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579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IE工作职责文档格式.docx

四.如何计算生产平衡率

生产平衡率是一个百分比

各工位时间和与瓶颈工位时间〔CT〕*工位数的比

一般地百分比?

85%以上为OK

低于此数那么需要改善,改善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对瓶颈工序进展改善;

2).对瓶颈工序进展拆分;

3).合并工序;

4).对作业员作业手法进展再培训;

5〕增加人员;

其中CT=3600除以产量可以得出

(Line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一样,便称之为生产线平衡。

LineBalancing(LB),istheproblemofassigningoperationstoworkstationsalonganassemblyline,insuchawaythattheassignmentbeoptimalinsomesense.

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

生产线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产线平衡的相关定义、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那么和方法。

〔1〕“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time〕是指连续完成一样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效劳,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那么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缺乏、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time〕。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展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展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一样,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

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展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展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根底。

〔2〕生产线平衡的意义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本钱〔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根底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3〕工艺平衡率的计算

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各工序的工序时间长短不同,但如前所述,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工序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时间Pitchtime,也就是说Pitchtime等于节拍〔cycletime〕。

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cycletime,即由每小时平均产量,求得一个产品的CT〔Q,每小时产量〕。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

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4〕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那么方法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展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本钱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6、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五、如何进展现场改善(4M1E)

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

六、巡线的定位

1.瓶颈工序的改善;

2.有无按照作业指导书作业;

3.有无堆机的工位;

4.私自动仪器设备的现象;

七.IE手法

1、工程分析。

2、搬運工程分析。

3、運動分析〔工作抽查worksampling〕4、生產線平衡。

5、動作分析。

6、動作經濟原則。

7、工廠佈置的改善。

其他的各種說法

1、IE七大手法爲:

作業分析、程式分析〔運用ECRS技巧〕、

動作分析〔動作經濟原則〕、時間分析、稼動分析、佈置搬動分析、生產線平衡

2、七大手法:

流程分析法、動作分析法、動作經濟原則、時間研究、工作抽查法、

人機配置法、工作簡化法

3、七大手法:

動作改善法〔動改法〕、防止錯誤法〔防錯法〕、5*5W1H法〔五五法〕、

雙手操作法〔雙手法〕、人機配合法〔人機法〕、流程程式法〔流程法〕、工作抽樣法〔抽樣法〕

4、七大手法:

程式分析、時間分析、動作分析、流水線分析、稼動分析、物料分析、環境分析。

IE七大手法,现流行几种不同说法,相关资料上也不统一,有XX方面的,有日本方面的,也有XX方面的,还有其它方面的,不过我认为以下说法比拟适合中国现代IE:

1.双手法,2.流程法,3.动改法,4.防错法,5.五五法,6.人机法,7.抽样法。

IE七大手法很多是一个意思,不同说法。

根本支持--1.工程分析。

2.搬運分析。

3、时间分析4、生產線平衡。

5.動作分析。

窃以为最好调整一下顺序;

1.动作分析;

2.搬运分析;

3.工程分析;

4.生产平衡;

5.动作经济原那么;

6.时间研究;

7.工厂布局。

我的分类方法有如下Explain:

先有动作,再加上搬运,根本上构成流程。

这三项和其它分类根本吻合;

之后当然要有产线平衡了;

再是时间研究,什么用马表测工时了,既定动作标准法,MOST法等;

动作经济原测,这和动作分析有些关联,但一般都分开讲。

但运用起来也许可归纳为"

根据动作经济原那么来进展动作分析。

有点老毛讲的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最后布局分析很重要,如果是FMS可能还好办点;

生产线不灵活布局又不合理,那可就是势成骑虎,左右为难。

想改本钱太高,不改又可能能确实存在生产不顺畅,流程混乱,搬运过多等缺陷。

说点题外话,本人和日本,欧美,XX,XX企业均有接触。

感觉日本搞精益生产确实一流,XX次之,港企再次。

但港企人的利用效率更高。

其实日

本企业的精益生产可能和中国国情也许有点水土不服,生产品质可能要好些,但生产效率不见得比得上港企。

我曾效劳过一家港企,它和一家知名日企

同做一种产品,但效率比日企要高25%左右。

但品质略差,我认为主要是从上到下品质意识不如他们。

要不然。

日企有些为了搞精益生产而似乎忘

了评估本钱的苛刻状态,有点趋于形式化的样子。

欧美企业主要注重研发和技术,对于生产他们也很吃力。

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企业的时机。

我们用最低

的本钱做到一样的品质。

我一点不疑心中国人是比他们聪明,方法多。

但缺点也是太聪明了每个人都有一套想法,难于达成共识。

希望能提供一套能在

中国快速复制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多提供些好的想法。

日本人没什么的,三十多年不也就是丰田生产方式,一招鲜吗。

我想在我国推

行TPS也许太落于窠臼了。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模式"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TPS。

