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基54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26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教基54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善教基54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善教基54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善教基54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善教基54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善教基54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善教基54号.docx

《善教基54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教基54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善教基54号.docx

善教基54号

 

善教基〔2009〕54号

嘉善县教育局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局属各学校(单位)、各民办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已经县教育局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附: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

加强 教师 教学 常规管理 通知

───────────────────────────────────────────

抄送:

市教育局,嘉兴教育学院,县府办,何全根副县长。

───────────────────────────────────────────

嘉善县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5月25日印发

───────────────────────────────────────────

附: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的指导意见(试行)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环节。

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不仅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而且,有利于推进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可以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现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嘉兴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试行)》,结合本县教学管理实际,特就教师教学常规五大基础环节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1.1备课的基本要素。

备课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分析研究上课要素、写教案和其他物质准备。

备课首先是要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分析学情,要学会分析对相关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班级一般学情和个体特殊学情,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前学情具体可以通过对作业分析、预习分析、摸测分析和填写定向学情调查表等途径获得。

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第二是要备教学内容。

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步骤。

备课时,要着重加强对相关教学内容要点、重点、难点和与整体知识联系点的把握,也要注意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拓展研究。

第三还要备教师自己。

教师对自己教学特长优势和不足之处要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所处的当前教学状态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影响要有客观了解,并结合相关学情分析和知识把握,精心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正确把握教学的进程与节奏。

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完成以上要素备课后,教师才可以进行备课的文案准备(写教案)和物质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文课、体育课、艺术课、实验课等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备课要突出教学器具、教学实验设备和操作思路等的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1.2备课的基本形式。

从备课内容看,教师备课可分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两种基本方式。

一般备课是教学要素与知识要点式的备课,追求完备性;重点备课则要求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或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精雕细琢,追求深入性。

从备课主体看,备课可分教师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基本形式。

每位教师都要重视独立备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形成良好的独立备课习惯,克服对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的过度依赖。

集体备课应该成为独立备课的重要补充,应该成为教师备课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集体备课应该以备课组为主要活动载体;在活动要求上,除了对一些教学要素(如教学进度等)作出必要而适当的统一规定与基本知识要点作出应有的强调梳理之外,应该突出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或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精雕细琢的重点备课。

教师应该按规定参加集体备课,认真完成分工任务;未经批准,不得缺席。

无论独立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应该做到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

1.3备课的呈现方式。

教案是备课的主要呈现方式,其基本形式可以包括文本教案和电子教案两种。

文本教案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传统教案方式。

电子教案,是借助电脑、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撰写的一种现代教案方式。

两者比较,电子教案虽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灵活、易于保存、共享交流便捷等优点,但鉴于目前尚未形成有效可行的监管手段,以防止部分教师可能出现的不负责任、不动脑筋的抄袭现象,特对电子教案的撰写,提出如下要求:

第一,撰写者必须事先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对相关事项作出书面承诺;第二,撰写者必须在电子教案中注明资料来源出处,以备检查;第三,每次撰写的电子教案,必须说明对引用材料或上次同教学内容电子教案的改进之处。

第四,在上课时,教师仍应该至少具备文本教案提纲。

无论文本教案还是电子教案,都必须按课时撰写。

教案撰写至少应该有3个课时的提前量;必须具备教学目标、教学要点、重点与难点、教学基本步骤、作业要求、课后反思等基本要素,必要时,还应增加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说明、板书设计等环节。

其中,“教学目标”应该兼顾新课程三维发展要求,百字以上“课后反思”每学期不得少于10篇(按课时教案计算)。

无论文本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在撰写时,都有详略之分。

教龄6年以内的老师,每课都应该写详案。

教龄6年以上,教学质量得到公认的老师,可以在备课之后写简案,但每位老师每一学年内,仍应该至少完成三分之一的详案;经过书面申请作出相应质量承诺保证,并经过审批同意的教师,也可以在认真备课后每次都写简案。

无论详案简案,教学的基本要素与环节,都不能简省,只是在要素和环节的展开方面可以有所区别。

不得以课件代替教案。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备课意图的实现行为,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2.1课堂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应当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求规范、注重实效与生动活泼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和重点关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理想模式。

2.2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应至少提前1分钟进教室候课。

候课期间,应关注教室的采光情况、空气状况、卫生状况和教学设备使用准备情况,必要时应及时指导开灯、通风、清理和设备调试,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教学正常进行。

上课开始时,应按惯例进行师生问候;同时,教师应该巡视全班,发现学生缺课或异常情况要作出记录,必要时应及时作出处理,下课后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课后应主动关心缺课学生的补习情况。

下课时,也应按惯例进行师生礼貌问候。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过程,应该紧紧围绕预设教学目标,导入巧妙,新授突出,总结扼要,复习扎实,练习得当;力争做到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具体环节的安排应因课而异,不必拘泥。

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使用要有机结合,追求实效。

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内,学生活动参与时间不得少于四分之一。

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生成情况的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对临场处理不了的情况,应重视事后研究或请教,不能不了了之。

2.3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上课应遵守时间,按时上下课;上课期间,不得擅离岗位,严禁将未关闭的通讯工具带进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上课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教学状态,衣着整洁得体,始终保持精神饱满,声音响亮,用普通话讲课。

