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73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最后一卷)(扫描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a:

37:

{i:

0;s:

24289:

"16@#@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山东省高考理科综合阅卷领导小组@#@@#@@#@2003.06.16.@#@试题总体评价:

@#@试题没有科学性错误;@#@考查以各科基础知识为主;@#@整个试卷注重能力考查;@#@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答案比较准确,评分标准易于阅卷操作;@#@试题编排顺序较科学;@#@试题区分度较大,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生物学科:

@#@整个试卷注重能力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试题区分度较大。

@#@26题中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要求太专业,与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差距。

@#@27题是一道精典的脊蛙反射实验题,现行教材已取消了此实验,平时中学生物教学中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因此,造成了此题的区分度不高。

@#@化学学科:

@#@试题基本抛弃了以往联系“社会、生活、生产、高新科技”等内容当作考查背景的做法,题干简捷、朴实,文学规范阅读量小。

@#@但Ⅱ卷试题分步提供知识条件,较多试题设问早、角度多、缺乏梯度,给考生答题施加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新教材中增加的知识点考查比例较大,例如,反应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物理学科:

@#@注重基础,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题目注重推陈出新,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理科综合试卷学科间的渗透体现不够;@#@登分框设计不够合理,极易造成登分错误;@#@试题难度较大,不利于区分中下游考生。

@#@@#@一、试题结构@#@科目@#@生物@#@化学@#@物理@#@第Ⅰ卷@#@题数@#@7@#@8@#@7@#@分值@#@42@#@48@#@42@#@分值比例@#@52.5%@#@43.6%@#@38.2%@#@第Ⅱ卷@#@题数@#@3@#@5@#@4@#@分值@#@38@#@62@#@68@#@分值比例@#@47.5%@#@56.4%@#@61.8%@#@全@#@卷@#@题数@#@10@#@13@#@11@#@分值@#@80@#@110@#@110@#@分值比例@#@26.7%@#@36.7%@#@36.7%@#@二、试题特点@#@生物学科@#@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包括7个选择题和3个非选择题,共计80分。

@#@从总体看,题量适中,题目的分值偏大;@#@试题难度适中,第I卷难度系数为0.73,第II卷难度系数为0.48。

@#@试题较好地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生物学知识,其中13项内容中涉及到9项内容,而且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命题较好地贯彻了《考试说明》的精神。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生理过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的情况,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综合测试,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1题考查了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中,有机物和矿质元素的运输问题。

@#@2题考查了过氧化氢酶(蛋白质)与双缩尿试剂的反应问题。

@#@3题考查了植物种子和微生物呼吸的产热问题。

@#@4题利用图形考查了生态农业的生态学原理。

@#@5题考查了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

@#@@#@2.联系生产实际,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6题联系甘薯脱毒问题,考查了组织培养和减数分裂问题。

@#@7题联系抗虫棉的培育,考察了基因工程问题。

@#@26题联系小麦新品种和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考查了遗传规律和杂交育种问题。

@#@@#@3.注重考查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26题要求考生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程序和马铃薯品种间的杂交育种程序。

@#@27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自选实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且预测实验结果。

@#@@#@4.注重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3题、6题、26题、27题的题干信息量比较大,4题、27题、28题利用图形提供信息,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5.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既考查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又考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26题、27题、28题,设计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考查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6.注重学科内综合,学科之间渗透较少。

@#@例如,1题、2题、3题、6题、26题、28题,都需要考生利用生物学科内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才能解答。

@#@而学科之间的渗透较少。

@#@@#@化学学科@#@1.试题结构保持稳定,化学科所占比例与《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数比例相当。

@#@@#@2003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共13道题,共计110分。

@#@其中Ⅰ卷单项选择题8道,48分,占Ⅰ卷总分数的36.4%;@#@非选择题5道,62分,占Ⅱ卷总分数的36.9%。

@#@化学科主、客观题型分数比例约为0.563:

@#@0.437。

@#@同2002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卷)保持一致。

@#@@#@2.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加强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要求,无论Ⅰ卷还是Ⅱ卷都没有出现学科间综合的试题。

@#@@#@3.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全面考查,对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进行采点命题。

@#@@#@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有:

@#@物质结构(8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5题)、化学平衡(12题)、电离平衡(10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11题)、物质的量(31题)、溶解度(14题)、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3题)等。

@#@@#@考查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仅涉及到硫、磷、铁等几种元素。

@#@@#@4.以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内容增加“计算因素”的方式,体现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从定量角度提高考生对分析、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能力的测试要求。

@#@除11、14、31题直接对化学计算进行考查外,在第9、10、12、13、29、30、32等题中均有计算因素出现。

@#@@#@5.以《考试说明》中要求“理解”的主干知识为依托,对考生进行“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难度较2002年有明显提高,如Ⅰ卷13题、Ⅱ卷30、31题等。

@#@@#@6.实验题强化对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的全面考查。

@#@考生虽对33题题干较熟悉,但由于平时对化学实验往往是背的多、做的少,机械动手多、主动思考少,故普遍失分较多。

@#@这方面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7.整个化学学科的试题基本抛弃了以往联系“社会、生活、生产、高新科技”等内容当作考查背景的做法,题干简捷、朴实,文学规范阅读量小。

@#@但Ⅱ卷试题分步提供知识条件,较多试题设问早、角度多、缺乏梯度,给考生答题施加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8.新教材中增加的知识点考查比例较大,例反应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物理学科@#@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包括7个选择题和4个非选择题,共计110分。

@#@从总体看,题量适中,题目的分值偏大;@#@试题难度较大,第I卷平均得分30.28,难度系数为0.72,第II卷平均得分26.40难度系数为0.39。

@#@物理得分56.68难度系数为0.52。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点覆盖面较好,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

@#@高考的《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有19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4个部分,占68%。

@#@19个部分中有4个部分的知识点完全未涉及:

@#@机械振动、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几何光学。

@#@试题以考查相关部分的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为主。

@#@@#@2.重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主旋律。

@#@试题在知识点布局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突出的主旋律:

@#@能量(21、34等)和圆周运动(22、25等)。

@#@这两个考点,每一个都占据了30分以上的份额。

@#@试题考查到的中学物理5个部分知识占分情况见表。

@#@@#@2003年考查到的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占分情况@#@知识内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实验@#@分值@#@61@#@6@#@31@#@6@#@6@#@15@#@占分比例@#@55%@#@5.5%@#@28.2%@#@5.5%@#@5.5%@#@13.6%@#@(注:

@#@实验内容已统计在热学中,但为了突出实验,又单独列出)@#@从表中可看出,物理主干知识力学与电学的试题增加了。

@#@@#@3.试题难度有提高,试题的区分度较好。

@#@@#@4.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设计上重视推陈出新。

@#@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有:

@#@17、18、19、20、21、22、23、24、25共九题。

@#@占题量的90%.设计上有新意,问法上有创新.这些试题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导向。

@#@@#@5.重视对物理实验的考查。

@#@第23题属于常规实验,内容脱俗、形式新颖,体现在:

@#@将常规的电阻丝,改为圆柱体电阻;@#@图像中点的合理选取;@#@图像分析。

@#@本实验题,占物理学科总分的14%,突出了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6.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意识加强了。

@#@不少试题不落俗套,有创意。

@#@例如:

@#@第22、24题,将物理前沿问题通俗化;@#@第25、34题,将实用技术问题理想化。

@#@第23题属于常规实验,内容脱俗、形式新颖,体现在:

@#@将常规的电阻丝,改为圆柱体电阻;@#@图像的误差刮除等等,这又一次体现了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7.重点考查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

@#@全卷基本没有明显的跨学科综合题。

@#@绝大部分是学科内综合。

@#@我们认为,这是从实际出发,符合当前中学的实际情况的。

@#@ @#@三、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双向细目表@#@生物学科@#@知识内容@#@题号@#@题型@#@赋分@#@百分比@#@1.生命的物质基础@#@2@#@选择题@#@6@#@7.5%@#@2.生物体的结构基础@#@3.生物的新陈代谢@#@1、3、28@#@选择题非选择题@#@21@#@26.25%@#@4.生命活动的调节@#@27@#@非选择题@#@14@#@17.5%@#@5.生物的生殖和发育@#@6.遗传、变异和进化@#@26@#@非选择题@#@15@#@18.75%@#@7.生物与环境@#@4@#@选择题@#@6@#@7.5%@#@8.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5@#@选择题@#@6@#@7.5%@#@9.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10.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1.细胞与细胞工程@#@6@#@选择题@#@6@#@7.5%@#@12.遗传与遗传工程@#@7@#@选择题@#@6@#@7.5%@#@13.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总计@#@80@#@考查的内容@#@题号@#@题型@#@分值@#@百分比@#@合计分值@#@百分比@#@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原子结构@#@8@#@选择@#@6@#@5.5%@#@30@#@27.3%@#@电离平衡@#@10@#@选择@#@6@#@5.5%@#@化学平衡@#@12@#@选择@#@6@#@5.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3@#@选择@#@6@#@5.5%@#@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5@#@选择@#@6@#@5.5%@#@元素@#@化合物@#@氧族、氮族@#@32@#@填空@#@7@#@6.4%@#@7@#@6.4%@#@有机@#@化学@#@官能团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29@#@填空@#@7@#@6.4%@#@20@#@18.2%@#@有机物结构推断和结构是书写@#@30@#@推断填空@#@13@#@11.8%@#@化学@#@实验@#@混合气体组成判断@#@9@#@选择@#@6@#@5.5%@#@28@#@25.5%@#@氢氧化亚铁的制备@#@33@#@填空@#@22@#@20%@#@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1@#@选择@#@6@#@5.5%@#@25@#@22.7%@#@溶解度的计算@#@14@#@选择@#@6@#@5.5%@#@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1@#@推断填空@#@13@#@11.8%@#@化学学科@#@物理学科@#@内容@#@分值/题号@#@知识点@#@卷Ⅰ@#@卷Ⅱ@#@合@#@计@#@总@#@计@#@选择题@#@实验@#@计算@#@力@#@学@#@物体的运动@#@61@#@(55.5%)@#@力物体的平衡@#@3/166/19@#@9@#@牛顿运动定律@#@15/245/25@#@20@#@动量,动量守恒@#@6/25@#@6@#@机械能、转化和守恒@#@20/34@#@机械振动@#@6@#@机械波@#@6/18@#@热@#@学@#@分子运动论,热和功@#@3/20@#@3@#@6@#@(5.5%)@#@气体@#@3/20@#@3@#@电@#@磁@#@学@#@电场@#@3/16@#@3@#@31@#@(28.2%)@#@稳恒电流@#@15/23@#@15@#@磁场@#@6/22@#@6@#@电磁感应@#@7/25@#@7@#@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6@#@(5.5%)@#@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6/21@#@原子和原子核@#@6/17@#@6@#@(5.5%)@#@单位制@#@合计@#@42@#@68@#@110@#@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卷统计@#@题号@#@科目@#@满分@#@平均分@#@难度@#@区分度@#@1@#@生物@#@6@#@3.69@#@0.61@#@0.32@#@2@#@生物@#@6@#@4.06@#@0.68@#@0.47@#@3@#@生物@#@6@#@3.73@#@0.62@#@0.20@#@4@#@生物@#@6@#@5.58@#@0.93@#@0.13@#@5@#@生物@#@6@#@4.41@#@0.74@#@0.41@#@6@#@生物@#@6@#@5.52@#@0.92@#@0.22@#@7@#@生物@#@6@#@3.76@#@0.63@#@0.34@#@8@#@化学@#@6@#@5.09@#@0.85@#@0.27@#@9@#@化学@#@6@#@4.69@#@0.78@#@0.26@#@10@#@化学@#@6@#@4.37@#@0.73@#@0.45@#@11@#@化学@#@6@#@4.99@#@0.83@#@0.37@#@12@#@化学@#@6@#@4.36@#@0.73@#@0.35@#@13@#@化学@#@6@#@3.73@#@0.62@#@0.52@#@14@#@化学@#@6@#@4.75@#@0.79@#@0.43@#@15@#@化学@#@6@#@3.67@#@0.61@#@0.47@#@16@#@物理@#@6@#@4.83@#@0.81@#@0.36@#@17@#@物理@#@6@#@4.98@#@0.83@#@0.33@#@18@#@物理@#@6@#@5.38@#@0.90@#@0.23@#@19@#@物理@#@6@#@3.79@#@0.63@#@0.58@#@20@#@物理@#@6@#@4.80@#@0.80@#@0.37@#@21@#@物理@#@6@#@3.92@#@0.65@#@0.48@#@22@#@物理@#@6@#@2.58@#@0.43@#@0.48@#@一卷小计@#@科目@#@满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生物@#@42@#@30.76@#@0.73@#@7.68@#@化学@#@48@#@35.64@#@0.74@#@9.55@#@物理@#@42@#@30.28@#@0.72@#@8.83@#@合计@#@132@#@96.68@#@0.73@#@18.69@#@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统计@#@题号@#@科目@#@满分@#@平均分@#@难度@#@区分度@#@23@#@物理@#@15@#@7.08@#@0.47@#@0.43@#@24@#@物理@#@15@#@11.15@#@0.74@#@0.50@#@25@#@物理@#@18@#@6.37@#@0.35@#@0.60@#@26@#@生物@#@15@#@6.67@#@0.44@#@0.34@#@27@#@生物@#@14@#@5.14@#@0.37@#@0.27@#@28@#@生物@#@9@#@6.29@#@0.70@#@0.34@#@29@#@化学@#@7@#@3.92@#@0.56@#@0.54@#@30@#@化学@#@13@#@5.51@#@0.42@#@0.48@#@31@#@化学@#@13@#@2.35@#@0.18@#@0.20@#@32@#@化学@#@7@#@3.64@#@0.52@#@0.49@#@33@#@化学@#@22@#@10.19@#@0.46@#@0.35@#@34@#@物理@#@20@#@1.80@#@0.09@#@0.18@#@二卷小计@#@科目@#@满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生物@#@38@#@18.09@#@0.48@#@19.43@#@化学@#@62@#@25.80@#@0.42@#@10.80@#@物理@#@68@#@26.40@#@0.39@#@12.98@#@合计@#@168@#@70.20@#@0.42@#@25.9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统计@#@科目@#@满分@#@平均分@#@难度@#@生物@#@80@#@48.85@#@0.61@#@化学@#@110@#@61.44@#@0.56@#@物理@#@110@#@56.68@#@0.52@#@合计@#@300@#@166.97@#@0.56@#@生物学科@#@26题:

@#@本题15分,平均得分6.38分。

@#@本题分为两部分,一、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二、设计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题目的隐蔽性、干扰性强,但是要求明确具体,重点考察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审题能力,应变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

(1)审题不细,没有注意到“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将要选育的(aaBB)写成了亲本;@#@没有注意到“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将亲本写成了纯合体;@#@要求写三代,写到了第四代。

@#@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不清楚,例如,亲本写不对;@#@第三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写不出来,或写不完整。

@#@(3)图解不规范,例如,不写亲本;@#@亲本基因型两对分开写;@#@配子的基因型与个体的基因型不分;@#@杂交与自交的符号不分。

@#@(4)概念不清,分不清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写成自交(5)书写混乱。

@#@@#@27题:

@#@本题14分,平均得分6.69分。

@#@本题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自选实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证明背根具有传人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重点是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

(1)思路不清。

@#@因为主要是涉及初中生物学知识,已经遗忘,不明白题意。

@#@例如,重复题干中的已知过程而不得分。

@#@

(2)概念不清。

@#@例如,不清楚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背根和腹根的关系。

@#@(3)实验设计的能力差。

@#@例如,不知道剪断或阻断而不得分;@#@剪断或阻断后不能正确刺激和预测结果;@#@先剪断腹根而无法完整的进行实验等。

@#@(4)审题不细。

@#@例如,试图证明腹根不具有传入功能,而用了几个实验材料。

@#@@#@28题:

@#@本题9分,平均得分5.15分。

@#@本题是根据“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回答问题。

@#@主要考察考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

(1)理解错误。

@#@例如,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特殊性和一般生物的新陈代谢相混淆,错答上。

@#@

(2)概念不清。

@#@例如,呼吸作用产生水,错答成无氧呼吸产生水;@#@对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中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概念不清,将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错答成酶量的减少,酶量的变化。

@#@@#@化学学科@#@1.统计结果分析@#@若难度以P>@#@0.7为容易,P<@#@0.4为难,则@#@Ⅰ卷:

@#@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

@#@0:

@#@6:

@#@2@#@Ⅱ卷:

@#@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

@#@0:

@#@1:

@#@3@#@全卷:

@#@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

@#@0:

@#@7:

@#@5@#@分值比例:

@#@易、中、难为:

@#@0:

@#@37:

@#@63@#@2.Ⅱ卷主要错误统计及分析:

@#@@#@29题:

@#@本题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部分考生出错的主要表现,有:

@#@①审题不清,不能按题意要求答题,如题目要求写出B的甲酯聚合物的结构简式,而部分考生则写出B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②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化学用语掌握的不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如写聚合物时漏掉了聚合度n;@#@书写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漏掉生成物水;@#@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时,出现多氢少氢的低级错误;@#@对羟基羧酸的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从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上还区分不清,并且不会根据题意灵活做出判断和答题。

@#@@#@30题:

@#@答卷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部分学生对官能团的概念掌握不好,只知道醛基(-CHO)、羧基(-COOH)是官能团,而不知道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②题目要求写出E(HOOC-CHBr-CHBr-COOH)在NaOH的醇溶液(足量)作用下生成F时发生两种反应的反应类型,很明显这是考查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酸碱的中和反应,而一部分考生不敢写中和反应,认为中和反应是无机反应,而本题的主干知识是有机内容,他们一是把有机和无机的范畴分得过死,二是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因为题目中根本没有指出“有机反应类型”。

@#@③有些考生书写D的结构简式时,把NaOOC-CH=CH-COONa写成了NaOOC-CHCH-COONa,省略了官能团,结果导致失分;@#@④还有些考生只是机械地背性质,或者是考试时过于着急答题,竟把OHC-CH=CH-COOH与H2反应的产物写成HOOC-CH2CH2-COOH,结果白白丢失2分;@#@@#@31题:

@#@是化学试题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

@#@具体失分表现为:

@#@①审题不仔细,题中明明强调A、B、C是短周期ⅠA、ⅡA元素,而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点;@#@②部分考生不能完全地按题目要求答题,如本题中的第

(1)问,让写几种碳酸盐的名称,而有些考生则写出其化学式,一旦写错一个元素符号,则本小题不得分;@#@③部分考生基本功太差,把几种盐的化学式写错如:

@#@NaCO3、Mg2CO3等;@#@④相当多的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不会充分利用题给条件,把反应物的质量关系转化为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而变型讨论、计算。

@#@这说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工具和思维方法解化学题是很有必要的。

@#@⑤本题的最后一问是计算填空,其标准答案是1.05,除此以外所有答案均不得分,而考生的答对率甚低,说明考生的计算技能还不强,对有效数字的运用还不熟练。

@#@@#@32题:

@#@本题的得分率较高。

@#@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

@#@①没注意到X是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错将X对应的酸写成H2CO3;@#@②对磷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不熟悉,错误地将A判断为Al或C等。

@#@③部分考生忽略了Y是氧化物,受X的影响错误地将Y写成H2SO4。

@#@@#@33题:

@#@本题为实验题,分值较高(22分),试卷上反映出的问题有:

@#@@#@①配置FeSO4溶液时既要防止Fe2+被氧化,又要防止其水解,而考生对此掌握的不全面,多数考生只答加铁防氧化,而忽略了加稀硫酸防水解;@#@还有少数考生,机械地套用铁和稀盐酸,忽略了引进新的杂质。

@#@@#@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标准答案为“煮沸”,但写“加热”勉强也给分,绝大多数的考生不理解“加热”和“煮沸”的区别,说明在平时的实验中没有做到规范操作。

@#@@#@③方法二中的(3),标准答案是:

@#@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2分)。

@#@当排出的氢气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2分)。

@#@考生一般最多得2分,因为他们只强调“通一段时间氢气,或赶尽Ⅱ中空气。

@#@”但未说明怎样证明氢气已赶尽。

@#@另外,相当多的考生对何为“实验步骤”弄不清,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还是怎样做到什么?

@#@回答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失分。

@#@@#@物理学科@#@1.统计结果分析@#@若难度以P>@#@0.7为容易,P<@#@0.4为难,则@#@卷一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

@#@4:

@#@3:

@#@0@#@卷二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1:

@#@1:

@#@2@#@全卷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5:

@#@4:

@#@2@#@分值比例:

@#@易、中、难39:

@#@33:

@#@38@#@@#@2.卷Ⅱ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高考物理科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审题不细,粗心大意,不按要求答题,不使用题给的符号而乱用符号又不加说明;@#@知识面窄、表述能力和论述能力欠佳,词不达意,方程与运算过程混乱,说理不清,逻辑性不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灵活运用;@#@分析综合能力差,不会分析隐含条件,不会分析物理过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差,简单的运算错误很多,有的列出了方程却解不出结果,不会根据图像分析和表达物理问题;@#@不懂实验原理,实验仍是薄弱环节。

@#@@#@以下逐题分析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题:

@#@实验题,测金属电阻率。

@#@平均得分:

@#@7.08,难度:

@#@0.47。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

@#@游标卡尺的读数;@#@伏安法测电阻;@#@图像分析以及应用。

@#@学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

@#@①游标卡尺的读数错误②伏安法测电阻安培表内接③做图像点的选取错误④运算错误。

@#@@#@24题:

@#@平均得分:

@#@11.15,难度:

@#@0.74。

@#@本题比较常规、典型,针对学科知识重点,考查目的明确,是学生重点复习和掌握的知识点。

@#@阅读量较小,便于学生审题。

@#@题意清楚、明确,是一道好题。

@#@本题平均得分10分。

@#@典型错误有:

@#@①数字运算不准确,数量级有误②不写单位或单位有误③体积公式不会写④公式符号推";i:

1;s:

11787:

"力、电综合问题思路分析@#@“3+X”综合能力测试就其试题结构而言,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考查.其次是学科间的综合.以力、电知识为载体的综合命题是科内综合的主要形式之一.@#@考生在力、电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突出表现为:

@#@

(1)不能对带电体进行全面的受力情况分析,常出现漏力的情况,导致错误.

(2)面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生搬硬套重力场中物体运动的规律导致错误.(3)对力学中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在场中的适用性感到困惑,不能据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情况灵活选择力学规律求解.@#@●难点磁场@#@1.(★★★)(2001年全国)如图21-1所示,虚线框abcd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2bc,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实线框@#@图21-1@#@a′b′c′d′是一正方形导线框,a′b′边与ab边平行.若@#@将导线框匀速地拉离磁场区域,以W1表示沿平行于ab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W2表示以同样速率沿平行于bc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则@#@A.W1=W2   B.W2=2W1@#@C.W1=2W2 D.W2=4W1@#@图21-2@#@2.(★★★★)如图21-2甲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水平面上,两轨道间距l=@#@0.20m,电阻R=1.0Ω;@#@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现在一外力F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1-2乙所示.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案例探究@#@图21-3@#@[例1](★★★★)如图21-3所示,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    板相距为d,在板上有个小孔,电容器固定在一绝缘底座上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总质量为M.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铅丸对准小孔水平向左运动(重力不计),铅丸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板最小距离为d/2,此时电容器移动的距离________.@#@命题意图: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B级要求.@#@错解分析:

@#@考生缺乏对整个物理过程的深入剖析,难以挖掘"@#@带电铅丸与左板距离最小时速度相等"@#@这一隐含条件,从而无法据动量守恒定律及动能定理切入求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设铅丸带电量为q,初速度为v0,电容器中场强为E.当铅丸进入电容器时,电容器中的电场对铅丸的电场力做功,使铅丸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而铅丸对电容器的作用力对电容器做功,电容器向左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当铅丸离左极板距离为@#@d/2时,铅丸和极板共速,其速度为v,电容器移动距离为s,铅丸和电容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

@#@@#@mv0=(m+M)v@#@由动能定理得电场力对m做的功为@#@-Eq·@#@(s+)=mv2-mv02@#@电场力对M做的功为Eqs=Mv2@#@所以有-Eq=(m+M)v2-mv02@#@所以s=·@#@@#@图21-4@#@[例2](★★★★★)如图21-4所示,在竖直放置的两条平行光滑@#@长导轨的上端,接有一个电容为C、击穿电压为UB的电容器,@#@有一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现在有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金属杆ef,在t=0时以初速度v0沿@#@导轨下滑.问:

@#@金属杆ef下滑多长时间电容器就被击穿?

@#@假设图中任何部分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命题意图: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B级要求.@#@错解分析:

@#@对题目中呈现的物理过程缺乏细致的综合分析,弄不清过程中充电电流、导体棒下滑加速度及充电电压三者间的逻辑制约关系,尤其找不到I=CBLa这一问题切入点,使思路陷入绝境.@#@解题方法与技巧:

@#@先分析金属杆的运动情况.由于电路中电阻忽略不计,所以电容器两端电压UC等于金属杆两端的感应电动势,即UC=BLv①@#@在金属杆的运动方向上有@#@mg-BLI=ma②@#@②式中的I为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因此I=ΔQ/Δt=C·@#@ΔUC/Δt@#@=CBLΔv/Δt=CBLa③@#@③式代入②式@#@a=mg/(m+CB2L2)④@#@④式表明金属杆做匀加速运动,因此t时刻的速度@#@vt=v0+at=v0+[mgt/(m+CB2L2)]⑤@#@当电容器两端电压UC=UB时,电容器被击穿,由①式可知此时速度@#@v=UB/BL⑥@#@⑥代入⑤可知当t=(UB/BL-v0)(m+CB2L2)mg时,电容器将被击穿.@#@●锦囊妙计@#@一、高考走势@#@从历年高考试题可以观察到:

@#@@#@1.力、电综合命题多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动态分析,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等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命题在能力立意下,惯于物理情景的重组翻新,设问的巧妙变幻,即所谓旧题翻新,具有不回避重复的考查特点.3.综合能力考试更多地考虑学科内的综合,即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部分、环节、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内综合仍将成为近年综合测试的主题.因此,力、电综合问题,仍将是近年综合测试不可回避的命题热点,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二、力电综合类命题审题思路@#@力电综合类题目以力和能量为主线,通过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的串接渗透作为背景,进行综合命题,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可以以“口诀”的形式加以理解记忆:

@#@@#@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验结果行不行.@#@1.画草图,想情景: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在全面审视题目的条件,解答要求的基础上,对题目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画出示意图(包括受力分析图,运动情景图和轨迹图),借助图示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景.@#@2.选对象,建模型:

@#@通过对整个题目的情景把握,选取研究对象,通过抽象、概括或类比等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受力分析.如案例1,通过类比将铅丸与木板的作用转化为已有的"@#@子弹击木块"@#@模型,案例2将金属杆等效为电源模型,其电路等效为一个含电容器的电流回路模型,从而使解题思路显性化.@#@3.分析状态和过程:

@#@对物体参与的全过程层层分析,对每一个中间过程的特点规律加以研究.分析挖掘相邻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寻找各阶段物理量的变化与联系.@#@4.找规律、列方程:

@#@在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寻找题设条件与所求未知物理量的联系,从力的观点或能量的观点,依物理规律(牛顿第二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动量守恒定律等)列出方程求解.@#@5.检验结果行不行:

@#@对题目的所求结果进行检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物理意义上的表述和讨论.@#@此外,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对物体受力分析要全面,切忌漏力,要时刻关注电场力(F=qE),安培力(F=BIl),洛伦兹力(F=qvB)在具体情景中随物体带电属性(电荷的正负),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特点.第二,力学的规律普遍适于力电综合问题的求解.利用能量观点分析求解时,不再拘泥于机械能间转化,要总揽全局,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能量间(机械能与电势能、磁场能、内能等)的转化途径与转化方向,从而列出能量转化和守恒方程.@#@●歼灭难点训练@#@图21-5@#@1.(★★★★★)如图21-5所示,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E中,有一带@#@电体P自O点竖直向上入射,它的初动能为EkO=4J,当P上升至最高点M时,动@#@能Ekm=5J.那么,当它向下运动通过与O在同一水平线上的O′点时,其动能   EkO′=________J.@#@图21-6@#@2.(★★★★)如图21-6所示,均匀导线制成的金属环,垂直磁场方向放在@#@磁感强度为1T的匀强磁场中,圆环总电阻为0.4Ω,另有一直导体@#@OP长10cm,其电阻为0.1Ω,一端处于圆环圆心,另一端与圆环相接,@#@金属转柄OQ的电阻为0.1Ω,它以10转/s的转速沿圆弧转动,求OP中电流的最@#@小值是多少?

