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309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看字识人7笔迹分析快速入门Word文件下载.docx

特征对照法在初学入门者中使用比较多,也适合进行培训教学,但因为该方法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大理想。

7.1.1感知法及其优缺点

在我国,感知法主要从书法鉴赏中的看字识人经验提炼而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感知法的分析方法,就是完全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利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直觉进行推断分析。

比如:

写得很潦草凌乱的笔迹,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出书写者的书写过程存在着草率、缺乏条理的特性,而书写得整齐美观的笔迹,让人感觉到书写者处事应当很有条理而不是一个粗鲁草率之人。

感知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查阅或记忆笔迹特征的释义,只需凭借分析者的主观感受就能直接进行推理分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分析出很深入的内容,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分析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分析者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和较高的悟性,过于理性的人不好掌握。

其缺陷在于:

分析过程随意性较强,缺乏逻辑推理过程,加上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分析流程,因此不易说清楚分析过程和依据。

如果出现差错,也不容易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

由于这种分析方法主观性很强,其科学性不足的弊端往往被人与看相算命之类的玄学相提并论。

有一部分没有基础的初学者,在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就直接自学感知法,往往出现因找不到感觉而束手无策或者感知不准确而出现较大差错的情况,从而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影响。

还有的初学者意识到感知法确实优于其他方法,于是就对别的方法不屑一顾,只学习这种“武林秘籍”,希望能以此一步到位直接晋升成为“武林高手”,结果因为没有打好基础又学习不得法,最后搞得自己心灰意冷。

7.1.2特征对照法及其优缺点

特征对照法是通过对字体大小、形状、速度、力度、布局以及笔画线条的形状等特征进行比对,通过查阅对应的解释来进行对号入座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特征对照法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分析结论比较客观。

不足之处在于:

笔迹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受到解释表的限制,难以进行深入分析。

如果完全依赖特征比对,即使能够熟练掌握,也难以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

特征对照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许多初学者在学习特征对照法的过程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没有选择好有价值的入门书籍。

由于我国的笔迹学发展时间还不长,在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八九十年代,有些著作中笔迹特征的释义准确性不太高。

由于初学者无法分辨哪些著作的解释表更有价值,如果使用了不准确的解释表,会直接影响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对自己的学习实践造成较大困扰。

目前解释表准确性较高和较为全面的书籍,有《笔迹与心迹的感悟》、《笔迹分析与测试》等,初学者可以参考这些笔迹学书籍中提供的解释表。

(2).笔迹特征解释量表不够全面。

在不同的笔迹分析著作中,描述笔迹特征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侧重于分析字体字形,有的侧重于线条静态形状的分析,有的侧重于线条动态触觉的分析。

由于当前笔迹学书籍中缺乏一套全面的标准化的笔迹特征测量表,因此初学者常常会遇到因提取不到足够多的笔迹特征而难以进行笔迹分析的情形。

(3).分析方法不规范。

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所有笔迹学书籍,在列出笔迹特征对照表后,都没有进一步讲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只能靠学习者自己摸索。

很多初学者在自学笔迹分析时,缺乏综合分析和推导过程,只是根据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笔迹特征的解释,就武断的得出分析结论,导致差错率居高不下。

还有的初学者不善于整理归纳笔迹分析结论,不知该如何提取出有价值的分析内容。

目前,笔迹大师徐庆元创造的笔迹触觉心理理论,巧妙地将特征法和感知法结合起来,既克服了单纯特征法的死板教条,又指导了感知法的感知方向,使这两种方法相得益彰。

该方法简捷科学,实用性很强。

不过,缺乏基础的初学者不太容易靠自学直接掌握好这种方法。

总体来看,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也都有不足。

举例来说:

公交车上可能会遇到扒手,如果你不是反扒专家,该如何在其作案之时将其辨认出来呢?

