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627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docx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

旅游开发与规划

第一章旅游规划概述

一、旅游规划:

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

即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使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类型:

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1、旅游区位论

区位论是产业布局和区域的空间组织优化理论,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业空间布局与项目选址,旅游线路安排等均存在区位优化问题。

区位论在旅游规划中主要是市场区位,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的布局都要选择区位条件好的区域。

区位条件主要与距离,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居民出游都存在一个门槛距离。

一般而言客源地出游能力随离旅游目的地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出游能力递增与递减的节点离客源地的距离即门槛距离。

市场区位条件还与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交通状况有关。

交通状况好,可以节省游客的旅行时间。

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1990)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也是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2、区域形象理论

陈传康、李蕾蕾最早将企业形象战略(CI)和区域形象建设引入旅游规划。

陈传康(1997)认为旅游开发必须将形象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部分组成。

通过客源市场大众识别,旅游形象定位方法、大众广告传媒、市场行销渠道、社会公关等活动途径,为旅游点导入CI,实现旅游CI战略。

建立具有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重游期望以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和名牌。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是在地方文脉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旅游形象并提出区域旅游形象的推广口号。

吴必虎等提出了旅游形象的系统设计——人地感应系统,并将形象理论具体应用到了旅游规划的实践。

人地感应系统包括第一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典型镜头区、视觉识别符号,应用识别符号等。

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世界公认的定义可归纳为:

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该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它意味着我们在空间上应遵循互利互补的原则不能以邻为壑;在时间上遵循合理分配的原则,不能在赤字状态下发展运行;在伦理上应遵守“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平衡”“平等发展权利”“互惠互济”“共建共享”等原则。

决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可由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去衡量。

1.资源的承载能力——基础支持系统

2.区域的生产能力——供给支持系统

3.环境的缓冲能力——容量支持系统

4.进程的稳定能力——过程支持系统

5.管理的调节能力——智力支持系统

当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理论均可归纳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框架下。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规划上的应用是通过规划要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包括三个层次:

在旅游规划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旅游服务中树立可持续发4、利益主体理论(StakeholderTheory)

利益主体理论的基本思想起源于19世纪,当时盛行一种协作或合作的观念。

从此以后,这种思潮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被人遗忘,直到斯坦福研究所于1963年首次使用了利益主体理论这个术语。

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对一种业务的所有游戏者更加密切合作的要求。

弗瑞曼是把利益主体理论应用于美国的先行者,他认为“(一个组织的)利益主体是指任何可以影响该组织目标的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

要有效成功地应用利益主体理论的第一步就并非易事但非常关键。

如何确定谁是一个恰当的利益主体,并确定其合理的代表人数是一件需要仔细思量的问题,决非“草率地找几个显而易见的主要利益主体就万事大吉了。

基于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具有本质上相同的价值的理念,索特和莱森两人在Freeman的利益主体谱系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旅游业利益主体图。

 

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旅游发展问题上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不同

四、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1、吴必虎的“1231工程”和“规划之鹰”

吴必虎(1999)将区域旅游的规划的基本内容(结构)和编制过程(程序)使用“一个目标、两个分析、三个步骤和一个支持系统”的简单描述表达出来,即区域旅游规划的1231工程。

一个目标。

就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和若干分析,提出规划的总体目标,它是整个规划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两个分析。

一是指客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二是指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它们是其后调查研究的基础。

三个步骤。

是规划的核心部分,即定调子(确定区域形象并实施整体促销)、定盘子(规划空间布局和线路设计)、定路子(对旅游吸引物、项目、设施和服务进行规划)。

一个支持系统。

指影响旅游规划是否能够得到实施和有效管理的主要因素。

包括政策、环境、资金、人才等这些要素也可以从旅游开发实施后其经济、社会、环境、政治影响角度来讨论。

对上述“1231工程”吴必虎(2000)用一只鹰图来形象表示,即“规划之鹰”。

它把旅游目的地的起飞视为雄鹰之飞翔,鹰头就指旅游吸引物和对旅游者具有吸引意义的活动;一鹰要飞翔,要靠左右两只翅膀,左翼就是交通条件和其他基础设施,右翼就是住宿设施和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相当于鹰尾,影响着它的飞翔速度和方向。

在鹰的前方,是客源市场的指向作用,鹰会朝着那个方向飞翔。

最后,在鹰的上下左右围绕着它的大气就是旅游目的地要起飞或翱翔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2、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1.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

(1)时代背景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市场化时代;②旅游消费化时代;③技术化时代;④生态化时代;⑤个性化时代。

 

(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魏小安等根据国际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①确定支柱产业地位;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④促进协调的区域发展;⑤完成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⑥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⑦突出文化性竞争;⑧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⑨建立规范的法治体系;⑩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

(3)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规划必须符合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符合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及区域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4)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旅游发展必须要充分透彻地分析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的制定都应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旅游产业在区域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定位,功能定位都要通过分析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来确定。

