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50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教学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

高一化学教学必须分清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设计合理的教学起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解决教学衔接问题的最终目

的是解决学生学的问题,能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应是高一教师,鉴于临沂三中生源状况,学校领导管理层高度关注高一教师的教学和研究,专门从初中部调剂初中化学教材,组织学习研讨。

使整个备课组对初中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及高一教学方向都能有一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并结合学校实际,规划出专门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时间,时间约为2周(含军训时间)。

2(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

学校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初三和高一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编写初高中教材教学衔接讲义,对需要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提炼。

在高一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门性的衔接教学和渗透性衔接教学。

(1)专门性的衔接教学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我们安排2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

例如:

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补充了以下内容:

?

电离的概念;

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

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对复分解反应成盐进行拓展。

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

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

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

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

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另外,要求学生重读初中化学课本,唤起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有效避免了假期(中考后两个多月)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了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

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衔接之后,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渗透性衔接教学我们是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

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

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同时适时补充以下内容: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化合价的定义;

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

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上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教学工作,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

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时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中考试题《沂蒙晚报》有刊载)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可结合生活中钢铁,合金等的常见运用,讲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等。

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自高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各种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5.指导高一新生建立高中化学错题集,准备红色笔,学会纠错究错。

四、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

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刚跨入高中阶段时,学生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期望值很高,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学习能力、还是知识难易程度都存在着质的跨跃。

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同时高一新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及初中化学教学“慢、细、少,且多次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大,往往记忆、模仿的能力较强,习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大多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

而高中化学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并能使其活学活用。

每年高一我们都组织教师编写《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并收录在年级印刷的《高中生活从这里开始》一书中。

总结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经验是:

1.先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

2.勤提问课内课外有许多问题要思考,不明白的多向老师同学请教。

3.多看书通过复习课本内容和参阅高质量相关教辅书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4.精做题做题之前先看书,在看懂书中内容的前提下,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来熟练细致掌握所学知识和技巧,不

宜多“做”题,而应多“看”题。

5.常总结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总结所学内容,训练发散、收敛、整合思维的能力,学会把书看薄、把书看透,学会做学习总结笔记。

五、新课程下关注初高中学生心理衔接

由于高一新生在生理上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学习时普遍存在下列现象:

多数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在潜意识里乐观估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难,便动摇了学习的信心。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更显得枯燥、乏味、抽象;

在做习题或实验时,他们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

因此,教师此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衔接。

帮助他们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端正好学习态度。

经常地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以及能力培养的衔接,他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附:

部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材料

物质分类及其化学式书写

没有分类就没有学科,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类别意识(分类思想)、正确地给物质分类是学好化学的第一步。

不会分类,不知道物质的类别,就很难理性地认识物质和把握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制法乃至用途等。

混合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即有几种不同微粒(分子),有几种不同的纯净物,所以混合物的熔、沸点并不固定。

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而纯净物的成分单一,可写出唯一的化学式(或分子式),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如蒸馏水、氧气等。

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一)单质是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又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1.常见的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写):

2.常见的非金属单质:

气态非金属单质:

?

固态非金属单质:

液态非金属单质:

3.稀有气体单质(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写):

(二)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

化合物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又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氢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等等。

1.氧化物:

组成元素含氧和另一种元素,大多数氧化物中氧元素为-2价,这类普通氧化物又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还有一些复杂的氧化物(如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

(1)酸性氧化物——例如:

(2)碱性氧化物——例如:

(3)两性氧化物——例如:

规律:

+2.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电解质)。

形式上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有无氧酸(如HCl、HF、HS)和含氧酸(如HSO、HNO、2243HCO)两类。

又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23

举例写出酸的分子式: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些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含氧酸,如:

训练:

常见的酸根名称与符号(请分类写):

(1)含卤素的有:

(2)含N、P的有:

(3)含S的有:

(4)含C、Si的有:

(5)含金属元素的有:

-3.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电解质)。

-形式上由金属阳离子与OH组成。

形如M(OH)n,NH•HO是一种独特的弱碱。

又可分为一32

元碱、二元碱、三元碱。

举例写出下列碱的分子式:

(1)活泼金属形成的强碱

易溶于水的强碱有:

微溶于水的强碱是: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属于中强碱,分子式为:

(2)难溶于水的弱碱:

(3)易溶于水的弱碱是一水合氨:

(4)两性氢氧化物,如:

4.盐:

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又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等。

(1)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盐酸盐中难溶于水,硫酸盐中难溶于水,常见的碳酸盐中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有;

易溶于水的银盐分子式。

再举例写出各6种正盐的化学式:

钠盐:

钾盐:

铵盐:

硝酸盐:

硫酸盐:

铝盐:

盐酸盐:

铜盐:

(2)酸式盐——多元酸(二元或三元)与碱中和时,因碱量不足而使酸没有完全中和而得酸式盐,如(写化学式):

碳酸的酸式盐(碳酸氢盐):

硫酸的酸式盐(硫酸氢盐):

(3)碱式盐——多元碱与酸中和时,因酸的量不足而使碱部分中和而得碱式盐,如(写

化学式):

碱式碳酸铜:

碱式氯化镁:

5.氢化物——氢元素与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分为氢与非金属元素(H为+1价)和氢与活泼金属(H为-1价)两种情况。

卤素氢化物:

O、S的氢化物:

N、P的氢化物:

C、Si的氢化物:

Na、Ca的氢化物:

6.金属的碳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

二硫化亚铁:

电石(碳化钙):

化学反应的基本思想

从物质类别入手,视化合物的组成,着眼于化合物的生成与分解,可了解其化合反应思

想和分解反应思想;

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除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可以从大中

和思想以及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看化合物之间的离子互换型反应。

1.化合反应——几种物质仅生成一种化合物。

化合物越稳定化合反应越容易。

(1)生成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O?

2

金属+O?

S?

SO?

SO23

C?

CO?

CO2

(2)生成氢化物的化合反应

(3)生成酸的化合反应

(4)生成碱的化合反应

(5)生成盐的化合反应

无氧酸盐:

含氧酸盐: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生成几种物质。

化合物越不稳定越容易分解;

越稳定越难分解;

必须电解。

氧化物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

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

(1)活泼金属+酸

(2)活泼金属+水

(3)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4)H、C等还原剂加热下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2

(5)铝热反应:

Al+FeO34

(6)较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上述(5)和(6)高一即将学习。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有更难

+-+-+-+-溶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气体生成。

(AB+CD=AD+CB)

(1)酸+碱?

盐+水(中和反应)练习:

(2)酸性氧化物+碱溶液?

盐+水练习:

(3)碱性氧化物+酸溶液?

酸溶液?

盐+水

碱溶液?

(4)酸式盐+碱溶液?

(5)碱式盐+酸溶液?

(6)盐+酸?

新盐+新酸

(7)盐+碱?

新盐+新碱

(8)盐+盐?

新盐+新盐

科学训练园地

一、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根、化合价、化学式的训练程序:

1.依次写出核电荷数1,18的各元素名称和符号:

2.写出+1价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3.?

写出+1价阳离子的符号?

写出+2价阳离子的符号?

写出+3价阳离子的符号?

写出

-1价阴离子的符号?

写出-2价阴离子的符号?

写出-3价阴离子的符号4.常见的包含有+4、+5、+6、+7价的元素的阴离子(原子团)有哪些,标出正化合价

的元素,观察比较这些正价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5.列出变价金属,常见的有哪些,

6.列出常见的多价非金属元素。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训练

1.写出3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6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3.写出6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10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5.写出8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有CO生成的4个化学2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