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35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选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与糖类.脂质有关的5个易错点

1.糖类的合成场所有差异:

叶绿体(葡萄糖.淀粉).内质网(糖基团).高尔基体(纤维素).肝脏(肝糖原)和肌肉(肌糖原)。

2.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代谢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3.ATP.RNA或RNA病毒中含“核糖”,DNA或DNA病毒如噬菌体中含脱氧核糖。

4.脂质中并非只有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专题03蛋白质和核酸

1.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

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

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核酸

(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与蛋白质.核酸有关的5个易错点

1.不要将氨基误写为NH2或—NH3;

不要将羧基误写为COOH或—C—O—OH;

也不要将肽键误写为CO—NH或CONH。

2.高温破坏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所以蛋白质变性后仍可采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3.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低温不会。

4.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5.核糖≠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

核糖是一种五碳糖,核糖核苷酸是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酸即RNA。

专题04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学说: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性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二、易错警示

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专题05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一、必备基础知识

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

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

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指的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生物膜系统只是针对真核细胞而言,原核细胞内没有生物膜系统的说法;

其次应注意生物膜只是细胞内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不是个体和器官水平上的所有膜。

2.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3.糖蛋白和糖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与信息传递有关,据此可判断细胞膜内外侧。

4.核糖体.中心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

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体系,原核生物只有

细胞膜,无生物膜系统。

5.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但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6.蛋白质和RNA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NA不能进出细胞核;

大分子出入核孔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且具有选择性。

专题06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基础知识必备

1.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及实例

名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需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1.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3.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

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专题07酶和ATP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对相关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酶的特性:

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温度.pH等。

2.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组成,T代表三个,~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其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可以转化成化学能.光能或电能。

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的需求量很大,ATP与ADP的快速转换满足了细胞对能量的大量需求;

细胞内ATP与ADP互相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二、易错提醒

1.ATP≠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一种储能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2.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但细胞中ATP含量很少。

其供应取决于ATP与ADP间快速转化。

3.ATP合成时可产生水,ATP水解时需消耗水。

4.ATP并非“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除ATP外,还有GTP.CTP.UTP等。

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6.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酶只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能催化的是本来就能发生的反应,提高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到达平衡点的时间,而平衡点的大小只能由底物的量来决定。

7.酶促反应速率≠酶活性:

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反应速率。

专题08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

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

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②2丙酮酸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或C6H12O6

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

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与细胞呼吸有关的3个易错点

1.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但不能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2.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CO2,但只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最终都没有[H]的积累。

专题09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光合作用

(1)反应式:

CO2+H2O

(CH.2O)+O2。

(2)过程

2.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1.光合作用中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2.叶绿体并不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如蓝藻.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

3.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O2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专题10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基础知识必备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

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

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分裂方式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分裂的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两次

一次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交叉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减Ⅰ后期可以自由组合

无自由组合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减半

不变

子细胞的特点

雄:

4个等大的精细胞;

雌:

1个大的卵细胞和3个小的极体

2个等大的体细胞

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

不一定相同

相同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①间期:

均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均有增大

②前期:

均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核膜和核仁消失,染色质逐渐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③中期:

染色体均在赤道板位置聚集

④后期:

均由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⑤末期:

均由细胞膜内陷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1.有丝分裂

(1)处于间期的细胞,核糖体和线粒体活动旺盛。

(2)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远长于分裂期。

(3)只有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如分生组织细胞)才能看到染色体,才能作为观察染色体的材料,否则不能作为观察染色体的材料,如成熟植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均不可作为观察染色体的材料。

(4)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赤道板是虚拟的平面,二者不同。

(5)着丝点本身先分裂,之后由纺锤丝牵拉移向细胞两极。

2.细胞分裂中变异原因的分析

(1)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基因突变

②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若姐妹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有两种颜色则一定为交叉互换。

(2)剖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①纺锤体形成受阻:

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③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以精细胞形成为例):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由本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异常(另一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正常)。

专题11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1.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衰老:

衰老的细胞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2)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4)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3.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凋亡的意义:

(1)有利于清除多余的.无用的细胞;

(2)有利于清除已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细胞;

(3)有利于清除体内的有害细胞,例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

(4)有利于维持器官和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4.细胞癌变: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细胞分化与癌变的2个易错点

1.细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但RNA和蛋白质有所不同。

2.正常的体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分别包含若干个基因,不是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导致细胞癌变。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4.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细胞的全能性的体现,是以产生个体为标志;

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全能性。

专题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1.有关遗传物质探索的4个易错点

(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仅出现少量的S型菌,大多数菌落仍为R型菌。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4)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2.DNA复制

(1)DNA复制:

用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原料”。

(2)子代DNA:

所求DNA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专题13基因的表达

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2.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T-AC-GG-C

A-UU-AC-G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3.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中心法则是对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的总结。

1.误认为复制.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其实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复制和转录过程,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

2.误认为转录产物只有mRNA。

其实转录的产物有mRNA.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