(5)旅游业内部结构

旅游业内部结构指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形成的内部产业结构,具体讲就是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娱乐、旅游购物、旅游交通、餐饮馆等方面的构成与比例,通过上述构成与比例来分析内部产业之间的结构是否协调,从而确定旅游发展战略中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

3、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与市场条件分析

区域旅游规划首先要分析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和市场条件,这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选择的基础,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区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

(1)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市场调查与分析 

(3)确定主题形象 

4、制定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包括旅游发展的区域战略规划指导思想,市场定位,产品战略,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

制定市场战略要对旅游市场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优势(Strong)、劣势(Weak)、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进行旅游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并制定旅游市场开拓战略。

5、实体布局

(1)总体布局;

(2)旅游产业要素规划;(3)旅游产品设计;(4)项目规划;(5)时空布局;(6)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7)投入产出分析;(8)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第二章旅游规划的类型

一、旅游发展规划的概念

旅游发展规划应是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是一种中长期战略规划,一般以全国、省、市、县等行政单位或跨以上行政单位为规划范围,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在分析区域的发展背景,资源与市场条件之下,对旅游业在该地区经济地位、发展方向、市场定位、总体布局、发展期限、项目开发顺序、投入产出、政策和法规等重大问题方面作出明确计划,成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整和项目建设的依据。

二、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1.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2.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

3.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4.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5.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6.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

7.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

8.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

9.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0.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

三、旅游区总体规划

1、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对某一特定空间(一般为一个完整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作全面具体规划。

2、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举评价。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四、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去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的导向模式

一、资源导向模式

1、资源导向模式产生的背景

资源导向模式产生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早期。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段时期。

该阶段中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是不全面的,甚至没有系统的规划内容在里面,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旅游资源的开发。

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只具备一种单一的开发理念,即只注重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分析和开发利用。

由于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初级阶段中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2、资源导向模式的内容

①资源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资源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集中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评价以及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等方面,这是由当时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决定的。

②资源导向模式的规划思路

资源导向模式的一个重要学科理论基础就是地理学。

在地理学的区域开发理论中,区域旅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所谓区域旅游就是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旅游中心地为依托,依据自然、地理、历史等条件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空间区域。

③资源导向模式的特征

资源导向模式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一种基础导向模式,它是以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为主要内容,在开发时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入手,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类型结构的组合情况来确定其开发方式。

具体而言,旅游资源导向模式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1.基础性特征2.主观性特征3.局限性特征

3、资源导向模式的适用范围

由于资源导向模式是以分析旅游开发地的资源特色和品质为主,而对市场、政策、开发配套条件等方面考虑相对较少。

因此,资源导向模式主要适用于对旅游资源品味高、吸引力较强的传统旅游开发地。

二、市场导向模式

1、市场导向模式产生的背景

市场导向模式产生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时期。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市场也逐渐形成并达到一定的规模。

旅游规划界研究问题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

旅游开发的市场分析与定位已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市场导向模式的内容

①市场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

市场导向模式所关注的内容就在于旅游市场,并且整个旅游规划与开发都要以市场为研究的核心,一切规划都要以市场的需求分析为前提。

②市场导向模式的规划思路

以市场导向模式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思路不是有什么资源便开发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便开发什么。

所谓的市场导向模式主要体现在通过市场分析为旅游地提供开发方向,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

③市场导向模式的特征

A敏感性特征——在旅游市场中,变化是常态。

B客观性特征——两层含义:

其一是该模式下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工作仍然是在科学评价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其二就是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客观实际的旅游市场需求为依据。

三、形象导向模式

1、形象导向模式产生的背景

形象导向模式是旅游规划与开发进入演进发展阶段时开始出现的一种创新化的开发模式。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演进发展阶段,大众化旅游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可供旅游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数量也在增多,旅游市场上呈现出异常激烈的竞争态势。

旅游开发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以及影响旅游地形象的某些因素可能更为重要。

2、形象导向模式的内容

①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

形象导向模式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的形象策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它通过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来达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

该模式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

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塑造与提升。

②形象导向模式的规划思路

在对旅游地的深入开发研究中,系统开发理论和综合开发理论成为指导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理念。

它要求规划工作者从整体的角度对旅游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即将旅游地的资源评价、主题选择、形象塑造、市场定位、营销策划等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来进行,使上述部分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发挥作用。

因此,形象导向模式下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思路是以旅游地的综合形象来满足市场需求,走的是“资源—形象—市场”的发展思路。

③形象导向模式的特征:

A系统性特征——首先,把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

其次,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B稳定性特征——旅游地形象塑造战略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主题性特征——要充分体现该旅游地的主题和特色,并在推广形象时紧紧围绕该主题形象,使旅游消费者能切实感受到其鲜明的旅游形象。

四、产品导向模式

1、产品导向模式产生的背景

产品导向模式是旅游规划与开发演进到成熟发展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式。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经过了旅游资源的初步开发,旅游区的建设已粗具规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升该区域的旅游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

