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69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申请书职业卫生Word下载.docx

三、“申报类别”包括:

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医学(含生物)类、信息类。

四、“项目性质”包括“新申报”和“滚动项目”两类,在所选性质后的“”标注“”;

申报“滚动项目”需在“申请人曾经参与科研的情况”一栏中说明原研究项目名称。

五、“项目组主要成员”栏目中在首行填写项目负责人的信息,“出生年月”按“1994-01”的格式填写。

六、“指导教师”栏目中填写指导教师(团队)的基本信息,“职称”栏目填写“正高、副高、中级、其他”。

七、“经费预算”主要包括:

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基于数据库的职业卫生标准化评价体系创建探究

申报类别

物理类

项目性质

新申报滚动项目

经费预算

9800元

项目组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号

所学专业

联系电话

项目分工

安全工程

19

项目负责人

1

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

学位

电子邮箱

教授

工学博士

申请人曾

经参与科

研的情况

曾协助指导教师从事职业卫生项目研究中电磁辐射方面的调研。

承担科研

课题情况

先后参与或承担职业卫生校级教改项目、安全学科建设国家级教改项目、岩土与环境等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项目、国家环保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湖南省交通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已有5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项目简介(100字左右)

本课题利用MySQL数据库建立基于《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标准的量化评价体系,该体系采用国内外评价模式的实用化评价模型,通过数理统计学等方法对其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建立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化的模型。

为推动职业卫生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创建提供研究依据,为企业职业卫生评价提供自适应性的标准化模型。

二、课题论证(5000字左右)

1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按照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各类生产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

遵守工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是各类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

企业可以委托环境保护部门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如SGS定期进行工业卫生检测,实时掌握本企业工业卫生状况,根据实验结果适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规避健康损害带来的风险,为企业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施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目的是加大对职业病危害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督效率,探索建立职业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

目标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的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建设,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

把量化分级管理引进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全过程,为形成一套适合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完整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计划利用MySQL数据库建立基于《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标准的量化评价体系,该体系计划采用国内外评价模式的实用化评价模型,通过数理统计学等对其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建立标准化的定量评价模型。

1、用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式方法,全面规范和改进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现状,以切实保障企业员工职业安全卫生权利的有效实现,减少企业领导人、决策层的困惑和压力,从而进一步保障企业员工、财产的安全,保证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实现。

该评价体系建立运作的目的,是企业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传统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规则,也在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但由于传统的模式有其一定的缺陷,对于不同的企业不能有自适应性,这给管理,特别是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该职业卫生评价体系基于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标准,内容充实,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3、可全面有效推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检测,对企业面临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实施,按照PDCA的循环运作,逐渐消除或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风险,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和企业财产,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4、课题体现了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更有利于理解和贯彻。

由于全过程的控制采用计算机技术,体现了客观和可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职业卫生标准

2.1.1美国职业卫生标准研制机构提出的建议标准

美国职业卫生标准研制机构提出的建议标准主要包括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者会议(ACGIH)制定的阈限值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推荐性接触限值,无法律效力。

阈限值是ACGIH制定的接触限值,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有害因素。

有害化学物质制定了三种具体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hresholdlimitvaluetimeweightedaverage,TLV-TWA),指8小时工作班以及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长期反复接触该浓度(有害物质),几乎所有工人不会发生有害的健康效应;

短时间接触阈限值(thresholdlimitvalueshorttermexposurelimit,TLV-STEL),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以15分钟TWA表示),工人可以接触该水平的有害因素,但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前后两次接触之间至少要间隔60分钟,且不得超过当日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上限值(thresholdlimitvalueceiling,TLV-C),是指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浓度(可以<

15分钟采样测定值表示)。

以上ACGIH的三种阈限值有其内在的联系。

一般而言,以TWA浓度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否符合卫生限值是得当的,它是主体性的限值。

然而,TWA对那些生物学作用快的物质并不适合,此时应以上限值加以控制,即TLV-C。

如有些刺激或窒息性气体规定了上限值。

STEL水平的接触应不至于引起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损伤或麻醉作用。

只对少数化学物质(可产生急性效应或短时间高浓度接触具有急性效应的化学物,多见于气态或气溶胶)才规定STEL,规定有STEL的化学物既要遵守STEL,也要遵守8小时的TWA限值。

可见,STEL不是一个独立的接触限值,而是8小时TWA限值的补充。

另一方面,既然TWA是平均浓度,应允许环境瞬间浓度在TWA限值上下波动,只要平均不超过TWA容许浓度。

当然,人们最关心的是允许上移多少。

因此,ACGIH还推荐了在遵守8小时TWA限值的前提下,上移限值在总共30钟限定接触时间内不应超过该化学物TWA限值的3倍,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超过5倍。

美国联邦政府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美国联邦政府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由劳动部下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引用NIOSH及ACGIH的资料颁布的职业接触限值,称为容许接触限值(permissibleexposurelimit,PEL),属美国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它的具体数值与NIOSH及ACGIH的类似。

2.1.2德国职业接触限值标准

德国科学研究联合会(DFG)制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译为“最高容许浓度”,实质上是8小时TWA容许浓度。

定义为:

一般不影响健康或不造成不适。

并有限制时间、次数的上限值。

还对经皮、致癌、致敏、孕期毒物、遗传毒物分类、分级内容进行了标注。

此外还有技术参考浓度(TRK),该限值是为致癌物质根据目前技术条件要求所能达到的最低浓度。

遵守TRK只能减少并不能排除该物质对健康的危害。

这是德国对致癌物所采取的一种控制措施,要求车间空气致癌物浓度在TRK以下,并不断改善防护措施,尽可能降低到远远低于TRK。

2.1.3日本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应用现况

(1)化学物职业接触限值:

日本产业卫生学会推荐的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并注明经皮、致癌物(分级)、致敏性(分级)、制定年代等。

(2)粉尘接触限值:

对游离SiO2浓度<

10%的粉尘,用公式计算呼吸性粉尘和总尘。

(3)制定了生物接触限值及物理因素标准。

2.2我国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由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批准,于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对于各行各业有相应的标准,如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T3947声学名词术语

GBZ/T189.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超高频辐射

GBZ/T189.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等

2.3PDCA循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P(plan)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

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处理。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

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很广泛,本次课题计划采用PDCA模式,对建立的体系进行循环优化,达到真正的优化职业卫生管理监督的目的。

2.3职业卫生评价检测

2.3.1作业环境评价

作业环境评价是通过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分析接触水平——反应提供依据;

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水平,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定、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其核心是接触评定。

2.3.2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是利用现代检测、检验技术准确的反映作业场所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种类、强度(浓度)和分布情况,为职业病危害定性和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3.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关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影响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

2.3.4职业卫生评价体系量化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是以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允许浓度六项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级的。

具体参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变异系数法筛选指标、相关系数法筛选指标等

2.4与此相近的研究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OccupationalHealthandSaftyManagementSystem,简称OHSMS),是一套标准体系,它表达了一种对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也给出了按照这种思想进行管理的一整套做法和程序。

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企业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因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地从总体上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进行控制的战略及方法。

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重点和难点

3.1研究内容

1、危害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

根据我国现行制定的有关职业卫生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深入调查我国不同行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企业员工的职业危害接触水平,对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由此结合现有的职业卫生评价体系(模型)进行量化研究(如定量分级、危害程度分级等)。

2、基于MySQL平台的职业危害数据库的建立

基于MySQL软件平台,基于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属、关键词、关系等逻辑机制,建立我国主要生产行业典型职业危害数据库,探讨基于现场实测获得的输入数据进行量化评价的有效算法。

3、定量化评价标准及实时评分计算系统的建立

基于我国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限值标准,结合各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机制,建立基于定量分值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评价等级标准,同时借鉴定量化安全检查表的评分模式,建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定量化标准评分体系。

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项目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利用MySQL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和量化评价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评价等级分值进行对比,给出相应评价结果。

4、PDCA模式的嵌入

结合PDCA管理模式对本项目执行过程进行循环监督管理,不断优化MySQL数据库的建设和评价模式,以其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使项目朝既定目标不断完善。

以量化评价模式和文件化管理为基础,利用PDCA模式结合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开发相应的PDCA管理模块,并将其和MySQL职业卫生数据库建立接口关联,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执行情况有效监督和变化管理,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指导。

3.2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

2、实地考察和检测;

3、理论分析和计算机编程计算;

4、PDCA循环模式指导下项目实施和管理。

4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

4.1研究计划

一是计划阶段。

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市场调查等,摸清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和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缺点,确定采用的评价模式和量化评价方法;

制定计划,确定下阶段目标等。

二是设计和执行阶段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

根据职业卫生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

三是检查阶段。

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在计划执行其评价体系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计划的预期结果效果。

四是处理阶段。

主要是根据评价结果的效用,采取相应的措施。

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数据库体系,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不断循环,不断改进。

(具体流程见后页的流程图)

4.2预期研究成果

1、职业卫生标准化评价软件

基于MySQL数据库的职业卫生标准评价体系软件,该软件汇总了国家标准中所有职业卫生危害因素,并进行了分类,嵌入了量化评价模型,具有自适应性,能对企业中职业卫生评价项目进行程序化、系统化操作,并可以输出基于客观数据的量化评价报告。

该成果力争申请软件著作权专利。

2、职业卫生标准化评价管理监督模式的探究论文

基于该职业卫生评价标准体系的对某企业(项目)的职业卫生报告分析,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化管理监督的研究,并撰写论文发表。

该项成果力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

5研究基础和保证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

[2]李新海,冀占领.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综合评价职业危害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2

[3]陈沅江,吴超等.职业卫生与防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庄惠民,单皓林,唐杰,等.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模式探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2(6):

535-537

[5]汤海滢,胡永华,康辉,等.加权TOPSIS方法综合评价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

(1):

20-22.

[6]XX百科.PDCA循环。

[7]杨金龙,刘涛,秦文华,等.职业卫生评价表的规范化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1,24(5):

391-393.

[8]XX百科.职业卫生.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对于职业卫生是有一定的了解,有其专业知识背景,学过以及正在学习的相关课程有《职业卫生与工程》《矿山安全技术》《安全检测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依托专业背景知识,课题组相信能很好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三、经费预算

序号

预算开支科目

预算金额(元)

预算说明

材料费

1000

2

测试化验加工费

1800

3

差旅费

1400

4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5600

软件著作权和论文发表费

5

6

7

合计

9800

四、申请者承诺

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获得资金资助,我将履行课题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预算及使用说明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退还所有下拨的研究经费,并承担全部责任。

签字:

日期: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六、二级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七、专家评审意见

八、学校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