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

(1).有的人,特别是女性,可以凭借良好的直觉,直接感觉出嫌疑人来。

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和快速,不过却说不清道不明是如何感觉出来的,因此该方法不太容易学习和训练,容易出现以貌取人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2).有的人虽然直觉不太好,但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了扒手作案时的典型行为特征。

只要按照这个判断标准进行比对(如:

观察嫌疑人目光是否四处乱晃,是否故意往人多的地方挤,是否故意紧贴在别人身旁),就能找出嫌疑人。

不过这种判断方法虽然比较容易掌握和传授,但比较死板,需要的判断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且对行为特征不明显的扒手不易锁定。

而反扒专家则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快速锁定嫌疑人。

与辨别扒手的方法相类似,笔迹分析的这两种方法也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将二者相结合,笔迹分析的水平将会大幅提高。

针对没有笔迹分析基础的初学者,如果能够按照本书所介绍的方法从特征法开始学习,就能在短期内学会简单的笔迹分析。

7.2笔迹材料的要求

在开始学习分析笔迹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笔迹材料方面的知识,并尽量对书写者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如性别、大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或职务、写字用手等,其中性别和年龄段必须明确,否则分析结果可能会出现重大偏差。

另外,如何选择所要分析的笔迹材料,也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知识。

7.2.1笔迹原件的要求

如何选择可信度较高的笔迹材料,才能避免因笔迹材料选择不当而出现分析差错率增加的情况呢?

对初学者而言,通常是拿到什么笔迹就进行分析一番,并没有对笔迹样本提出什么特别要求。

实际上笔迹材料是有一些要求的,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同时具备这些条件而已。

(1).最好是在一张没有任何格线的白纸上书写。

没有格线的束缚,相当于在一种较自由宽松的气氛下书写,字体的大小、行间距、字间距和行向都不受格线的约束,可以较好反映书写者真实的书写习惯和书写状态。

(2).书写者最好写满一整页纸。

通过很多字数的连续书写,可以看出书写者的字体风格变化情况。

那些恒心和耐力较强的人,笔迹风格在一整页里前后变化不大,而性情急躁、缺乏耐心的人,笔迹风格则很可能前后变化明显。

另外,还能以此看出左右留边和上下留白的特点。

(3).书写者最好不知道这份样本将被送去进行笔迹分析。

如果一个人知道这些字迹将被送去进行笔迹分析,他(她)在书写时很可能会出现不自然的心态,从而导致笔迹变形和失真,这样分析出来的结论就会出现偏差。

(4).尽量不用只有签名的笔迹样本。

虽然签名可以作为笔迹分析的取样来源之一,但因为签名字数过少,而且无法排除专门设计或刻意美化的成分,还有的签名与正常书写文字的风格完全不同,因此签名的分析价值有限。

(5).书写者在平静的心态及安静的环境下写的字最有分析价值。

很多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或者在内心不安的情况下写的字,会受到临时的心理影响而与平时写的字不太一样。

因此,当一个人在环境安静、心态平静的情况下写的字,较能反映其内心世界在不受外界打扰时的心境和心态。

(6).以此人在心情不稳定或嘈杂环境下写的字为辅助样本。

可以通过比对两种心境下的笔迹,以此判断一个人的心态、情绪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如果这两种样本的书写风格相差很大,就可以判断出此人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易受外界干扰,定力差,对情绪的把控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7).如果能够提供此人几年前甚至多年前写的字作为参考和补充样本则更佳。

随着一个人性格的改变,其字体是不断变化的,但这个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短时间较难看出来,如果有此人两三年前的字体样本,就可以很好地看出笔迹变化的规律,从而判断出近几年来的性格变化趋势。

(8).最好能够提供用钢笔书写的笔迹样本。

钢笔写的笔迹,能够通过字迹线条宽度的变化推断出书写的力度和速度变化。

也可以使用中性笔,但圆珠笔、彩笔、铅笔或粉笔写出来的字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特别在分析照片型笔迹时容易错判书写力度的变化。

(9).书写者的年龄最好超过15岁。

因为年纪太小,书写习惯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分析出的内容有可能不准确。

另外,长期不用笔的人临时书写的字存在着书写不熟练的问题,也不宜分析。

7.2.2图片型笔迹材料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和数码产品的普及,笔迹材料逐步走向网络,使网上分析笔迹成为了现实。

不过,在网上进行图片型的笔迹分析,如果缺乏丰富的经验,分析的差错和误差还是会比原件高一些,而且分析的详细程度也有所降低,对学习会有一定影响。

为此,有必要了解图片型笔迹材料的特点,以利于初学者的学习与提高。

图片型的笔迹材料,特别是在没有线格的纸张上书写的笔迹,由于缺乏文字大小的参照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对字体大小的判断,因此图片型笔迹需要提供原有的字体、格子或纸张的大小尺寸以及书写轻重情况。

通过笔者对网上多份图片型笔迹所进行的分析和反馈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图片型的笔迹分析更容易出现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原因:

(1).书写力度难以判断

这是最容易判断出错的项目。

书写力度的轻重情况是笔迹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如果是原件,可以通过形成的压痕深度来判别,特别是某些细微的轻重差别,对于线条和笔画特性的判别具有关键的作用。

可是在扫描件或照片上,力度特征就很不明显了,导致许多项目只能凭直觉或推断来进行分析,一旦判断错误,就会造成一些分析项目的严重差错。

造成这种情形的很大原因表现在书写工具的使用上:

①.毛笔:

可以直接凭线条的粗细来判别书写力度的大小,一般不易出错;

②.中性笔:

除非写得很轻或轻重变化很大,否则无论多用力,笔画都不会明显变粗,会对力度的准确判定造成障碍,特别是照片拍摄不清晰时更难以判别;

③.钢笔:

在力度加重时字就会变粗,墨迹的颜色也会变深,判断难度不大;

④.铅笔:

力度可以从粗细和线条颜色深浅上进行推断,但由于笔尖磨损变粗而产生宽窄不一和深浅不一的痕迹,会对力度的判定造成干扰;

⑤.圆珠笔的情形与中性笔相似,但因为油墨的不均匀性,会造成墨色深浅不一,特别在转折或回钩处容易堆积油墨,很容易造成某些细节上的误判。

除了书写工具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纸张的影响:

①.较厚的纸会硬一些,会使书写力度看起来显得轻一些;

②.受纸张下垫衬物的软硬和厚薄影响,如纸下垫物较软,书写力度看起来会显得重一些。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要求提供的笔迹原件尽量使用普通厚度的纸张,并告知书写力度的大致轻重情况。

可以用手抚摸纸张的背面,感受表面的平整情况:

①.力度重者,纸张背面有明显凸起;

②.力度中等者,纸张背面有轻微凸起;

③.力度轻者,纸张背面基本平整,没有凸起;

④.力度轻重不一者,纸张背面有凸起但很不均匀。

(2).图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影响

笔迹分析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最基本的点、线、力度等细微特征。

图片的清晰度与照片拍摄技巧以及拍摄工具直接相关,如果这些重要细节无法看清和判别,就会直接造成笔迹分析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图片提供者提供分辨率更高的图片,且尽量采用原图,不要做电脑后期处理(如锐化和裁剪),图片上的文字越大越清晰越好。

如果提供者实在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图片,可以拒绝分析,或对分析内容的详细程度和准确性下降提前做出声明。

(3).拍摄角度的影响

有线格或纸张边缘作为参照的图片,字体的垂直情况和字行的走向较好判断。

在拍摄用白纸书写的笔迹材料时,如果没有把纸张边沿拍进去,将无法判断笔迹平整与否、拍照垂直与否以及是否歪斜,从而造成误判。

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图片提供者在图片中尽量保留纸张的左右或上下部边缘。

(4).信息反馈的真实性

有的图片提供者会反馈真实和具体的信息,对学习与交流有很大帮助。

有的图片提供者可能会提供不准确的信息,从而使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失误(如性别错误、字体大小或纸张尺寸错误)。

还有的笔迹不是提供者本人所写,反馈回来的信息可能较少或有误,不一定表明分析不准确。

(5).书写时的心态稳定性

书写者在心态临时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笔迹临时出现较大变化,从而使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图片的选取应选择或增添当事人处于稳定心理状态的笔迹为好。

从上述介绍中可见,笔迹分析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需要从错综复杂的字迹中分析出各种有价值的东西。

虽然电脑的发展使网上分析笔迹成为现实,但这种方式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笔迹分析者的技能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对初学者而言,进行这类分析的失误率会相对高一些。

不过,初学者通过网络来分析图片型笔迹材料,可以克服笔迹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上分析与交流,得到大量的实践和学习机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7.3用特征法进行笔迹分析

没有基础的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使用特征对照法(简称特征法)来进行最简单的笔迹分析。

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开始进行分析的笔迹类型,最好选择比较简单的以及熟人的笔迹(比如高中生的笔迹)。

这种笔迹通常比较容易得到书写者真实的信息,可以通过不断与书写者进行交流反馈,使自己在实践之初就能获得足够的兴趣和成就感,为继续深入学习笔迹分析打好基础。

初学者分析中年人(35岁以上者)的笔迹应当慎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笔迹特征会更为复杂,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可能会有些难度,也不容易获得书写者真实的信息反馈。

由于中年人的社会经历很多,性格会相对更加复杂,有的人还可能存在人格或心理问题,要想分析透彻,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才能发现婚姻、职业事业、家庭教育、社交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图7-1使用特征对照法分析笔迹的步骤