旅游资源赋存状况不甚理想的地区也出于发展的考虑,立足于制定起点较高的旅游发展规划。

人们不再满足于观光式的基础层面的旅游产品,他们需要具有一定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系列化的旅游活动,希望能通过互动式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来深入体验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这是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旅游者新的消费需求。

2、产品导向模式的内容

①产品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

产品导向模式是从区域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现状出发,规划开发出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引导旅游者进行消费的一种开发模式。

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本地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度;第二,开发的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问题;第三,旅游产品及项目投资的投入—产出或经济效益分析。

②产品导向模式的规划思路

旅游规划与开发偏重于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创意设计,其规划思路是走“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规划道路。

③产品导向模式的特征

A综合性特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B创新性特征。

C经济性特征。

D动态性特征。

 

第五章旅游规划的依据、原则和目标

一、旅游规划编制的一般要求

1、旅游规划编制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的要求。

2、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3、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4、旅游规划编制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

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5、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与图件、资料,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6、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技术指标可参照《旅游规划通则》中的附录A选择和确立。

7、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应包括经济分析、市场营销、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工作的灵魂,是旅游规划决策的最高形式,是对规划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途径、方式等的高度概括。

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旅游规划工作的全过程,并实际体现于规划成果之中。

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规划成果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因而,也关系到规划地旅游开发工作的成功与失败。

三、规划的原则

旅游规划的原则是旅游规划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是旅游规划工作必须遵守的准绳。

我国旅游规划,通常遵循下列规划原则:

1、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产品为重点的原则

2、注重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宏扬民族文化原则

3、注重地方特色原则

4、突出重点,分期开发原则

5、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

6、区域合作发展原则

7、产业带动原则

8、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规划的目标

1、规划目标的分类

(1)按目标的属性不同:

可分为概念性目标与数值性目标两大类:

①概念性目标

概念性目标是对规划区域旅游产业未来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所做的定性描述。

旅游规划的概念性目标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中心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开发;旅游企业发展;旅游科技与教育;旅游管理体制;

②数值性目标

数值性目标是对规划区域旅游业未来发展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所做的定量预测。

旅游规划的数值性目标通常包括下列主要指标:

年接待游客总人次数及其旅游总收入及相当于GDP的百分比;年接待海外游客人次数及其年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及其年增长率;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数及其年增长率;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年增长率。

(2)按目标的可达性划分:

可分为保守目标与乐观目标。

①保守目标

以较保守的思想方法对规划区域旅游产业未来可以达到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目标所做的预测。

保守目标一般是规划区域发展的保底目标,只要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真正的发展情况将超过保守目标。

②乐观目标

以较乐观、大胆的思想方法对规划区域旅游产业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具体目标所做的预测。

乐观目标只有在外部环境良好,内部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3)按目标的时间远近不同划分

规划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三种目标的时间界限通常即为规划的三个阶段的时间界限。

按目前状况,旅游规划的近、中、远期目标的时间界限一般为:

①近期目标:

2002年~2005年,相当于“十五”期间。

②中期目标:

2006~2010年,相当于“十一五”期间。

③远期目标:

2016年~2020年,相当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

 

第六章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法

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该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

所谓旅游资源评价,就是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1、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的评价一般包括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或本体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两个方面

①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是对旅游资源自身品质和丰优程度的评价,主要包括七项指标。

A美学观赏性——美学观赏性主要指旅游资源能提供给旅游者美感的种类及强度。

自然美、人文美

B历史文化性——历史文化性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方面是指旅游资源是否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及其遗存文物古迹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是指旅游资源是否具有或体现了某种文化特征,是否与某种文化活动有密切关系,或者是否有与之直接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神话传说等因素。

C科学性——科学性主要是指旅游资源的某种研究功能。

D奇特性——即旅游资源的特色、个性,一方面是指旅游资源相对于非旅游资源的差异程度,表现为特异性;另一方面是指旅游景点唯我所有,有别于其他或不与其他重复,表现为新奇性。

E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规模是指景观对象数量的多少、体积及占地面积的大小等等。

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一是指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与补充情况;二是指各要素的组合及协调性;三是指景观的集聚程度。

F旅游功能——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某种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

G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也就是在不致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特性、质量及旅游者体验的前提下,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所能连续维持的最高旅游利用水平,又称为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

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A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资源与其所在区域内的其他旅游资源、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等。

B客源条件——空间方面,分析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最大辐射半径、吸引客源层次及特点;

时间方面,分析客源季节变化可能形成的旅游淡旺季。

C自然环境——即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自然环境。

D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即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经济状况。

E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治局势、政策法令、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放程度以及风俗习惯等。

F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工作初期多采用凭直觉判断、以定性描述表达的经验法。

目前的评价方法具有指标数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评定公众化三大特点。

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作出定性的评价或分级,一般无具体数量指标。

①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