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305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奶牛养殖环境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开展本项目环评工作时,施工期已经结束,因此,本项目在环评性质上属于补办环评。

5.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

经检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一条“农林业”中第十五款“奶牛养殖”,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原辅材料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1.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表1原辅材料耗量表

序号

名称

年耗量

来源

1

饲料及添加剂

887吨

饲料厂

2

稻草秸秆

330吨

附近村庄

2.主要设备见表2。

表2主要设备一览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挤奶机

制冷式储罐机(冰柜)

三、水及能源消耗量

能源消耗情况见下表3。

表3能源消耗表

消耗量

水(吨/年)

8103

电(kW·

h)

3650

四.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牛舍冲洗、养殖废水及牛尿水和人员生活废水等,牛舍废水约15.08t/d,营运期人员约15人,均为当地的村民,中午和晚上在厂区内就餐,不在厂区内住宿,本项目每天产生的食堂、生活废水约1.2m3,项目占地范围内有沼气净化设施,厂区内的废水直接进入沼气净化设施中,一部分作为农肥,一部分经过人工湿地过滤后,进入氧化塘中进行氧化分解,不直接外排。

五.周围环境简况(可附图说明)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位于四川省南部,距**市61公里,东邻珙县、长宁,南界筠连,西接**县,北连**市,是著名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座落在万里**干流南广河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本建设项目位于****乡千秋村一组,该地区水源丰富,奶牛生产和生活用水均利用地下水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便利;

项目周围也无明显污染源,适合奶牛养殖场的建设。

附图一项目平面布置图

2.地形、地质、地貌

项目区域属丘陵地貌,无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区等,也无需要保护的名胜古迹。

根据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划分,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未发生过以**为震中的地震。

附图二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3.气候、气象

**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1°

C,降雨量1021.8毫米,日照1147.8小时,无霜期360天。

但因地势起伏较大,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县境夏秋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80.9%,冬春降水最少,占全年降水的19.1%。

由于大气降水时分配不均,常形成春干、冬旱、夏洪、秋洪等自然灾害。

4.水文

**境内水系纵横,**属**干流区域,有南广河等大小溪流3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8.07万千瓦,现已开发5.13万千瓦。

与本项目有关的地表水为南广河。

5.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各县区城市环境质量监测资料表明: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与本项目有关地表水为南广河,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07年对南广河南广镇地表水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

表4地表水监测结果

项目

时间

PH

溶解氧

CODMn

BOD5

氨氮

挥发酚

石油类

南广河南广镇

3.21

8.28

9.64

1.93

0.67

0.115

0.000062

未检出

8.6

8.07

7.45

2.27

1.64

0.194

0.000022

12.19

8.06

8.10

1.79

0.78

0.262

0.000064

0.022

注:

监测结果除pH无量纲外,其余指标单位为mg/L。

由上表可知:

各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项目区域水环境较好。

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07年对**县城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5**县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县城

监测时间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首要污染物

达Ⅱ级天数占总监测天数比﹪

综合污染指数

**

3月

82

Ⅱ级

PM10

 

1.946

6月

57

9月

71

11月

66

由表可见,**县城的空气质量较好,但由于本项目处于乡镇环境,故大气环境质量更佳,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07年对**县城的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6**县城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县城

昼间

夜间

52.7(dB)

44.6(dB)

56.9(dB)

43.8(dB)

全年

54.8(dB)

44.2(dB)

标准值:

昼间60(dB),夜间50(dB)

由上表的监测数据可知,**县城的昼间和夜间声环境均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2类标准要求,而本项目位于农村环境,周围为山林和旱地,无其他噪声源,声环境质量较好。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辖12个镇(庆符、文江、沙河、嘉乐、大窝、罗场、蕉村、可久、来复、月江、胜天、复兴)、7个乡(趱滩、羊田、落润、潆溪、庆岭、四烈、**)。

285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

**是川、滇、黔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北接戎州,南控滇黔,通讯畅达,交通便捷,自然资源富集配套,是全国茶叶基地县,全省蚕桑和畜牧基地县,全省绿化达标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土地总面积198.02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90.60万亩,园地面积9.14万亩。

林地面积49.64万亩,水域面积5.10万亩,未利用地29.72万亩,其它13.82万亩。

**有煤、紫砂泥、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油页岩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煤可开采量4.8亿吨以上,石灰石可开采量5亿吨以上,石英砂可开采量1亿吨以上,紫砂泥可开采量1亿吨以上。

**水资源得天独厚,煤、石灰石、石英砂、紫砂陶泥等矿产资源富集配套,蚕、茶、竹、畜等再生资源特色明显,城镇、商贸、旅游资源禀赋独特,以绿色种养业、生态三产业和以能源、化工、建材、食品、轻纺为主的蓄能工业已具基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初露端倪。