特征对照法的使用很简单,就像通过查阅英汉词典来直接翻译英文资料一样,只需找出符合要求的笔迹特征,再到《汉字笔迹特征对照测量表》中查找到相应的解释,然后进行整理,就能拼凑出笔迹分析结论。

刚接触笔迹学的初学者,在学习特征法的最开始阶段,由于对笔迹特征的判断经验比较欠缺,只能找出比较明显的笔迹特征,而很多细节特征往往拿捏不准而不敢采用,因此能够提取出的笔迹特征比较少,通过查找解释而得出的分析结论也会相应的比较简单,不够全面,因而差错率也相对高一些。

下面这份笔迹是一个中年男性用铅笔所写,字体中等偏大,力度较重。

我们可以到《汉字笔迹特征对照测量表》中进行查找和比对,找出主要的笔迹特征。

图7-2男性铅笔笔迹

经过笔迹特征对照测量表的逐一查找比对,可能会找到不少符合要求的笔迹特征,大致有以下一些。

布局特征:

潦草;

行间距宽;

字间距小。

结构特征:

下区和右下区突出;

字体大小不一,有机搭配;

字体左倾。

笔画特征:

上仰横;

长竖、向下拉长;

甩笔竖;

大撇;

连笔挑、甩尾上挑;

长锋挑;

针状收笔。

线条特征:

力度重;

速度快;

刚性线条;

线条流畅。

如果在这份笔迹中找到了以下四项符合要求的主要笔迹特征:

(1).字体大小不一,有机搭配:

情绪不稳定,思维敏捷灵活,适应力强,应变力强,审美力强。

(2).上仰横(件、订、本):

积极,主动,进取,自信,有理想,有主见,竞争,情绪饱满,乐观。

(3).长竖向下拉长(制、件、本、则):

现实,目标明确,关注具体事物,虚荣,爱表现,深刻,执着,意志坚定。

(4).针状收笔(制、件、则):

急躁,直爽,易冲动,行动快,果断,缺乏忍让,批评意识,内心外露,机敏,积极,观察力强。

分别看上述释义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

释义中的不同词语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有些词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联性(如:

“积极”和“主动”的关联性很高)。

我们可以将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联性进行归类、整理和组合,就能够拼凑出简单的笔迹分析结论:

(1).积极,主动,乐观,自信,虚荣,爱表现。

(2).情绪饱满,内心外露,急躁,冲动,直爽,情绪不稳定。

(3).适应力强,机敏,思维敏捷灵活,应变力强,观察和审美能力强。

(4).意志坚定,执着,进取,有理想,有主见,目标明确。

(5).关注具体事物,现实,行动快,果断。

(6).竞争,缺乏忍让,批评意识。

由此可见,在笔迹特征不多的情况下,用特征法分析笔迹的操作很容易,特别是在分析笔迹特征较为明显和书写风格比较一致的简单笔迹时,得出的结果符合性比较好,许多初学者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自学入门的。

不过,随着笔迹特征的增多,或者遇到比较复杂的笔迹,特别是出现明显矛盾的笔迹特征及解释的时候,这种简单拼凑的方法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另外,这种仅靠查找比对和简单拼凑的方法,过于依赖测量表,且缺乏思考和分析过程,无助于分析水平的提高。

例如:

还是上面这份笔迹,如果将字体左倾的笔迹特征加进去,我们会发现,字体左倾的释义居然是这样的:

偏内向,不善交际,羞怯,内心封闭(内心外露),孤僻,消极(积极),对未来缺乏信心(自信),逃避现实(进取),理智,谨慎,自制甚至压抑(冲动),深沉,多谋,反省,保守,胆小,怕惹事(缺乏忍让)。

一下子出现了六对相冲突的词,使笔迹分析马上陷入困境——这些矛盾词该怎么处理?

由此可知,这种单纯依靠罗列笔迹特征的解释来拼凑笔迹分析结论的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①.笔迹特征和释义中出现的哪些线索是主要的?

哪些线索是次要的甚至是没有价值的?

②.矛盾线索如何处理?

