲肾上腺素D.组胺E.多巴胺

20.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全身血管舒缩,调节动脉血压的主要传出神经是(A)

A.交感缩血管纤维B.交感舒血管纤维C.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D.副交感缩血管神经E.迷走神经

21.降压反射的最终效应是(D)

A.降低动脉血压B.升高动脉血压C.减弱心血管活动

D.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E.失血后动脉血压受到调节

22.使左冠脉血流量增多的条件是(C)

A.主动脉收缩压增高,心舒期缩短B.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心舒期缩短

C.主动脉舒张压增高,心舒期延长D.主动脉舒张压减小,舒张期缩短

E.主动脉收缩压增高,心舒期延长

1.心动周期中占时最长的是心房舒张期。

2.心搏出量的前负荷是指舒张末期容量或压力。

3.心肌自律细胞的共同特点是4期有一自动去极化过程发生。

4.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是造成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基本原因。

5.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舒张期开始。

6.房室瓣开放见于心室舒张期。

7.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增大。

8.心脏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Ca2+__引起,去极化的速率__较慢___。

9.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可反射性引起心搏出量__增加___。

11.冠脉循环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__舒张压___的高低和___心舒期____的长短。

三、名词解释:

1.动脉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2.静息心指数:

在安静和空腹条件下心输出量/体表面积(m2)称为静息心指数,正常值约为3.0~3.5L/(min·

m2)。

3.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

正常成人为55%~65%。

四、问答题

1.何谓心输出量?

心率加快和过快对心输出量各有何影响?

为什么?

一分钟内心室搏出的血液总量。

在一定范围内增快心率,心输出量增大,这时由于心输出量=搏出量×

心率,在搏出量变动较少的条件下,心率加快有利于心输出量增多。

如果心率过快(超过180次/min),此时心搏出量将明显减少,这是由于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尤其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心室充盈时间及充盈量减少,搏出量显著降低时,尽管心率很快,但不足以弥补心输出量增多,甚至反而减少。

2.何谓动脉血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加,是对收缩压升高为主还是舒张压升高为主?

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管壁产生的侧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壁的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值等。

如果每搏出量增加,其它因素相对不变,动脉血压增加,但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这是因为心缩期射入动脉的血量增多,血液对动脉管壁侧压增大的缘故。

3.血浆蛋白明显减少,为什么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水肿?

组织液生成的驱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有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生成组织液;

当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时,则有组织液被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

生成的组织液约90%被静脉端毛细血管重吸收入血,余10%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机体血浆蛋白含量减少,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其有效滤过压数值增大,其组织液生成量增加,重吸收量相对减少,使组织液生成量多于回流量时,破坏平衡,致使部分液体积聚在组织间歇形成水肿。

4.动脉血压一旦突然升高,机体通过何神经反射机制来稳定动脉血压的?

并加以说明。

稳定动脉血压的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在一定范围(60~180mmHg)内随着动脉压的增高,感受器沿舌咽神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降低,分别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减少,使心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心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因此,动脉血压一旦发生波动,这一神经反射机制始终在体内起调节作用。

第五章呼吸

1.肺通气是指(B)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肺与外部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C.外界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D.组织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E.呼吸道内气体流动的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是(C)

A.肺本身的舒缩活动B.气体的分压差C.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D.肺内压的变化E.胸内压的变化

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

(A)

A.吸气初B.吸气末C.呼气初D.呼气末E.吸气初和呼气初

4.胸内压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B)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弹性阻力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弹性阻力E.大气压+肺回缩力

5.肺回缩力原因来自(A)

A.肺弹性纤维和肺泡表面张力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肺弹性纤维

C.肺弹性纤维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E.肺本身特性

6.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B)

A.每分通气量B.每分肺泡通气量C.肺活量

D.最大通气量E.时间肺活量

7.反映肺通气功能潜力大小的指标是(B)

A.肺泡通气量B.用力呼气量C.深吸气量D.最大随意通气量

E.补吸气量

8.体内氧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C)

A.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B.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D.动脉血、组织细胞、肺泡

E.静脉血、组织细胞、动脉血

9.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提示(D)

A.肺泡通气量增加B.肺血流量减少C.肺泡无效腔增大

D.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E.使肺换气效率提高

10.关于血液中氧的运输,错误的是(D)

A.主要方式是Hb02B.Hb02呈鲜红色C.O2与Hb的结合是可逆的

D.Hb与O2的结合,在肺部比在组织部位量少E.Hb与O2的结合有饱和现象

11.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A)

A.抑制B.兴奋C.抑制大于兴奋D.兴奋大于抑制

E.无影响

12.维持正常呼吸兴奋性的生理刺激是(A)

A.血中一定浓度的CO2B.血中一定程度的缺O2C.血中H+浓度的增加

D.肺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E.大脑皮层的活动

1.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_气体压力差;

进行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是_气体的分压差_。

2.