以能源为依托,以生态为取向,打造蓄能生态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体现了**充满绿色的资源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掀起产业升级新浪潮的战略选择。

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9亿元,比2002年增长99.18%,年均递增16.6%,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34:

40:

26调整为27.2:

48.8:

24。

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54万元,同口径比2002年增长144.8%,年均递增25.7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5元,比2002年增加197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比2002年增加1114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亿元,比2002年增长71%,年均递增1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比2002年增长231%,年均递增34.9%。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跃居全市前列。

2006年科技贡献率达52%,“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实施“两全”,投入2885万元,排除中小学危房3.59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校舍4.89万平方米;

后勤社会化引资3500万元,新建和改建学生宿舍、食堂6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投资626.5万元全面实施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

坚持“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改革成效明显。

强化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十佳校长”、“星级名师”工程,义务教育综合水平名列全市前茅。

多渠道筹资6000万元全力整合高中教育资源。

认真执行国家扶贫助学政策,共落实“两免一补”和扶贫助学金2100万元。

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发放城镇“低保金”1425.1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79.1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504万元,发放“优抚”补助金1183.1万元,拨发冬令补助、春荒等救灾救济资金533.1万元,落实财政扶贫资金332万元,征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基金1.39亿元,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6714.6万元。

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0556人,免费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5474人,免费职业介绍53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

落实就业再就业新政策,发放社保、岗位、培训、职介等补贴294万元。

新建和改造敬老院,实现乡镇全覆盖。

投入140万元消除农村无房户350户。

六、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如有废水、废气、废渣、噪声产生,须明确产生环节,并用文字说明污染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1.奶牛饲养

1).饲养方法

进入育龄奶牛,进行人工受精或胚胎移植,孕期9个月产下犊牛后开始分泌乳汁,每头奶牛产奶7000公斤/年,产奶期内加喂精饲料。

产后4个月又可人工受精或胚胎移植。

犊牛产下4个月内吃母乳,人工喂养。

4个月后分开饲养,周龄后开始作为两种奶牛出售,少部分用于更新本场种奶牛,公牛可作为育肥牛出售。

待产牛提前一周进入产房。

2).挤奶及鲜乳处理

鲜牛奶是生产消毒奶及各种乳制品的主要原料,欲生产高质量的奶制品,必须保持原料鲜奶的质量和新鲜度。

本项目采用集中机械化挤奶,在挤奶厅装有固定的挤奶管线和鲜奶处理系统。

每天挤奶三次,每簇在1-1.5小时内完成。

鲜牛奶经冷却后,贮存于贮存灌中,定时的送至乳品工厂,本场不进行鲜奶的加工。

N

2.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框图

挤奶

牛奶

外售

冷却

产奶

W、N

销售

育肥

育成

哺乳

怀孕

分娩

W、N、恶臭

W代表废水;

N代表噪声

附图三奶牛养殖生产工艺及产污位置图

3.水平衡图单位:

m3/d

附图四水平衡图

4.产品方案

(1)鲜牛奶质量要求:

①不得出售前半个月的胎乳和产后七日内的初乳;

②乳内不得含有肉眼可看到的杂质;

③具有新鲜牛乳的滋味,不得有外来风味;

④色泽应为白色或黄白色,不得有红色、绿色和显著黄色;

⑤酸度不得超过20度(相当乳酸0.18﹪);

⑥乳含脂肪应大于或者等于3.2﹪,总乳固体不得低于或等于11.5﹪;

⑦不得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和防腐剂。

(2)本项目饲养奶牛90头,所产鲜奶除犊牛消耗之外全部销售。

种牛所产犊牛中的母犊牛饲养至12个月后销售或当作该养殖场淘汰牛的补充,母牛淘汰率约为10﹪。

5.污染源源强分析

1.噪声污染源源强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为牛舍的牛叫声,待乡村公路修好后还会有一定的汽车噪声,通过采取控制运输车辆厂区的时间和时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牛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灌木等措施后可降低噪声的影响,可以使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标准中的2类标准要求。

同时该厂区200m范围内,四周均为山坡、树林,无一户居民。

因此,本项目噪声对环境几乎无影响。

2.固体废物产生分析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牛粪和饲料废弃物等,生活垃圾单独收集,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每年产生生活垃圾量约2.74t,垃圾量较少,可就地卫生填埋或送垃圾处理场。

厂区牛粪产生量约2t/d,牛粪和饲料废弃物进行单独收集,作为本场牛草及附近村庄农作物所需的农肥。

3.废水分析

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食堂废水、牛舍废水等,牛舍废水量约15.08t/d,其中悬浮物含量比较高;