希望志同道合者多支持,一起努力。

八.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及作业制导书的内容

制定一个作业人员插件的数量,种类,以此来决定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确定一条线的小时产能。

在分配的时候,最好是等量安排,但是对于元器件的大小、方向等的限制以及作业员的熟练程度、本身生理特点等原因,这样做,一般达不到线平衡要求。

因此在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的时候不能只看数量上,应多方面的考虑。

运用MOD或者RWF等方法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

在我的观察中得出,前段应该时间安排要稍稍紧,后段要稍松,这样可以让电路板顺利得流出插件线,并在人数的调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如果前段松,中段或后段紧了,就会形成很多得瓶颈,不便于调整。

前段和后段的时间松紧可以在宽放系数上做调整。

制定的标准作业时间应该在作业指导书上明确的标示出来,这样可以给员工一种紧迫感,催促他们去提高他们的技能。

作业指导书上的图片要清晰可见,插件的位置要明确的标示出来。

什么位置,插什么元器件,方向等等,最好在作业指导书上有元器件的图片。

以方便作业人员及上料人员快速准确的区分。

作业指导书上应该有作业动作的详细说明,每个动作的时间长短也应该有明确的标示,以此在要求作业人员到达标准动作。

防止作业人员做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出现。

作业指导书中的本卷须知说明,诸如平安,自检,工具使用等等,要在明确的位置表示出来。

对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应该着重表示。

同时在作业指导书中,参加5S提示和5S标准,让作业人员在作业的时候注意5S,减少每次都停工下来特意做5S。

为了便于公司的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号,应根据公司的习惯做好编号,要便于领取和归还。

减少在换产的时候对文件的寻找时间。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编排原那么:

电子产品的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线的平衡性和产能的上下,也影响着生产过程中的调节。

a、由小到大原那么:

在一个电路板中,元器件的大小差异很大〔贴片的除外〕,小的如跳线,大的如变压器等等。

因此在编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由小到大,大的一般放在最后,这样不会影响小器件的插件工作。

而且大的元器件的相对小的来说容易作业,在不影响小的元器件作业的时候,可以调放到前段工位去。

这种情况,可以在调节线平衡的时候有很大的灵活性。

b、同类同工位原那么:

在编排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同种元器件同一工位。

特别在小的类似的元器件中应更加注意这一原那么,这样可以防止作业人员混淆元器件,减少反响的时间。

c、同向原那么:

电子元器件常常有极性,在插件的时候常常要注意插的方向,所以尽量将同一方向的元器件编排到同一个工位,可以减少反响时间,也可减少反插错误出现的几率。

d、集中原那么:

为减少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去寻找位置的时间,应采用集中的原那么,这样可以减少寻找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很好自检。

在统计元器件的时候也可以更加的方便。

e、对称原那么:

对称原那么不是指的对于电路板对称,而是指作业人员动作的对称。

做到对称原那么,可以让作业人员双手作业,同时可以减少疲劳程度。

在做写作业指导书的时候,要清楚的标明左右手先插哪个件,再插哪个件,只有这样,才能在作业的时候让作业人员对称的操作。

f、由左到右的原那么:

在编排的过程中,编制人员一般都是由中间到两边的方法来编制。

一般认为,在作业人员作业的时候,由中间到两边这样编排,可以使作业人员的双手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可以防止手将元器件碰掉的错误,并能使作业人员可以双手对称作业减少员工的疲劳度。

在做好原那么a,采用由左到右,都可以到达由中间到两边的效果。

九.SMT加工费用计算法

一:

SMD贴片料2个脚为1个点;

0402元件按每个点人民币0.018计算,

0603-1206元件按每个点人民币0.015计算。

2、插件料1个脚为1个点;

按照每个点为人民币0.015计算

3、插座类4个脚为1个点;

4、普通IC,4个脚为1点;

5、密脚IC,2个脚为1个点;

按照每个点为人民币0.015计算

6、BGA2个脚为1个点;

按照每个点为人民币0.02计算

7、机贴大料按照元器件的体积翻倍来计算

8、后加费用按照1小时为人民币20元计算

9、此报价不包括测试费用

二:

在一些产品外发厂和一些加工厂,ie经常要计算产品加工费,怎样计算smt的加工费呢?

