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4323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朝师生小故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两人因此翻了脸,突利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抓住这个时机,派出李靖、徐世绩等四名大将率领大军十多万,由李靖统率,分路出击突厥。

李靖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军事家,精通兵法。

他在隋朝末年归附唐朝,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立了不少战功。

公元630年,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趁颉利不防备,连夜进军,逼近突厥营地。

颉利毫无防备,发现唐军突然出现,大惊失色。

将士们也慌了手脚,说:

这次一定是唐朝发动全国兵力来了,要不然,李靖怎敢孤军深入呢?

还没有到唐军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

李靖又派间谍混进突厥内部活动,说服颉利一个心腹将领投降。

颉利一看形势不妙,就偷偷逃跑了。

李靖攻下定襄,得胜回朝,唐太宗十分高兴,说:

从前汉朝李陵带兵五千,结果不幸被匈奴所俘虏;

现在你以三千轻骑深入敌人后方,克服定襄,威震北方,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事啊!

颉利逃到阴山以北,怕唐军继续追赶,派使者到长安求和,还说要亲自朝见。

唐太宗一面派唐俭到突厥,表示安抚;

方面又命令李靖带兵前去察看颉利动静。

李靖领兵到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和徐世绩会师.两个人商量怎样对付.李靖说:

颉利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手下人马不少。

如果让他逃跑,以后我们再要追他,就很困难了。

我们只要选一万精兵,带二十天粮,跟踪袭击,一定能把颉利活捉住。

徐世绩也赞成这个意见。

两支军队就向阴山进发。

颉利可汗求和实际上只是缓兵之计,想等草青马肥季节来到,再逃到漠北。

他看到唐俭来到,以为唐太宗中了他的计,暗暗高兴,防备也自然松懈下来。

当天晚上,李靖和徐世绩率领唐军到了阴山,命令部将苏定方率领二百名轻骑,冒着夜雾悄悄进军。

到突厥前哨发现唐军的时候,唐军离开颉利营帐只有七里地了。

颉利得知唐军骑兵来到,赶快找唐俭,唐俭已经瞅机会脱身回到唐营。

颉利慌忙骑上他的千里马逃走。

李靖指挥唐军追杀,突厥兵没有主帅,乱成一团。

唐军歼灭突厥兵一万多,还俘获大批俘虏和牲畜。

颉利东奔西逃,最后带着几个亲兵躲在荒山里,被他的部下抓住后交给唐军,后来被押送到长安。

一度很强大的东突厥灭亡了。

唐太宗并没有杀死俘虏。

在东突厥原地设立了都督府,让突厥贵族担任都督,由他们管理突厥各部。

这次胜利,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

这一年,回纥等各族首领一起来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拥护唐太宗为他们的共同首领,尊称他是天可汗.

玄奘和尚取经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

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

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

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

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盘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

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盘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

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

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

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

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

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

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

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

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

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

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

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

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

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

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

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

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

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

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

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

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

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

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zhu)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

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

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

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

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

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

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文成公主进吐蕃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

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

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

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

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

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

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

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

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

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

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

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

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

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

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

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

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

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

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

它们的母子关

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

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

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

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

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

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李白蔑视权贵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

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更是经常留在宫里寻欢作乐,连每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出来了。

杨贵妃想要什么,他就总想方设法给她办到。

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

荔枝是南方出产的果品,长安在西北,哪来的荔枝?

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喜,专门下命令叫岭南官员派人骑着快马拼着命赶送,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把荔枝运到长安。

荔枝到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没变哩。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

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

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

他出生在碎叶,上代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得一手好剑。

李白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

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

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

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高兴地说:

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

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

接见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

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

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

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

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

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

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

请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

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

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

他忍住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

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

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

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

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

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

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

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

他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

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

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

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正当李白热情地讴歌祖国山河的时候,由于唐王朝的腐败,中原地区遭受了一场浩劫。

狄仁杰桃李满门

武则天对于反对她掌权的人,进行无情镇压;

但她又十分重视任用贤才。

她经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

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身、资格深浅,破格提拔,大胆任用。

所以,在她的手下,涌现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

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当豫州刺史的时候,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武则天听说他有才能,把他调到京城当宰相。

一天,武则天召见他,告诉他说:

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

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狄仁杰说:

别人说我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应该改正;

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

至于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并不想知道?

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器量大,更加赏识他。

来俊臣得势的时候,诬告狄仁杰谋反,把狄仁杰打进了牢监.来俊臣逼他招供,还诱骗他说:

只要你招认了,就可以免你死罪。

狄仁杰坦然说:

如今太后建立周朝,什么事都重新开始。

像我这种唐朝旧臣,理当被杀。

我招认就是了。

另一个官员偷偷告诉狄仁杰说:

你如果供出别人来,还可以从宽。

狄仁杰这下可生了气,说:

上有天,下有地,叫我狄仁杰干这号事,我可干不出来!