食堂废水产生量约0.6t/d,要求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进入沼气净化设施,生活废水产生量约0.6t/d,废水污染物的污染源源强如下表:

表7生活污水污染源表

类型

CODcr

SS

P

生活污水

480

267

200

25

5

备注

废水排放量16.28m3/d,排入沼气净化设施,做农肥

4.废气分析

本项目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奶牛养殖产生的恶臭气体、食堂油烟等。

奶牛的粪尿排泄量较大,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排出体外后会迅速腐败发酵、产生恶臭。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无畜禽恶臭气体的定量测定报道,其污染物量较难确定;

食堂所用燃料为沼气净化设施产生的沼气,而食堂的油烟若不经处理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

七.与项目相关的老污染源情况

与项目相关的老污染源情况(包括各污染源排放情况,治理措施,排放达标情况)

本项目租用当地农民土地作为奶牛养殖场,原有场地为一块空地,因此,不存在老污染源情况。

八.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包括施工期、营运期及原有污染治理)

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居住区人群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该项目环保措施须作如下考虑:

1.施工期的回顾性评价

由于开展环评工作时,施工期已经结束,因此,本环评只对施工期进行回顾性评价,对存在的遗留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遗留的环境问题

经过现场勘察,本项目遗留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场区内绿化环境未完善;

2)周围植被未得到较好的恢复;

3)未修建牛舍围栏,未完善雨水排水沟。

治理措施

1)在厂区周边及厂区内部种植花草树木,如:

桂花树、栀子花等。

2)尽快的恢复周围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为了防治突发事件的发生,修建坚固的牛舍围栏;

为了实现雨污分流,修建完善的雨水排水沟。

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及有效性分析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指导思想:

雨污分流、清污分流;

综合利用、种养结合。

1)场地雨水

雨水收集及排水管路应设计足够的倾斜度和排水量,以保证暴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雨水排放。

雨水可直接流入附近的草地或周围林地中。

2)生活、食堂废水

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约0.6t/d,食堂废水约0.6t/d,要求食堂废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同生活废水一起经过废水排水管道(沟)进入沼气净化设施中,进行收集,不外排。

3)牛舍废水

本项目奶牛的存栏量为90头,牛舍每天产生的废水约为15.08t/d,牛舍废水经过专用的废水排水管道(沟)进行收集,其中一部分废水作为草地中草的生长营养物质,另一部分则进入沼气净化设施中进行收集,然后经过厂区内的人工湿地后进入氧化塘中氧化分解,不外排入周围环境中。

根据该业主介绍,该厂区内的氧化塘约占地16亩,完全能满足不外排要求。

建议与要求

1)雨水、污水收集及排放管道(沟)应尽可能不交叉,避免迂回曲折和相互干扰。

2)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要求,采用人工干式清粪工艺,严禁采用水冲工艺,实现清污分流、干湿分离,以减少废水的产生;

粪便的清扫必须即时、定时;

购置专用的清运设施,确保运输、转运过程中的遗漏、渗漏。

3)废水输送必须采取暗沟式,避免恶臭、溢流影响周围环境。

4)沼气净化设施容积不得小于100m2,设计必须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沼气净化设施周围应建设围栏(墙)。

通过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废水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噪声主要为牛舍的牛叫声,待乡村公路修好后还会有一定的汽车噪声,在牛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灌木,最大程度的降低牛叫声对周围的影响;

同时,控制运输车辆进入厂区的时间和时速、合理安排工作及挤奶的时间。

另外由于该厂区200m范围内,四周均为山坡、树林,无一户居民。

因此,通过加强管理等上述措施后,本项目的噪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标准中的2类标准要求。

噪声对环境几乎无影响。

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牛粪和饲料废弃物等。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单独收集,由于生活垃圾量较少,可就地卫生填埋或送垃圾处理场。

食堂产生的食物残渣暂存于专门的垃圾收集桶中,送至周围附近的养猪农户家中作为猪饲料,要求不得随意乱扔。

2).牛粪和饲料废弃物

采用干法清粪工艺,及时的将粪便单独的清运出牛舍,牛粪和饲料废弃物作为本场牛草或者周围农户庄稼生长所需的农肥,不得与牛尿、生活污水一同混合排入沼气净化设施中。

环评建议在生活区的下风向修建具有防渗、防漏和防雨水的粪便暂存池,防止粪便污染地下水。

经高温堆肥熟化后和无害化处理,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后即可作为农业、蔬菜及果林类农作物的肥料使用,若牛粪在满足本场牛草的生长基础上还有剩余的粪便,可将剩余的粪便外售给附近村民做农肥,要求不得随意乱堆乱扔,污染周围环境。