由于特征法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制约,因而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7.4用统计分析法进行分析笔迹

针对特征法存在的上述缺陷,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将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引入到传统的特征法之中,从而研发出一种有效的笔迹分析操作方法,笔者将其命名为统计分析法,简称统计法。

7.4.1统计分析法的原理

对于没有笔迹学基础的初学者而言,想要理解各种笔迹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很困难的,通常只会直接照搬笔迹特征解释表的结果来拼凑出分析结论。

不过,笔迹特征释义所列出的词语,只是罗列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各种线索,并且这些释义并不具有唯一的对应性,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度,该选择哪个或哪些解释,需要分析者本人进行筛选和甄别。

字写得较大的人,性格外向的可能性会较大,但也无法排除内向性格的人写大字的可能性,如何确定呢?

这就需要结合其他的笔迹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看它们的解释是倾向于支持“外向”还是“内向”。

如果只是简单的照搬解释量表,由于释义中的线索过于零散,分析者往往难以抓住重点,这样拼凑出的笔迹分析结论,很可能遇到分析结论互相矛盾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这样的笔迹分析结论是无法实用的。

如何从这些初步得到的线索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确实要费一番脑筋。

针对初学者缺乏综合判断经验的特点,可以采用统计高频词的方法(统计分析法)进行笔迹分析。

(1).统计分析法的原理

从第一章“诸葛亮和三个臭皮匠”的例子可知,即使单个笔迹特征所对应的某种人格特征无法达到很高的准确性,但如果有多个笔迹特征都指向了那种人格特征,那么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可能性将会极高。

在内容足够丰富和准确的笔迹特征对照测量表中,存在着很多重复的词语。

如果我们从一份笔迹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笔迹特征,再将这些笔迹特征所对应的释义提取出来并排成一份列表,然后对该列表中词语的重复情况进行统计,找出重复次数多的词语(高频词)。

根据统计结果,将这些高频词按照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和组合,就能拼凑出最基本的笔迹分析结论。

以该笔迹分析结论为核心,继续到列表中挑选出合适的其余相关词语补充添加到分析结论中,即可拼出一篇完整的笔迹分析结论。

经过本人笔迹分析的多年实践发现,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笔迹特征才能进行有效的统计,而且对笔迹特征量表的用词也有很高要求。

只要拥有一份准确和全面的笔迹特征量表,就可以依靠统计重复词语的方法得出笔迹分析的主要结论。

即使没有基础的初学者,只要掌握了笔迹特征的判断方法,然后按照统计高频词的操作步骤,就能够进行简单的笔迹分析。

由于该方法需要对释义部分的词语进行高频词的统计,并根据统计出的结果,将高频词作为分析结论的核心部分,因此这种笔迹分析的操作方法称为统计分析法(简称“统计法”)。

用统计法分析笔迹的过程,可以用拼图游戏来简单说明:

假如有一堆被打散的拼图零件,可能还混有无关的其他拼图,该如何着手呢?

通常我们不会使用随机组合的笨办法,而会重点关注颜色或图案之间的关联性,先将相似图案或相近颜色的零件分别挑出来尝试进行局部拼接,然后再设法将若干个拼接好的部分连在一起,从而构成整幅图画的初步雏形。

最后将剩下的少数拼图分别摆放到合适的空位,使图案完成。

有一副由蓝天、高山、森林与河流组成的20片拼图,可以先按照颜色或图案把蓝天、高山、河流和森林进行简单的区分归类,然后尝试分别拼出各自的图案,接着再根据这几部分图案推测出大致图形并设法连在一起(尝试将蓝天放在上部,森林放在中部,河流放在底部),最后将剩下的少数零件分别添加到缺失的部分中,直到图案最终完成。

采用统计法分析笔迹,需要按照词语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进行组合,和玩拼图游戏很相似:

先按照笔迹特征量表的顺序分别将所有符合要求的笔迹特征提取出来,然后将这些笔迹特征的释义排成一份列表,重点关注列表中重复率高的词语(相当于挑选出主要的拼图零件),再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并分别拼凑成短文(相当于对拼图进行归类并分别拼接,从而组成初步的全图轮廓),接着再到列表中挑选相关的其他词语或短句添加到短文中(相当于将剩下的少量零件补充到缺失的局部地方)。

最后进行仔细检查和修改,得出最终结论(相当于对可能拼不上的多余拼图进行清理,拼图完成)。

或许你会怀疑,用这种方法最多也只能找到几十个高频词,通过这种类似于玩拼图的方法拼凑出来的笔迹分析结论,真的能表现出关键的人格特性吗?

在人物漫画像中,不但画得非常简单,而且人物的面容和姿态多有变形夸张,可谓面目全非,为什么人们很容易就能辨认出画的是什么人呢?

奥妙在于漫画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