1.了解smt生产流程及各工序内容:

上料--印刷锡膏--贴片元件--目检--过回流炉--超声波洗板--切板--外观检查--包装

〔有些产品需ic编程及pcba功能测试〕

2.计算贴片元件点数:

Smt加工费一般以元件点数多少来计算,一个贴片〔电阻、电容、二极管〕算一个点,

一个三极管算1.5个点,

ic脚在50个以下的,两个脚算一个点,

50个脚以上的ic4个脚算一个点,

统计pcb所有贴片点数。

3.计算费用

加工费=点数*1个点的单价

〔加工费其中包括:

红胶、锡膏、洗板水等辅料费用〕

4.其它费用

测架、钢网及其它双方约定的费用需另外计算。

十.宽放时间

什么是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是用于补偿个人需要、不可防止地延迟以及由于疲劳而引起的效能下降。

在正常时间上增加多少适宜的宽放时间,是工时研究中争议最大的一个方面,因此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公允的宽放时间是很重要的。

宽放时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进展非纯作业所消耗的附加时间,以及补偿某些影响作业的时间。

它是标准时间的组成局部之一,而非指所消耗的时间。

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

企业已规定l0min或15min的工间休息时间,应把这些福利作为缩短工作日的时间,不应计入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的种类

宽放时间一般分为以下五种:

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及政策宽放。

1、私事宽放

私事宽放并非影响正常操作时间之因素,而是要维护员工工作舒适所需要的时间。

包括解决私事,满足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生理要求的时间等。

假设工厂的作业环境良好,人的生理需求根本一致,对个人或作业不单独设定,全厂统一安排。

假设上下午工厂有统一规定的休息时间,那么标准时间中不再考虑。

在不良的环境下如高温、吵杂、粉尘、恶臭的环境下,其所需的宽放时间率就要高点。

2、疲劳宽放

疲劳宽放跟私事宽放有密切关系,为宽放时间中最复杂、最重要且也最受争议的一种。

而在疲劳宽放中,主要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二大类,生理疲劳已渐渐由改良操作方法或者设备之途径来加以改善,例如自动化设备,而心理疲劳那么衡量及减少比拟困难。

为了消除疲劳,必须给予宽放时间。

它是由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体力上,精神上疲劳引起。

3、程序宽放

程序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防止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

也就是这种宽放为补偿操作者因其从事的操作内强迫等待的时间,如本来操作两台机器,但一台机器发生故障,仅能操作一台时。

4、特别宽放

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许可的宽放。

5、政策宽放

政策宽放并非“时间研究〞的一局部,但应用上实际有效。

它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

它不但能配合事实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时间研究〞的原那么不受破坏。

例如因某种原因,某类操作者在市场上的工资已升高,按工厂标准工资已无法雇到此类操作者,那么可以将其差额用“宽放时间〞给予补偿。

其它如材料不良,或机器的机能欠佳时。

也都常给予此类宽放,当这些影响因素消失时,这种宽放也就取消。

宽放时间的增加原因

1、操作周程中操作者的疲劳,需要休息。

2、操作者个人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3、操作者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的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使本身工作停顿。

4、操作者领取材料、工件、物件及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5、操作中等待检验、等待机器的维修、保养、等待材料等。

6、操作者从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所、擦拭机器、所需物件的准备和操作中、操作完成后工作场所、机器、物料及工具的清理工作。

7、操作者从事刀具的刃磨、更换皮带、调整机器等工作。

宽放时间的计算方法

1、外乘法

外乘法,即在单位净时间内,要给与多少的宽放时间。

宽放率=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100%

2、内乘法

宽放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率,即在一完整的工作时间内〔包括工作与宽放时间〕,要给与多少比例的宽放率。

宽放率=宽放时间/〔净时间+宽放时间〕

例子:

现有一工业工程师,对每一天工作观察情形得到如下的情况:

每日上班时间:

480分钟

工具的借出与退还:

10分钟

机器的清扫与加油:

领导指示:

上洗手间:

10分钟 

聊天:

15分钟

思考如何加工:

中间休息时间:

60分钟

计算外乘法和内乘法的宽放率。

解:

在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为480分钟里,真正的净工作时间为:

480-〔10+10+10+10+15+15+60〕=350分钟

而宽放时间为10+10+10+10+60=100分钟

聊天和思考如何加工为一种延迟,不能算在宽放时间内,那么内外乘法的宽放率计算为:

外乘法宽放率=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100/350=28.57%

内乘法宽放率=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宽放时间〕=100/〔100+350〕=22.22%

假设正常专业时间为16.5分钟,那么

采用外宽放率计算标准时间为:

16.5*〔1+28.57%〕=21.21

采用内宽放率计算标准时间为:

16.5/〔1-22.22%〕=21.21

可见采用哪种宽放率,标准时间是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