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439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Word格式.docx

320~360克/L

红细胞直径 

7.0~7.6微米 

 

平均7.33微米

平均红细胞厚度 

2微米

饱和指数 

0.85~1.15

血色指数 

1(0.9~1.1)

体积指数 

0.9~1.1

红细胞沉降率短管法(Culter法)男性0~8毫米/1小时 

女性0~10毫米/1小时

长管法(Westergren法)男性0~15毫米/1小时 

白细胞总数 

4.0~10.0×

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 

平均66﹪

嗜酸粒细胞 

0.5~3﹪ 

平均1.5﹪

嗜硷粒细胞 

0~0.75﹪ 

平均0.5﹪

淋巴细胞 

20~30﹪ 

平均26﹪

单核细胞 

1~8﹪ 

平均6﹪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50~300/毫米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血小板计数 

100~300×

出血时间 

Duke法 

1~3分钟

Lvy法 

0.5~6分钟

凝血酶原时间(Quick_期法)11~13秒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秒为消耗正常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5.7±

7.1秒

再钙化时间﹤3分钟

血块回缩时间30~60分钟开始,18小时后明显回缩,24小时完全回缩

血块回缩定量 

正常值48~64﹪(平均54.7﹪)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0.2~0.4克/100毫升

纤维蛋白溶酶原(胞浆素原)测定6.8~12.8单位(平均9.61单位)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分钟

血小板第3因子测定10.7±

1.63秒

血小板粘附性测定 

男性34.9±

5.95﹪;

女性39.4±

5.19﹪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直径5厘米圆周内5分钟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三)溶血性疾病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 

3.4~17.1umol/L

直接胆红素 

0~6.8umol/L

间接胆红素 

3.4~10.2umol/L

黄疸指数 

4~6单位

游离血红蛋白 

﹤5毫克﹪

结合珠蛋白 

50-200毫克﹪

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阴性;

间接阴性

红细胞盐水脆性 

0.42﹪NACL溶液开始溶解;

0.32﹪NACL溶液完全溶解

热抵抗 

正常无溶血

酸溶血试验 

阴性

G6PD含量 

正常成人2.8~9.6±

1.5﹪ 

平均5.0

正常新生儿(脐血)3.4~11.6±

1.9 

平均6.9uM/分钟/克HB/25℃(杜传书报告)

中间脆性0.445~0.4

(四)血红蛋白并检查:

血红蛋白电脉(静电脉)HbA1.20~3.16﹪±

0.49 

平均值2.18﹪

抗碱血红蛋白﹤2﹪

(五)免疫性疾病检查:

免疫球蛋白正常值

lgGlgAlgMlgDlgE

血清含量(毫克)﹪800~1680110~42050~1900.1~0.40.01~0.09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转化率﹥60﹪

E玫瑰花试验﹥60﹪

EAC玫瑰花试验30~40﹪

(六)血液生化检查:

1.全血;

葡萄糖(福林——吴氏法)4.4~6.7mmol/L

非蛋白氮14.3~25mmol/L

尿素氮3.2~7.1mmol/L

肌酐88.4~176umol/L

丙酮酸35~100umol/L

血氨(纳氏试剂显色法)10~60微克﹪

(酚-次氯酸盐法)46~139微克﹪

高铁血红蛋白0.03~0.13克﹪

胆碱酯酶 

比色法 

男性38~57单位;

女性34~53单位

指示剂测定法 

正常pH值变动范围为0.8~2.0,平均1.5±

0.4

酸碱度(动脉血)pH值7.35~7.45

二氧化碳分压 

34~35毫米汞柱(平均40毫米汞柱)

碱剩余(碱缺失)0±

3mmol/L

缓冲碱45~55mmol/L(平均50毫米量/L)

标准碳酸22~26mmol/L(平均24毫米量/L)

2.血浆;

二氧化碳结合为50~62.7容积﹪(22~30mmol/L 

平均25毫米量/L)

3.血清

钠312.8~333.5毫克﹪(135~147mmol/L)