2.形成肺回缩力主要原因来自肺泡表面张力。

3.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碳酸氢盐____。

4.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增强,肺的回缩力减小。

5.呼吸膜变厚,肺换气效率___降低_________。

6.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

三、解释名词

1.肺顺应性:

肺的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肺弹性体扩张的难易程度,它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呈倒数关系。

2.用力呼气量:

用力深吸气后进行尽可能快速而用力呼气,在头几秒内所呼出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也称为时间肺活量。

正常成人第一秒末83%,第二秒末96%,第三秒末99%。

3.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进入肺泡,并能与血液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4.氧饱和度:

血液含氧的多少常用血氧饱和度表示。

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其公式=(氧含量/氧容量)×

100%,

1.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生理意义?

在体生理条件下,胸膜腔的脏层与壁层间始终存在一种分离的力或趋势(但实际上又不能分离),这是因为肺弹性组织总是倾向于回缩,而胸廓不能跟随肺回缩的缘故;

肺的回缩力越大,这种被分离的倾向也就越明显。

从力学角度分析:

大气压经呼吸道以肺内压的形式作用于胸膜腔,如果在吸气末或呼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也就是胸膜腔内压等于大气压,但肺本身具有的回缩倾向与大气压作用力方向相反,抵消了大气压对胸膜腔的作用力,导致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

若将海平面1个大气压视作为零,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为:

①维持肺扩张;

②促进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

2.造成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哪些?

有何意义?

当血液中PCO2↑、pH值↓或[H+]↑、温度(体温)↑和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时,氧离曲线右移(正常条件下的氧离曲线向其右下方移动),右移的发生并非上述4个因素必须同时存在,只要其中任一个因素改变,就可发生右移。

氧离曲线右移的意义在于在同一氧分压条件下,血红蛋白释放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即亲和力进一步下降),使组织细胞获取得到的氧比平时更多,这对当时机体耗氧量急剧增加显然是有利的。

3.血液中PCO2轻度增加,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

及其作用途径如何?

动脉血PCO2升高(在一定范围内轻度增加,一般低于7%),可以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压抑和麻醉效应。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血液中的CO2可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转变提高脑脊液H+的浓度),兴奋呼吸中枢;

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这两种途径中,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主要作用。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1.化学性消化的作用是(B)

A.将食物由大块变为小块B.将食物高分子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

C.推动食物沿消化管不断移动D.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磨碎

E.以上都是

2.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不敏感(B)

A.化学物质B.电C.温度D.牵拉E.缺血

3.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B)

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壁内神经丛D.抑胃肽E.乙酰胆碱

4.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主要是(C)

A.Na+内流B.K+外流C.Ca2+内流D.Na+与K+内流

5.由胃排空的物质,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A)

A.糖、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糖C.脂肪、糖、蛋日质

D.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E.由胃动力的状态决定

6.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B)

A.Cl-B.盐酸C.Na+D.内因子E.粘蛋白

7.胃液成分中与红细胞生成有关的物质是(B)

A.HClB.内因子C.粘液D.胃蛋白酶E.粘蛋白

8.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D)

A.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作用环境B.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C.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E.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9.胰液中不含有(C)

A.HCO3-B.胰蛋白酶原C.肠致活酶D.淀粉酶E.脂肪酶

10.使糜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D)

A.肠致活酶B.组胺C.糜蛋白酶D.胰蛋白酶E.盐酸

11.下列哪些食物引起胆汁排放最多(B)

A.淀粉类B.肉类C.蔬菜类D.水果类E.脂肪类

12.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

A.胆盐B.胆色素C.胆固醇D.卵磷脂E.脂肪酸

13.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

A.十二指肠B.回肠C.十二脂肠与空肠D.大肠E.胃

14.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

A.回肠B.十二指肠C.大肠D.空肠E.十二指肠和空肠

15.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的特点是(A)

A.大量的水和HCO3-,而酶的含量很少B.少量的水分和HCO3-,酶的含量很少

C.少量的水分和HCO3-,酶的含量很丰富D.大量的水和HCO3-,酶含量很丰富

E.随机体需要而变化

16.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主要体液因素是(B)

A.促胃液素B.胆囊收缩素C.促胰液素D.胆盐

E.去甲肾上腺素

1.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使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__减少___。

2.回肠能主动吸收__胆盐____和_维生素B12________。

3.胃液除盐酸外,还有__内因子__、___胃蛋白酶原___和__粘液___等成分。

1.基本电节律: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自发产生一种缓慢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也可称为基本电节律。

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膜的上皮细胞(非泌酸细胞)分泌的HC03-与胃粘液联合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有效的保护胃粘膜不受胃腔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3.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