说着,气得用头猛撞牢监里的柱子,撞得满面流血。

那个官员害怕起来,连忙把他劝住了。

来俊臣根据逼供的材料,胡乱定了狄仁杰的案,对他的防范也就不那么严密了。

狄仁杰趁狱卒不防备,偷偷地扯碎被子,用碎帛写了封申诉状,又把它缝在棉衣里。

那时候,正是开春季节。

狄仁杰对狱官说:

天气暖了,这套棉衣我也用不上,请通知我家里人把它拿回去吧。

狱官也不怀疑,就让前来探监的狄家人把棉衣带回家去。

狄仁杰的儿子拆开棉衣,发现父亲写的申诉状,就托人送给武则天。

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申诉状,才下令把狄仁杰从牢监里放了出来。

武则天召见狄仁杰,说:

你既然申诉冤枉,为什么要招供呢?

要是我不招,早就被他们拷打死了。

武则天免了狄仁杰死罪,但还是把他宰相职务撤了,降职到外地做县令。

直到来俊臣被杀以后,才又把他调回来做宰相。

在狄仁杰当宰相之前,有个将军娄师德,曾经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

但是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普通武将,不大瞧得起他。

有一次,武则天故意问狄仁杰说:

你看娄师德这人怎么样?

娄师德做个将军,小心谨慎守卫边境,还不错。

至于有什么才能,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说:

你看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

我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

武则天微笑说:

我能发现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

狄仁杰听了,十分感动,觉得娄师德的为人厚道,自己不如他。

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

我想物色一个人才,你看谁行?

不知陛下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我想要找个能当宰相的。

过了几天,狄仁杰上朝,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

上次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

我不是已经把他任用了吗?

我向陛下推荐的,是一个宰相的人选,不是让他当司马的啊。

武则天这才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

像张柬之那样,狄仁杰前前后后一共推荐了几十个人,后来都成为当时有名的大臣。

这些大臣都十分钦佩狄仁杰,把狄仁杰看作他们的老前辈。

有人对狄仁杰说:

天下桃李,都出在狄公的门下了。

狄仁杰谦逊地说:

这算得上什么,推荐人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私利啊!

狄仁杰一直活到九十三岁。

武则天很敬重狄仁杰,把他称作国老.他多次要求告老,武则天总是不准。

他死去后,武则天常常叹息说:

老天为什么这样早夺走我的国老啊!

【篇三:

说一声老师好。

怀着的是我们心中无限的尊敬与崇拜。

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知识上的老师,更是在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心灵老师。

让我们一同用感激的,去怀念那些过去我们与老师的回忆吧!

去记忆,那些充满了欢笑与感动的。

1、《我和老师的故事》400字

这四年来我和老师的故事数不尽数,可是令我终身难忘的是在一年级开始上学时的故事。

记得有一天,老师上课之前说要检查我们背诵古诗的情况,尽管在家背得很熟,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我还是有些紧张,我一直在暗暗鼓励自己千万别紧张,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最终还是磕磕绊绊的背了下来,在我背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打断我,而是耐心地听我背完。

我背的不熟,以为老师会批评我,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老师没有批评我而且还鼓励我说:

你背得很好,加油。

这句话不仅鼓励了我,让我的心灵深处深深地感动了。

老师又要课前检查背古诗了,可我还是有些紧张,因为我害怕再背不好,这次肯定要挨批评了。

我虽然紧张的情绪好了一些,但还是磕磕绊绊的,这次老师依然没有批评我,而是又给了我更多的鼓励。

老师这样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鼓励我,我紧张的情绪就渐渐地好起来,不紧张了,而且我一次比一次背的熟了。

老师也就不用再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了。

我得到了进步和成长。

2、《我和老师的故事》600字

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杨老师既是我的数学老师又是我的班主任,她那严肃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但有时会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她不但了解我的学习情况,而且深知我的性格,我很敬佩她,爱戴她。

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发生在我和杨老师之间的故事吧:

记得这学期刚开学,我就感冒了,大热天我仍穿着白衬衫。

在上活动课时,杨老师关切地问我:

怎么穿这么多?

感冒了?

我回答:

是的。

她又关心地说:

你体质太差,要加强锻炼身体。

这简短的问话又把我引入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那是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杨老师刚接管我们班,那时同学们都说杨老师太严厉了,我也有同感。

可不久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杨老师的偏见。

有一天,在早读课时我感到心脏有些不舒服,可我又不敢说。

这时徐老师看我脸色不太好,就走到我身边关切地问:

是不是不舒服?

当我说心脏有些不舒服时,她就急忙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看。

从医院回校后杨老师又来问寒问暖,当得知没有问题时,杨老师的脸上绽开了放心的笑容,这件事一直让我很感动。

渐渐的我发现杨老师不仅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位严师,更是我们中的一位慈母。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因此,我想对杨老师说:

你对我慈母般的关爱,我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您真好!

我和您在一起的时光总会是最美好的!

老师的目光是最醇最醇的酒,是最美最美的诗,最真最真的梦。

啊!

难忘老师的目光!

3、《我和老师的故事》60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我静静踏入了六年级。

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但有一位老师却令我记忆犹新。

那位老师老师就是我一年级的张老师。

她眉清目秀,她用她能说道的嘴巴,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的知道和道理。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童话比赛,得一等奖的同学的童话可以被收录于一本书《童心文苑》。

我很高兴,一回家就跟爸妈说要参加,让他们和我一起编一个童话。

我那时就很喜欢讲童话故事,就讲了自己编的一个,让把爸爸妈妈们加以修改。

第二天,交上去以后,张老师直夸我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