@#@方向如何?

@#@@#@3.(★★★★)有一种质谱仪的结构如图21-7所示.带电粒子经过S1和S2之间的电场加速@#@后,进入P1、P2之间的狭缝.P1、P2之间存在着互相正交的磁场B1和电场E,只@#@有在这一区域内不改变运动方向的粒子才能顺利通过S0上的狭缝,@#@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2的匀强磁场区域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打在屏A’A@#@上并发出亮光,记录下亮光所在的位置,量取狭缝到亮光的距离d,@#@图21-7@#@即可测出带电粒子的荷质比为多少?

@#@@#@4.(★★★★★)有一个内阻及损耗均不计的直流发电机,其定子的@#@磁场恒定,先把它的电枢线圈与一个电阻R连接,再在电枢的转轴上缠绕足够长的轻@#@绳,绳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如图21-8(a)所示,重物最后以v1速度匀速下@#@降.现将一不计内阻、电动势为E的电源接入电路,如图(b)所示,悬挂重物不变,最@#@后重物以v2的速度匀速上升,求v2等于多少?

@#@@#@图21-8@#@5.(★★★★★)为了测量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可采用如图21-9(a)所示的装置,它是由一块安装在列车车头底部的强磁体和埋没在轨道地面的一组线圈及电流测量记录仪组成(记录测量仪未画出).当列车经过线圈上方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被记录下来,据此求出列车在各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图21-9@#@如图21-9(b)所示,假设磁体端部磁感应强度B=0.004T,且全部集中在端面范围内,与端面相垂直.磁体的宽度与线圈宽度相同且都很小,线圈匝数n=5,长为0.2m,电阻R=0.4Ω(包括引出线的电阻),测试记录下来的电流——位移图,如图21-9(c)所示.试求列车经过线圈Ⅰ和Ⅱ时的速度及此区间的加速度.@#@6.(★★★★★)一段铜导线变成∏形,它的质量为m,上面一段长为l,处在很强的匀强磁场B中,如图21-10所示.导线下面两端分别插在两只水银杯里,两杯水银与一带开关的内阻小的外电源连接.当S一接通,导线便从水银杯里跳起,离开水银,导线上升高度为h,求通过导线的电量.@#@图21-10@#@6@#@";i:

2;s:

4267:

"斯克教育力的正交分解专项练习@#@1.如图6所示,θ=370,sin370=0.6,cos370=0.8。

@#@箱子重G=200N,箱子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30。

@#@要匀速拉动箱子,拉力F为多大?

@#@@#@2.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

@#@求:

@#@@#@

(1)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

(2)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10所示,在倾角为α=37°@#@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档板和斜面之间放一个重力G=20N的光滑球,把球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档板的方向分解为力F1和F2,求这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

@#@@#@4.长为20cm的轻绳BC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在中点系上一重60N的重物,如图11所示:

@#@@#@

(1)当BC的距离为10cm时,AB段绳上的拉力为多少?

@#@@#@

(2)当BC的距离为10cm时.AB段绳上的拉力为多少?

@#@@#@5.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F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沿天花板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与顶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6.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倾角为370,求:

@#@@#@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要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应沿斜面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推力?

@#@@#@(sin370=0.6,cos370=0.8)@#@7.质量为9.8kg的木块放水平地面上,在大小为30N,方向与水平成370斜向上拉力作用下恰好沿水平地面匀速滑动.若改用水平拉力,使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仍匀速滑动,水平拉力应为多大?

@#@@#@(取sin370=0.6,cos370=0.8.)@#@8.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用与竖直方向成的斜向右上方的推力把该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并使它沿墙壁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求推力的大小。

@#@(,)@#@斯克教育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1.求下列情况下粗糙水平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m匀速下滑)M、m均静止@#@m加速下滑,M静止@#@2.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着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作用@#@3.如图,质量m=5kg的木块置于倾角q=37°@#@、质量M=10kg的粗糙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N的力F推物体,使木块静止在斜面上,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

@#@@#@4.如图所示,三个物体均静止,F=2N(方向水平),则A与B之间,B与C之间,C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C@#@A@#@B@#@F@#@A.0、0、0B.0、1N、1N@#@C.0、2N、2ND.2N、2N、2N@#@5.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力F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A.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D.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6.如下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人拉绳的力是200NB.人拉绳的力是100N@#@C.人的脚给木块的摩擦力向右D.人的脚给木块的摩擦力向左@#@7.如图所示,测力计、绳子和滑轮的质量都不计,摩擦不计,物体A重40N,物体B重1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0NB.测力计示数20N@#@C.物体A受到的合外力是30ND.测力计示数30N@#@";i:

3;s:

8239:

"@#@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节选@#@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吸收绿光@#@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4、关于免疫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中都含有B细胞、T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5、在生命活动发展过程中,证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能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29、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作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GA溶液@#@缓冲液@#@半粒种子10个@#@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步骤1@#@步骤2@#@1@#@0@#@1@#@带胚@#@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25℃保温10分钟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2@#@0@#@1@#@去胚@#@++++@#@3@#@0.2@#@1@#@去胚@#@++@#@4@#@0.4@#@1@#@去胚@#@+@#@5@#@0.4@#@1@#@不加种子@#@++++@#@注:

@#@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

(1)a-淀粉酶催化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30.(9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和_______。

@#@@#@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引入高浓度普糖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和______这两种细胞中进行加工的。

@#@@#@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固定的能量。

@#@@#@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管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

@#@@#@32.(10分)@#@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趐红眼:

@#@长翅棕眼:

@#@小趐红眼:

@#@小趐棕眼=3:

@#@3:

@#@1:

@#@1。

@#@@#@回答下列问题:

@#@@#@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

@#@落种傲法历1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_________。

@#@@#@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队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

@#@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

@#@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

@#@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__________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

(1) @#@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法或______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

(2) @#@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 @#@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

@#@@#@(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

@#@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

@#@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

@#@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_______。

@#@@#@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

@#@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

@#@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答案@#@CDCACB@#@4@#@";i:

4;s:

5538: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活性炭②过氧化钠③氯水④二氧化硫⑤臭氧@#@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3S+6KOH2K2S+K2SO3+3H2O中,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质量比是:

@#@@#@  A、1:

@#@1    B、1:

@#@2    C、1:

@#@3    D、2:

@#@3@#@  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D@#@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4.将8g硫在16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为@#@  A、22.4L   B、11.2L   C、5.62   D、15L@#@ 5.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   B、NO   C、NO2   D、CO@#@  6.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一定条件下,SO2既可以充当氧化剂,又可以充当还原剂@#@  B.SO2溶于水可以生成硫酸@#@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7.下列反应中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  A.Cl2通入水中        B.Cl2通入FeCl2溶液中@#@  C.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D.NO2通入水中@#@  8.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H2、O2、N2、        B、O2、NO、NO2 @#@  C、H2、N2、NH3         D、NH3、HCl、NO2@#@  9.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10.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11.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A.3∶1    B.1∶3    C.1∶2   D.2∶1@#@  12.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  C.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质量之比为1∶1@#@  13.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  A.饱和烧碱溶液        B.饱和小苏打溶液@#@  C.饱和纯碱溶液        D.浓硫酸@#@ @#@ 14.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

@#@反应式为:

@#@@#@  NaNO2+NH4Cl==NaCl+N2↑+2H2O↑+Q实验装置如右图示,试回答:

@#@@#@            @#@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2)B部分的作用是()@#@  a.冷凝  b.冷却氮气  c.缓冲氮气流@#@  (3)加热前必须进行一个操作步聚是:

@#@_____________;@#@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4)收集N2前必须进行的步聚是:

@#@________________;@#@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

@#@@#@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15.今有HCl、Cl2、H2S、NH3、NO、NO2、CO2、H2、SO2等气体,问:

@#@@#@  

(1)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_______。

@#@@#@  

(2)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

@#@@#@  (3)比空气轻的气体是___________。

@#@@#@  (4)用水作溶剂,可作喷泉实验的是___________。

@#@@#@  (5)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___________。

@#@@#@  (6)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___________。

@#@@#@  (7)能使品红试纸褪色的是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活性炭为吸附褪色,过氧化钠、氯水、臭氧为氧化褪色,二氧化硫为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选D。

@#@@#@  2.B3.D4.B5.A6.A7.B8.A9.B10.A11.C12.B@#@  13.B@#@  解析:

@#@饱和烧碱与饱和纯碱溶液既吸收SO2吸收CO2;@#@浓硫酸不能吸收SO2,故不可能。

@#@@#@  14.

(1)C@#@  

(2)a@#@  (3)检查气密性;@#@此反应是放热的,可利用反应放热继续维持反应的进行.@#@  (4)将装置内空气排出@#@  15.

(1)H2S、NH3           

(2)Cl2、H2S、NO、NO2、SO2@#@    (3)NH3、H2            (4)HCl、NH3、NO2、SO2@#@    (5)HCl、Cl2、H2S、NO2、CO2、SO2  (6)HCl、H2S、NO2、CO2、SO2、Cl2(7)Cl2、SO2@#@";i:

5;s:

11812:

"@#@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2F2+2H2O==4HF+O2B.C+H2OCO+H2@#@C.2Na+2H2O==2NaOH+H2↑D.Cl2+H2O==HCl+HClO@#@2.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HCO3-→CO2B.MnO4-→Mn2+ C.FeO→Fe3O4D.H3AlO3→HAlO2@#@3.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Cl2>@#@Fe3+>@#@I2B.BrO3->@#@Cl2>@#@ClO3->@#@I2>@#@Fe3+@#@C.BrO3->@#@ClO3->@#@Cl2>@#@Fe3+>@#@I2D.BrO3->@#@ClO3->@#@Fe3+>@#@Cl2>@#@I2@#@4.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3B.2:

@#@3C.1:

@#@1 D.4:

@#@3@#@5.用下列方法:

@#@①KMnO4受热分解②KClO3受热分解(用MnO2作催化剂)@#@③2H2O22H2O+O2↑④2Na2O2+2H2O==4NaOH+O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四种方法中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之比是 ()@#@A.3:

@#@2:

@#@1:

@#@4B.1:

@#@1:

@#@1:

@#@1C.1:

@#@2:

@#@1:

@#@2 D.2:

@#@2:

@#@1:

@#@1@#@6.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H2+Cl22HCl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2H2O2H2↑+O2↑@#@④CuO+2HNO3==Cu(NO3)2+H2O⑤2HgO2Hg+O2↑@#@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④⑤@#@7.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的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后X的化合价为 ()@#@A.+1 B.+2C.+3 D.+4@#@8.能从水溶液中还原6molH+的是 ()@#@A.2molFeB.6molOH-C.6molI- D.6molNa@#@9.下列离子中最易给出电子的是 ()@#@A.Cl-B.Cu2+C.Fe2+ D.F-@#@10.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A.H2SO3>@#@I->@#@Fe2+>@#@NOB.I->@#@Fe2+>@#@H2SO3>@#@NO@#@C.Fe2+>@#@I->@#@H2SO3>@#@NOD.NO>@#@Fe2+>@#@H2SO3>@#@I-@#@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至二个选项符合题意)@#@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B.物质在变化中失去电子,此物质是氧化剂@#@C.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即是氧化还原反应@#@D.发生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B.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C.还原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D.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物质@#@14.已知反应:

@#@①2A-+C2==2C-+A2②2C-+B2==2B-+C2③2D-+C2==2C-+D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

@#@A2>@#@B2>@#@C2>@#@D2 B.D-不能被B2氧化@#@C.氧化能力:

@#@B2>@#@C2>@#@D2 D.还原性:

@#@A->@#@B-@#@15.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质量之比为71:

@#@42倒入烧瓶中,同时滴入适量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 ()@#@A.Cl2B.Cl2O C.ClO2D.Cl2O3@#@16.在反应HgS+O2==Hg+SO2中,氧化剂和还原产物分别是 ()@#@A.O2,Hg B.HgS,Hg@#@C.O2,Hg和SO2 D.O2,SO2@#@17.在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中,得电子的原子和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A.5:

@#@1B.1:

@#@5 C.1:

@#@1D.3:

@#@1@#@18.水作为还原剂的反应是 ()@#@A.2Na+2H2O==2NaOH+H2↑ B.SO3+H2O==H2SO4@#@C.2F2+2H2O=4HF+O2 D.2H2+O22H2O@#@19.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和碘按下式发生反应:

@#@2KClO3+I2==2KIO3+Cl2,由此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B.还原性:

@#@I2>@#@Cl2@#@C.非金属性:

@#@I2>@#@Cl2 D.氧化性:

@#@KClO3>@#@I2@#@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21.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X2+Y2-。

@#@现有下列叙述:

@#@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Y2-是还原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X2+具有氧化性、⑦Y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22.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反应是 ()@#@A.PCl3→PCl5B.MnO4-→Mn2+C.SO2→HSO3-D.S2O32-→S4O62-@#@三、填空题@#@23.(8分)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元素被还原,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HCl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________。

@#@@#@24.(1分)按反应式N2H5++4Fe3+—→4Fe2++Y+…,在水溶液中,N2H5+离子将Fe3+还原为Fe2+,作为N2H5+离子的氧化产物Y可能是________。

@#@@#@25.(2分)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4+HBr—→Br2+MnBr2+KBr+@#@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

@#@若消耗15.8g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是________g。

@#@@#@26.(5分)⑴实验室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共热反应,MnO2被还原成MnCl2并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KMnO4是常用的氧化剂。

@#@在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成Mn2+。

@#@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在室温下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

@#@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看,以上三种方法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比较以上三个反应,可认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

@#@@#@27.(4分)比较下列微粒的氧化性强弱:

@#@(用“>@#@”、“=”或“<@#@”表示)@#@⑴SO2_____SO3⑵Cu2+_____Fe2+⑶MnO2______KMnO4⑷Ag+______Cu2+@#@28.(7分)在加热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

@#@鉴于制得的氧气里有氯气的气味,生成的氯酸钾带紫红色,认为反应过程如下:

@#@@#@①2KClO3+2MnO22A+B↑+C↑②2AD+MnO2+C↑③B+D2KCl+@#@MnO2+C↑@#@⑴写出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⑵第①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__。

@#@@#@⑶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4分)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

@#@@#@A.Na2O2+HCl—→H2O2+NaClB.Ag2O+H2O2—→Ag+O2↑+H2O@#@C.H2O2H2O+O2↑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⑴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__。

@#@@#@⑵H2O2既体现气体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

@#@@#@⑶H2O2体现酸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3分)录像用的高性能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CoxFe3-xO3+x的化合物。

@#@已知氧为-2价,钴(Co)和铁可能是呈现+2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则x值为____________,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1.(8分)按要求写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⑴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是分解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金属单质Hg生成的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分)K2Cr2O7是一种橙红色且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当它被还原成三价铬时,颜色有明显变化。

@#@据此,当交通警察发现汽车行驶反常时,就上前拦车,并让司机对填充了吸附有K2Cr2O7的硅胶颗粒的装置吹气。

@#@若发现硅胶变色达到一定程度,即证明司机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K2Cr2O7跟___________(写化学名称)发生了反应。

@#@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33.(5分)化工厂常用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其反应式为3Cl2+8NH3==6NH4Cl+N2,当有160.5gNH4Cl产生时,被氧化的氨气是多少克?

@#@@#@34.(5分)在3BrF3+5H2O==9HF+HBrO3+O2↑+Br2反应中,若有5.4gH2O分子被氧化,求被水还原的BrF3是多少克?

@#@@#@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1、D2、B3、C4、A5、D6、A7、C8、D9、C10、A11、AC12、C@#@13、BD14、CD15、C16、D17、A18、C19、C20、AD21、B22、AD@#@23、K2Cr2O7HClClCrCl2CrCl3还原性和酸性6e-(每空1分)24、N225、HBr40.5@#@26、⑴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⑵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⑶4HCl+O22Cl2+2H2O⑷氯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⑸KMnO4>@#@MnO2>@#@O2(每小题1分)@#@27、⑴<@#@⑵>@#@⑶<@#@⑷>@#@(每小题1分)@#@28、⑴KMnO4Cl2O2K2MnO4⑵KMnO4和O2Cl⑶Cl2+K2MnO4==2KCl+MnO2+O2(每线1分)@#@29、⑴D⑵C⑶A这一反应可看作是强酸制弱酸的反应(每线1分)@#@30、1+3+2(每线1分)@#@31、@#@(反应式各1分,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各1分)@#@32、酒后驾车酒精(或乙醇)K2Cr2O7酒精(每空1分)33、17g(5分)34、27.4g(5分)@#@-5-@#@";i:

6;s:

2394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

@#@@#@知识内容@#@等级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规律@#@C@#@C@#@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

@#@@#@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2.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纯合体——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DD、dd、AABBCC、ddeerr@#@杂合体——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eg:

@#@Dd、AaBB、Ddeerr@#@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3.分离规律的解释@#@A、在F1(Dd)的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D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1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彼此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

@#@@#@C、F1形成含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D、两种类型的雌配子与两种类型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所以F2出现DD、Dd、dd三种基因型,比值为1∶2∶1,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表现型,比值为3∶1。

@#@@#@4.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5.基因分离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A、在杂交育种工作中:

@#@@#@若要选育的优良性状是显性性状,则应通过连续的自交和选择,确定纯合体后,才能选用和推广。

@#@@#@若要选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经自交、测定得到确认后,可直接选用和推广。

@#@@#@B、在预防人类遗传病方面的应用(即禁止近亲结婚)@#@人类有许多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近亲结婚的夫妇,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遗传得到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从而使后代出现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此应禁止近亲结婚。

@#@@#@四、例题解析: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时,发现本校高一年级有一位男生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这种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该男生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也有一位患此病,这位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已知家族中其他成员都正常。

@#@@#@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性遗传病。

@#@@#@

(2)请根据这个男生及其相关的家族成员的情况,在下图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生直系亲属的基因型。

@#@(该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Ⅰ@#@Ⅱ@#@Ⅲ@#@图例:

@#@ 正常女性女性患者@#@ 正常男性男性患者@#@ @#@ 夫妻@#@(3)该男生的基因型与他姑姑患病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预测将来该男生与表现型的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的女性婚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几率是。

@#@@#@(4)经多方咨询,该男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表现正常。

@#@若成年后与表现型的正常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是否会患该病?

@#@。

@#@为什么?

@#@@#@。

@#@@#@课堂练习@#@一、单选题:

@#@@#@1.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D@#@D@#@D@#@d@#@d@#@d@#@D@#@d@#@D@#@d@#@D@#@D@#@d@#@d@#@D@#@d@#@D@#@d@#@ABCD@#@2.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A.双眼皮:

@#@单眼皮1:

@#@3,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B.因后代数量太少,不能表现出正常的分离比@#@C.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D.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突变@#@3.大量事实证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根据这一间接证据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基因在染色体上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4.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

@#@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关系的是()@#@@#@5.给你一粒黄色玉米,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其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授粉,观察果穗@#@6.人的黑发对金发为显性,一对夫妇全为杂合体黑发,他们两个孩子中,一个为黑发,另一个为金发的概率为()@#@A、3/16B、9/16C、6/16D、1/16@#@7.将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化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的表现情况将是()@#@A、全部是高茎      B、高茎:

@#@矮茎=3:

@#@1@#@C、以上A、B都可能      D、不能判断(无一定比例)@#@8.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和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和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9.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

@#@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3:

@#@2:

@#@lB.4:

@#@4:

@#@1C.3:

@#@5:

@#@1D.1:

@#@2:

@#@l@#@10.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11.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将纯种矮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杆玉米,这种高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A.后代100%为高茎 B.后代100%的矮茎C.后代25%为高茎 D.后代50%为矮茎@#@12.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1/3 B.2/3 C.1/2 D.3/4@#@13.观察右侧遗传系谱图,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为@#@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14.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A、雌配子:

@#@雄配子=1:

@#@1B、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C、雌配子:

@#@雄配子=1:

@#@3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

@#@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

@#@1@#@15.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

@#@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

@#@2:

@#@1 B.1:

@#@2:

@#@1 C.3:

@#@5:

@#@1 D.4:

@#@4:

@#@1@#@16.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代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 A.b和c B.a和c C.a和b D.a@#@二、多选题: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杂交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A.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D.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许多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2.根据下图实验:

@#@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D.黄斑是隐性性状@#@3.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三、非选题:

@#@@#@1.牛的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良种场现有两栏种牛,A栏全是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

@#@AB两栏牛是亲子代关系,来场参观的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有的说B栏是A栏的亲代,有的说B栏是A栏的子代。

@#@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若B栏种牛是A栏种牛的杂交后代,则A栏种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B栏种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

(2)若A栏种牛是B栏种牛的杂交后代,则B栏种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A栏种牛的基因型___________。

@#@@#@(3)若B栏是A栏的亲本时,B栏种牛除必须具有相对性状(黑色与红色)外,还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栏是A栏的亲本,且B栏中黑色也有杂合体,A栏中没有红色种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

@#@甲与丁交配,子兔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兔中有褐毛兔。

@#@请回答:

@#@@#@

(1)判断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设以B为显性基因,b为隐性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兔的基因型:

@#@___________。

@#@@#@(3)怎样利用上述四只兔来鉴别丙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3.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

@#@请据图回答:

@#@@#@

(1)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基因。

@#@@#@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9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为有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5)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为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

@#@@#@课后练习@#@一、单选题:

@#@@#@1.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的下列各个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肌细胞⑥成熟的性细胞@#@A.②④⑥B.④⑤⑥C.①③⑤D.①②⑥@#@2.测知某玉米种子中胚的基因型都是Aa,胚乳的基因型都是Aaa,则该植物一定为:

@#@@#@A.显性纯合子B.显性杂合子@#@C.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分生区细胞基因型是aa@#@3.右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BbB、ABC、abD、AAaaBBbb@#@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配子是 @#@A、雌:

@#@雄=1:

@#@1 B、A:

@#@a=1:

@#@1 @#@C、AA:

@#@aa=1:

@#@1 D、雌:

@#@雄=1:

@#@4@#@5.控制下列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①大肠杆菌中抗青霉素性状的遗传②紫茉莉枝条的绿色和白色性状的遗传@#@③人类的苯丙酮尿症的遗传④豌豆果皮和种皮性状的遗传@#@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④@#@6.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数中的概率为1/200。

@#@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

@#@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A.1/9 B.1/1200 C.1/600 D.1/6@#@7.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A.5∶1B.3∶1∶5 C.9∶6 D.1∶1@#@8.用黄色公鼠甲分别与两只黑色母鼠乙和丙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乙产仔鼠为9黑2黄,母鼠丙产16只黑鼠,纯合体的亲体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只有丙@#@9.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要使其后代中出现的纯合体占总数的95%以上时,至少要自交几代后能达到目的@#@A.3 B.4 C.5 D.6@#@10.从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中任意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豌豆的几率是@#@A.1/4B.1/2C.3/4D.9/16@#@11.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现许多家庭,他们均有2个子女,而且至少一个是白化病患者(如图示)。

@#@试问这些家庭中,另一个孩子也是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1/16;@#@B.1/4C.1/7D.3/4@#@12.一株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其种子胚乳的基因型可能有@#@A.4种B.6种C.8种D.2种@#@13.豚鼠的黑体色对白体色是显性。

@#@当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豚鼠杂交时,产生出生的子代是三白一黑,以下对结果的合理解释是@#@A.子代在数目小的情况下,常常观察不到预期的比率@#@B.等位基因没有分离C.这种杂交的比率是3∶1@#@D.减数分裂时,肯定发生了这对等位基因的互换@#@14.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C.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

@#@1,则甲为杂合子@#@15.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试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试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试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体的试验组是@#@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③♀乙×@#@♂甲→F1呈甲性状 ④♀乙×@#@♂甲→F1呈乙性状@#@A.②和③B.①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④@#@16.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B.1/4C.1/8D.1/9@#@17.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个人就有一个患此病。

@#@若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个患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另一男子再婚,问再婚后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机率是:

@#@@#@A.1/50B.1/100C.1/2500D.1/50000@#@18.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1全为灰身。

@#@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A.1∶1B.8∶1C.5∶1D.3∶1@#@19.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

@#@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定@#@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B.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D.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20.将甜玉米(甲)和非甜玉米(乙)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而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这一现象可解释为@#@A.甲是杂合子,乙是纯合子B.甲是纯合子,乙是杂合子@#@C.甲、乙都是纯合子D.甲、乙都是杂合子@#@21.我国科学家捕捉到一只稀有的雄性白猴,现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这只白猴繁殖出更多的白猴,下列各种繁殖方案中,最佳的是@#@A.白猴与棕猴交配,选出后代中的白猴B.白猴与棕猴交配,然后让子一代自交@#@C.白猴与棕猴交配,让子一代的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D.白猴与棕猴交配,然后测交@#@22.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区别是()@#@A.所包含的性状不同  B.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二.多选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2.某成年男子是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下列哪种细胞可能含致病基因@#@A.大脑中某些神经元 B.精原细胞C.所有的体细胞 D.某些精细胞@#@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纯合体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B.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C.两种纯合体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体D.杂合体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4.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三、非选题:

@#@@#@1.下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状遗传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母本是。

@#@@#@

(2)操作①叫,操作②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应注意,时间上,操作过程中,操作后。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播下去以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色。

@#@@#@(4)若P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F2的基因类型有,且比值为。

@#@@#@2.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

@#@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

@#@在杂交Ⅰ中,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受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

@#@在杂交Ⅱ中,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受粉。

@#@@#@实验三:

@#@在杂交Ⅲ中,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与植株B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另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受粉。

@#@上述三种杂交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杂交@#@紫红玉米粒@#@黄玉米粒@#@Ⅰ@#@587@#@196@#@Ⅱ@#@0@#@823@#@Ⅲ@#@412@#@38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性性状,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受粉类型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说明用玉米作为遗传工具的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寻找人类的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系的系谱进行相应基因定位。

@#@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

@#@该岛每5人中就有1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

@#@下图为该岛某家庭蓝色盲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i:

7;s:

14674:

"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知识体系:

@#@,一个真理:

@#@马列主义中国化,即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次伟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照搬苏联模式建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第2课,1893.12.261976.9.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高考考点: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及历史条件;@#@各时期的主要思想及背景;@#@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情感: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正确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生疑问1: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材料一:

@#@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甲乙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生疑问1: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的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吗?

@#@,不属于。

@#@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才属于毛泽东思想。

@#@,材料二:

@#@,学生疑问1: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学生疑问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易混、知识点记不清,1、萌芽:

@#@,中共创建大革命时期,实践:

@#@,著作:

@#@,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理论成果:

@#@,2、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实践:

@#@,著作:

@#@,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意义: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同盟军。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井、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革命道路。

@#@,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

@#@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

@#@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这则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农民问题,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井冈山会师(1928年),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涵(了解),内涵:

@#@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互为条件,互为依托。

@#@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该道路强调中共正确领导是最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民主革命核心发展的战略基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材料一: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材料三:

@#@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书本P69第二段回答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结合材料分析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材料一: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材料三:

@#@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充分说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

@#@反映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的阵线上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俄国十月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学生疑问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工人人数),实践基础:

@#@,国际条件: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共领导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现实需要:

@#@,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本通P142,学生疑问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主观因素:

@#@,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2.主要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

@#@抗战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共党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分别是什么?

@#@,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促使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历史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性质、动力和前途分别是什么?

@#@,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领导权,革命前途,革命动力,革命统一战线,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

@#@,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系列理论的系统化。

@#@,

(2)1945年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中共七大,4、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对中国革命意义:

@#@,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学生疑问4: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成熟了,有哪些表现?