钾15.64~19.55毫克﹪(3.5~5.1mmol/L)

钙9~11毫克﹪(2.25~2.58mmol/L)

磷(无机磷) 

成人 

3.0~5.0毫克﹪(0.97~1.61mmol/L)

儿童 

4~6毫克﹪(1.29~1.94mmol/L)

蛋白结合碘 

4.0~8.0毫克﹪

铁 

男性11~30mmol/L;

女性9~27mmol/L

饱和铁 

男性249~387毫克﹪;

女性204~429毫克﹪

铜 

90~124毫克﹪

氯化钠(以氯化钠计算)570~620毫克﹪ 

(95~105mmol/L)

血清胆碱酯酶 

30000~80000u/L

指示剂法 

pH值变动范围为0.4~0.8

碱性磷酸酶(Bodanskv法)40~110u/L

(King-Armstrong法)5~12单位/L

酸性磷酸酶(Bodanskv法)0.9~1.9u/L

(King-Armstrong法)1~4单位/L

乳酸脱氢酶104~245u/L

血脂

总脂4~7克/L

胆固醇2.86~5.98mmol/L

胆固醇脂占总胆固醇的70~75﹪

磷脂1.4~2.7mmol/L

甘油三酯0.56~1.7mmol/L

脂蛋白电泳 

脂蛋白30~40﹪

脂蛋白60~70﹪

游离脂肪酸 

0.2~0.6mmol/L

总蛋白60~80克/L

白蛋白40~55克/L

球蛋白20~25克/L

纸上电泳分析

白蛋白 

61.7±

1.35﹪

球蛋白5.28±

1.08﹪10.55±

1.0﹪

7.21±

1.38﹪ 

15.2±

2.86﹪

血清粘蛋白(改良Harris法)2~4毫克﹪

(Winzler法)40~90毫克﹪

丙种反应蛋白阴性

抗溶血性链球菌“O”﹤500单位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饱和度94~100﹪

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49.8~63.9容积﹪(平均52容积﹪)

动脉血氧分压95~100毫米汞柱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5~45毫米汞柱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

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

109/升;

6个月~2岁为(11.0~12.0)×

4~14岁为8.0×

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

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

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

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

0~0.01(0~1%)。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无临床意义。

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①增高。

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1)核左移:

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糊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

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

大于10%,为中度左移;

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

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4.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50~300)×

108/升。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DC)。

5.红细胞(RBC或BLC)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

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

1012/升,新生儿为(6.0~7.0)×

1012/升,婴儿为(3.0~4.5)×

1012/升,儿童为(4.0~5.3)×

1012/升。

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6.血红蛋白(1ib或HGB)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RBC)。

7.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正常值】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

8.平均红细胞体积(MCW)

【单位】飞升(f1)。

【正常值】80~95飞升。

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单位】皮克(pg)。

【正常值】27~32皮克。

(1)升高:

(2)降低:

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1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0.32~0.36(32%~36%)。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1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正常值】0.109~0.157(10.9%~15.7%)。

【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

目前,Bassmen提出了平均红细胞体积(或容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类法,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见下表1-1。

1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单位】百分数(%)。

【正常值】约0.0001(0.01%),绝对数<

300/109红细胞(RBC)。

【临床意义】明显增多可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13.网织红细胞(RC或RET)

【单位】个/升(个/L)或百分数(%)。

【正常值】成人绝对数为(24~84)X109/升,百分数为0.005~0.015(0.5%~1.5%);

新生儿绝对数为(144~336)×

109/升,百分数为0.02~0.06(2%~6%)。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4.血沉(ESR)

【单位】毫米/小时(mm/h)。

【正常值】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

(1)增快:

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2)减慢:

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

15.血小板(PLT)

【正常值】(100~300)×

109/升(旧制单位:

10万~30万/mm3)。

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16.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正常值】6.3~10.1飞升。

(1)增高:

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常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脾功能亢进、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17.红斑狼疮(LE)细胞

【正常值】为阴性,即未找到LE细胞。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8.血常规化验报告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