另外其他的垫料、残渣及饲料废弃物等分类收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卫生填埋或者经处理后再利用。

3).病死奶牛的治理措施

死亡的奶牛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止技术规范》的规定,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奶牛,严禁出售、屠宰病死奶牛或作为饲料使用。

环评要求设置安全填埋区10m2,深度不低于2米,内为混凝土结构。

填埋时,底部铺垫生石灰,在每次埋入病死奶牛后,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确保病死奶牛尸体得到完全销毁和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在填埋好后用粘土压实并封口,覆盖土层厚度不小于1.5米。

采取以上的固废处理措施后,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的污染。

4.废气防治措施

1)恶臭气体

①设置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从牛圈计算~200米),消除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②生产人员必须每天定时的清扫牛舍,对能产生恶臭的地方加大清扫频率及次数;

③场界内应种植绿色屏障,树种可选择桂花树、黄桷兰、桅子花等芳香类树种;

④在工程设计中,根据项目周围敏感点的情况和地面风场分布,工程平面设计应合理布局。

⑤也可以选择一些微生物环保剂来控制恶臭。

通过加强管理、合理布局等措施后,可使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油烟废气

食堂所用燃料为沼气净化设施产生的沼气,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可知,沼气净化设施产生的沼气能满足生活需要燃气,环评要求多余的沼气可提供给周围村民作为生活燃料。

食堂的油烟若不经处理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环评建议安装油烟净化器进行油烟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上述有效措施后,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轻微。

5.卫生防疫措施

1)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定期。

定时按国家主管防疫部门要求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2)生产区的道理,有清洁和污染道之分,需设标志,不可避免的道路交叉定期进行必要的消毒;

3)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场区,本厂人员和车辆进入要求消毒、洗浴和更衣;

4)牛群入舍前或周转后,牛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规定空闲一定时间再转入新的牛群;

5)制定严格的防疫计划,适时地、定期地进行防疫接种;

6)根据流行病原调查资料,运用兽医临床诊断方法,以重点疫病为检查目标,平时要对牛群经常进行观察,并按当时的疫情定期的进行必须的检查,及时检查病牛,进行隔离封锁。

当最后一头病牛痊愈、淘汰或死亡后,经过一定时间无该病新病例出现时,在进行大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当大面积发生病死牛时,正常设置的填埋场无法填埋时,公司应选择合适的场所(应在现有的场地上选择,建议设置在牛粪储存间附近区域),对病死牛进行集中焚化处理,防止恶臭气体产生而污染大气环境,防止病原体通过地表水、地下水传播。

6.食品卫生管理措施

①挤出的鲜奶要及时的冷冻,并且要及时的送至乳品厂,保持新鲜度。

②不得在鲜奶中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和防腐剂。

③技术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增加对鲜奶奶质的了解,使出场奶满足鲜奶奶质的要求。

7.环境风险

①当发现鲜奶质量发生变化时,不得将变质的牛奶外售,同时,选择具有较好保鲜功能的储存设备。

②加强对冷冻设备等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相关设备。

③一旦发生废水或固废外漏等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

④加强生产人员的规范作业,以及奶牛场的风险预防等方面的安全培训及教育。

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认真落实应急措施。

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4万元,占总投资的7.4%,具体的环保投资见下表8。

表8环保投资一览表

项目

投资金额(万元)

备注

废水处理

雨水

排水边沟、导流沟

0.5

生活废水

沼气净化设施

3.0

废气处理

恶臭

管理、清扫等

纳入主体

油烟

油烟净化器

2.0

噪声治理

噪声

管理、绿化

0.4

固废处理

牛粪

清运等

生活垃圾

管理、清运、填埋

1.0

合计

环境保护其它要求

1)出售的鲜奶必须保持原料鲜奶的质量和新鲜度。

2)工作人员培训合格后才可上岗,经常进行安全、防疫教育,生产人员配备工作服和劳动用品。

3)沼气净化设施产生的沼渣、沼液用来做农肥,不得随意乱扔,从根本上消除粪便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若厂区内的废水要排放,则必须进行为二级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在严格实施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将排污负荷降至最低水平确保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环保角度讲,本项目建设基本可行。

建议

1)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实效”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把“三同时”制度落实到实处,治理好“三废”污染。

2)建成使用后,应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条例。

3)养殖区规划与设计应充分重视区内外环境的卫生安全,要防止外部污染源如噪声、扬尘对养殖区内的干扰污染。

当地环保部门审查意见(包括项目执行的环保标准)

(公章)

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审批意见:

经办目录

人(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