@#@,方法指导:

@#@理论成熟的标志(表现)一个理论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是正确的,禁得起历史的考验,而且是系统的,具有完整的理论形态(系统总结,全面展开),七届二中全会(1949),工作重心转移,总任务,党的建设,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解放战争时期,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十年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1956):

@#@,农轻重比例适当,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背景:

@#@,新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面临全新课题。

@#@,2、理论著作及成果,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共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一本通P143,试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来分析归纳。

@#@,材料一:

@#@书中资料卡片: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我们的口号是:

@#@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归纳升华,思维拓展: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课堂回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共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开始关注农民问题,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农民问题、同盟军问题。

@#@,中国湖南,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提出“农村、武装”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中国的红、井、星星,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期),中共七大,系统分析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新民主,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并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论人民论十大关于,(2010天津1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著作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ABCD,高考真题,B,毛泽东思想,形成背景:

@#@形成发展过程:

@#@主要内容:

@#@特点:

@#@深远影响:

@#@,国际条件、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现实需要、主观因素,革命道路、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等方面,知识结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由上表归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统一战线思想;@#@政权建设思想;@#@党建思想;@#@军事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民族关系思想;@#@外交思想。

@#@一本通P143,补充说明:

@#@1、形成的标准具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态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部分已基本形成。

@#@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主要内容的基本确立2、形成的表现

(一)形成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二)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三)确定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形成了红军作战的原则。

@#@(四)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

@#@,";i:

8;s:

6117: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巩固自测题@#@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依靠抗体的免疫是()@#@A.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2.关于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3.T淋巴细胞起源于()@#@A.骨髓 B.胸腺 C.脊髓  D.脾脏@#@4.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 @#@B.T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5.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是()@#@ A.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 C.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  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呈递@#@6.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B细胞@#@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8.在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B.抗原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C.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D.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值、分化@#@9.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B.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C.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D.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10.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1.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细胞介素—2能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B.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C.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D.吞噬细胞、T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12.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13、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二、简答题:

@#@(共3小题,共50分)@#@16.(18分)下图表示动物细胞。

@#@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细胞。

@#@它是由分化而来。

@#@引起分化的原因有;@#@;@#@。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的顺序是。

@#@@#@(3)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

@#@,为什么?

@#@。

@#@@#@17.(14分)右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

(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人体内已有,该免疫属于特异性性免疫中的。

@#@@#@(4)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在(3)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的名称)。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5、DDADA6-10、ADBCB11-13、DCC@#@二、简答题:

@#@@#@16.(18分)@#@

(1)效应BB细胞或记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2)球蛋白④⑤③②①@#@(3)不行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17、(14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b、c@#@

(2)增加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3)抗体体液免疫@#@(4)@#@3@#@";i:

9;s:

22463:

"@#@第5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明考纲@#@1.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2.能运用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析考情@#@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热点内容,近年高考中常以社会实际问题或典型实例为载体,在非选择题中将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中和滴定、电化学原理、热化学原理等综合考查,同时考查新情景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原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现象看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从本质看是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对离子方程式进行配平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电荷守恒。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1)一标:

@#@标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二等:

@#@使升价和降价总数相等;@#@@#@(3)三定:

@#@确定含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4)四平:

@#@用观察法确定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5)五查:

@#@检查反应前后原子、得失电子、电荷是否守恒。

@#@@#@3.抓住一个关键,掌握三个原则@#@

(1)一个关键@#@准确判断并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求出化合价升降数及其最小公倍数,进而求得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

(2)三个原则@#@根据FeS2+O2―→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

@#@@#@

(1)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________。

@#@@#@

(2)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___。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4)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

@#@@#@提示 

(1)O2 FeS2 Fe2O3、SO2 Fe2O3、SO2@#@

(2)Fe、S O (3)11 4 (4)4 11 2 8@#@题组一正向配平类@#@1.

(1)________KI+________KIO3+________H2SO4===________I2+________K2SO4+________H2O@#@

(2)________MnO+________H++________Cl-===________Mn2++________Cl2↑+________H2O@#@(3)________MnO+________Fe2++________H+===________Mn2++________Fe3++________H2O@#@(4)________P+________CuSO4+________H2O===________Cu+________H3PO4+________H2SO4@#@答案 

(1)5 1 3 3 3 3 

(2)2 16 10 2 5 8 (3)1 5 8 1 5 4 (4)2 5 8 5 2 5@#@题组二逆向配平类@#@2.

(1)________I2+________NaOH===________NaI+________NaIO3+________H2O@#@

(2)________S+________KOH===________K2S+________K2SO3+________H2O@#@(3)________P4+________KOH+________H2O===________KH2PO2+________PH3@#@(4)________(NH4)2Cr2O7===________N2+________Cr2O3+________H2O@#@答案 

(1)3 6 5 1 3 

(2)3 6 2 1 3 (3)1 3 3 3 1 (4)1 1 1 4@#@题组三缺项配平类@#@3.

(1)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

@#@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Ce(OH)4↓+________@#@

(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H)2+ClO-+________===@#@Fe(OH)3+Cl-@#@答案 

(1)2 1 6 2 6 H+@#@

(2)2 1 1 H2O 2 1@#@题组四信息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4.

(1)[2015·@#@上海高考]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硫酸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2)[2014·@#@上海高考]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天津高考]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海南高考]Mn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K2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课标全国卷Ⅱ]①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

(2)3H2SO4+5H2S+2KMnO4===5S↓+2MnSO4+K2SO4+8H2O@#@(3)4KClO3KCl+3KClO4@#@(4)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5)①PbO2+4HCl(浓)PbCl2+Cl2↑+2H2O@#@②PbO+ClO-===PbO2+Cl-@#@解析 信息型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时,首先根据题目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由氧化剂得电子数目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目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最后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总结提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能@#@

(1)正向配平法:

@#@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部变化,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

(2)逆向配平法: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法@#@缺项方程式是指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列出的化学方程式。

@#@一般有下列两种类型:

@#@①缺项一般为酸、碱和水(H+、OH-或H2O)。

@#@通常先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由原子守恒确定未知物,再根据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一般酸性条件下不出现OH-,缺氢补H+,少氧补H2O,在碱性条件下不出现H+,缺氢补H2O,少氧补OH-。

@#@②所缺项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中的一种,通常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和转化规律确定未知物。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中重要的解题思想@#@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即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相等进行计算。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题组一简单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1.[2015·@#@辽宁期末联考]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NaH2PO2为正盐,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利用NaH2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的化学式为(  )@#@A.H3PO4 B.Na3PO4@#@C.Ag D.Na2HPO2@#@答案 A@#@解析 该反应中Ag+为氧化剂,NaH2PO2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设氧化产物中P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4×@#@(1-0)=1×@#@(x-1),解得x=5,所以氧化产物中P为+5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Ag++H2PO+2H2O===H3PO4+3H++4Ag↓,氧化产物为H3PO4,本题选A。

@#@@#@2.[2015·@#@河北廊坊质检]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B.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则0.15<@#@n<@#@0.25@#@C.n(Na+)∶n(Cl-)可能为7∶3@#@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8∶2∶1@#@答案 B@#@解析 n(NaOH)=0.03L×@#@10.00mol·@#@L-1=0.3mol,根据NaCl、NaClO、NaClO3中Na原子和Cl原子个数比均为1∶1可知,与NaOH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A项错误;@#@可用极端假设法分析B项和C项:

@#@假设反应中只生成NaCl和NaClO,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钠元素守恒可得n(NaCl)=n(NaClO)=0.15mol,转移电子为0.15mol,=2;@#@假设反应只生成NaCl和NaClO3,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5,n(NaCl)=n(NaOH)=0.25mol,n(NaClO3)=0.05mol,转移电子为0.25mol,==,故0.15<@#@n<@#@0.25,的范围为<@#@<@#@2,B项正确,C项错误;@#@若n(NaCl)∶n(NaClO)∶n(NaClO3)=8∶2∶1成立,设三者物质的量分别为8mol、2mol、1mol,则反应中得电子为8mol,失电子为2mol+1mol×@#@5=7mol,得失电子不守恒,D项错误。

@#@@#@★思维建模@#@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应用电子守恒解题的一般步骤——“一、二、三”@#@

(1)“一找各物质”@#@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

(2)“二定得失数”@#@确定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

@#@@#@(3)“三列关系式”@#@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关系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题组二多元素参与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3.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SO+2Fe2++4H+@#@②Cr2O+6Fe2++14H+===2Cr3++6Fe3++7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Cr2O>@#@Fe3+>@#@SO2@#@B.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C.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D.若6.72L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molK2Cr2O7@#@答案 D@#@解析 反应①:

@#@Fe3+为氧化剂,SO2为还原剂,氧化性:

@#@Fe3+>@#@SO2;@#@反应②:

@#@Cr2O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氧化性:

@#@Cr2O>@#@Fe3+,A项正确;@#@氧化性:

@#@Cr2O>@#@Fe3+>@#@SO2,故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B正确;@#@Cr2O中Cr为+6价,1molK2Cr2O7得到6mol电子生成2molCr3+,C正确;@#@6.72L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时失去0.6mol电子,最终消耗0.1molK2Cr2O7,D错。

@#@@#@4.在P+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的反应中,7.5molCuSO4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生成1molCu3P时,参加反应的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答案 1.5 2.2@#@解析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7.5molCuSO4中铜的化合价从+2变为+1转移电子7.5mol,则被CuSO4氧化的P化合价从0变成+5转移电子也为7.5mol,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1.5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Cu3P时参加反应的P的物质的量为2.2mol。

@#@@#@题组三多步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5.将一定量的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气体混合物共0.9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Cu的质量为51.2g,则生成0.2molNaNO3@#@B.在上述过程中HNO3只起到氧化剂的作用@#@C.收集到的氮的氧化物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0.16L@#@D.收集到的氮的氧化物中含N2O40.2mol@#@答案 A@#@解析 Cu与浓硝酸反应,1molCu失去2mol电子,HNO3→NaNO2,1molHNO3得到2mol电子,51.2g(0.8mol)Cu共失去电子0.8mol×@#@2=1.6mol,不考虑中间过程,只考虑反应的始态与终态,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可知,HNO3→NaNO2得到1.6mol电子,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又由Na(共1mol)守恒可知NaNO3为0.2mol,A项正确;@#@Cu与浓硝酸反应有Cu(NO3)2生成,因此HNO3既作氧化剂,又起到酸的作用,B项错误;@#@N2O4、NO2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项错误;@#@设收集到的氮的氧化物中NO、N2O4、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则x+y+z=0.9mol,根据N、Na守恒得x+2y+z=1.0mol,故y=0.1mol,D项错误。

@#@@#@6.[2015·@#@闽南期中]将0.08molKMnO4固体(质量为12.64g)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O2;@#@向反应后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Cl2,此时Mn元素全部以Mn2+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

(1)请配平下列方程式:

@#@@#@KMnO4+HCl——KCl+MnCl2+Cl2↑+H2O@#@

(2)上式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当还原剂失去1mol电子时,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a+b的最大值为______,a+b的最小值为______。

@#@@#@(4)当a+b=0.18时,残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1)2 16 2 2 5 8 

(2)HCl 0.5mol @#@(3)0.2 0.16 (4)12g@#@解析 

(1)配平时注意不要漏掉等号。

@#@@#@

(2)依据化合价变化情况较容易判断出还原剂是HCl,再弄清氧化产物对应还原剂,即可得出结果。

@#@@#@(3)经对题目涉及的反应分析可知:

@#@a+b的最大值为只产生氯气时,即a=0时,则b=0.2,所以a+b=0.2;@#@a+b的最小值为产生氧气为最大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产生氧气0.04mol,即a=0.04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还可氧化盐酸,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产生氯气的量即b为=0.12,所以a+b=0.16。

@#@@#@(4)当a+b=0.18时,由得失电子守恒知4a+2(0.18-a)=0.4,a=0.02,即产生氧气:

@#@0.02mol×@#@32g·@#@mol-1=0.64g,由质量守恒可求出残留固体为12g。

@#@@#@★总结提升@#@有的试题反应过程多,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若用常规方法求解比较困难,若抓住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这一关系,则解题就变得很简单。

@#@解这类试题时,注意不要遗漏某个氧化还原反应,要理清具体的反应过程,分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得电子数目和失电子数目。

@#@@#@题组四微粒先后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7.[2015·@#@新建模拟]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D.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1mol@#@答案 D@#@解析 根据题中方程式可知:

@#@MnO的氧化性强于Fe3+,当加入KI溶液时,n(Fe3+)不变,说明MnO先氧化I-,A正确;@#@MnO反应完全后,Fe3+氧化I-,使n(Fe3+)减小,B正确;@#@BC段参加反应的I-为0.75mol,故还原的n(Fe3+)为0.75mol,再根据电子守恒,生成0.75molFe3+需0.15molMnO,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C正确,D错误。

@#@@#@8.下列微粒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强弱顺序如下:

@#@还原性HSO>@#@I-,氧化性IO>@#@I2>@#@SO。

@#@向含有x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x=________mol。

@#@@#@答案 3@#@解析 开始加入KIO3溶液时,最先与IO反应的微粒是HSO,还原产物为I-,氧化产物为SO;@#@当HSO反应完后,b点到c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5I-+6H+===3I2+3H2O。

@#@所以0点到b点参加反应的HSO的物质的量可利用电子守恒求解:

@#@n(HSO)×@#@2e-=n(IO)×@#@6e-,即xmol×@#@2=1mol×@#@6,所以x=3。

@#@@#@★总结提升@#@当一种物质同时氧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粒时,强还原剂先被氧化。

@#@一种物质同时还原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粒时,强氧化剂先被还原。

@#@被氧化和被还原到何种程度,要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多少来决定,具体计算时用电子守恒规律,但是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对应的每个阶段要分析清楚,电子守恒在对应的阶段同样适用。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命题的趋向:

@#@

(1)以社会实际问题或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的推断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将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中和滴定相结合进行考查;@#@(4)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原理、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题组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探究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1.[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

(1)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MnSO4、KMnO4、H2O、H2SO4、CO2、K2C2O4、K2SO4。

@#@@#@①请将除H2O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方框内(不需要配平)。

@#@@#@++―→+++H2O@#@②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

@#@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1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1)①++―→+++H2O@#@②5C2O+2MnO+16H+===10CO2↑+2Mn2++8H2O@#@

(2)①0.005 ②无色 紫红色 0.004 ③21% 64%@#@解析 

(1)H2O是生成物,则H2SO4为反应物,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作氧化剂,还原产物是MnSO4,根据碳元素的化合价可知K2C2O4是还原剂,CO2是氧化产物,综合上述分析可写出方程式,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荷守恒即可配平离子方程式。

@#@@#@

(2)①n(H+)=n(OH-),易求20mL0.25mol·@#@L-1NaOH溶液中n(OH-),即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也求出。

@#@@#@②根据5C2O~2MnO,n(MnO)=(16×@#@10-3)L×@#@0.10mol·@#@L-1=1.6×@#@10-3mol,则H2C2O4·@#@2H2O和KHC2O4的物质的量和为5/2×@#@1.6×@#@10-3mol=0.004mol,由①知H2C2O4·@#@2H2O和KHC2O4中的H+物质的量总和为0.005mol,综上所述列方程组即可求出H2C2O4·@#@2H2O和KHC2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01mol和0.003mol。

@#@@#@③由②可进一步求出H2C2O4·@#@2H2O和KHC2O4的质量分数。

@#@@#@★总结提升@#@氧化还原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中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常见的有两类:

@#@@#@

(1)自身指示剂:

@#@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颜色,而滴定产物为无色,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自身颜色变化可以起指示剂的作用,此类指示剂称为自身指示剂。

@#@如MnO本身在溶液中显紫红色,还原后的产物Mn2+为无色,所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

(2)显色指示剂: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颜色,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质反应产生特殊的颜色,或开始有特殊颜色,滴定后变为无色,因而可指示滴定终点。

@#@如滴定前溶液中无单质碘,滴定后有单质碘生成等,可用淀粉等作为指示剂。

@#@@#@题组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化学工艺流程中的应用@#@2.[2015·@#@北京东城期末]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

@#@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

@#@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

(1)Ⅰ、Ⅲ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化学式是________,装置Ⅲ中A在________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②研究表明:

@#@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

@#@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从电子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SO3 H2O@#@(2";i:

10;s:

8824: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训练题@#@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培根随笔》:

@#@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傅雷家书两则》教材内容@#@1、一句话书评: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2、作者:

@#@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严厉、尽责的父亲)@#@3、主要内容:

@#@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生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4、艺术特色:

@#@①以书信的形式;@#@②真情的流露;@#@③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5、主要情节:

@#@①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时,告诫儿子应怀有赤子之心;@#@②儿子在精神消沉时,告诫儿子应该坚强。

@#@@#@6、启示:

@#@读《傅雷家书》父爱如涓涓的溪水流于我的心田;@#@读《傅雷家书》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我的修养。

@#@@#@检测题

(一)@#@1.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傅雷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_(谁)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_____和______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___________》。

@#@@#@3.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__________________。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傅雷用____________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___________,做事___________,礼仪_______。

@#@答案:

@#@1、苦心孤诣的教子篇;@#@2、严厉、尽责;@#@傅聪;@#@书信;@#@生活、艺术;@#@傅雷家书;@#@3、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自己的经历;@#@要谦虚;@#@要严谨;@#@要得体。

@#@@#@检测题

(二)@#@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六月。

@#@@#@2.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3.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4.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5.(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为了感谢对傅聪教导和帮助,傅雷曾托(斯曼齐安卡小姐)带上一幅现代画家旧作表示感激。

@#@@#@《傅雷家书》训练题@#@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________》。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________》。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礼仪要________;@#@遇困境________,获大奖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________,________,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答案:

@#@1、人间喜剧2、傅雷家书,傅聪,傅敏。

@#@3、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谦虚,严谨,得体,不气馁,不骄傲,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恋爱婚姻。

@#@@#@《培根随笔》名著导读练习@#@1,《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2,本书分为:

@#@《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4,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5,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6,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7,《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篇章中,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8,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10,《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11,、《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12,《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

@#@“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13,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

@#@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4,《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

@#@哲学散文随笔集。

@#@(也可以称为“论文集”)@#@15,《培根随笔》主要内容:

@#@涉及(中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16,《培根随笔》中《谈美》:

@#@这是一篇(论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17,《培根随笔》中《论拖延》:

@#@这是培根谈论(“时机”于“拖延”)的哲学小论文。

@#@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

@#@@#@18,《培根随笔》中《谈读书》:

@#@这是培根谈论(读书的作用)的一篇议论文。

@#@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

@#@“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并指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9,《培根随笔》共有(58)篇.@#@4@#@";i:

11;s:

20058:

"钠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铝C.硅D.铁@#@2.下列性质中不是所有金属共有的是()@#@A、易导热B、有金属光泽C、不透明D、易与氧气反应@#@3.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4.下列有关金属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化合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是不同的@#@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5.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B.钠离子和钠原子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钠能把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还原出来@#@D.钠和钾的合金于室温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6.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然后用滤纸将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开观察。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不能得出的钠的物理性质是()@#@A、钠在常温下是固体B、钠的熔点很低@#@C、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D、金属钠很软@#@7.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8.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的很活泼,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9.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并发出黄色火焰@#@C.钠与硫化合时可以发生爆炸@#@D.钠离子半径比钠原子半径大@#@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12.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13.金属钠在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煤油中能沉在油层下。

@#@煤油的密度是0.8g·@#@cm-3,可推测钠的密度(g·@#@cm-3)是()@#@A.大于1.0B.小于0.8@#@C.介于0.8—1.0之间D.不能确定@#@14.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A.水 @#@ @#@ @#@ @#@ @#@ @#@B.砂子 @#@ @#@ @#@ @#@ @#@ @#@ @#@C.煤油 @#@ @#@ @#@ @#@ @#@ @#@D.二氧化碳@#@15.金属钠着火后,可用于灭火的物质和器材有()A.水B.泡沫灭火器C.干冰灭火剂D.干砂@#@16.将一小块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

@#@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生成白色固体;@#@④发生潮解变为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 @#@ @#@ @#@ @#@ @#@ @#@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 @#@ @#@ @#@ @#@ @#@ @#@ @#@D.①③④②@#@17.金属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后应变为()@#@A、Na2OBNa2O2CNaOHDNa2CO3@#@18.将钠放置在空气中,是生成白色的Na2O还是淡黄色的Na2O2,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A、反应温度B、空气的量C、钠粒的大小D、钠的形状@#@19.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 @#@ @#@ @#@ @#@ @#@B.①②③ @#@ @#@ @#@ @#@C.①④⑤ @#@ @#@ @#@ @#@ @#@ @#@ @#@ @#@ @#@D.④⑤@#@20.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C、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22.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⑤ @#@ @#@ @#@ @#@ @#@B.全部 @#@ @#@ @#@ @#@ @#@ @#@C.①②③⑤⑥ @#@ @#@ @#@ @#@ @#@D.①③④⑥@#@23.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不能用体积很大的金属钠块,原因是()@#@A、钠会沉于水底B、钠不会熔化C、容易发生爆炸D、会使水沸腾@#@24.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有强还原性@#@25.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Na+3H+2Na++H2↑    B.Na+H2ONa++OH-+H2↑@#@C.2Na+2H2O2Na++2OH-+H2↑ D.2Na+2H2O2Na++O2↑+2H2↑@#@26.将少量金属钠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剧烈反应,有蓝色沉淀及无色气体产生。

@#@则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①2Na+CuSO4====Na2SO4+Cu;@#@②Cu+2H2O====Cu(OH)2↓+H2↑;@#@@#@③2Na+H2O====2NaOH+H2↑;@#@④2NaOH+CuSO4====Cu(OH)2↓+Na2SO4@#@A.①B.①②C.③④D.①③@#@27.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产物是()@#@A.NaOH和H2B.Cu(OH)2、Na2SO4、H2@#@28.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

@#@0.88g/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

@#@0.97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29.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A.稀H2SO4 @#@ @#@ @#@ @#@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 @#@ @#@D.氯化镁溶液@#@30.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NH4)2SO4B.NaHCO3C.BaCl2D.CuSO4@#@31.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光亮的小球,在液面四处游动B.有气体产生@#@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的物质D.溶液变浑浊@#@3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是()@#@A.O2和H2 @#@ @#@ @#@ @#@ @#@ @#@B.只有H2 @#@ @#@ @#@ @#@ @#@ @#@ @#@C.只有NH3 @#@ @#@ @#@ @#@ @#@ @#@D.H2和NH3@#@33.相同质量的钠在下列情况下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放在足量水中@#@B.放在足量盐酸中@#@C.放在足量CuSO4溶液中@#@D.用刺有小孔的铝,包好放入足量水底中(假设铝不参加反应)@#@3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2.3% @#@ @#@ @#@ @#@ @#@ @#@B.等于4% @#@ @#@ @#@ @#@C.大于2.3%小于4% @#@D.大于4%@#@35.把2.3g钠放入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Na+离子,所需水的质量是()@#@A.184g @#@ @#@ @#@ @#@ @#@ @#@ @#@B.181.8g @#@ @#@ @#@ @#@ @#@ @#@ @#@ @#@C.180g @#@ @#@ @#@ @#@ @#@D.183.6g@#@36.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到24.6gt℃的水中,得到t℃的NaOH饱和溶液31.2g。

@#@t℃时,NaOH的溶解度是()@#@A.48gB.62.5gC.23gD.31g@#@37.钠应用于电光源上是由于()@#@A.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B.钠很软@#@C.钠是一种强还原剂@#@D.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38.关于钠原子与钠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钠原子比钠离子稳定D.钠原子、钠离子均为钠元素@#@39.钠的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制过氧化钠B.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冶炼金属钛D.制取贵重金属钽@#@40.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与氧气和水反应,还能与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金属钠跟水反应的性质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41.为维持人体内电解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A.Mg2+B.Ca2+C.Na+D.Fe3+@#@42.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43.下列关于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A.Na2O中O元素为-1价B.Na2O2中O元素为-2价@#@C.SO2中O元素为-1价D.SO3中O元素为-2价@#@44.下列金属在空气中,能自发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的是()@#@A.FeB.AlC.MgD.Na@#@4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Na2O2和CO2D.C和O2@#@46.下列六种物质:

@#@①Na2O②Na2O2③NaCl④Na2CO3溶液⑤NaOH⑥NaHCO3,其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⑥D.⑤⑥@#@47.将等质量的①Na②Na2O③Na2O2④NaOH⑤Na2CO3·@#@10H2O露置于空气中,最后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⑤@#@C.⑤<④<②=③<①D.⑤<③<④<②<①@#@48.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49.2.1g平均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A.2.1gB.3.6gC.7.2gD.无法确定@#@5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氧化钠样品中过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步聚:

@#@①@#@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之充分反应;@#@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至恒重,冷却、称重。

@#@若在蒸发过程中,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则@#@实验结果会()@#@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判断@#@51.在含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固体,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A.Na+B.Al3+C.Fe3+D.Fe2+@#@52.Na2O2、HCl、Al2O3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并充分过滤,溶液中只含有Na+、H+、@#@Cl-、OH-,且溶液呈中性,则Na2O2、HCl、Al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3∶2∶1B.2∶4∶1C.2∶3∶1D.4∶2∶1@#@53.向各盛有1L水的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Na2O、Na2O2和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各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D.丁<甲<丙<乙@#@54.在10mL0.01mol·@#@L-1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0.05mol·@#@L-1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的体积为()@#@A.1.334mLB.2.240mLC.0.672mLD.0mL@#@55.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A.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钙、氯化钡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C.盐酸、硫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56.用1L1.0mol·@#@L-1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A.1:

@#@3B.1:

@#@2C.2:

@#@3D.3:

@#@2@#@57.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gB.大于1.06g,小于2.86gC.等于2.86gD.大于2.86g@#@58.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

@#@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59.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氧化钠的钠块5.4g,投入50g水中,最多能产生0.10g气体,则原来被氧化的钠是()@#@A.2.3g @#@ @#@ @#@ @#@ @#@ @#@ @#@ @#@B.3.1g @#@ @#@ @#@ @#@ @#@C.4.6g @#@ @#@ @#@ @#@ @#@ @#@ @#@ @#@ @#@D.5.3g@#@60.钠在干燥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0.70g,溶于水后,可被100g质量分数为0.73%的盐酸恰好中和,钠的氧化物的成分是()@#@A.Na2O2和Na2O @#@ @#@ @#@B.Na2OC.Na2O2 @#@ @#@ @#@ @#@ @#@ @#@D.无法确定@#@61.有无色溶液,加入Na2O2时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如图3—18所示。

@#@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是()@#@A.CaCl2和MgCl2 B.Al2(SO4)3C.Al2(SO4)3和MgSO4 D.Na2SO4和MgSO4@#@62.事实上许多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

@#@@#@Na2O2+SO2=Na2SO4 Na2O2+2SO3=2Na2SO4+O2。

@#@据此,你认为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2Na2O2+2Mn2O7=4NaMnO4+O2B.Na2O2+2NO2=2NaNO2+O2@#@C.2Na2O2+2N2O3=4NaNO2+O2D.2Na2O2+2N2O5=4NaNO3+O2@#@63.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既熔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

@#@它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

@#@故可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或作夏日防暑用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潜热材料。

@#@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①Na2S2O3·@#@5H2O@#@②CaCl2·@#@6H2O@#@③Na2SO4·@#@10H2O@#@④Na2HPO4·@#@10H2O@#@熔点(℃)@#@40~50@#@29.92@#@32.38@#@35.1@#@溶化热(kJ·@#@mol-1)@#@49.7@#@37.3@#@77@#@100.1@#@根据上述数据和经济实用性考虑,实际运用时常采用的物质是()@#@A.①B.②C.③D.④@#@二、填空题@#@64.把少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钠放入NaOH溶液中@#@(2";i:

12;s:

43656: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上海卷)@#@一、选择题(共50分。

@#@单选题30分,多选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必做部分26分,选做部分4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它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I.必做部分@#@1.下列细胞中依靠渗透吸水的是@#@A.根生长点细胞 @#@ @#@ @#@ @#@ @#@ @#@B.茎形成层细胞 @#@ @#@ @#@ @#@ @#@ @#@C.失水的叶肉细胞 @#@ @#@ @#@ @#@D.干燥种子的细胞@#@2.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A.分裂期前期 @#@ @#@ @#@ @#@ @#@ @#@ @#@ @#@B.分裂期中期 @#@ @#@ @#@ @#@ @#@ @#@ @#@ @#@C.分裂期后期 @#@ @#@ @#@ @#@ @#@ @#@ @#@ @#@D.分裂间期@#@3.将四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校条的是@#@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4.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 @#@ @#@ @#@ @#@ @#@ @#@ @#@ @#@ @#@ @#@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 @#@ @#@ @#@ @#@ @#@ @#@ @#@ @#@ @#@ @#@ @#@ @#@ @#@ @#@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5.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异养型和自养型和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 @#@ @#@ @#@ @#@ @#@ @#@ @#@ @#@ @#@ @#@ @#@ @#@ @#@ @#@B.能否利用光能@#@C.能否利用化学能 @#@ @#@ @#@ @#@ @#@ @#@ @#@ @#@ @#@ @#@ @#@ @#@ @#@ @#@ @#@ @#@ @#@D.能否将生产关系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6.在置于暗室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A.向左弯曲生长 @#@ @#@ @#@ @#@ @#@ @#@ @#@ @#@ @#@ @#@ @#@ @#@ @#@ @#@ @#@ @#@ @#@ @#@ @#@B.向右弯曲生长@#@C.向前方弯曲生长 @#@ @#@ @#@ @#@ @#@ @#@ @#@ @#@ @#@ @#@ @#@ @#@ @#@ @#@ @#@ @#@D.直立生长不弯曲@#@7.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剌激引起的是@#@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 @#@ @#@ @#@ @#@ @#@ @#@ @#@ @#@ @#@ @#@ @#@ @#@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 @#@ @#@ @#@ @#@ @#@ @#@ @#@ @#@ @#@ @#@ @#@ @#@ @#@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8.贮藏在地窖中的大量马铃薯处在相对缺氧状态下,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这时葡萄糖被分解为@#@A.乳酸和二氧化碳 @#@ @#@ @#@ @#@ @#@ @#@ @#@ @#@ @#@ @#@B.乳酸 @#@ @#@ @#@ @#@ @#@ @#@ @#@ @#@ @#@ @#@ @#@ @#@ @#@ @#@C.酒精和二氧化碳 @#@ @#@ @#@ @#@D.酒精@#@9.动物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A.糖元 @#@ @#@ @#@ @#@ @#@ @#@ @#@ @#@ @#@ @#@ @#@ @#@ @#@ @#@ @#@ @#@ @#@ @#@ @#@ @#@B.氨基酸 @#@ @#@ @#@ @#@ @#@ @#@ @#@ @#@ @#@ @#@ @#@ @#@C.血糖 @#@ @#@ @#@ @#@ @#@ @#@ @#@ @#@ @#@ @#@ @#@ @#@ @#@ @#@D.脂肪@#@10.在马拉松长跑运动中,运动员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A.有氧呼吸 @#@ @#@ @#@ @#@ @#@ @#@ @#@ @#@ @#@ @#@B.高能化合物的转移 @#@ @#@ @#@ @#@ @#@ @#@ @#@ @#@C.无氧呼吸 @#@ @#@ @#@D.脂肪的氧化@#@11.某二倍体动物有K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其种类数为@#@A.2K @#@ @#@ @#@ @#@ @#@ @#@ @#@ @#@ @#@ @#@ @#@ @#@ @#@ @#@ @#@B.()K @#@ @#@ @#@ @#@ @#@ @#@ @#@ @#@ @#@ @#@ @#@ @#@C.K2 @#@ @#@ @#@ @#@ @#@ @#@ @#@ @#@ @#@ @#@ @#@ @#@ @#@ @#@ @#@ @#@D.K@#@12.基因型为h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ab、ab @#@ @#@ @#@ @#@ @#@ @#@ @#@B.Ab、aB、aB @#@ @#@ @#@ @#@ @#@ @#@ @#@ @#@C.AB、aB、ab @#@ @#@ @#@ @#@ @#@ @#@ @#@D.ab、AB、ab@#@13.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性激素 @#@ @#@ @#@ @#@ @#@ @#@ @#@ @#@ @#@ @#@ @#@ @#@B.胰岛素 @#@ @#@ @#@ @#@ @#@ @#@ @#@ @#@ @#@ @#@ @#@ @#@C.甲状腺激素 @#@ @#@ @#@ @#@ @#@ @#@ @#@ @#@D.生长激素@#@14.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

@#@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

@#@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A.1种 @#@ @#@ @#@ @#@ @#@ @#@ @#@ @#@ @#@ @#@ @#@ @#@ @#@ @#@ @#@B.4种 @#@ @#@ @#@ @#@ @#@ @#@ @#@ @#@ @#@ @#@ @#@ @#@ @#@ @#@ @#@C.8种 @#@ @#@ @#@ @#@ @#@ @#@ @#@ @#@ @#@ @#@ @#@ @#@ @#@ @#@ @#@D.16种@#@15.同一品种的小麦,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会出现穗大粒多的性状,引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 @#@ @#@ @#@ @#@ @#@ @#@ @#@ @#@ @#@ @#@B.基因突变 @#@ @#@ @#@ @#@ @#@ @#@ @#@ @#@ @#@ @#@C.环境条件的改变 @#@ @#@ @#@ @#@D.染色体变异@#@1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 @#@ @#@ @#@ @#@ @#@ @#@ @#@ @#@ @#@ @#@ @#@ @#@ @#@ @#@ @#@ @#@ @#@ @#@ @#@ @#@ @#@B.都是核糖核酸 @#@ @#@ @#@ @#@ @#@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 @#@ @#@ @#@ @#@ @#@ @#@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17.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E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A.1/4 @#@ @#@ @#@ @#@ @#@ @#@ @#@ @#@ @#@ @#@ @#@ @#@ @#@ @#@ @#@B.3/8 @#@ @#@ @#@ @#@ @#@ @#@ @#@ @#@ @#@ @#@ @#@ @#@ @#@ @#@ @#@C.5/8 @#@ @#@ @#@ @#@ @#@ @#@ @#@ @#@ @#@ @#@ @#@ @#@ @#@ @#@ @#@D.3/4@#@18.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础Bb、槌bb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bb×@#@AB @#@ @#@ @#@ @#@ @#@ @#@ @#@ @#@ @#@ @#@B.AaBb×@#@Ab @#@ @#@ @#@ @#@ @#@ @#@ @#@ @#@ @#@C.AAbb×@#@aB @#@ @#@ @#@ @#@ @#@ @#@ @#@ @#@ @#@ @#@D.AABB×@#@ab@#@19.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60个 @#@ @#@ @#@ @#@ @#@ @#@ @#@ @#@ @#@ @#@ @#@ @#@ @#@ @#@B.80个 @#@ @#@ @#@ @#@ @#@ @#@ @#@ @#@ @#@ @#@ @#@ @#@ @#@ @#@C.120个 @#@ @#@ @#@ @#@ @#@ @#@ @#@ @#@ @#@ @#@ @#@ @#@ @#@D.180个@#@20.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 @#@ @#@ @#@ @#@ @#@ @#@ @#@ @#@ @#@ @#@ @#@ @#@ @#@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 @#@ @#@ @#@ @#@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21.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对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A.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 @#@ @#@ @#@ @#@ @#@ @#@ @#@B.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 @#@ @#@ @#@ @#@ @#@ @#@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22.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 @#@ @#@ @#@ @#@ @#@ @#@ @#@ @#@ @#@ @#@ @#@ @#@ @#@ @#@ @#@ @#@ @#@ @#@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 @#@ @#@ @#@ @#@ @#@ @#@ @#@ @#@ @#@ @#@ @#@ @#@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23.右图是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 @#@ @#@ @#@ @#@ @#@ @#@ @#@ @#@ @#@ @#@ @#@ @#@ @#@ @#@B.DE段@#@C.BD段 @#@ @#@ @#@ @#@ @#@ @#@ @#@ @#@ @#@ @#@ @#@ @#@ @#@ @#@D.CB段@#@24.右图是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

@#@这些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 @#@ @#@ @#@ @#@北极海域 @#@ @#@ @#@ @#@热带湖泊 @#@ @#@ @#@ @#@全球分布@#@A. @#@ @#@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3@#@B. @#@ @#@ @#@ @#@ @#@5 @#@ @#@ @#@ @#@ @#@ @#@ @#@ @#@ @#@ @#@ @#@ @#@3 @#@ @#@ @#@ @#@ @#@ @#@ @#@ @#@ @#@ @#@4@#@C.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2@#@D. @#@ @#@ @#@ @#@ @#@2 @#@ @#@ @#@ @#@ @#@ @#@ @#@ @#@ @#@ @#@ @#@ @#@1 @#@ @#@ @#@ @#@ @#@ @#@ @#@ @#@ @#@ @#@5@#@25.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力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 @#@ @#@ @#@ @#@ @#@ @#@ @#@ @#@ @#@ @#@ @#@ @#@ @#@ @#@ @#@ @#@ @#@ @#@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A.N1·@#@M1>@#@N2·@#@M2 @#@ @#@ @#@ @#@ @#@ @#@ @#@ @#@ @#@ @#@ @#@ @#@ @#@B.N1·@#@M1=N2·@#@M2@#@C.N1·@#@M1<@#@N2·@#@M2 @#@ @#@ @#@ @#@ @#@ @#@ @#@ @#@ @#@ @#@ @#@ @#@ @#@D.N1·@#@M1≥N2·@#@M2@#@II.分叉选做部分(考生只能选做-组,多做不给分。

@#@如果两组全做,只以甲组计分)@#@甲组@#@27.下列神经结构中起着联系大脑两半球作用的是@#@A.脑桥 @#@ @#@ @#@ @#@ @#@ @#@ @#@ @#@ @#@ @#@ @#@ @#@ @#@ @#@B.间脑 @#@ @#@ @#@ @#@ @#@ @#@ @#@ @#@ @#@ @#@ @#@ @#@ @#@ @#@C.胼胝体 @#@ @#@ @#@ @#@ @#@ @#@ @#@ @#@ @#@ @#@ @#@ @#@D.中脑@#@28.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下列哪一项调节的结果@#@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 @#@ @#@ @#@ @#@ @#@ @#@ @#@ @#@ @#@ @#@ @#@ @#@ @#@ @#@ @#@ @#@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D.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的凸度@#@29.白细胞能吞噬绿腋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主动运输 @#@ @#@ @#@ @#@ @#@ @#@ @#@ @#@ @#@ @#@B.协助扩散 @#@ @#@ @#@ @#@ @#@ @#@ @#@ @#@ @#@ @#@C.自由扩散 @#@ @#@ @#@ @#@ @#@ @#@ @#@ @#@ @#@ @#@D.细胞膜半流动性@#@30.含羞草受到机械剌激时会引起感震运动,其生理原因是@#@A.叶柄基部表皮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 @#@ @#@ @#@ @#@ @#@ @#@ @#@ @#@B.叶柄基部叶褥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c.叶辆基部表皮细胞内的生长素增加 @#@ @#@ @#@ @#@ @#@ @#@ @#@ @#@D.叶辆基部叶褥细胞内的生长素增加@#@选做部分@#@27.预测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 @#@ @#@ @#@ @#@ @#@ @#@ @#@ @#@ @#@ @#@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 @#@ @#@ @#@ @#@ @#@ @#@ @#@ @#@ @#@ @#@ @#@ @#@ @#@ @#@ @#@D.人口男女性别比@#@28.动物的行为按其形成来划分,可分为@#@A.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获得性行为 @#@ @#@ @#@ @#@ @#@ @#@ @#@ @#@ @#@ @#@ @#@ @#@B.趋性、本能、反射@#@C.模仿、印随、条件反射 @#@ @#@ @#@ @#@ @#@ @#@ @#@ @#@ @#@ @#@ @#@ @#@ @#@ @#@ @#@ @#@ @#@ @#@D.判断、推理、反射@#@29.能使心率加速、血压升高、血糖浓度增加的肾上腺素,它的确切分泌部位是@#@A.肾脏皮质 @#@ @#@ @#@ @#@ @#@ @#@ @#@ @#@ @#@ @#@B.肾上腺髓质 @#@ @#@ @#@ @#@ @#@ @#@ @#@ @#@C.肾上腺皮质 @#@ @#@ @#@ @#@ @#@ @#@ @#@ @#@D.肾上腺@#@30.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 @#@ @#@ @#@ @#@ @#@ @#@ @#@ @#@ @#@ @#@ @#@ @#@B.磷脂 @#@ @#@ @#@ @#@ @#@ @#@ @#@ @#@ @#@ @#@ @#@ @#@ @#@ @#@C.脂肪 @#@ @#@ @#@ @#@ @#@ @#@ @#@ @#@ @#@ @#@ @#@ @#@ @#@ @#@D.核酸@#@ @#@ @#@

(二)多选题(必做部分。

@#@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不止一个正确选项,请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31.在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能生成ATP的细胞结构有@#@A.叶绿体 @#@ @#@ @#@ @#@ @#@ @#@ @#@ @#@ @#@ @#@ @#@ @#@B.线粒体 @#@ @#@ @#@ @#@ @#@ @#@ @#@ @#@ @#@ @#@ @#@ @#@C.高尔基体 @#@ @#@ @#@ @#@ @#@ @#@ @#@ @#@ @#@ @#@D.细胞质基质@#@32.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A.酶都是蛋白质@#@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33.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34.对内环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 @#@ @#@ @#@ @#@ @#@ @#@ @#@ @#@ @#@ @#@ @#@ @#@ @#@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 @#@ @#@ @#@ @#@ @#@ @#@ @#@ @#@ @#@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5.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36.在下列有关蛙胚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裂是指受精卵的分裂 @#@ @#@ @#@ @#@ @#@ @#@ @#@ @#@ @#@ @#@ @#@@#@B.第三次卵裂之后,胚胎细胞的大小开始出现差别@#@C.原肠腔的出现一定在囊胚腔形成之后@#@D.蛙的器官和系统一定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能形成@#@37.下列增加个体数的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有@#@A.族类植物的泡子生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蜜蜂的孤雌生殖@#@C.瞻虫余未受精的卵细胞经人工刺激后发育成新个体 @#@ @#@ @#@ @#@ @#@ @#@ @#@ @#@D.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3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权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39.限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A.矿质养料 @#@ @#@ @#@ @#@ @#@ @#@ @#@ @#@ @#@ @#@B.光 @#@ @#@ @#@ @#@ @#@ @#@ @#@ @#@ @#@ @#@ @#@ @#@ @#@ @#@ @#@ @#@C.温度 @#@ @#@ @#@ @#@ @#@ @#@ @#@ @#@ @#@ @#@ @#@ @#@ @#@ @#@D.氧@#@4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 @#@ @#@ @#@ @#@ @#@ @#@ @#@ @#@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二、简答题(共100分。

@#@必做题80分,选做题20分)@#@

(一)必做部分(共11小题。

@#@第41题8分,第42题5分,第43题7分,第44题7分,第45题6分,第46题5分,第47题8分,第48题5分,第49题13分,第50题6分,第51题10分。

@#@)@#@41.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在横线上写出细胞或结构的名称,括号内写标号):

@#@@#@

(1)该图是 @#@ @#@ @#@ @#@ @#@ @#@ @#@ @#@ @#@ @#@ @#@ @#@ @#@ @#@ @#@细胞的模式图。

@#@@#@

(2)与烟草叶细胞相比,它所特有的结构是( @#@ @#@) @#@ @#@ @#@ @#@ @#@ @#@ @#@ @#@ @#@ @#@ @#@ @#@@#@(3)与核糖体形成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 @#@ @#@) @#@ @#@ @#@ @#@ @#@ @#@ @#@ @#@ @#@ @#@ @#@ @#@。

@#@@#@(4)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是( @#@ @#@) @#@ @#@ @#@ @#@ @#@ @#@ @#@ @#@ @#@ @#@ @#@ @#@。

@#@@#@(5)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的运输通道是( @#@ @#@) @#@ @#@ @#@ @#@ @#@ @#@ @#@ @#@ @#@ @#@ @#@ @#@。

@#@@#@(6)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右图中的A为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示意图,B、C、D分别表示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

@#@请回答:

@#@@#@

(1)B细胞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 @#@ @#@ @#@ @#@ @#@ @#@ @#@ @#@ @#@ @#@ @#@ @#@ @#@ @#@ @#@。

@#@@#@

(2)C细胞所示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 @#@ @#@ @#@ @#@ @#@ @#@ @#@ @#@ @#@ @#@ @#@ @#@ @#@ @#@。

@#@ @#@(3)D细胞的名称是 @#@ @#@ @#@ @#@ @#@ @#@ @#@ @#@ @#@ @#@ @#@ @#@ @#@ @#@ @#@。

@#@@#@(4)请在E框内画出能显示D细胞在分裂期后期的染色体行为简图。

@#@@#@ @#@43.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0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CO2较多,这些C02是 @#@ @#@ @#@ @#@ @#@ @#@ @#@ @#@ @#@的产物。

@#@@#@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 @#@ @#@ @#@ @#@ @#@ @#@ @#@ @#@ @#@ @#@ @#@ @#@ @#@ @#@ @#@ @#@ @#@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元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 @#@ @#@ @#@ @#@ @#@ @#@ @#@ @#@ @#@ @#@ @#@,以降低蔬菜的 @#@ @#@ @#@ @#@ @#@ @#@ @#@ @#@ @#@ @#@ @#@ @#@ @#@ @#@。

@#@@#@(3)向培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营养液中的矿质元素有一定配比,这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如温室栽培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

@#@右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 @#@ @#@ @#@ @#@ @#@ @#@ @#@ @#@ @#@ @#@ @#@ @#@ @#@ @#@@#@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 @#@ @#@ @#@ @#@ @#@ @#@ @#@ @#@ @#@ @#@ @#@ @#@ @#@。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 @#@ @#@ @#@ @#@ @#@ @#@ @#@ @#@ @#@ @#@ @#@ @#@ @#@ @#@ @#@等生物作为 @#@ @#@ @#@ @#@ @#@ @#@ @#@ @#@ @#@ @#@ @#@ @#@ @#@ @#@ @#@ @#@。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 @#@ @#@ @#@ @#@ @#@ @#@ @#@ @#@ @#@ @#@ @#@ @#@ @#@ @#@率。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 @#@ @#@ @#@ @#@ @#@ @#@ @#@ @#@ @#@ @#@ @#@ @#@ @#@的原理建立的。

@#@@#@ @#@46.试根据右面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图中I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图中II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 @#@ @#@ @#@ @#@ @#@ @#@ @#@B.表面积 @#@ @#@ @#@ @#@ @#@ @#@ @#@ @#@ @#@ @#@ @#@ @#@C.像的面积 @#@ @#@ @#@ @#@ @#@ @#@ @#@ @#@ @#@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 @#@ @#@ @#@ @#@ @#@ @#@ @#@ @#@B.4个 @#@ @#@ @#@ @#@ @#@ @#@ @#@ @#@ @#@ @#@ @#@ @#@ @#@ @#@ @#@C.16个 @#@ @#@ @#@ @#@ @#@ @#@ @#@ @#@ @#@ @#@ @#@ @#@ @#@ @#@D.32个@#@(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 @#@ @#@ @#@ @#@ @#@ @#@ @#@ @#@ @#@ @#@ @#@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 @#@ @#@ @#@ @#@ @#@ @#@ @#@ @#@ @#@ @#@ @#@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10-10M的吲哚乙酸 @#@ @#@ @#@ @#@ @#@ @#@ @#@ @#@ @#@ @#@B.10-4M秋水仙素 @#@ @#@ @#@ @#@ @#@ @#@ @#@ @#@ @#@ @#@ @#@ @#@C.O.6%NaCl溶液@#@D.醋酸洋红染液 @#@ @#@ @#@ @#@ @#@ @#@ @#@ @#@ @#@ @#@ @#@ @#@E.10%HC1溶液 @#@ @#@ @#@ @#@ @#@ @#@ @#@ @#@ @#@ @#@ @#@ @#@ @#@ @#@F.50%蔗糖溶液@#@

(1)分别用上述6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观察,经哪些试剂处理后的细胞仍有生活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 @#@ @#@ @#@ @#@ @#@ @#@ @#@ @#@ @#@ @#@ @#@ @#@ @#@ @#@ @#@ @#@ @#@ @#@ @#@@#@(3)能促使插条生根的试剂是 @#@ @#@ @#@ @#@ @#@ @#@ @#@ @#@ @#@ @#@ @#@ @#@ @#@ @#@ @#@ @#@ @#@ @#@ @#@ @#@。

@#@@#@(4)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在验证“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中,用试剂F处理洋葱表皮。

@#@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检时发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在A、B两玻管内盛有稀葡萄糖液20mL。

@#@在A管内加入一定数目的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B管内加入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再向两玻管液体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管密封,放置在光照明亮处。

@#@实验员每隔一定时间从两玻璃管内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内含02和CO2的浓度,历经3h,其数值变化如右图所示。

@#@然后撤去光照,再重复上述测定工作,又历经3h。

@#@问:

@#@@#@

(1)A管内液体呈何种颜色?

@#@说明判断根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在最初3h内,两玻璃管内的葡萄糖浓度是否都下降了?

@#@试说明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撤去光照后3h内,A、B两管液体中02和CO2的浓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释变化原因,并把变化情况画在上述两图的右半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木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

@#@已知其叶片上的班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

(1)表现型为 @#@ @#@ @#@ @#@ @#@ @#@ @#@ @#@ @#@ @#@ @#@ @#@ @#@ @#@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 @#@ @#@ @#@ @#@ @#@ @#@ @#@ @#@ @#@ @#@ @#@。

@#@@#@ @#@ @#@表现型为 @#@ @#@ @#@ @#@ @#@ @#@ @#@ @#@ @#@ @#@ @#@ @#@ @#@ @#@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 @#@ @#@ @#@ @#@ @#@ @#@ @#@ @#@ @#@ @#@ @#@ @#@。

@#@@#@

(2)子代中表现型为 @#@ @#@ @#@ @#@ @#@ @#@ @#@ @#@ @#@ @#@的是雌株。

@#@子代中表现型为 @#@ @#@ @#@ @#@ @#@ @#@ @#@ @#@ @#@ @#@ @#@ @#@ @#@ @#@的是雄株。

@#@@#@51.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的基因为b,请回答:

@#@@#@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Ⅲ-8 @#@ @#@ @#@ @#@ @#@ @#@ @#@ @#@ @#@ @#@ @#@ @#@ @#@ @#@ @#@Ⅲ-10 @#@ @#@ @#@ @#@ @#@ @#@ @#@ @#@ @#@ @#@ @#@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 @#@ @#@ @#@ @#@ @#@ @#@ @#@ @#@ @#@ @#@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 @#@ @#@ @#@ @#@ @#@ @#@ @#@ @#@ @#@ @#@。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是 @#@ @#@ @#@ @#@ @#@ @#@ @#@,发病的概率是 @#@ @#@ @#@ @#@ @#@ @#@ @#@ @#@ @#@ @#@ @#@ @#@ @#@ @#@。

@#@1@#@ @#@@#@ @#@

(二)选做部分(甲组共3个小题:

@#@第52题4分,第53题6分,第54题10分。

@#@乙组共3个小题:

@#@第52题4分,第53题8分,第54题8分。

@#@)(考生只能选做一组,多做不给分,如两组全做,只以甲组计分。

@#@)@#@ @#@@#@甲组@#@52.右图示一株着生7片叶的植物。

@#@将第3和第6片叶用透明小袋包住,并分别向内充入具放射性";i:

13;s:

7066:

"知识点睛@#@1.比例法:

@#@@#@利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根据已知物理量,求其他相关物理量或物理量的比值.以两个电阻串、并联为例:

@#@@#@串联电路:

@#@U1:

@#@U2=R1:

@#@R2@#@并联电路:

@#@I1:

@#@I2=R2:

@#@R1@#@注:

@#@若是三个电阻并联的情况下,电流比等于相对应电阻的反比(方法:

@#@通分)@#@2.套路法:

@#@@#@做题第一步是分析好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在看到电压表,要看作是断路在看到电流表,看作是通路;@#@还要注意短路的故障判断;@#@@#@做题第二步是利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殊(处处相等)的特点,与电阻建立联系---看到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得出电阻的关系;@#@看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得出电阻的反关系;@#@@#@注:

@#@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求法@#@做题第三步是在不同的串联电路或是并联电路中,等压关系等式的应用;@#@@#@注:

@#@串联电路分压公式的运用@#@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则电阻R=______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解析:

@#@由图可知,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当S闭合后,灯泡L两端的电压不变,故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即通过R的电流为0.1A,则R=U/I=6V/0.1A=60Ω@#@答案:

@#@变大60@#@【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S接a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3:

@#@5;@#@当S接b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2:

@#@3,则R2与R3的电阻之比为()@#@A、9:

@#@10B、4:

@#@3@#@C.3:

@#@4D、5:

@#@2@#@解析:

@#@当S接a时,由A1与A2示数之比是3:

@#@5知,I1:

@#@I2=3:

@#@2,则R1∶R2=2:

@#@3.当S接b时,由A1与A2示数之比是2∶3知,I’1:

@#@I’2=2:

@#@1,则R1∶R2=1:

@#@2=2:

@#@4,故R2∶R3=3:

@#@4@#@答案:

@#@C@#@【例3】图7所示四个电路的电源电压相等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大于R2的阻值。

@#@开关断开时与开关闭合时相比,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最大的电路是()@#@解析:

@#@对于A图:

@#@开关断开时,只有电阻R2接在电源两端,;@#@开关闭合时,电阻R1与R2并联,;@#@对于B图:

@#@开关断开时,只有电阻R1接在电源两端,;@#@开关闭合时,电阻R1与R2并联,;@#@对于C图:

@#@开关断开时,电阻R1与R2串联,I=U/R1+R2,开关闭合时,R1被短路,只有电阻R2接在电源两端,;@#@对于D图:

@#@开关断开时,电阻R1与R2串联,I=U/R1+R2,开关闭合时,R2被短路,只有电阻R1接在电源两端,;@#@由此做差可知;@#@B=;@#@C=-U/R1+R2;@#@;@#@D=-U/R1+R2.因为题目中给出R1的阻值大于R2的阻值,用数学算术思想即可得出。

@#@@#@答案:

@#@B@#@【例4】如图4所示,定值电阻R1:

@#@R2:

@#@R3=3:

@#@2:

@#@3,电源电压不变。

@#@S闭合前电压表示数为U,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U’,则U:

@#@U’等于()@#@A.5:

@#@4B.1:

@#@1@#@C.4:

@#@3D.5:

@#@3@#@解析:

@#@开关闭合前,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的是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开关闭合后,电阻R2被短路,电阻R1和R3串联,电压表测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公式,闭合前电压表=5/8U,闭合后电压表=1/2U,所以电压比为5:

@#@4。

@#@@#@答案:

@#@A.@#@【例5】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1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O.8A。

@#@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为()@#@A1:

@#@3B3:

@#@l@#@C2:

@#@3D3:

@#@2@#@解析:

@#@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阻R1和R3串联,0.2A=U/R1+R2;@#@开关S1,S2都闭合后,电阻R2被短路,只有电阻R1接在电源两端,0.8A=U/R1;@#@解之即可。

@#@@#@答案:

@#@A@#@【例6】如图18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

@#@U乙为3: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

@#@I乙为()@#@A.2:

@#@1B.2:

@#@3C.3:

@#@1D.3:

@#@2@#@解析:

@#@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电阻R1和R2串联,U甲:

@#@U乙=I·@#@(R1+R2):

@#@I·@#@R2=R1+R2∶R2=3:

@#@1,所以R1∶R2=2: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电阻R1和R2并联,电流表甲测的是电阻R2通过的电流,电流表乙测的是电阻R1和R2通过的总电流,@#@答案:

@#@选B@#@【例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比为.则电阻之比为()@#@@#@A.1:

@#@3:

@#@5B.3:

@#@5:

@#@15C.1:

@#@1:

@#@2D.2:

@#@2:

@#@1@#@解析:

@#@为了便于了解三只电流表在电路中的确切位置,可将题图变为如图所示的等效电路,由图可见@#@,,@#@∴@#@答案:

@#@C@#@【例8】图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R2不变时,V1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 @#@

(2)R2不变时,V2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 @#@(3)R2改变一定量时,V2读数的变化量与A读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1 @#@(4)R2改变一定量时,V1读数的变化量与A读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1@#@A.

(1)(3)(4)  B.

(2)(3)(4)@#@C.

(2)(3)  D.