教师上课应尊重全体学生,保障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享有公平发言权和受关注权。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诊断学习问题、调节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是教学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3.1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课堂新授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手段,是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课堂作业要与课堂教学过程环节有机穿插,作业内容应与当堂教学核心内容紧密联系,作业形式应适合班内所有学生,并体现基础性和典型性特点。

课堂作业的批改,要注意集体批改与典型批改相结合;应当堂讲评课堂作业的批改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不能拖之课后不了了之。

3.2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

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不完全相同。

在作业内容与当天当堂教学核心内容联系方面,可能不如课内作业紧密,在作业形式方面,虽然仍需体现学科性特点,但在具体形式上可能更能体现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以及动手实践性作业等丰富性特点。

另外,在作业要求方面,更应考虑学科的差异性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性,体现出质与量的梯度性与切合性。

课外作业的要求不必像课内作业那样简单划一。

课外作业的布置,应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作业布置,也应控制统一硬性规定的作业量。

语文学科课外阅读和作文作业量,不能少于基本规定要求。

要重视综合性研究性课题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针对性作业的自主选择和编制能力。

严禁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

课外作业的批改,要及时,一般应在下一堂新课前完成。

布置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过,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教师批改作业应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提倡和鼓励多面批。

批改符号应规范,批改评语应具有激励性,严禁使用有伤学生人格与自尊心的评语。

如果进行旨在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作业批改(比如,学生自批或互批)形式的探索,相关教师必须作为教学科研实验项目,向学校提出正式申请,经过批准方可实施。

课外作业批改信息反馈与讲评,是提高课外作业质量、增强学生作业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外作业批改信息的反馈与讲评,要尽可能及时;其中,共同性的情况,可以在课堂上作集体讲评,特殊性的问题应该对相关学生作个别反馈。

4、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学适应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必要手段。

但是,与课堂教学相比,目前,教学辅导尚未引起学校和老师足够重视;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承担起教学辅导的基本责任。

4.1教学辅导的基本原则。

按教材统一进度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行为,统称为教学辅导;教学辅导应该以学生的辅导需求为依据,坚持学生自愿,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增加课业负担。

学校应为教师的教学辅导,提供必要的地方和时间。

严禁教师进行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

4.2教学辅导的基本形式。

教学辅导主要有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基本形式。

个别辅导是针对学生个体特殊需求的一对一的辅导,一般的个别辅导可以相机进行;对学困生或具有相对稳定需求的学生,可以采用导师制形式进行,制订个案,定向实施。

集体辅导是针对学习兴趣相对接近、辅导需求相对一致的学生群体的辅导,一般通过兴趣小组进行。

教师对兴趣小组进行集体辅导,应该制订学期计划或年度计划。

自编适合兴趣小组集体辅导校本教材的老师,应该受到鼓励。

5、考试与考查

考试与考查是学校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考试或考查,可以帮助教师摸清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目标达成度,提高教学质量。

5.1考试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考试的基本要求:

对学科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检测,适宜采用考试(主要指卷面考试)形式。

学校应按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杜绝以考代教,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考试成绩排名或变相排名增加学生精神压力。

要降低小学阶段课程评价中纸笔测验的权重。

考试成绩评定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但,小学学业成绩报告单应该采用等级制。

从考试阶段看,考试的基本形式,可以分成形成性考试、阶段性考试和终端性考试三种。

三者只是相对划分,不能绝对划分。

形成性考试,主要是配合教学进度的考试,一般以单元测验方式体现。

单元测验应提倡任课教师独立命题,考试组织随班进行,不提倡年级统一组织。

形成性考试,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状况,以利及时进行适应性教学调整。

形成性考试的评价,不应该重视分数或等级结果,而应该关注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实际情况,具体指导学生学习调整的方向与方法。

评价分析应由任课教师独立进行。

阶段性考试,主要是指适应统一计划教学进度的统一考试,一般是在期中或期终进行。

阶段性考试命题应由备课组统一,考试应由年级组组织。

阶段性考试,兼有质量甄别与教学导向两方面功能,学科备课组应该在任课教师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终端性考试的价值,主要在质量甄别或招生选拔,一般只在学年升级或学段升学时进行。

除特别规定的考试(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以外,终端性考试命题,可以选用县级教研部门统一提供的样卷,也可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必须由学校统一组织。

评价,应该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进行。

重大考试,应该由学校组织统一分析,并提供县级教研部门研究参考。

5.2考查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考查的基本要求:

对技术性实践性学科的检测,适宜采用考查形式。

具体操作时一般通过当面测试,现场评定。

考查一般在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结束时进行,一般情况下,同一学科考查次数每学期不超过一次。

考查应由学校统一组织。

考查评价采用等级制,评价等级提倡采用合格不合格两级,不宜分级太细。

5.3教师的责任。

教师在考试和考查中,至少负有以下三项基本责任:

第一,命题的责任。

不管是独立命题,还是参与命题或参与选题,都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命题基本功。

第二,监考的责任。

在统一组织的规定考试中,服从监考安排,执行监考纪律,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职责。

第三,考试评价与考后分析的责任。

考试与考查,既是一项服务学生学习的工作,也是一项服务教师教学的工作。

每位教师都应该公正进行考试(考查)评价,客观对待评价结果,高度重视评价分析,科学运用分析结论。

在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县校两级要进一步加强备课组、教研组、教研片和教研大组建设,落实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对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