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25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爬天都峰》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陡、链、颤”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顶”等11个生字并能组词。

2、能理解“奋力、发颤、汲取”等词语。

3、能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

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畅谈爬山的感受)

2、那你们知道天都峰吗?

课件出示有关天都峰的图片,简介天都峰。

有一位小姑娘要去爬天都峰,你们想知道整个故事的经过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板题:

3、爬天都峰),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口头提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读的词语。

笔陡石级发颤奋力攀着仰起脸鲫鱼纪念鼓舞居然笑呵呵小辫子汲取力量

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

爬(pá)峰(fēng)顶(dǐng)似(sì)苍(cāng)仰(yǎng)

咱(zán)奋(fèn)辫(biàn)勇(yǒng)居(jū)

(1)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给生字组词。

3、理解词语。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呢?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⒉与熟字比较,识记了形。

⑴峰---蜂、锋:

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锋利的刀是金属制成的,所以“锋”是金字旁。

“峰”是指山的尖顶,所以“峰”是山字旁。

⑵辫----辩、辨:

三个字读音都是“biàn“,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均相同,主要区分中间。

“辩”和言语有关,所是“辩”是言字旁。

“辨”是指用眼睛看,所以“辨”字里面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

⒊书写提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⒋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教师巡回指导。

⒌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五、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勇登峰顶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⒈小组内讨论交流。

⒉指名说。

二、深入学习课文,

⒈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及“我”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出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边读边感悟“在云彩上面哩”“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结合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

仿佛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生2:

天都峰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

(4)指导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积累优美词句。

(7)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我”有害怕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③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⒉学习第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经过,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情形。

结果“我”爬天都峰了吗?

是什么让我下了决心?

自由读课文第3到5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出示第4自然段重点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因为“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顿时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③教师指导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对话

b、同桌分角色试读。

c、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2)“我”是怎么爬的?

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自由读6、7自然段,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

“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

③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

说明了什么?

(“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④课件出示: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终于”指“我”和“爸爸”还有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以及爬上峰顶后的喜悦心情。

⑤指导朗读6、7两段。

⒊学习第8—10自然段,体会爸爸所说的话的含义。

(1)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在鲫鱼背前合影留念、互相致谢呢?

(“我”和老爷爷在对方的鼓舞下,历经艰辛,终于爬上了峰顶,我们打从心底感谢对方,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而鲫鱼背又是天都峰上最有纪念意义的景点。

(2)课件出示: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

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同时又告诉我们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

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①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②让我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课件出示: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他看到“我”后,心里又怎么想?

b、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c、你是怎么理解爸爸所说的话的?

③学生讨论后交流后课件出示:

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

教师点评: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

请把一周内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完成《家庭作业》第3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天都峰:

高、陡

爬峰前:

畏惧、相互鼓励

“我”与老爷爷爬峰时:

奋力向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爬峰后:

互相道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17爬天都峰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

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

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

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

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

课件出示:

xiānɡ:

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

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②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4.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回指导。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

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

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

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

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

他们是怎样爬的?

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

“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

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

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

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

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

“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

“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

“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

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

“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

“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

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

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

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预设: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

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

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

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