(2)(4)@#@解析:

@#@根据伏安法测电阻,V1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的阻值,所以选

(1);@#@V2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2,所以

(2)错误;@#@R2改变一定量时,R2端电压变化量等于R1端电压变化量,所以V2读数的变化量与A读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V1读数的变化量与A读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1,所以选(3)(4)@#@答案:

@#@A@#@【例9】@#@(多选)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2=R3=10欧姆。

@#@闭合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3:

@#@2。

@#@如果把A1和A2都分别换成电压表V1和V2,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和U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5Ω@#@B.R1=20Ω@#@C.U1:

@#@U2=3:

@#@4@#@D.U1:

@#@U2=4:

@#@3@#@解析:

@#@闭合S,为电流表时,三个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的是电阻R1和R2的总电流,电流表A2测的是电阻R3和R2的总电流,表A1:

@#@表A2=+:

@#@+=+:

@#@+=3:

@#@2,可得R1=5Ω;@#@把A1和A2都分别换成电压表V1和V2,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的是电阻R2和R3的总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电阻R1和R2的总电压,表V1:

@#@表V2=R2+R3:

@#@R1+R2=20Ω:

@#@15Ω=4:

@#@3。

@#@@#@答案:

@#@选AD@#@";i:

14;s:

25690:

"@#@第一节 电场力的性质@#@一、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

(1)元电荷:

@#@电荷量为e=______________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荷量.@#@

(2)点电荷:

@#@__________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带电体称为点电荷.@#@2.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______.@#@

(2)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3)带电实质: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特别提示:

@#@当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接触时,同种电荷电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二、库仑定律@#@1.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______,与它们的________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公式:

@#@__________,式中的k=9.0×@#@109N·@#@m2/C2,叫做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

@#@

(1)________;@#@

(2)真空中.@#@特别提示:

@#@当两带电体离得较近时,它们不能视为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但它们之间仍存在库仑力.@#@三、电场强度@#@1.电场强度@#@

(1)意义:

@#@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____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__的比值.@#@(3)定义式:

@#@E=.单位:

@#@V/m或N/C.@#@(4)方向:

@#@__________在该点的受力方向,是矢量.@#@(5)决定因素:

@#@电场强度取决于电场本身,与q无关.@#@2.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

(1)公式:

@#@设在场源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与Q相距r点的场强E=________.@#@

(2)适用条件:

@#@真空中的________形成的电场.@#@3.匀强电场:

@#@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公式E=________.@#@四、电场线及特点@#@1.电场线:

@#@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______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2.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从______或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________或无限远处.@#@

(2)电场线不相交.@#@(3)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3.几种典型的电场线(如图所示)@#@,1-1.(多选)用一绝缘柄将一带正电玻璃棒a接触另一不带电玻璃棒b,使之接触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玻璃棒a上的正电荷向玻璃棒b上转移@#@B.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玻璃棒b上的电子向玻璃棒a上转移@#@C.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它们的电荷的代数和不变@#@D.此接触起电过程并不一定遵循电荷守恒定律@#@1-2.@#@(多选)(2012·@#@高考浙江卷)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2.@#@(单选)如图所示,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电荷,相隔一定的距离,两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大小为F.今用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两个球接触后移开,这时,A、B两个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是(  )@#@A.F        B.F@#@C.F D.F@#@3-1.(单选)(2014·@#@广州模拟)当在电场中某点放入电荷量为q的正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同一点放入电荷量为q′=2q的负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  )@#@A.大小为2E,方向与E相同@#@B.大小为2E,方向与E相反@#@C.大小为E,方向与E相同@#@D.大小为E,方向与E相反@#@3-2.(单选)(2012·@#@高考江苏卷)真空中A、B两点与点电荷Q的距离分别为r和3r,则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  )@#@A.3∶1        B.1∶3@#@C.9∶1 D.1∶9@#@4-1.@#@(多选)如图是某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的电场@#@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C.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不相同@#@D.负电荷在B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沿B点切线方向@#@4-2.(单选)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如图所示为点电荷a、b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为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B.a、b为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C.a、b为同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D.a、b为同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静止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带电体的自身大小时,可以视其为点电荷而适用库仑定律,否则不能适用.@#@(单选)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和b,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使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关于a、b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和库仑力F库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F引=G,F库=k   B.F引≠G,F库≠k@#@C.F引≠G,F库=k D.F引=G,F库≠k@#@[思路点拨] 两球壳质量分布均匀,可以认为质量集中在何处?

@#@能否等效为电荷集中在球心?

@#@@#@[尝试解答] ________@#@1.(单选)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球(半径均为r),固定在相距(两球心间距离)为3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现将两小球相互接触后放回原处,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  )@#@A.大于F        B.等于F@#@C.小于F D.等于F@#@       电场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分析@#@1.粒子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由此判断电场的方向或粒子的电性;@#@@#@2.由电场线的疏密情况判断带电粒子的受力大小及加速度大小;@#@@#@3.由功能关系判断速度变化:

@#@如果带电粒子在运动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则粒子电势能与动能的总量不变,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多选)@#@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较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思路点拨] 

(1)电场线方向、粒子电性未知,能判断电场力方向吗?

@#@依据是什么?

@#@@#@

(2)a、b两点的场强大小有什么关系?

@#@@#@(3)根据什么知识可判断va、vb关系?

@#@@#@[尝试解答] ________@#@[方法总结] 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

@#@@#@

(1)“运动与力两线法”——画出“速度线”(运动轨迹在初始位置的切线)与“力线”(在初始位置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从二者的夹角情况来分析曲线运动的情景.@#@

(2)“三不知时要假设”——电荷的正负、场强的方向(或等势面电势的高低)、电荷运动的方向,是题意中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若已知其中的任一个,可顺次向下分析判定各待求量;@#@若三个都不知(三不知),则要用“假设法”分别讨论各种情况.有时各种情景的讨论结果是归一的.@#@2.@#@(单选)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下图中的(  )@#@       静电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与解决力学中的平衡问题的方法步骤相同,只不过是多了静电力而已.@#@(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改编)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求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和c球的电量.@#@[课堂笔记]@#@[延伸总结] 

(1)解决静电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首先应确定研究对象,如果有几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要依据题意,适当选取“整体法”或“隔离法”.@#@

(2)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与位置无关;@#@库仑力大小随距离变化而变化.@#@3.(单选)@#@如图所示,悬挂在O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当B到达悬点O的正下方并与A在同一水平线上,A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的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θ分别为30°@#@和45°@#@,则为(  )@#@A.2 B.3@#@C.2 D.3@#@       带电体的力电综合问题@#@ 解决力、电综合问题的一般思路@#@(2014·@#@福州模拟)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细圆管弯成半径为R的半圆形,固定在竖直面内,管口B、C的连线是水平直径.现有一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B点正上方的A点自由下落,A、B两点间距离为4R,从小球进入管口开始,整个空间中突然加上一个匀强电场,电场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结果小球从管口C处脱离圆管后,其运动轨迹最后经过A点.设小球运动过程中带电量没有改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

@#@@#@

(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3)小球经过管口C处时对圆管壁的压力.@#@[思路点拨] 

(1)电场力的竖直分力Fy=mg,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小球受到的场力的合力等于什么?

@#@@#@

(2)小球经过A点,说明Fx向左还是向右?

@#@从C→A小球做什么运动?

@#@@#@[课堂笔记]@#@[总结提升] 运动与受力的几个关系@#@

(1)物体保持静止:

@#@F合=0@#@

(2)做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②变速直线运动:

@#@F合≠0,且F合一定沿速度方向.@#@(3)做曲线运动:

@#@F合≠0,且F合总指向曲线凹的一侧.@#@(4)加速运动:

@#@F合与v夹角α,0°@#@≤α<90°@#@;@#@@#@减速运动:

@#@90°@#@<α≤180°@#@.@#@(5)匀变速运动:

@#@F合=恒量.@#@4.@#@(多选)如图所示,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一长为L的绝缘轻质细硬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P,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先把杆拉成水平,然后将杆无初速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A.小球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从开始至最低点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C.小球对杆的最大拉力大小为mg@#@D.小球可绕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用对称法处理场强叠加问题@#@范例 @#@如图所示,位于正方形四个顶点处分别固定有点电荷A、B、C、D,四个点电荷的带电量均为q,其中点电荷A、C带正电,点电荷B、D带负电,试确定过正方形中心O并与正方形垂直的直线上到O点距离为x的P点处的电场强度.@#@[思路点拨] A、B、C、D对于P点具有空间对称性,A、C电性、电量相同,为等量同号电荷,B、D也为等量同号电荷,根据对称性特点,可求P点的合场强.@#@[解析] P点是A、C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故A、C两电荷在P点的合场强E1方向为O→P,同理B、D在P点的合场强E2方向为P→O,由对称性可知,E1、E2大小相等,所以P点的电场强度为0.@#@[答案] 0@#@[方法提炼] 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对称性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特点,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5.(单选)(2013·@#@高考江苏卷)下列选项中的各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一高考题组@#@1.(单选)(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k          B.k@#@C.k D.k@#@2.@#@(单选)(2013·@#@高考海南卷)如图,电荷量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位于P点和Q点.已知在P、Q连线上某点R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且=2.则(  )@#@A.q1=2q2 B.q1=4q2@#@C.q1=-2q2 D.q1=-4q2@#@3.(单选)(2011·@#@高考海南卷)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荷量为q,球2的带电荷量为nq,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A.n=3 B.n=4@#@C.n=5 D.n=6@#@二模拟题组@#@4.(单选)@#@(2014·@#@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如图所示,在空间中的A、B两点固定一对等量异种点电荷,在竖直面内AB中垂线上固定一根光滑绝缘的直杆,在杆上串一个带正电的小球,给小球一个沿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则小球所做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后加速运动@#@C.一直匀加速运动@#@D.以上均错@#@5.(2014·@#@北京东城区检测)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取g,sin37°@#@=0.6,cos37°@#@=0.8.求:

@#@@#@

(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小物块的加速度是多大;@#@@#@(3)电场强度变化后小物块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温馨提示@#@日积月累,提高自我 请做课后达标检测18@#@第二节 电场能的性质@#@一、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1.静电力做功@#@

(1)特点:

@#@静电力做功与__________无关,只与__________有关.@#@

(2)计算方法@#@①W=q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d为沿__________的距离.@#@②WAB=qUAB,适用于________.@#@2.电势能@#@

(1)定义:

@#@电荷在________中具有的势能,数值上等于将电荷从该点移到______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即WAB=EpA-EpB=-ΔEp.@#@(3)电势能具有相对性.@#@二、电势、等势面@#@1.电势@#@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的比值.@#@

(2)定义式:

@#@φ=.@#@(3)矢标性:

@#@电势是标量,其大小有正负之分,其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电势零点高(低).@#@(4)相对性:

@#@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因________的选取不同而不同.@#@2.等势面@#@

(1)定义:

@#@电场中__________的各点构成的面.@#@

(2)特点@#@①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②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即与场强方向______.@#@③电场线总是由电势______的等势面指向电势______的等势面.@#@④等差等势面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越密).@#@三、电势差@#@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移动的电荷的电量q的比值.@#@2.定义式:

@#@UAB=________.@#@3.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

@#@UAB=________,UAB=-UBA.@#@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______的距离的乘积,即UAB=Ed.@#@特别提示:

@#@电势和电势差都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但电势是相对量,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而电势差是绝对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1.(单选)(2014·@#@重庆模拟)如图所示,正点电荷(电荷量为Q)产生的电场中,已知A、B间的电势差为U,现将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B移到A,则(  )@#@A.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QU,电势能增加qU@#@B.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qU,电势能增加QU@#@C.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qU,电势能增加qU@#@D.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QU,电势能减少QU@#@2-1.(单选)(2012·@#@高考重庆卷)@#@空间中P、Q两点处各固定一个点电荷,其中P点处为正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a、b、c、d为电场中的4个点.则(  )@#@A.P、Q两点处的电荷等量同种@#@B.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c点的电势低于d点的电势@#@D.负电荷从a到c,电势能减少@#@2-2.(单选)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的区域内,电势一定也处处为零@#@B.电场强度处处相同的区域内,电势一定也处处相同@#@C.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等势面垂直@#@D.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3-1.(多选)关于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势差的公式UAB=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与电场力做功WAB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B.把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则有UAB>0@#@C.电势差的公式UAB=中,UAB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无关@#@D.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等于把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3-2.@#@(单选)(2014·@#@宜昌高三检测)如图所示是一个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cm,由此可以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和数值是(  )@#@A.竖直向下,E=100V/m@#@B.水平向左,E=100V/m@#@C.水平向左,E=200V/m@#@D.水平向右,E=200V/m@#@       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大小的比较@#@1.比较电势高低的方法@#@

(1)根据电场线方向: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2)根据UAB=φA-φB:

@#@若UAB>0,则φA>φB,若UAB<0,则φA<φB.@#@(3)根据场源电荷:

@#@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正电荷周围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电势为负值;@#@靠近正电荷处电势高,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2.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1)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与其他力做功无关).@#@

(2)电荷电势法@#@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3)公式法@#@由Ep=qφ,将q、φ的大小、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Ep的正值越大,电势能越大;@#@Ep的负值越大,电势能越小.@#@(多选)(2013·@#@高考江苏卷)@#@将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b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C.检验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D.将检验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尝试解答] ________@#@1.(多选)@#@(2014·@#@潍坊模拟)如图所示,MN、PQ是圆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O为圆心.两个等量正电荷分别固定在M、N两点.现有一带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及粒子对电场的影响)从P点由静止释放,粒子恰能在P、Q之间做直线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O点的场强一定为零@#@B.P点的电势一定比O点的电势高@#@C.粒子一定带负电@#@D.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Q点的电势能小@#@       等势面与粒子运动轨迹的分析@#@1.几种常见的典型电场的等势面比较@#@电场@#@等势面(实线)图样@#@重要描述@#@匀强电场@#@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面@#@点电荷@#@的电场@#@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电势为零@#@等量同种@#@正点电荷@#@的电场@#@连线上,中点电势最低,而在中垂线上,中点电势最高@#@2.解决该类问题应熟练掌握以下知识及规律@#@

(1)带电粒子所受合力(往往仅为电场力)指向轨迹曲线的内侧.@#@

(2)某点速度方向为轨迹切线方向.@#@(3)电场线或等差等势面密集的地方场强大.@#@(4)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5)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最快.@#@(6)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有时还要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知识.@#@(单选)(2012·@#@高考天津卷)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点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电场在纸面内飞行,最后离开电场,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粒子在电场中(  )@#@A.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B.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C.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D.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尝试解答] ________@#@[方法总结] 这类问题关键是画出电场线,判断出电场力方向,粒子所受合力(一般仅受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凹侧,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其他条件,就可对有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多选)(2012·@#@高考山东卷)@#@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A.带负电@#@B.在c点受力最大@#@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公式U=E·@#@d的拓展应用@#@1.在匀强电场中U=Ed,即在沿电场线方向上,U∝d.@#@2.推论:

@#@①如图甲,C点为线段AB的中点,则有φC=.@#@②如图乙,AB∥CD,且AB=CD,则UAB=UCD.@#@3.在非匀强电场中U=Ed虽不能直接应用,但可以用作定性判断.@#@(单选)(2012·@#@高考安徽卷)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200V/m       B.200V/m@#@C.100V/m D.100V/m@#@[尝试解答] ________@#@3.(单选)@#@在匀强电场中有四个点A、B、C、D,恰好为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O点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

@#@φA=-4V,φB=6V,φC=8V,则φD、φO分别为(  )@#@A.-6V,6V@#@B.2V,1V@#@C.-2V,2V@#@D.-4V,4V@#@       电场中的功能关系@#@1.求电场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1)由公式W=Flcosα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Eqlcosα.@#@

(2)由WAB=qUAB计算,此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3)由电势能的变化计算:

@#@WAB";i:

15;s:

13387:

"高一化学有机化合物姓名2017、5、5@#@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是乙烯用途的是@#@A.制塑料B.做灭火剂C.制有机溶剂D.做果实催熟剂@#@2、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①石蕊 ②乙醇 ③金属铝 ④氧化镁 ⑤碳酸钙 ⑥氢氧化铜@#@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全部@#@3、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②③@#@5、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6、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溴水反应褪色的是:

@#@@#@A、乙醛B、乙烯C、乙醇D、裂化汽油@#@7、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正确的是@#@①C2H5OH ②CH3COOH溶液 ③NaOH溶液@#@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8、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溴苯和水B、乙酸乙酯和乙酸C、溴乙烷和乙醇D、乙醇和水@#@9.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结构的是A.乙醇B.二氧化碳C.乙酸D.乙醛@#@10.一定条件下既能进行加成反应,也能取代反应,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醇D.苯@#@11.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 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质。

@#@下列那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A.烧碱溶液  B溴水 C.KI淀粉溶液 D.AgNO3溶液@#@12.医院里检验糖尿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到CuSO4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病人的尿中含有A.脂肪B.乙酸C.蛋白质D.葡萄糖@#@13.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烷通入浓盐酸@#@14、能用来鉴别乙醇、己烷、己烯三种无色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金属钠B、溴水C、氢溴酸D、氢氧化钠溶液@#@15、对二氟二氯甲烷(CCl2F2)认识正确的是:

@#@@#@A.只有一种结构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属烃类物质D.正四面体结构@#@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6.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和乙醇有一种能消耗完@#@1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B.Cu(OH)2悬浊液@#@C.石蕊试液D.Na2CO3溶液@#@18.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C.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发生相互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19.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成黑色,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使铜丝变成红色,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A.稀H2SO4B.C2H5OHC.CH3COOH溶液D.CO@#@20.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下列关于有机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甲烷都可以与氯气反应B.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乙烯和乙烷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22.下列物质不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是@#@A.金属钠 B.CuO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23.下列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B.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C.乙烯在空气中燃烧D.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乙醛@#@24、0.5molC2H4和Cl2完全加成,再与Cl2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所有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则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是A、1.5molB、2molC、2.5molD、3mol@#@25、.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和氢氧化钡溶液的是@#@①金属钠 ②溴水 ③碳酸钠溶液 ④紫色石蕊溶液@#@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26.(3分)衣服上沾有动、植物油污,用水洗不掉,但可用汽油洗去,这是因为大多数有机物难 ________而易 ______。

@#@有机化工厂附近严禁火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分别完全燃烧1molCH4、1molC2H4、1molC6H6,生成的水相等的是_______;@#@需要的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

@#@@#@28.(4分)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该反应的类型是_反应。

@#@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

@#@@#@29.(13分)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迅速用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收集并验@#@纯气体后,点燃,并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气体燃烧的现象@#@检验产物@#@@#@@#@@#@气体燃烧时火焰呈,@#@小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

@#@@#@反应中只生成了@#@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0、(2分)生的绿色苹果与碘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熟的苹果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所的杂质(括号里的物质),请从(I)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II)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的括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物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甲烷(乙烯)@#@酒精(水)@#@(I)检验的试剂:

@#@A.无水硫酸铜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II)除杂试剂:

@#@a.硫酸b.乙酸c.新制的生石灰d.溴水@#@32、推断题:

@#@A是一种来自石油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E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

@#@(过程中的水或其他物质已省略)@#@试写出①②③⑤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反应类型;@#@@#@;@#@反应类型;@#@@#@3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醋酸除去水垢的反应@#@(b)乙酸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乙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d)乙酸溶液与锌粒反应@#@(拓展练习需要看书完成).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

@#@@#@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乙酸各2mL,乙醇3mL,正确的加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D3、C4、A5、A6、C7、B8、A9、A10、D11、D12、D13、D14、B15、CD16、AC17、B18、C19、BD20、C21、B22、AD23、BC24、C25、C26、D27、A28、D@#@29.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燃烧30.碳;@#@CH4;@#@25%31.CH4、C2H4;@#@C6H6@#@32.CH2=CH2+HClCH3CH2Cl;@#@加成;@#@运动员在比赛中腿部受伤时医生常喷洒的氯乙烷因沸点低、易挥发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减轻伤员的痛感。

@#@@#@33.生苹果中含大量的淀粉;@#@熟苹果中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

(2)①羟基、羧基、碳碳双键;@#@②用少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溶解。

@#@@#@34、@#@

(2)制乙酸、作催化剂、吸水剂(3)液体分层(4)防止倒吸;@#@当液体上升到干燥管中由于球形干燥管容积大,导致试管内液面明显下降,使导管末端脱离液面,干燥管中的液体又流回试管中(5)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35.Bd;@#@Ac36.

(1)将混有乙醇硫的石油跟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层,分液除去水层;@#@@#@CH3CH2SH+NaOHCH3CH2SNa+H2O@#@

(2)4CH3CH2SH+19O28CO2+2SO2+2SO3+12H2O@#@(3)CH3COSC2H5104(共9分)@#@(提示:

@#@A:

@#@CH2=CH2B:

@#@CH3CH2OHC:

@#@CH3CHOD:

@#@CH3COOHE:

@#@CH3COOC2H5F:

@#@--[--CH2=CH2--]n--)@#@37.由相对密度可求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烯烃中最简单的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故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大于25,根据中间值法,则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小于25,则一定有甲烷,通过溴水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为8.4g,甲烷为1.6g,即0.1mol,混和气体总物质的量为,则烯烃为0.3mol,故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答案为甲烷和乙烯,体积比为1:

@#@3。

@#@@#@38、⑴CH3OH;@#@CH3CH2CH2OH;@#@CH3CH﹙OH﹚CH3⑵34.5﹪@#@附加题:

@#@解析:

@#@

(1)由题意可知,3.24g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2.16g水和9.24g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得消耗O2的质量为:

@#@(2.16g+9.24g)-3.24g=8.16g。

@#@@#@

(2)2.16g水中含H:

@#@×@#@2.16g=0.24g9.24gCO2中含C:

@#@×@#@12=2.52g@#@则3.24g有机物中含O为:

@#@3.24g-(0.24g+2.52g)=0.48g@#@所以N(C)∶N(H)∶N(O)=∶∶=7∶8∶1@#@可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7H8O,由于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故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8O。

@#@ 答案:

@#@

(1)8.16g    

(2)C7H8O     @#@4@#@";i:

16;s:

12180:

"@#@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0:

@#@16Na:

@#@23Cl:

@#@35.5Co:

@#@59Ag:

@#@108@#@第I卷选择题(44分)@#@下列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每小题2分,11一18每小题3分,共44分@#@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大会提倡低碳、节能、环保,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世博园区公共交通使用的是纯电动汽车@#@B.日本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C游客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和反应生成无毒气体@#@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下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A.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两倍的水分子符号可能是:

@#@@#@B.NaHCO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C.基态硫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D.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熔融)=@#@3.“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是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由甲酸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推出其余的羧酸也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由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

@#@1,可推出中阳离宇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

@#@1@#@C由“”反应可推出“”反应也能发生@#@C.Na,K具有强还原性,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4.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参与的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得到的电子数一定是@#@B.的溶液中氮原子数小于@#@C.常温常压下,11.2g乙烯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D.标准状况卞,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5.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I@#@B.含有大量的溶液:

@#@@#@C.的溶液中:

@#@@#@D.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石灰乳与溶液混合:

@#@@#@B.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并加热制备胶体:

@#@@#@C.向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D.与稀硝酸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盐酸配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铁制或铝制容器可以盛装热的浓硫酸@#@C.常温下,所有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D.用稀3J以鉴别四种试剂@#@9.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的是@#@A.遇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B.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该物质能与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1mol该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11.下图甲和乙是双液原电池装置。

@#@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反应能够发生@#@C.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D乙图当有Imol电子通过外电路时,正极有108克析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的漂白原理不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B.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PH值分别为8.8和11.1,可以判断反应@#@不能发生@#@C.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存在@#@D.若通人后,溶液变为黄色,加人淀粉溶液后变蓝色,可确定溶液中含有离子@#@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可加人足量的粉末搅拌后过滤@#@B.在溶液中加人氯化银,一段时间后沉淀变成黄色,说明同温度下@#@C.将氨气通人热的溶液中能使还原为@#@D.当分散质和分散剂都为气体时,组成的分散系不可能为胶体@#@14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①所示实验可得出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氯 >@#@碳>@#@硅@#@B.图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D.对反应:

@#@,根据图④可以求出X=2@#@15.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在的醋酸钠和醋酸混合溶液中:

@#@@#@B.稀释醋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在的氯化钠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D.的硫化钠溶液中,•@#@16.下表列举的各组事实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17.俗名¥@#@作光气,是有毒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转化率@#@B.当反应达平衡时,恒温恒压条件下通人Ar,能提高COCl2的转化率@#@C.单位时间内生成CO和的物质的量比为1:

@#@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18.多硫化钠在溶液中可被氧化成,而被还原成,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6。

@#@在结构上与相似。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B.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C.参加反应,有32mol电子转移@#@D.中的X数值为2@#@第II卷非选择题(56分)@#@19.(12分)@#@有关元素X、Y、Z、W的信息如下:

@#@@#@元素@#@信息@#@X@#@位于第三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最强@#@Y@#@在第三周期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最小@#@Z@#@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制品用量最大,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W@#@其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S2P1@#@请回答下列问题:

@#@@#@

(1)Y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氧化物的电子式 @#@

(2)X、Y、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是 (写离子符号)@#@(3)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几滴的浓溶液,现象为 ,基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以溶液为原料制取无水,主要操作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先制得晶体,然后在条件下加热晶体,能进一步制取无水.其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

@#@@#@@#@它可以分为两步,反应分别如下:

@#@@#@:

@#@ @#@

(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只改变一个条件能同时提高反应速和CO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降低温度 b.加人催化剂 c.缩小容器体积@#@d.增加H2的浓度 e.增加CO的浓度@#@(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

@#@,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并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6倍。

@#@问:

@#@①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V(正)____V(逆)(填“>@#@”、“<@#@”或"@#@="@#@),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衡时= ,平衡时CO的转化率= 。

@#@@#@21.(12分)@#@2006年世界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超过25亿只,锂电池消耗量巨大,对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的消耗是相当大的。

@#@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需要重点回收的是正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钴酸锂()、导电乙炔黑(一种炭黑)、铝箔以及有机粘接剂。

@#@某回收工艺流程如下:

@#@@#@

(1)上述工艺回收到的产物有 @#@

(2)废旧电池可能由于放电不完全而残留有原子态的锂,为了安全对拆解环境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4)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最后一步过滤应__________@#@(5)如何洗涤过滤后的固体 @#@22(10分)@#@硫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

@#@将适量稀硝酸分多次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

(1)图中烧瓶内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2)反应时B瓶内的现象是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

@#@以空气为氧化剂法@#@把作催化剂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并通人空气或氧气,即发生反应。

@#@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人物质甲调节,产生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甲 是 (填字母序号)。

@#@@#@a.b.c.d.@#@②该方案中调节PH的范围是 。

@#@@#@第二组:

@#@过氧化氢氧化法@#@物质@#@开始沉淀时的PH@#@完全沉淀时的PH@#@Fe(OH)3@#@1.9@#@3.2@#@Cu(OH)2@#@4.7@#@6.7@#@Fe(OH)2@#@6.3@#@9.7@#@将铜丝放到稀硫酸中,加入10%的,微热。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蒸发结晶、抽滤等操作,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到硫酸铜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_____,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_____ 。

@#@@#@23.(10分)@#@乙基香兰素的键线式结构如右图,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成香料之一。

@#@@#@

(1)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从成键方式看,所含碳氧双键中有一个键和一个键@#@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内含有一个碳氧双键、三个碳碳双键@#@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D该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2)已知R物质是乙基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其性质如下:

@#@@#@R符合上述条件,且lmolR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时,消耗1mol溴,试写出符合要求的Fl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X也是乙基香兰素的同兮异构体,其结构简式为@#@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制得下列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反应③的反应类 型_______;@#@@#@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I卷、选择题(1-10每小题2分;@#@11一18每小题3分,共44分,)@#@题号@#@1@#@2@#@3@#@4@#@5@#@6@#@7@#@8@#@9@#@答案@#@C@#@B@#@D@#@C@#@B@#@C@#@C@#@D@#@A@#@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B@#@D@#@C@#@D@#@C@#@D@#@B@#@C@#@";i:

17;s:

10073: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解池练习1@#@一、选择题@#@1、.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酸性MgSO4溶液 D.酸性AgNO3溶液@#@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摩/升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A)HCl (B)NaOH (C)Na2SO4 (D)NaCl@#@3.用铂作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结束后,向剩余电解液中加适量水,能使溶液和电解前相同的是()@#@A.AgNO3     B.H2SO4    C.NaOH     D.NaCl@#@4.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Cu2+或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其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A.1.62gB.6.48gC.3.24gD.12.96g@#@5.将0.1L含有0.02molCuSO4和0.01molNa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

@#@电解一段时间后,一个电极上得到0.01molCu,另一电极析出的气体 @#@ A.只有Cl2 B.只有O2 C.既有Cl2又有O2 D.只有H2@#@6、如图所示,a、b、c均为石墨电极,d为碳钢电极,@#@通电进行电解。

@#@假设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保持不变@#@B.甲烧杯中a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C.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溶液混合,一定会产生蓝色沉淀@#@D.当b极增重3.2g时,d极产生的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来源:

@#@学.科.网]O2+2H2O+4e-===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2+@#@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

@#@Fe-2e-===Fe2+@#@8.(2012年青岛模拟)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

@#@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9.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电极反应为:

@#@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

@#@4Fe(OH)2+2H2O+O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10.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如图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u极附近OH-浓度增大@#@B.Cu极为原电池负极@#@C.电子流向是由C极流向Pt极@#@D.当C极上有4mol电子转移时,Pt极上有1molO2生成@#@11、下图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解法制烧碱技术—阳离子交换膜法的示意图。

@#@@#@

(1)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口加入,从另一口加入水(含少量NaOH)。

@#@水中加入NaOH的作用是;@#@制得的烧碱溶液从口导出。

@#@@#@

(2)为有效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填字母)。

@#@@#@ a.先加NaOH,再加Na2CO3,最后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再加钡试剂,最后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再加Na2CO3,最后加NaOH。

@#@@#@(3)现有1000mL食盐水,用石墨电极电解。

@#@当阴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后,溶液在常温下的pH约为_____。

@#@@#@12、Ⅰ.如图所示,X、Y分别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

(1)Y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_;@#@Cu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

@#@@#@

(2)a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侧装置所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改编自2010年山东理综)利用右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____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练习2@#@1.(2012年枣庄模拟)串联电路中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5mol·@#@L-1的下列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pH最小的是(  )@#@A.KNO3溶液    B.NaCl溶液C.AgNO3溶液D.CuCl2溶液@#@2.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电极反应为:

@#@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

@#@4Fe(OH)2+2H2O+O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3.(2012年合肥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

@#@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

@#@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B极是正极@#@B.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2∶2@#@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应该是Ag,电镀液选AgNO3溶液@#@D.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9.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用下列装置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甲图装置可用于电解精炼铝B.乙图装置可得到持续、稳定的电流@#@C.丙图装置可达到保护钢闸门的目的D.丁图装置可达到保护钢闸门的目的@#@5(2014届山东省烟台市5月模拟)储氢合金表面镀铜过程发生反应Cu2++2HCHO+4OH-=Cu↓+H2↑+2H2O+2HCO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镀过程中氢气在镀件表面析出B.电镀时溶液中Cu2+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阳极反应式为HCHO+3OH--2e-=2H2O+HCOO-@#@D.电镀时每生成6.4g铜镀层放出2.24LH2@#@6(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路桥模拟试题二)随着对合成氨研究的发展,2001年两位希腊化学家提出了电解合成氨的方法,即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中,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装置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法合成氨的电解池中能用水作电解质溶液的溶剂@#@B.钯电极B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C.钯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

@#@N2+6e—+6H+=2NH3@#@D.当有0.3mol电子转移时,有2.688LNH3生成@#@7.(2014届四川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冲刺卷)如图所示是利用电化学降解法治理水中的硝酸盐污染,电解槽中间用质子交换膜隔开,污水放入II区,通电使转NO3-化为N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时H+从I区通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II区@#@B.Ag-Pt电极上发生发应:

@#@2NO3-+10e-+6H2O=N2↑+12OH-@#@C.当电解过程中转移了1moL电子,则II区电解液质量减少2.8g@#@D.为增强溶液的导电性,I区水中可加入少量Na2SO4固体@#@8.利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将沿着Zn→a→b→Cu路径流动@#@B.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纸a点变蓝色@#@C.反应一段时间,乙池溶液浓度上升@#@D.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二、非选择题[来源:

@#@学科网ZXXK]@#@9.(2012年上饶模拟)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与NaHCO3混合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

(1)在O→t1时间内,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O→t1时间内,溶液pH升高比较缓慢的原因:

@#@@#@(3)将等物质的量的KI和CuCl2溶于水,用惰性电极电解,该电解反应可分为________个阶段(填表不一定填满)。

@#@@#@阶段@#@相当于电解?

@#@溶液@#@离子方程式@#@①@#@②@#@③@#@④@#@⑤@#@10.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入直流电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g,试回答:

@#@@#@[来源:

@#@]

(1)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__。

@#@@#@

(2)pH变化: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通电5min时,B中共收集224mL气体(标准状况),溶液体积为200mL。

@#@则通电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mL,电解5min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11.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

(1)当左槽溶液颜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

(2)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3)放电过程中氢离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________。

@#@@#@6@#@";i:

18;s:

16914:

"第六章静电场@#@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要点1、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1、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在同一条直线上,q2和q3的距离为q1和q2距离的两倍,每个点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之比q1∶q2∶q3为( A )@#@A.(-9)∶4∶(-36)  B.9∶4∶36C.(-3)∶2∶(-6)D.3∶2∶6@#@2、两个可自由移动的点电荷分别在A、B两处,如右图所示。

@#@A处电荷带正电Q1,B处电荷带负电Q2,且Q2=4Q1,另取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3,放在直线AB上,欲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 A )@#@A.Q3为负电荷,且放于A左方B.Q3为负电荷,且放于B右方@#@C.Q3为正电荷,且放于A与B之间D.Q3为正电荷,且放于B右方@#@要点2、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计算@#@1、[2015·@#@山东高考]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

@#@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

@#@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

@#@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B )@#@A.,沿y轴正向 B.,沿y轴负向@#@C.,沿y轴正向 D.,沿y轴负向@#@2、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带电圆环,带电荷量为+Q,半径为R,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

@#@圆心为O点,过O点作一竖直线,在此线上取一点A,使A到O点的距离为R,在A点放一检验电荷+q,则+q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为( B )@#@A.,方向向上 B.,方向向上@#@C.,方向水平向左 D.不能确定@#@3、[2013·@#@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

@#@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B )@#@A.k B.kC.k D.k@#@要点3、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判断@#@1、(多选)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做出的正确判断是(BCD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较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2、[2015·@#@江苏南京一模]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它运动到b处时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可能的是( D)@#@要点4、带电体的力电综合问题@#@1、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着场强为E=2.5×@#@102N/C、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电场内一长为L=0.5m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着质量为m=0.5kg、电荷量为q=4×@#@10-2C的小球。

@#@现将细线拉直到水平位置,使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线受到的拉力恰好达到它能承受的最大值而断裂。

@#@取g=10m/s2。

@#@求:

@#@@#@

(1)小球的电性;@#@@#@

(2)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3)当细线断裂后,小球继续运动到与O点水平方向距离为L时,小球距O点的高度。

@#@@#@答案 

(1)正电 

(2)15N (3)0.625m@#@2、如图所示,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一长为L的绝缘轻质细硬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P,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先把杆拉至水平位置,然后将杆无初速度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BC )@#@A.小球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从开始至最低点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C.小球对杆的最大拉力大小为mg@#@D.小球可绕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第2讲电场能的性质的描述@#@要点1、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1、[2015·@#@邯郸二模]某形状不规则的导体置于静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周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电场分布,图中虚线表示电场线,实线表示等势面,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将电子从A点移到B点,电势能减小@#@C.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将电子从A点移到C点,再从C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零@#@2、[2013·@#@山东高考](多选)如图所示,在x轴上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B.四个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要点2、根据粒子运动的轨迹、等势面进行相关问题的判断@#@1、(多选)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与纸平面的交线,且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

@#@实线为一带正电荷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M,N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B.对于M,N两点,带电粒子通过M点时电势能较大@#@C.对于M,N两点,带电粒子通过M点时动能较大@#@D.带电粒子由M运动到N时,加速度增大@#@2、(多选)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

@#@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

@#@则该粒子( CD )@#@A.带负电@#@B.在c点受力最大@#@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量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量@#@要点3、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多选)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V、2V、3V,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通过CD和AF的直线应为电场中的两条等势线@#@B.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V/m@#@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为由C指向A@#@D.将一个电子由E点移到D点,电子的电势能将减少1.6×@#@10-19J@#@2、(多选)如图所示,a、b、c、d是某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是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ab∥cd,ab⊥bc,2ab=cd=bc=2l,电场线与四边形所在平面平行。

@#@已知a点电势为24V,b点电势为28V,d点电势为12V。

@#@一个质子(不计重力)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bc成45°@#@,一段时间后经过c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c点电势为20V@#@B.质子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C.场强的方向由a指向c@#@D.质子从b运动到c电场力做功为8电子伏@#@要点4、图象在电场中的应用@#@1、[2016·@#@沈阳质量检测](多选)如图甲所示,有一绝缘圆环,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圆环平面与竖直平面重合。

@#@一光滑细杆沿垂直圆环平面的轴线穿过圆环,细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10g的带正电的小球,小球所带电荷量q=5.0×@#@10-4C。

@#@小球从C点由静止释放,其沿细杆由C经B向A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图象的切线斜率最大(图中标出了该切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在O点右侧杆上,B点场强最大,场强大小为E=1.2V/m@#@B.由C到A的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C.由C到A电势逐渐降低@#@D.C、B两点间的电势差UCB=0.9V@#@2、[2015·@#@福建厦门质检]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x1和-x1为x轴上对称的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x1处场强大于-x1处场强@#@B.若电子从x1处由静止释放后向x轴负方向运动,到达-x1点时速度为零@#@C.电子在x1处的电势能大于在-x1处的电势能@#@D.x1点的电势比-x1点的电势高@#@3、[2015·@#@石家庄一模]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为零,ND段中C点电势最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A.q1为正电荷,q2为负电荷@#@B.|q1|<@#@|q2|@#@C.C点的电场强度为零@#@D.将一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要点5、电场力做功与电场中的功能关系@#@1、[2015·@#@唐山一模](多选)如图所示,ABC为表面光滑的斜劈,D为AC中点,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滑块沿AB面由A点静止释放,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速度为v0,若空间加一与ABC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滑块仍由静止释放,沿AB面滑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速度为v0,若滑块由静止沿AC面滑下,滑到斜面底端C点时速度为v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电场方向与BC垂直@#@B.滑块滑到D点时机械能增加了mv@#@C.B点电势是C点电势的2倍@#@D.B点电势与D点电势相等@#@2、[2015·@#@河南洛阳二统](多选)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的△PAB平面平行于电场方向,C点为AB的中点,D点为PB的中点。

@#@将一个带电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WPA=1.6×@#@10-8J;@#@将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PB=3.2×@#@10-8J。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直线PC为等势线@#@B.直线AD为等势线@#@C.若将该粒子从B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WBA=1.6×@#@10-8J@#@D.若将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PC=2.4×@#@10-8J@#@3、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直立于地面上,上面放一个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

@#@现用外力将小球向下压到某一位置后撤去外力,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刚离开弹簧的过程中,小球克服重力和电场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小球刚好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带电小球电势能增加W2@#@B.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W1+W2+mv2@#@C.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为W2+W1@#@D.带电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W2@#@第3讲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要点1、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变化问题@#@1、[2016·@#@山东菏泽模拟]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

@#@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B )@#@A.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P点的电势将降低@#@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将增大@#@2、(多选)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B相距为d,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开关S闭合后,两板间恰好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A.若将S断开,则油滴将做自由落体运动,G表中无电流@#@B.若将A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表中有b→a的电流@#@C.若将A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表中有b→a的电流@#@D.若将A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表中有b→a的电流@#@要点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1、[2016·@#@潍坊月考]如图所示,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中央有小孔S1、S2,A、B与直流电源连接。

@#@闭合开关,从S1孔正上方O处由静止释放一带电小球,小球刚好能到达S2孔,不计空气阻力,要使此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后穿过S2孔,应( D)@#@A.仅上移A板适当距离@#@B.仅下移A板适当距离@#@C.断开开关,再上移A板适当距离@#@D.断开开关,再下移A板适当距离@#@要点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1、[2016·@#@山东菏泽高三模拟](多选)如图所示,A板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为U。

@#@电子最终打在荧光屏P上,关于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电子打在P上的位置上升@#@B.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电子打在P上的位置上升@#@C.电压U增大时,电子从发出到打在P上的时间不变@#@D.电压U增大时,电子打在P上的速度大小不变@#@2、[2015·@#@天津高考](多选)如图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地飘入电场线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场E1,之后进入电场线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2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

@#@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不计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AD )@#@A.偏转电场E2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B.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C.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D.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3、如图所示,真空中水平放置的两个相同极板Y和Y′长为L,相距d,足够大的竖直屏与两板右侧相距b。

@#@在两板间加上可调偏转电压UYY′,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从两板左侧中点A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且能穿出。

@#@@#@

(1)求两板间所加偏转电压UYY′的范围;@#@@#@

(2)求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

@#@@#@答案-≤UYY′≤@#@要点4、带电粒子在电场与重力场中的综合问题@#@1、[2015·@#@湖南省十三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在地面上方的水平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系在一根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AB为圆周的水平直径,CD为竖直直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电场强度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则它运动的最小速度为@#@B.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则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机械能最大@#@C.若将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它将在ACBD圆弧上往复运动@#@D.小球速度最大的点出现在CB中间@#@@#@要点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1、[2015·@#@山东枣庄模拟]如图甲所示,真空中竖直放置两块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P、Q,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最大值为U0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在紧靠P板处有粒子源A,自t=0开始连续释放初速不计的粒子,经一段时间从Q板小孔O射出电场,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粒子重力及相互间的作用力,电场变化周期T=3d。

@#@试求:

@#@@#@

(1)t=0时刻释放的粒子在P、Q间运动的时间;@#@@#@

(2)粒子射出电场时的最大速率和最小速率。

@#@@#@答案:

@#@ 

(1)d vmin=(-2)。

@#@@#@2、(多选)如图,A板的电势UA=0,B板的电势U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电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且初速度为零(设两板间距足够大),则( ACD )@#@A.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B板运动@#@B.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它将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C.若电子是在t=时刻进入的,它将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D.若电子是在t=时刻进入的,它将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i:

19;s:

15905: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圆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16.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保持拉力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C.D.@#@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底部水平地面滑入半圆轨道,并从圆轨道顶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半圆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A.B.C.D.@#@18.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的速度为,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度为,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为()@#@A.B.C.D.@#@19.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20.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纸面垂直。

@#@边长为0.1m、总电阻为0.005Ω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图(a)所示。

@#@已知导线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于t=0时刻进入磁场。

@#@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时,感应电动势取正)。

@#@下列说法正确是()@#@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TB.导线框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为0.5m/s@#@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在t=0.4s至t=0.6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1N@#@21.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

@#@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作为线圈的转轴。

@#@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

@#@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A.左、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都刮掉@#@B.左、右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C.左转轴上侧的绝缘漆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D.左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22.(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之间的关系。

@#@使用的器材有:

@#@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

@#@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

@#@@#@

(2)由图(c)可求得vA=cm/s,a=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3.(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 @#@A,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

@#@可使用的器材有:

@#@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V);@#@单刀双掷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

(2)完成下列填空:

@#@ @#@①R1的阻值为Ω(填“20”或“2000”)@#@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的滑动变阻器的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

@#@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

@#@@#@24.(12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s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

@#@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

@#@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

@#@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

@#@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1。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25.(20分)如图,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H,其间的区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自该区域上方的A点将质量为m、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

@#@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

@#@已知N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的1.5倍。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

(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3)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

@#@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

@#@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

@#@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2)(10分)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Ta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b。

@#@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T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i)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ii)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iii)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

@#@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改用红色激光B.改用蓝色激光C.减小双缝间距@#@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2)(10分)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底面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

@#@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

@#@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物理试题答案@#@二、选择题@#@14.A 15.B 16.C 17.B  18.C  19.CD  20.BC 21.AD@#@22.

(1)

(2)52.116.0~16.6@#@23.@#@

(1)连线如图。

@#@@#@

(2)①20②左③相等④2550(3)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14.解析:

@#@大圈环光滑,对小环只有弹力,弹力始终沿径向,与速度垂直,不做功,故A对,B错;@#@小环位于圆以上方时,沿半径向外,小环位于圆以下方时,沿半径向里,故C,D错误@#@15.解析:

@#@A.由于,核反应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衰变后钍核和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核反应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衰变后钍核和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不适用于个别原子核,而是一种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C错误。

@#@@#@D.因为核反应常伴随能量的产生,所以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大于衰变后新核质量与放出粒子质量的和;@#@D错误。

@#@@#@16.解析:

@#@@#@由图①:

@#@⑴由图②:

@#@⑵联立⑴⑵得:

@#@@#@17.解析:

@#@设最高速度为则得@#@到达最高点之后做平抛运动,则得@#@水平位移当时,存在最大值@#@18.答案C解析:

@#@设大圆半径为@#@速度为时;@#@速度为时@#@由 ⑴ ⑵联立⑴⑵得@#@19.解析:

@#@由开普勒第二速律可知,,则故,A错;@#@整个过程无其他力做功,机械能守恒;@#@B错;@#@P到Q的过程,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C对;@#@M到Q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夹角为钝角,万有引力做负功,Q到N的过程,引力与速度夹角为锐角,万有引力做正功,故选CD@#@20.解析:

@#@由图(b)可知,时导线框刚好全部进入磁场,则位移等于边长@#@根据,得:

@#@@#@由于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由右手定则,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故选BC@#@21.22.⑴⑵@#@解析:

@#@⑴⑵由⑴知,当时,即图像纵截距,再由斜率得:

@#@@#@23.⑵①由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由R1分压,故为方便操作,②接通电建前,滑片C应滑到左端分压保护电路,初始电压为0@#@③相等闭合电流表示数为不变,说明,B,D之间无电流,故B、D两点,电势相等@#@④由题意知两种情况下B、D两点电势相等:

@#@设R2左右两部分阻值为R2左、R2右,分压原理可知:

@#@@#@电阻箱与微安表交换前后分别列式@#@@#@⑤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提高电阻箱精度,读数更准确,计算时精度更高@#@或为提高实验精确度可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4.⑴对冰球从开始到档板应用动能定理,设水球质量为,@#@得@#@⑵冰球从开始运动到挡板所用时间设运动员最小加速度为,@#@25.⑴由题知,电场力只改变水平方向速度,不改变竖直方向速度,因此,M,N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t相同,设两小球进入电场中水平初速度为,则水平方向上: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E=ma,@#@对于N球:

@#@@#@对于M球:

@#@@#@由以上两式得M球刚出电场时的水平速度为:

@#@@#@则N球平均速度为:

@#@,M球的平均速度为:

@#@@#@M和N在电场中的水平位移之比为:

@#@@#@⑵设初始位置离电场上边沿距离为,对于电荷M因为其做直线运动,则有如下相似关系:

@#@@#@则同理@#@∴解得:

@#@@#@⑶如图所示,有如下相似关系@#@①@#@由题意知,粒子出电场时,M与N粒子动能之比为3:

@#@2,即②@#@M刚电场时:

@#@动能,③@#@同理N刚出电场:

@#@④联立①——④得:

@#@@#@33.[物理——选修3-3]@#@

(1)ABD@#@

(2)@#@(i)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的空气在温度T0时的体积为V0,密度为@#@ ①@#@在温度为T时的体积为VT,密度为@#@ ②@#@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③@#@联立①②③式得@#@ ④@#@气球所受到的浮力为@#@ ⑤@#@联立④⑤式得@#@ ⑥@#@(ii)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为@#@ ⑦@#@联立④⑦式得@#@ ⑧@#@(iii)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⑨@#@联立⑥⑧⑨式得@#@34.题选修3-4@#@⑴∵∴要增加条放间距可采用:

@#@@#@∵∴可增加波长∴A对@#@∵减小增加∴C对@#@增加增加∴D对∴ACD@#@⑵由题意可知:

@#@@#@光源S处发出的光径折射从D点射出光线,S处光在反光壁上反射后,再经D处出光线@#@∵∴∴①@#@又由折射定律可知:

@#@ ②@#@ ③@#@又∵ ④由①——④可得:

@#@ ⑤@#@又由几何关系在直角三角形DAS可得:

@#@⑥@#@同理,在直角三角形可得 ⑦@#@由⑤⑥⑦可得:

@#@@#@12@#@";i:

20;s:

20476:

"高三有机化学选择题汇编@#@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B.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不含其他杂质的油脂属于纯净物@#@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2、下列对有机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A.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C.含有醛基的有机物能跟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D.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一定是偶数@#@3、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种类。

@#@PVC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A.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 B.PVC保鲜膜属于链状聚合物,在加热时易熔化,能溶于氯仿@#@ C.PVC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 D.鉴别PE和PVC,可把其放入试管中加强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红,则是PVC;@#@不变红,则为PE@#@4、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

@#@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R为甲基则该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16H10O7@#@B.该物质中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C.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5molBr2完全反应@#@ D.若R为饱和烃基,1mol该化合物与NaOH溶液作用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以及与氢气加成所需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mol、8mol@#@5、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滴定时碘水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C.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10O6@#@ D.维生素C受热更易被氧化,故有些新鲜蔬菜生吃较好@#@6、麦考酚酸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止肾移植排斥,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麦考酚酸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7H23O6@#@B.不能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D.1mol麦考酚酸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与甲烷 @#@B.苯、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乙烷、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D.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产物均是葡萄糖@#@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B.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C.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CH2-CH-COOCH3n@#@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一定是乙酸@#@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油脂的水解反应就是皂化反应@#@C.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D.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和甘油@#@B.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还原反应@#@11、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实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盐酸克伦特罗分子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瘦肉精的分子式是C11H18ON2Cl2@#@ B.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C.1mol盐酸克伦特罗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 D.盐酸克伦特罗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12、与“瘦肉精”一样,莱克多巴胺也能提高饲喂动物的瘦肉率,但因其危害大,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

@#@已知莱克多巴胺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关于莱克多巴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被灼热的CuO氧化@#@B.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9H25O2N@#@C.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 @#@D.该分子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4种@#@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C.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D.乙烯和氯乙烯都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本质是不同的@#@B.淀粉、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D.等物质的量的CH4与Cl2恰好反应时,生成CH3Cl与HCl@#@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取代反应@#@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己烷@#@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D.丙烯分子中可能有8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6、下列物质鉴别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乙醇与乙酸用CaCO3固体 B.乙烷和乙烯用NaOH溶液@#@C.苯、CCl4和甲酸用水 D.乙烯与乙烷用溴水@#@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制取溴苯: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C.鉴别乙烯和苯:

@#@向乙烯和苯中分别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D.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加入NaOH溶液共热,再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18、研究表明:

@#@核黄素(即维生素B2)能缓解“苏丹红一号”的毒性,其结构如下图。

@#@下列有关核黄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黄素属于分子晶体@#@B.核黄素能发生银镜反应@#@C.核黄素能与氯化铁溶液作用呈紫色@#@D.核黄素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19、西维因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维因分子式为C12H10NO2 B.西维因分子中至少有21个原子共平面@#@ C.1mol西维因最多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反应后的溶液经酸化,可用FeCl3溶液检验西维因是否已经发生水解@#@20、烃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5:

@#@1,且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则该烃分子的一氯代物共有几种(不考虑空间异构)@#@A.1 B.2 C.3 D.4@#@2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2@#@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确定苯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混有乙醇@#@ C.葡萄糖、油脂、蛋白质都是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苯都是平面结构,因为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22、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右图。

@#@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A.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B.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它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D.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2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二溴乙烷:

@#@B.3—乙基—1—丁烯:

@#@@#@C.2—甲基—2,4—己二烯:

@#@D.2,4—三甲基戊烷:

@#@@#@[来源:

@#@学科网]@#@24、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A.烷烃 @#@ @#@ @#@ @#@ @#@ @#@ @#@ @#@ @#@ @#@ @#@ @#@ @#@ @#@B.烯烃 @#@ @#@ @#@ @#@ @#@ @#@ @#@ @#@ @#@ @#@ @#@ @#@ @#@ @#@ @#@@#@C.卤代烃 @#@ @#@ @#@ @#@ @#@ @#@ @#@ @#@ @#@ @#@ @#@D.羧酸@#@25、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是@#@26、正戊烷的一氯取代物的种数是@#@A.2 B.3 C.4 D.5@#@27、下图是一种形状酷似一条小狗的有机物,化学家TimRickard将其取名为“doggycene”,有关doggyce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doggycene属于苯的同系物@#@C.1mol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D.该物质常温下为气态@#@28、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29、可用来鉴别苯酚溶液、乙酸乙酯、乙苯、庚烯的一组试剂是@#@ A.银氨溶液、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C.酸性高猛酸钾溶液、溴水 D.氯化铁溶液、溴水@#@30、“喷水溶液法”是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50cm处形成一个厚0.5cm的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A.单体的结构式为CH2CH—CO—OR  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D.没有固定熔沸点@#@31、有机物C4H8O3在一定条件下的性质有:

@#@在浓硫酸存在下,可脱水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的只有一种结构形式的有机物;@#@在浓硫酸存在下,能分别与乙醇或乙酸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还能生成分子式为C4H6O2的五元环状有机物。

@#@则有机物C4H8O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 A.C4H8O3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OOH@#@ B.C4H8O3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OOH@#@ C.C4H8O3为α—羟基丁酸 D.C4H8O3为羟基乙酸乙酯@#@32、2—氨基—5—硝基苯甲醚俗称红色基B,主要用于棉纤维织物的染色,也用于制金黄、枣红、黑等有机颜料,其结构简式如右所示。

@#@若分子式与红色基B相同,且氨基与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并呈对位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包括红色基B)可能为@#@ A.2种 B.4种 C.6种 D.10种@#@33、丙烯和丙醇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A.78% B.22% C.14%、 D.13%@#@34、某有机物CxHmOn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x倍,则其化学式中x、m、n的关系不可能是@#@ A.x:

@#@m:

@#@n=1:

@#@2:

@#@1 B.m:

@#@n=2:

@#@1@#@ C.m>@#@2x+2 D.m<2x+2@#@35、烟草中的剧毒物尼古丁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尼古丁分子中的C、N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B.尼古丁分子中的六元环不是正六边形@#@ C.尼古丁的一氯代物有10种同分异构体@#@ D.氧化尼古丁可生成维生素B5()@#@36、有4种有机物:

@#@④CH3-CH=CH-CN,@#@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7、分子式为C10H20O2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则A的可能结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38、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为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39、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将“化学生物学提升为现代最大科学”的三位化学家,利用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地辨识蛋白质,制造出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空间影像.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时,可以喝牛奶等解毒@#@  B.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现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皮肤发生了颜色反应@#@40、右图是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7NO2@#@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不能和盐酸溶液反应@#@ D.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41、普拉西坦是一种改善记忆、抗健忘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其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普拉西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B.它的二氯取代物有两种@#@  C.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分子中C、N、O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42、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8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A.乙炔 B.丙炔 C.戊炔D.1,3-丁二烯@#@4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CH3—CH(CH2CH3)—CH3系统命名为2—乙基丙烷@#@D.纤维素和淀粉的表达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44、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X与中间体Y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用溴水或FeCl3溶液鉴别X和Y@#@ 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45、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不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46、“诺龙”属于国际奥委会明确规定的违禁药品中合成代谢类的类固醇,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18H26O2@#@ B.能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D.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还原反应@#@47、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也可由咖啡酸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B.可用金属Na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残留苯乙醇@#@C.1mol苯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需消耗10molO2@#@D.1molCPAE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48、有8种物质:

@#@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苯乙烯;@#@⑤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

@#@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49、金银花中能提取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绿原酸(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绿原酸最多与5molH2加成@#@B.绿原酸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和氧化反应@#@C.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D.绿原酸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5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B.分子式为C7H8O且分子中有苯环的有机物共有4种@#@C.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D.除去乙烯中混有的甲烷,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1、孔雀石绿是化工产品,具有较高毒性,高残留,且长期服用后,容易致癌、致畸,对人体有害。

@#@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孔雀石绿的说法正确的是@#@A.孔雀石绿的分子式为C23H25N2@#@B.1mol孔雀石绿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C.孔雀石绿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D.孔雀石绿属于芳香烃@#@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 B.丙烯的加聚产物是CH3CH—CH2n@#@ C.乙醇、水与钠反应的现象相同 @#@D.C6H6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硝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类型@#@B.乙醇生成溴乙烷和乙烯生成溴乙烷的反应类型相同@#@C.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D.蛋白质、淀粉、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发生水解反应@#@54、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裂解能得到乙烯,乙烯是生产聚乙烯原料@#@B.甲烷、苯都属于烃,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葡萄糖可转化为乙醇,乙醇氧化可得到乙醛@#@D.煤干馏为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5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乙烯、聚乙烯、苯乙烯都是不饱和烃@#@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会有沉淀析出@#@C.苯能与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56、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苯的硝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 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乙烯@#@ C.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乙烷和氯气制氯乙烷@#@ D.乙醇和氧气制乙醛;@#@苯和氢气制环己烷@#@57、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58、在10%稀碱催化下,醛与醛分子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苯甲醛和乙醛发生上述反应生成的是@#@高三有机化学选择题汇编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D@#@D@#@D@#@B@#@A@#@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D@#@A@#@C@#@B@#@C@#@A@#@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C@#@C@#@D@#@B@#@C@#@D@#@C@#@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C@#@C@#@C@#@B@#@D@#@C@#@D@#@BC@#@A@#@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C@#@D@#@B@#@AB@#@C@#@B@#@B@#@C@#@A@#@C@#@题号@#@51@#@52@#@53@#@54@#@55@#@56@#@57@#@58@#@答案@#@C@#@D@#@A@#@B@#@A@#@C@#@C@#@D@#@9@#@";i:

21;s:

15611:

"2016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6年1月)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签署了《巴黎协定》。

@#@该协定要求各国采取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控制温室效应。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改变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D.将煤气化或液化,以提高其综合利用率@#@2.(2016年1月)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氯B.干冰C.海水D.碳酸钠@#@3.(2016年1月)下列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B.Na2OC.KBrD.MgCl2@#@4.(2016年1月)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增强节水意识。

@#@下图是节水标志,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用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农田普及滴灌技术@#@C.未及时修复破损的供水管道@#@D.工业废水经处理后作为城市绿化用水@#@5.(2016年1月)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0.5molCl2B.标准状况下3.36LCO@#@C.5.6gN2(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D.含NA个分子的O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2016年1月)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矿泉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聚乙烯塑料薄膜可用作食品包装袋@#@C.碳酸钡可用作医疗上的“钡餐”@#@D.氢氧化钠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7.(2016年1月)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Cl—、NO3—B.Al3+、OH—、SO42—@#@C.H+、Na+、HCO3—D.NH4+、Ca2+、CO32—@#@8.(2016年1月)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O2和O3B.和@#@C.CH4和CH3CH3D.CH3CH2CH2CH3和@#@9.(2016年1月)下列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A.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B.用苏丹红(色素)作食品着色剂@#@C.加小苏打(NaHCO3)作馒头的膨松剂@#@D.用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酒精兑制饮用白酒@#@10.(2016年1月)实验室配制500mL0.1mol·@#@L—1Na2CO3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托盘天平B.容量瓶C.胶头滴管D.分液漏斗@#@11.(2016年1月)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CO32—+2H+==CO2↑+H2O@#@B.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H++OH—==H2O@#@C.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

@#@AgNO3+Cl—==AgCl↓+NO3—@#@D.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Al+Cu2+==Al3++Cu@#@12.(2016年1月)人体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元素是()@#@A.碘B.铁C.铜D.硒@#@13.(2016年1月)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MgCl2+Ba(OH)2==BaCl2+Mg(OH)2↓@#@B.CO2+2NaOH==Na2CO3+H2O@#@C.CaCO3CaO+CO2↑@#@D.H2+CuOH2O+Cu@#@14.(2016年1月)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着人@#@D.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15.(2016年1月)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A.水泥B.木材C.陶瓷D.铝合金@#@16.(2016年1月)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填充模型),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A.CH3CH3B.CH2=CH2@#@C.CH3COOHD.CH3CH2OH@#@17.(2016年1月)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BCD@#@18.(2016年1月)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的是()@#@A.生石灰8.木炭C.硫酸钡D.氯化钠@#@19.(2016年1月)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色一氧化氮气体与空气接触变为红棕色@#@B.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将足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逐渐褪去@#@20.(2016年1月)下列属于酯化反应的是()@#@A.CH4+Cl2CH3Cl+HCI@#@B.CH2=CH2+Br2—→CH2BrCH2Br@#@C.nCH2=CH2@#@D.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21.(2016年1月)铀元素的一种原子,可作为核反应堆的燃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A.92B.143C.235D.327@#@22.(2016年1月)下列四个试管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气体的速率最快的是()@#@试管@#@CaCO3的状态@#@盐酸的浓度@#@温度@#@A@#@块状@#@1mol·@#@L—1@#@20℃@#@B@#@粉末状@#@1mol·@#@L—1@#@20℃@#@C@#@块状@#@2mol·@#@L—1@#@40℃@#@D@#@粉末状@#@2mol·@#@L—1@#@40℃@#@第Ⅱ卷(非选择题56分)@#@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0分)@#@23.(2016年1月)(4分)完成下列各题。

@#@@#@

(1)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使用光导纤维。

@#@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填“Si”或“SiO2”)。

@#@@#@

(2)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和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A。

@#@某种维生素A的化学式为C20H30O,它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4.(2016年1月)(6分)从A.甲烷B.乙醇C.乙酸D.淀粉E.油脂F.蛋白质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标号填在横线上。

@#@@#@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大米的主要成分是;@#@@#@(3)属于酯类的是;@#@(4)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的是;@#@@#@(5)常用作燃料和医用消毒剂的是;@#@@#@(6)普通的食醋中含3%~5%(质量分数)的。

@#@@#@25.(2016年1月)(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2@#@C@#@N@#@O@#@F@#@3@#@Na@#@Mg@#@Al@#@S@#@Cl@#@Ar@#@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3)C和O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4)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对应的元素符号是;@#@@#@(5)硫有两种重要氧化物,分别为SO2和(填化学式);@#@@#@(6)H2S和HCl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7)NaOH、Mg(OH)2、Al(OH)3中,碱性最强的是;@#@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8)氮的一种气态氢化物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写出它的化学式,其水溶液显(填“酸性”或“碱性”),此氢化物中N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比m(N)∶m(H)@#@=(相对原子质量:

@#@N一14H—1)@#@26.(2016年1月)(6分)完成下列各题。

@#@@#@

(1)写出Na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苯(C6H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化学方程式:

@#@@#@@#@27.(2016年1月)(6分)电子工业常用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从腐蚀废液(主要含FeCl3、FeCl2、CuCl2)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

@#@废液处理流程如下:

@#@@#@

(1)步骤(Ⅰ)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名称是;@#@@#@

(2)沉淀B中主要含有铁和,气体D是;@#@@#@(3)-写出步骤(Ⅲ)中生成FeCl3的化学方程式;@#@@#@(4)取少量最终所得溶液滴加(填“KSCN溶液”或“稀硫酸”),溶液呈红色,证明有Fe3+存在。

@#@@#@28.(2016年1月)(6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铝制器具不宜存放酸、碱溶液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常用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保存动物标本的原因是@#@。

@#@@#@(3)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可以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被微生物分解。

@#@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目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6分)@#@29.(2016年1月)(4分)为达到下表中的实验目的,请选择合适的试剂及实验方法,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

@#@@#@实验目的@#@试剂及方法@#@证明炭粉中含有CuO@#@鉴别MgCl2和AlCl3溶液@#@分离Na2SO4和CaCO3固体混合物@#@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A.取样,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加水溶解、过滤、结晶@#@D.取样,滴加稀硫酸@#@30.(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氯气的性质。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实验探究】@#@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制取氯气反应中KMnO4所起的作用是(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填“B”或“C”)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

@#@@#@(4)当氯气进入D装置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填“红色”或“蓝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E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6)用31.6gKMnO4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L氯气。

@#@(KMnO4的摩尔质量为158g·@#@mol—1)@#@【知识拓展】@#@(7)近年来,某些含氯的化合物(如ClO2、NaClO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高效净水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

@#@某种家用洗涤剂含有NaClO,请写出NaCIO在洗涤过程中的一种作用。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说明:

@#@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反应条件未注明、产物状态标错的扣0.5分。

@#@@#@第Ⅰ卷(选择题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2.C3.A4.C5.D6.B@#@7.A8.D9.C10.D11.B12.A@#@13.D14.A15.B16.D17.C18.A@#@19.C20.D21.B22.D@#@第Ⅱ卷(非选择题56分)@#@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0分)@#@23.

(1)SiO2…………………………………………………………………(2分)@#@

(2)有机物………………………………………………………………(2分)@#@24.

(1)A

(2)D(3)E(4)F(5)B(6)C@#@(若写相应具体物质名称也给分)…………………………(每空1分,共6分)@#@25.

(1)F(或氟)………………………………………………………………(1分)@#@

(2)Ar(或氩)………………………………………………………………(1分)@#@(3)C(或碳)…………………………………………………………………(1分)@#@(4)Mg………………………………………………………………………(1分)@#@(5)SO3……………………………………………………………………(1分)@#@(6)HCI(或氯化氢)………………………………………………………·@#@(1分)@#@(7)NaOH(或氢氧化钠)Al(OH),(或氢氧化铝)……(每空1分,共2分)@#@(8)NH3碱性…………………………………………(每空1分,共2分)@#@14∶3…………………………………………………………………(2分)@#@26.

(1)2Na+2H2O=2NaOH+H2↑……………………………………(3分)@#@

(2)2C6H6+15O212CO2+6H2O………………………………(3分)@#@27.

(1)过滤…………………………………………………………………(1分)@#@

(2)Cu(或铜)H2(或氢气)……………………………(每空1分,共2分)@#@(3)2FeCl2+Cl2==2FeCl3……………………………………………(2分)@#@(4)KSCN溶液……………………………………………………………(1分)@#@28.

(1)因为氧化铝、铝都能与酸或碱溶液反应(或酸、碱溶液会腐蚀铝制器具)@#@(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2)甲醛使蛋白质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即发生变性)。

@#@@#@(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3)减少“白色污染”(或保护环境)(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l6分)@#@29.DACB………………………………………(每空1分,共4分)@#@30.

(1)圆底烧瓶(或烧瓶)…………………………………………………(1分)@#@

(2)氧化剂………………………………………………………………(1分)@#@(3)C……………………………………………………………………(1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漂白性物质(HCIO)(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1分)@#@(4)蓝色…………………………………………………………………(1分)@#@Cl2+2KI==I2+2KCl………………………………………………(2分)@#@(5)除去(或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1分)@#@(6)11.2………………………………………………………………·@#@(2分)@#@(7)①+4……………………………………………………………(1分)@#@②杀菌(或消毒或漂白)等作用(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1分)@#@8@#@";i:

22;s:

11739:

"专题1课题2班别:

@#@姓名: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

@#@@#@1.简述制作腐乳的原理;@#@2.说出制作腐乳的相关微生物及其代谢特点@#@3.尝试利用简单装置制作腐乳。

@#@@#@课前导学:

@#@@#@一、基础知识:

@#@(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产生的可将脂肪分解为和。

@#@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思考:

@#@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

@#@@#@二、腐乳制作原理@#@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属于核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适宜生长的温度。

@#@@#@2、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可将脂肪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实验设计流程@#@

(一)流程图@#@

(二)具体操作: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1)毛霉来源:

@#@传统方法制作腐乳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________。

@#@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_______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_______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

(2)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并保持一定湿度。

@#@含水量为豆腐,适合做腐乳。

@#@@#@2、加盐腌制@#@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3、加卤汤装瓶:

@#@@#@

(1)卤汤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配制而成。

@#@@#@

(2)卤汤中加酒的目的是,酒的含量应控制在_____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期______;@#@酒精含量过低,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易导致豆腐腐败。

@#@@#@(3)香辛料的作用是。

@#@@#@4、密封腌制:

@#@@#@四、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

@#@@#@

(2)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用盐腌制时,若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若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

@#@@#@②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3)掌握好发酵温度和时间。

@#@@#@例题:

@#@@#@例题1:

@#@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多糖分解为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例题2:

@#@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④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1%左右,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①②③④ @#@ @#@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 @#@D.①④⑤⑥ @#@@#@课堂练习:

@#@@#@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制作腐乳,主要是哪种微生物参与@#@A.青霉B.酵母菌C.曲霉D.毛霉()@#@2.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A.有氧、无氧、无氧B.无氧、有氧、有氧C.有氧、有氧、无氧D.无氧、有氧、无氧@#@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4.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5.请根据腐乳制作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腐乳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与细菌相比,毛霉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变成了可口的腐乳。

@#@在此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是_____________;@#@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⑶在腐乳加盐腌制的过程中,随着层数的增高而增加盐量,并且在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的用量是如何影响腐乳的质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矫正:

@#@@#@1.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3.豆腐上长出了毛霉之后,下一步要加盐腌制,其中不属于加盐作用的是()@#@A.调味B.可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促进毛霉的继续生长D.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4.卤汤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镁溶液、氯化钠、香辛料B.酒及香辛料@#@C.氯化镁溶液、香辛料D.酒及氯化镁溶液@#@5.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B.细菌繁殖形成@#@C.人工加配料形成D.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形成@#@6.制作腐乳时加一定量的酒精的原因是(多选)()@#@A.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保证腐乳成熟@#@C.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D.脱去腐乳中的水分@#@7.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香辛料的用量@#@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③④@#@8.霉菌的细胞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去掉细胞壁后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A.X>@#@Y>@#@ZB.Y>@#@X>@#@ZC.Z>@#@Y>@#@XD.Z>@#@X>@#@Y@#@9.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过程中,消毒灭菌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用来腌制腐乳的容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B.装瓶前,要将腐乳进行高温消毒避免杂菌污染@#@C.装瓶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D.灭菌不仅是杀灭细菌,还要杀灭其他的微生物@#@10.下列关于毛霉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属于真菌类B.它属于细菌类@#@C.它具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D.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它的直立菌丝@#@11.毛霉等微生物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A.蛋白酶和脂肪酶B.蛋白酶和淀粉酶@#@C.脂肪酶和淀粉酶D.肽酶和淀粉酶@#@12.毛霉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下列哪项措施与其需氧有关( )@#@A.豆腐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B.控制温度为15~18℃@#@C.用塑料袋罩住发酵盘时不要太严D.与上述A、C项措施有关@#@13.关于腐乳发酵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B.发酵过程分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青霉为互利共生@#@14.豆腐块用食盐腌制,食盐的作用是( )@#@①渗透盐分,析出水分 ②给腐乳必要的咸味③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及防止杂菌污染@#@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15.下列有关卤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卤汤是决定腐乳类型的关键因素@#@B.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C.卤汤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并有加强腐乳营养的作用D.卤汤也有防腐杀菌作用@#@16.下列哪项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  )@#@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先用温水清洗再用酒精消毒B.在卤汤配制时加入酒@#@C.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8~25℃范围内@#@书本旁栏思考题@#@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

@#@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对人体有害吗?

@#@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

(二)练习@#@1、答:

@#@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4@#@";i:

23;s:

9981:

"@#@2018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化学@#@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K39;@#@Cr52;@#@Fe56@#@7.《本草纲目》记载:

@#@“烧酒,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分离@#@A.丁醇与乙醚@#@B.碘化钾与碘@#@C.硝酸钾与氯化钠@#@D.氯化铵与硫酸钠@#@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氨和干冰均可作制冷剂@#@B.CaO和CaCl2·@#@6H2O均可作食品干燥剂@#@C.ClO2和臭氧均可作自来水的消毒剂@#@D.铁粉与和维生素C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9.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试管中盛装二氧化锰,用于常温下制备氯气@#@B.②、③、⑥、⑦的试管中依次盛装浓H2SO4、饱和食盐水、浓H2SO4、NaOH溶液@#@C.滴加浓盐酸的同时点燃④的酒精灯@#@D.⑤用于收集AlCl3,⑥、⑦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1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W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X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B.X的简单离子与Z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单质的氧化性:

@#@Y>Z@#@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W>Y@#@11.一种电解法合成氨的装置如图所示,该法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Pd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570℃、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8H++6e-=2NH4+@#@B.该装置工作时,H+从a极区向b极区迁移@#@C.每生成1molNH3,有3gH2被氧化@#@D.该装置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12.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13.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两种一元弱酸HA和HB中,两种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离常数:

@#@Ka(HB)>Ka(HA)@#@B.Ka(HA)的数量级为10-5@#@C.当HA与NaOH溶液混合至中性时:

@#@c(A-)=c(HA)@#@D.等浓度等体积的HA和NaB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H+)>c(OH-)@#@26.(15分)醋酸亚铬是一种氧气吸收剂,通常以二水盐[Cr(CH3COO)2]2·@#@2H2O(式量:

@#@@#@376)的形式存在,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盐酸。

@#@其制备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

@#@@#@制备原理:

@#@@#@实验装置:

@#@@#@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

(2)装好试剂后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3)洗涤产品后干燥、称量,得到1.0g固体。

@#@列式表示产率:

@#@(不必计算出结果,@#@K2Cr2O7式量:

@#@294)。

@#@在实验中如果盐酸过量,会导致产率偏。

@#@(填“高”或“低”)@#@27.(14分)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等。

@#@制备NH4ClO4的工艺流程如下:

@#@@#@

(1)电解NaClO3溶液时,ClO3-在极发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

@#@@#@

(2)“除杂”有两种方案。

@#@@#@①方案1:

@#@加入盐酸和H2O2溶液,NaClO3转化为Cl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方案2:

@#@加入氨水和FeCl2·@#@4H2O,NaClO3转化为Cl-,离子方程式为,如果@#@FeCl2·@#@4H2O过量会出现黑色磁性沉淀,该沉淀可能是______。

@#@(填化学式)@#@②比较氧化性:

@#@ClO3-_____ClO4-(填“>@#@”或“<@#@”)。

@#@@#@③两种方案相比,方案1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3)“反应”时用NaClO4和NH4Cl在90℃制备NH4ClO4。

@#@如果用浓盐酸和液氨代替@#@NH4Cl,则无需加热,原因是。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28.(14分硼(B)可形成H3BO3、NaBH4、NaBO2等化合物,用途广泛。

@#@@#@

(1)H3BO3为一元弱酸,可由硼砂(Na2B4O7﹒10H2O)与盐酸加热反应制得。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常温下0.1mol·@#@L-1的H3BO3溶液pH约为5.0,@#@则H3BO3的电离常数Ka约为_______。

@#@@#@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储氢反应:

@#@@#@BPO4(s)+4Na(s)+2H2(g)Na3PO4(s)+NaBH4(s)△H<@#@0@#@图(a)为NaBH4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填标号)@#@A.生成1molNaBH4只需1molBPO4、4molNa和2molH2@#@B.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H2,则v(放氢)<@#@v(吸氢)@#@C.升高温度,放氢速率加快,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压强增大@#@D.降低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②NaBH4的产率在603K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

@#@@#@(3)NaBH4可水解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NaBH4+2H2O=NaBO2+4H2↑。

@#@@#@①t1/2为NaBH4水解的半衰期(水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lgt1/2随pH和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

@#@在酸性条件下,NaBH4不能稳定存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T1_____T2。

@#@(填“>@#@”或“<@#@”)@#@②用H2制备H2O2的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的方法,反应原理如图(c)所示。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C、N和Si能形成多种高硬度材料,如Si3N4,C3N4,SiC。

@#@@#@

(1)Si3N4和C3N4中硬度较高的是,理由是。

@#@@#@

(2)C和N能形成一种类石墨结构材料,其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该类石墨结构材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合成过程中有三聚氰胺形成,三聚氰胺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3)C和N还能形成一种五元环状有机物咪唑(im),其结构为。

@#@化合物@#@[Co(im)6]SiF6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①Co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达式(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N与Co之间的化学键类型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②阴离子SiF62-中心原子Si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阳离子[Co(im)6]2+和SiF62-之间除了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还存在氢键作用,画出该氢键的表示式________。

@#@@#@例如水中氢键的表示式为:

@#@@#@(4)-SiC为立方晶系晶体,晶胞参数为a,已知Si原子半径为rsi,C原子半径为rc,该@#@晶胞中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SiC立方晶胞中含有个Si原子、个C原子;@#@该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列出计算式即可)。

@#@@#@36.[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G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的黄烷酮类药物。

@#@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以下问题:

@#@@#@

(1)A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

@#@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

(2)由A生成B和由F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B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X可与4mol@#@NaOH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3∶2∶2∶1。

@#@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

@#@@#@(6)写出用环戊烯和正丁醛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化学参考答案@#@7A8B9D10D11C12B13C@#@26.(15分)@#@

(1)分液漏斗(2分)@#@

(2)(共10分)@#@(3)(2分)低(1分)@#@27.(14分)@#@

(1)阳(1分)ClO3-+H2O-2e-=ClO4-+2H+(2分)@#@

(2)①2NaClO3+2HCl+H2O2=2ClO2↑+2NaCl+2H2O+O2↑(2分)@#@6Fe2++ClO3-+3H2O+12NH3·@#@H2O=6Fe(OH)3↓+Cl-+12NH4+(2分)Fe3O4(1分)@#@ ②>@#@(2分)@#@ ③操作步骤简单(或过量的H2O2易除去等合理答案)(1分)@#@(3)浓盐酸和液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1分)@#@(4)NaCl(2分)@#@28.(14分)@#@

(1)Na2B4O7·@#@l0H2O+2HC14H3BO3+2NaCl+5H2O(2分)@#@   1.0×@#@10-9(2分)@#@

(2)①BC(2分)@#@ ②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分)@#@(3)①BH4-+H++3H2O=H3BO3+4H2↑(2分)<@#@(2分)@#@②H2+OH2O2@#@35.(14分)@#@

(1)C3N4(1分)两者同属原子晶体,C的原子半径小于Si,与Si-N相比,C-N的@#@键长短、键能大(2分)@#@

(2)C6N8(1分);@#@sp2、sp3(2分)@#@(3)① (1分);@#@@#@配位键(1分);@#@N有孤对电子,CO2+有空轨道(2分)@#@②6(1分)  (1分)@#@(4)4(1分);@#@4(1分);@#@(1分)@#@36.(15分)@#@

(1)羟基(2分)C17H14O4(2分)@#@

(2)取代反应(1分)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1分)@#@(3)(2分)@#@(4)(2分)@#@(5)(2分)(任写一种)@#@(6)(3分)@#@9@#@";i:

24;s:

11788:

"…………○…………内…………○…………装…………○…………订…………○…………线…………○…………@#@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考号:

@#@________@#@…………○…………外…………○…………装…………○…………订…………○…………线…………○…………@#@果酒与果醋的制作习题@#@第Ⅰ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1.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8h容器内水含量由于酵母菌呼吸消耗而明显减少@#@B.酵母菌在0~6h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于6~12h@#@C.0~8h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D.0~6h,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12h,呈“J”型增长@#@2.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如下图所示.请问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3.在利用葡萄汁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高压蒸汽灭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C.在缺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抑制其他杂菌生长@#@D.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杂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4.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5.变酸的酒表面长的一层膜和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造成的(  )@#@A.醋酸菌、酵母菌 B.酵母菌、毛霉@#@C.醋酸菌、乳酸菌 D.酵母菌、醋酸菌@#@6.如图装置既可用于生产果酒,又可用于生产果醋.以下对于果酒和果醋生产时的控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果酒时,开关1、2、3都要始终关上@#@B.生产果醋时,开关1、2、3都要打开@#@C.生产果醋时,开关1要打开,开关2、3要关上@#@D.生产果酒时,开关1、3要始终关上,开关2要间断打开@#@ @#@试卷第1页,总2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1.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8h容器内水含量由于酵母菌呼吸消耗而明显减少@#@B.酵母菌在0~6h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于6~12h@#@C.0~8h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D.0~6h,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12h,呈“J”型增长@#@【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在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题干中提出,容器为密闭容器,因此容器内酵母菌不可能呈现“J”型增长.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6h以后压强才开始不断增加.酒精的产生开始于无氧呼吸,从曲线可知开始于6h.@#@【解答】解:

@#@A、0~8h间,酵母菌只有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水比消耗的水多,所以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而增多,A错误;@#@@#@B、0~6h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够释放大量能量;@#@6﹣12h间,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因此0~6h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于6~12h,B正确;@#@@#@C、0~6h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所以容器内压强不变;@#@6﹣8h间,酵母菌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容器内压强有所增大;@#@8﹣12h时,无氧呼吸加快,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C错误;@#@@#@D、6~12h间,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条件下酵母菌不增殖,D错误.@#@故选:

@#@B.@#@ @#@2.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如下图所示.请问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K8:

@#@制作泡菜.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2、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存.@#@3、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且只能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

@#@

(1)由于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在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比较强,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的曲线a;@#@@#@

(2)醋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曲线b;@#@@#@(3)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在氧气浓度为0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受到抑制,对应图中曲线c.@#@故选:

@#@A.@#@ @#@3.在利用葡萄汁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高压蒸汽灭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C.在缺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抑制其他杂菌生长@#@D.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杂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

@#@A、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错误;@#@@#@B、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B错误;@#@@#@C、在缺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抑制其他杂菌生长,C正确;@#@@#@D、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杂菌有的也能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故选:

@#@C.@#@ @#@4.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

@#@A、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18~25℃)比果醋制作温度(30~35℃)低,B错误;@#@@#@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D正确.@#@故选:

@#@B.@#@ @#@5.变酸的酒表面长的一层膜和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造成的(  )@#@A.醋酸菌、酵母菌 B.酵母菌、毛霉@#@C.醋酸菌、乳酸菌 D.酵母菌、醋酸菌@#@【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酵母菌生存的适宜环境是:

@#@偏酸性、含糖高、缺氧.@#@2、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据此答题.@#@【解答】解:

@#@

(1)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酒精转化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化成醋酸,因此密封不严的酒会变酸,且表面形成醋酸菌的菌膜;@#@@#@

(2)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故选:

@#@A.@#@ @#@6.如图装置既可用于生产果酒,又可用于生产果醋.以下对于果酒和果醋生产时的控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果酒时,开关1、2、3都要始终关上@#@B.生产果醋时,开关1、2、3都要打开@#@C.生产果醋时,开关1要打开,开关2、3要关上@#@D.生产果酒时,开关1、3要始终关上,开关2要间断打开@#@【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析实验装置: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解答】解:

@#@

(1)果酒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生产果酒时,开关1、3要始终关上,开关2要间断打开.@#@

(2)参与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而醋酸菌是嗜氧菌,其进行醋酸发酵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开关1、2要打开,开关3要关上.@#@故选:

@#@D.@#@ @#@5@#@";i:

25;s:

13145:

"海珠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说明:

@#@1.本卷共四大题,33小题,总分100分,80分钟完成。

@#@@#@2.选择题要用规定的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非选择题(二至四题)要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4.本卷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lC:

@#@12N:

@#@140:

@#@16S:

@#@32C1:

@#@35.5Zn:

@#@6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40分)@#@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煤的综合利用中,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C.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KCl03B.CaC03C.H202D.02@#@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u2(OH)2C03 ==(△)=2Cu0+C02↑+H20@#@B.S03+H20==H2S04@#@C.H2+Cu0==(△)=Cu+H20@#@D.FeCl3+3NaOH==Fe(OH)3↓+3NaCl@#@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混合均匀,而且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B.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具有可燃性@#@5.焦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205)具有防腐作用。

@#@Na2S20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B.+2C.+4D.+6@#@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汽油用作燃料B.氮气用于制造氮肥@#@C.焦炭用于炼铁D.干冰用作制冷剂@#@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8.水是重要资源。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因此工业污水都可直接排放@#@B.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海水淡化不能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9.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元素的核电荷数@#@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区别各组物质的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A.用石蕊溶液来区别CO和C02@#@B.用燃烧的木条来区别氮气、甲烷、空气@#@C.通过闻气味来区别浓氨水和蒸馏水@#@D.通过观察来区别氧化铜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1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和二氧化碳都可将氧化铁还原成铁@#@B.C0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12.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302==(点燃)=2C02+3H20,则@#@X的化学式为@#@A.C2H50HB.CH30HC.C2H4D.C2H6@#@13.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隔不变D.分子不同,性质不同@#@14.右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非金属元素@#@B.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C.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粒子可表示为X-@#@15.下列实验中,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C.在滴加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再滴加浓氨水,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D.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由紫变红@#@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的快慢@#@C.16g硫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48g二氧化硫@#@D.氮、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矿的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B.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就会发生爆炸@#@C.家用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燃料燃烧充分@#@D.石油、煤和沼气都是化石燃料@#@19.右图所示装置是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的红磷熄灭后,过一会儿,集气瓶内压强下降@#@C.燃烧足量的红磷,可使进入集气瓶的水占集气瓶体积的4/5@#@D.燃烧的红磷一熄灭,就要立即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集气@#@瓶的刻度@#@2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木炭还原氧化铜需要高温条件,所以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反应@#@B.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可用该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水和冰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它们的共存物是纯净物@#@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所以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26分)@#@21.H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在一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碳、石墨、氮气等物@#@质中,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是,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是,干电池电极的是;@#@焊接金属时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22.(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

(1)铝元素2个氯化氢分子;@#@@#@

(2)硝酸根离子;@#@硫酸亚铁;@#@@#@可用作@#@23.(5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都离不开水。

@#@@#@

(1)某学校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净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炭罐”的作用是@#@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可用硫酸铝作絮凝剂,絮凝剂的作用是。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4)如右图所示,仪器X的作用是@#@水流方向是从@#@(填“a”或‘‘b”)进入。

@#@@#@24.(4分)生石灰在生活、生产实际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

(1)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原理在实际中的用途是(举一例)。

@#@@#@

(2)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右图所示),如用其中的生石灰做与水反应的实验,@#@请你预测实验现象一@#@(3)实验室保存生石灰的方法是@#@25.(5分)认识物质的组成,并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

(1)从组成的角度看,碳酸钠由组成。

@#@@#@

(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气B.石墨C.硫酸铜D.锌E.C60@#@(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从分子角度来看,这是因为@#@(4)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在A、B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

@#@@#@@#@26.(4分)在A、B、C、D、E、F六种物质中,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通常状况下,@#@C、D、E是无色气体,其中E是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A→B+C②D+E→C③F+D→Cu+C@#@请回答:

@#@@#@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E。

@#@@#@

(2)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③@#@三、计算题(共8分)@#@27.(4分)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氮肥。

@#@请计算:

@#@@#@

(1)CO(NH2)2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多少克的CO(NH2)2中含有14g氮元素?

@#@@#@(结果精确到0.1%)。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8.(4分)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得到@#@68g氯化锌,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与探究(共26分)@#@29.(4分)回答下列问题:

@#@@#@

(1)小红同学挤压右图所示装置中滴管的胶帽,使其中的Ca(OH)2@#@溶液滴入锥形瓶,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在过滤的操作中,需要的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还需要:

@#@过滤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二低”中的其中“一低”是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这样操作的原因是@#@@#@30.(8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

(1)写出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②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当用装置E收集满02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是@#@(3)用装置D可以收集NH3、02、Cl2、CH4等气体中的@#@(4)实验室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31.(4分)懂得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置火灾和进行自救至关重要。

@#@@#@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铜片的两侧,@#@的中部,观察现象,该实验可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2”中,把一小粒白磷由Y型管的a处加入,再将Y型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

@#@现用“实验2”来研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在Y型管的b处应放@#@入。

@#@@#@(3)“实验2”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32.(4分)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l: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2: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lg二氧化锰,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3:

@#@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氨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请回答:

@#@@#@

(1)“实验1”中的实验现象是,原因是@#@

(2)“实验2”说明了@#@(3)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33.(6分)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少。

@#@@#@假设2: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少。

@#@@#@假设3:

@#@@#@【设计实验】@#@现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假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假设l@#@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

@#@@#@假设2@#@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假设3@#@空气中@#@的含量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实验小结】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了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是不同的。

@#@@#@九年级化学第6页(共6页)@#@";i:

26;s:

25492: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MYX)@#@一、曲线运动@#@1、所有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

@#@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0°@#@,≠180°@#@)@#@性质:

@#@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4、曲线运动一定收到合外力,“拐弯必受力,”合外力方向:

@#@指向轨迹的凹侧。

@#@@#@若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θ,特点:

@#@当0°@#@<θ<90°@#@,速度增大;@#@@#@当0°@#@<θ<180°@#@,速度增大;@#@@#@当θ=90°@#@,速度大小不变。

@#@@#@5、曲线运动加速度:

@#@与合外力同向,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径向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

@#@@#@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定义:

@#@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

@#@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特征:

@#@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④同一性。

@#@@#@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几种情况:

@#@@#@①两个任意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轨迹为直线,不共线时轨迹为曲线。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合运动为曲线运动。

@#@@#@二、小船过河问题@#@1、渡河时间最少:

@#@无论船速与水速谁大谁小,均是船头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合速度方向沿的方向。

@#@@#@2、位移最小:

@#@@#@①若,船头偏向上游,使得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船头偏上上游的角度为,最小位移为。

@#@@#@②若,则无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则当船速与合速度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船头偏向上游的角度为,过河最小位移为。

@#@@#@三、抛体运动@#@1、平抛运动定义: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类平抛:

@#@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与恒力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

@#@@#@水平方向(x)竖直方向(y)@#@①速度合速度:

@#@@#@②位移合位移:

@#@@#@※3、重要结论:

@#@@#@①时间的三种求法:

@#@,在空中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

@#@@#@②,落地速度与和h有关。

@#@@#@③,末速度偏角为位移偏角正切值的2倍,的反向延长线平分水平位移。

@#@@#@4、斜抛运动定义: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

@#@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加速度为0;@#@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

@#@@#@速度:

@#@位移:

@#@@#@@#@时间:

@#@水平射程:

@#@当时,x最大。

@#@@#@四、圆周运动@#@1、基本物理量的描述@#@①线速度大小:

@#@v=△L/△t单位m/s匀速圆周运动:

@#@@#@②角速度大小:

@#@ω=△θ/△t单位rad/s匀速圆周运动:

@#@@#@③周期T:

@#@物体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

@#@单位:

@#@s。

@#@@#@④频率f:

@#@物体1秒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

@#@单位:

@#@Hz@#@⑤转速n:

@#@物体1分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

@#@单位:

@#@r/s或r/min@#@说明:

@#@弧度;@#@角速度;@#@转速,当转速为时,@#@2、两种传动方式的讨论@#@传动类型@#@图示@#@说明@#@结论@#@共轴传动@#@如图所示,A点和B点虽在同轴的一个“圆盘”上,但是两点到轴(圆心)的距离不同,当“圆盘”转动时,A点和B点沿着不同半径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皮带(链条)传动@#@如图所示,A点和B点分别是两个轮子边缘上的点,两个轮子用皮带连接起来,并且皮带不打滑。

@#@@#@3、向心加速度@#@

(1)定义: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

@#@@#@

(2)物理意义:

@#@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3)方向:

@#@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

@#@@#@(4)大小:

@#@@#@(5)性质: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向心力@#@

(1)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

(2)大小:

@#@@#@(3)方向:

@#@指向圆心。

@#@@#@特点:

@#@是效果力,不是性质力。

@#@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力,它可以由某一个力单独承担,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量。

@#@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性质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效果力:

@#@动力、阻力、下滑力、向心力@#@(4)性质:

@#@变加速运动。

@#@@#@(5)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频率、角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五、生活中实际问题@#@1、火车弯道转弯问题@#@

(1)受力分析:

@#@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

@#@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

@#@如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水平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

(2)向心力为:

@#@火车转弯时的规定速度为:

@#@@#@(3)讨论:

@#@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时,可有三种可能:

@#@@#@时,外轨向内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

@#@@#@时,内外轨均无侧压力,车轮挤压磨损最小。

@#@@#@,内轨向外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

@#@@#@2、拱形桥@#@

(1)汽车过拱桥时,牛二定律:

@#@@#@ @#@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属于失重状态。

@#@@#@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某一速度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临界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过最高点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

(2)汽车过凹桥时,牛二定律:

@#@@#@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属于超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增大。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也是由重力提供的,此时重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不对其他物体产生压力,即里面的人和物出于完全失重状态。

@#@@#@4、离心运动@#@

(1)定义: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

(2)本质:

@#@离心现象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3)应用:

@#@洗衣机甩干桶,火车脱轨,棉花糖制作。

@#@@#@(4)离心;@#@向心。

@#@@#@5、临界问题@#@1.如图所示细绳系着的小球或在圆轨道内侧运动的小球,当它们通过最高点时:

@#@@#@

(1)时,物体没有达到轨道最高点便发生斜抛,离开了轨道。

@#@@#@

(2)时,,物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绳或轨道与物体间无作用力。

@#@@#@(3)时,,,绳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2.在轻杆或管的约束下的圆周运动:

@#@杆和管对物体能产生拉力,也能产生支持力。

@#@当物体通过最高点时:

@#@@#@

(1)当时,,杆中表现为支持力。

@#@(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0。

@#@)@#@

(2)当时,,,杆或轨道产生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

@#@@#@(3)当时,,N=0,杆或轨道对物体无作用力。

@#@@#@(4)当时,,,杆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第一讲曲线运动、运动合成和分解@#@一.考点基础知识回顾及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点1、曲线运动的特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因此速度的方向是时刻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过关练习1@#@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A.速率B.速度C.加速度D.合外力@#@2.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曲线运动轨迹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质点在这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D.有些曲线运动也可能是匀速运动@#@方法点拨和归纳: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知识点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合外力(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同一直线;@#@与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区别是。

@#@@#@过关练习2:

@#@@#@1.物体运动的速度(v)方向、加速度(a)方向及所受合外力(F)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v、a、F三者的方向相同()@#@B.v、a两者的方向可成任意夹角,但a与F的方向总相同@#@C.v与F的方向总相同,a与F的方向关系不确定@#@D.v与F间或v与a间夹角的大小可成任意值@#@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直线运动@#@C.物体在变力或恒力作用下都有可能作曲线运动@#@D.物体在变力或恒力作用下都可能作直线运动@#@3.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撤掉其中一个力,它不可能做()@#@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4.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两个互成角度的恒力F1和F2的作用,若物体由静止开始,则它将做运动,若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一个外力F1,物体继续做的运动是运动。

@#@@#@方法点拨和归纳:

@#@@#@①物体做曲线运动一定受外力。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一定有加速度且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中,合外力、加速度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的那一边。

@#@@#@②曲线运动性质@#@如果这个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恒定,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斜抛运动。

@#@@#@如果这个合外力的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则有,物体就作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几个概念: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实际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

@#@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的情况叫运动的,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

@#@@#@过关练习3@#@1.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看作是一个同方向的一个运动和一个运动的合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可看成是竖直向上的和一个竖直向下的运动的合运动@#@3.平抛运动可看成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4.斜抛运动可看成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知识点4、运动合成和分解其实质是对运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使用规则是:

@#@平行四边形法则。

@#@@#@要注意: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 @#@ @#@ @#@ @#@ @#@②分运动之间没有相互联系(独立性)。

@#@@#@ @#@ @#@ @#@ @#@ @#@③合运动和分运动所用的时间相等(同时性)。

@#@@#@④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 @#@ @#@ @#@ @#@ @#@⑤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过关练习4@#@1.降落伞在下落一段时间后的运动是匀速的,无风时,某跳伞运动员的着地速度为4m/s,现在由于有沿水平方向向东的影响,跳伞运动员着地的速度5m/s,那么风速()@#@A.3m/sB.4m/sC.5m/sD.1m/s@#@2.某人以一定的速率垂直河岸将船向对岸划去,当水流匀速时,关于他过河所需的时间、发生位移与水速的关系是()@#@A.水速小时,位移小,时间端B.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长@#@C.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不变D.位移、时间与水速无关。

@#@@#@知识点5:

@#@合运动的性质由分运动的性质决定@#@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运动@#@②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运动。

@#@@#@③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运动,也可能是@#@④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运动,也可能是@#@过关练习5:

@#@@#@1.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互成一定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该质点的运动特征是()@#@A.速度不变B.运动中的加速度不变C.轨迹是直线D.轨迹是曲线@#@2.若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两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则()@#@A.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变速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其中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D.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方法点拨和归纳:

@#@@#@1.运动合成的基本方法@#@

(1)两个分运动必须是同一质点在同一时间内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运动。

@#@此时,按常规方法,两个分运动作邻边,夹在其中的平行四边行对角线即为真正意义上的合运动。

@#@@#@

(2)两个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矢量运算可转化为代数运算。

@#@@#@法则:

@#@先选定一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

@#@例如,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

@#@@#@

(1)先虚拟合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什么效果,从中找到运动分解的方法。

@#@@#@

(2)先确定合运动速度方向(这里有一个简单原则,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就是合速度方向),然后分析由这个合速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确定两个分速度方向。

@#@@#@二、典型例题@#@v2@#@a@#@例题1.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以上都不对@#@例题2.如图4-2,河宽d,水流速度V1。

@#@船在静水中速度V2,且V1<V2,如果小船航向与河岸成θ角斜向上游,求@#@

(1)它渡河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要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头应指向何方?

@#@此时渡河位移多少;@#@@#@(3)要以最短位移渡河,船头又指向何方?

@#@此时渡河时间是多少?

@#@@#@θ@#@v1@#@v2@#@图4-2@#@例题3.某人骑自行车以10m/s的速度在大风中向东行使,他感觉到风正以相当于车的速度从北方吹来,实际上风的速度是()@#@A.14m/s,方向为南偏西45°@#@B.14m/s,方向为北偏东45°@#@@#@C.10m/s,方向为正北D.10m/s,方向为正南@#@方法归纳和点拨:

@#@人感觉到的风的速度实质上是风相对于人的速度。

@#@@#@例题4.如右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某点时,绳子与水平方向恰好成θ角,此时物体M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 @#@ @#@ @#@ @#@ @#@@#@方法归纳和点拨:

@#@汽车通过高处滑轮问题实质是,汽车拉着绳,使得绳绕滑轮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所以,绳的实质速度分解为沿着绳子方向的径向速度和垂直绳子方向的切向速度。

@#@@#@课后跟踪练习一: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D.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2.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切线方向上@#@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一定是变力@#@C.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时刻在变化的@#@3.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加速度方向不断改变@#@B.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加速度一定不为零@#@C.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大小改变得越快@#@D.加速度越大,速度改变得越快@#@4.质点在三个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5.一个质点受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1和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二力的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到F1+△F,则质点此后()@#@A.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变加速曲线运动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6.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轨迹的示意图。

@#@已知物体在B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速率小于B点的速率@#@B.A点的加速度比C点的加速度大@#@C.C点速率大于B点的速率@#@D.从A到C,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速率是先减小后增大@#@7.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速度大小不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C.合运动是曲线运动时,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加速运动@#@D.合运动是曲线运动时,其分运动中都是加速运动@#@X@#@Y@#@O@#@图4-3@#@8.一质点在XOY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如图4-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X方向始终匀速,则Y方向先加速后减速@#@B.若X方向始终匀速,则Y方向先减速后加速@#@C.若Y方向始终匀速,则X方向先减速后加速@#@D.若Y方向始终匀速,则X方向先加速后减速@#@9.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水流速度V1,摩托艇在静水中速度V2,战士救人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若战士想用最短的时间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距离为多少?

@#@@#@V1@#@A@#@O@#@P@#@d@#@岸@#@10.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图所示。

@#@若战士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A.摩托艇的头部应向上游开@#@B.摩托艇的头部应正对O点开@#@C.摩托艇的头部应向下游开@#@D.摩托艇的头部应向上游或下游开@#@11.若战士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最短的时间为()@#@A.B.C.@#@12.若战士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登陆的地点距O点的距离为()@#@A.B.0C.D.;@#@@#@13、小船在静水中速度是υ,渡河时船对岸垂直划行,若行至河中心时,水流速增大,则渡河时间将()@#@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判定@#@14、一条宽度为L的河,水流速度为V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船,那么:

@#@@#@

(1)怎样渡河时间最短?

@#@@#@

(2)若V船﹥V水,怎样渡河位移最小?

@#@@#@(3)若V船﹤V水,怎样渡河船漂下的距离最短?

@#@@#@F@#@15.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且分别用轻绳连接跨过定滑轮(不计绳子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当用水平变力F拉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A.物体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B.绳子拉力始终大于物体A所受的重力@#@C.物体A的速度小于物体B的速度@#@D.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逐渐增大@#@16.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跨过定滑轮如图所示,在M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的过程中,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V1﹤V2@#@B.V1﹥V2@#@C.V1=V2@#@图4-4@#@α@#@17.如图4-4所示,用绳牵引小船靠岸,若收绳的速度为V1,在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时,船的速度V为()@#@A.@#@B.@#@C.@#@D.@#@18.玻璃生产线上,宽9米的成型玻璃板以2米/秒的速度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的割刀速度为10米/秒,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

@#@@#@轨道@#@2m/s@#@θ@#@图4-5@#@v2@#@a@#@图4-1@#@五、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点1、变化,变速。

@#@@#@过关练习1:

@#@1-1、B;@#@1-2、C。

@#@@#@知识点2、不在;@#@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过关练习2:

@#@2-1、B;@#@2-2、CD;@#@2-3、A;@#@2-4、匀加速,匀变速。

@#@@#@知识点3:

@#@合运动;@#@分运动;@#@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

@#@@#@过关练习3:

@#@3-1、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2、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3-3、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3-4、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3-5、B.@#@过关练习4:

@#@4-1、B,4-2、C。

@#@@#@知识点5:

@#@匀速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

@#@直线,曲线;@#@直线,曲线。

@#@@#@过关练习5:

@#@5-1、BD;@#@5-2、ABD。

@#@@#@

(二)例题:

@#@@#@例题1、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例题2:

@#@

(1)小船的运动由两个运动组成,设渡河的时间为t,将V1、V2沿水流方向和垂直河岸方向分解,则水流方向:

@#@Vx=V1—V2·@#@cosθ@#@垂直河岸方向:

@#@Vy=V2·@#@sinθ@#@θ@#@v1@#@v2@#@图4-2@#@渡河时间由Vy决定,与无关Vx无关,@#@t=d/Vy=d/V2·@#@sinθ@#@

(2)要使渡河时间最短,则当θ=900,即船头垂直河岸开行tmin=d/V2位移X=V1tmin=(V1/V2)·@#@d@#@(3)要使位移最小,只有船合运动垂直河岸";i:

27;s:

17581: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如图所示,是力学中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A.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B.放大的思想方法@#@C.比较的思想方法D.猜想的思想方法@#@2.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再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然后让单摆开始振动,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A.计算摆长时未加上摆球的半径@#@B.开始计时时,秒表开启过迟@#@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计成30次@#@3.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窗口F处装有银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

@#@+N→O+@#@ B.充入氮气后,调整银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C.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D.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a粒子引起的闪烁@#@4.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右表分析可知()@#@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8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二、实验题@#@5.(4分)某同学在做平抛实验中,在纸上记下了纵坐标y,@#@描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忘记标出抛出点的位置。

@#@为了@#@求得初速度,他在曲线上取A、B两点,并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y轴的距离x1、x2,以及AB的竖直距离h,则小@#@球的初速度v0=_____________,落到A点时下落的竖直高度@#@y0=____________。

@#@ @#@6.(8分)一个两用表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计G的量程Ig=0.001A,@#@内阻Rg=9900Ω,R2=1.01Ω,@#@

(1)若要当做电流表使用,双刀双掷电键应与连接(选填“ab”或“cd”),其程为。

@#@@#@

(2)若要当做电压表使用,双刀双掷电键应与连接(选填“ab”或“cd”),其量程为。

@#@@#@7.(8分)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他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哪个电路进行实验?

@#@答:

@#@  ()@#@Z@#@A@#@V@#@A@#@Z@#@A@#@V@#@B@#@Z@#@A@#@V@#@C@#@Z@#@A@#@V@#@D@#@

(2)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

@#@答:

@#@.@#@U(V)@#@0@#@0.40@#@0.60@#@0.80@#@1.00@#@1.20@#@1.50@#@1.60@#@I(A)@#@0@#@0.20@#@0.45@#@0.80@#@1.25@#@1.80@#@2.81@#@3.20@#@Z@#@R@#@E@#@r@#@S@#@A@#@(3)把元件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R1=2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R2=3.6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8.(6分)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已知铁块A的质量mA=1kg,金属板B的质量mB=0.5kg。

@#@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μ=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g取10m/s2)。

@#@该同学还将纸带连接在金属板B的后面,通过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一系列的点,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可求得拉金属板的水平力F= N@#@A@#@B@#@F@#@打点计时器@#@2@#@单位(N)@#@3@#@2@#@3@#@甲@#@1.50@#@A@#@3.50@#@5.50@#@7.50@#@9.50@#@11.50@#@B@#@C@#@D@#@E@#@F@#@G@#@乙@#@cm@#@9.(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

@#@图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

(1)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M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1@#@2@#@3@#@4@#@5@#@小车加速度a/(m•s-2)@#@1.98@#@1.48@#@1.00@#@0.67@#@0.50@#@小车质量M/kg@#@0.25@#@0.33@#@0.50@#@0.75@#@1.00@#@质量倒数1/M/kg-1@#@4.00@#@3.00@#@2.00@#@1.33@#@1.00@#@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1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2)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2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是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3)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法。

@#@@#@@#@图1图2@#@@#@10.(6分)有一种新型的材料,电阻率约为10-1~1Ω·@#@m。

@#@为了准确测定它的电阻率,某同学截取了一段用该种材料制成的导线,用游标卡尺(游标为20分度)测量它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它的直径,如图所示。

@#@请读出导线的长度测量值L=________mm,直径测量值d=_______mm。

@#@@#@实验中还需要测量导线的电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电源E(电动势6V)电流表A1(量程5mA)@#@电流表A2(量程0.6A)电压表V(量程3V)@#@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Ω)开关、导线若干@#@请选用合适的器材,设计测量电路,并根据你所设计的电路在图中将选用的器材连成符合要求的实验实物图。

@#@@#@11.(10分)实验室内有一毫伏电压表(量程500mV,内阻约500Ω),现要测其内阻RV,实验室还提供下列器材:

@#@@#@干电池E(电动势约3V,内阻较小)滑动变阻器R1(电阻0-20Ω)@#@定值电阻R2(电阻为500Ω)定值电阻R3(电阻为40Ω)@#@标准电流表(量程15mA,内阻约100Ω)开关S及导线若干@#@

(1)请你设计一种能尽可能精确地测出毫伏表内阻RV的测量电路,要求在测量中各电表的读数均不小于其量程的1/3,把实验电路原理图画在虚线方框内(标明各元件字母代号)。

@#@@#@

(2)写出需要测定的物理量;@#@写出须直接应用的已知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

@#@(均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3)用这些物理量计算毫伏表内阻的表达式为RV=  。

@#@@#@12.(11分)有一电阻,阻值在100Ω—200Ω范围内,它的额定功率约为1/4W。

@#@现需要进一步确定其阻值,手头有如下一些器材,@#@电流表A1:

@#@电阻为20Ω量程0—50mA@#@电流表A2:

@#@电阻为20Ω量程0—100mA@#@电压表V1:

@#@电阻为10kΩ量程0—5V@#@电压表V2:

@#@电阻为20kΩ量程0—10V@#@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2A@#@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电源E:

@#@电动势12V@#@电键.导线等。

@#@@#@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

(1)请你从上述器材中挑选出相应的器材进行实验。

@#@电流表应选用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

@#@@#@V@#@R@#@A@#@图乙@#@A@#@V@#@R@#@

(2)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时,应选用图__________所示的联接方式。

@#@@#@@#@图甲@#@图甲@#@(3)请在图中虚线方块处画出测量电路,并在图中标出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4)选用滑动变阻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图中的电路可用于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还可以测量某个电表的内电阻.图中A是电流表,其内阻并不是很小;@#@V是电压表,其内阻并不是很大.R是一个限流电阻,阻值未知.开始实验之前,3个开关@#@V@#@A@#@2@#@1@#@K3@#@K2@#@K1@#@R@#@·@#@@#@·@#@@#@·@#@@#@·@#@@#@·@#@@#@·@#@@#@·@#@@#@·@#@@#@E@#@r@#@K1、K2、K3都处于断开状态。

@#@现在开始实验:

@#@@#@

(1)闭合K1,K3打向1,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0,电流表的读数为I0;@#@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测定电流表还是电压表的什么物理量?

@#@ ________   ,请列出其表达式:

@#@   。

@#@@#@

(2)闭合K1,K3打向2,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1;@#@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计算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一条表达式,结合你在①中列式所用的物理量,列出此表达式:

@#@                 。

@#@@#@(3)闭合K1、K2;@#@K3仍打向2,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2,电流表的读数为I2;@#@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计算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另一条表达式,结合你在

(1)中列式所用的物理量,列出此表达式:

@#@             。

@#@@#@(4)为什么在确立计算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一条计算式时,实验步骤不采用闭合K1、K2;@#@K3打向1的做法?

@#@               。

@#@@#@14.(7分)在竞赛课“探究胡克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胡克定律后,某参赛教师为了说明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出示了准备好的一根弹簧,让一个学生使劲拉,结果弹簧不能恢复到原长,以此说明胡克定律只在弹性限度内成立,并指出这根弹簧已“报废”。

@#@课后,有些观摩的老师发现,这根“报废”的弹簧居然仍具有弹性!

@#@@#@

(1)你认为这根“报废”的弹簧能说明胡克定律只在弹性限度内成立吗?

@#@说明理由。

@#@@#@

(2)如果你是这位参赛教师,并且当场发现“报废”的弹簧仍具有弹性,你可以利用它如何进行后续教学?

@#@@#@(3)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成了这堂竞赛课的有关教学目标,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一准确弹簧秤外壳内弹簧的劲度系数。

@#@请你帮助这位参赛教师拟定一个测量方案。

@#@要求:

@#@方案尽可能简单明了而误差尽可能小。

@#@@#@三.分析与说理题@#@两张纸板@#@图甲(俯视图)@#@图乙@#@15.(5分)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

@#@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板,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⑴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⑵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9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变疏、变密、不变、消失)?

@#@请用普通物理分析。

@#@@#@16.(7分)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的成就时说: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

(1)伽利略的科学著作《》奠定了他作为近代力学创始人的地位。

@#@@#@

(2)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把和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他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

@#@@#@(4)伽利略认为,懂得忽略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

@#@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看,伽利略的这种思想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题号@#@1@#@2@#@3@#@4@#@答案@#@B@#@BD@#@D@#@B@#@二、实验题@#@5.(4分)(2分)(2分)@#@6.(8分)

(1)cd0-10V(4分)@#@

(2)ab0-100mA(4分)@#@7.(8分)

(1)A(2分)

(2)半导体(2分)@#@(3)4.0V    0.40Ω(4分)@#@8.(6分)2.50N0.253.50N@#@9.(10分)@#@

(1)图线如答图2所示;@#@(2分)@#@a与1/M成正比(或:

@#@a与M成反比)(2分)@#@

(2)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2分);@#@@#@没有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M。

@#@(2分)@#@(3)控制变量(2分)@#@10.(6分)85.506.700(2分)@#@@#@(2分)(2分)@#@11.(10分)@#@(1)见下图(3分)@#@

(2)Ⅰ.毫伏表的读数U,电流表的读数I(2分)@#@Ⅱ.定值电阻R3的阻值(或定值电阻R2、R3的阻值)(2分)@#@(3)(A电路)或(B电路)(3分)@#@V@#@R@#@A@#@E@#@s@#@R1@#@12.(11分)@#@

(1)A1;@#@V1(4分)@#@

(2)乙(2分)@#@(3)(3分)@#@(4)限流电路不符合要求在分压电路中选用阻值小的变阻器(2分)@#@13.(10分)@#@

(1)电压表的内阻RV,RV=(4分)@#@

(2)E=I0r+U1(2分)@#@(3)E=(I0+I2)r+U2(2分)@#@(4)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影响而造成所测电池的内阻误差较大(偏大)。

@#@(2分)@#@14.(7分)@#@

(1)不能说明。

@#@“报废”的弹簧虽然不能恢复到原长,但仍具有弹性,说明它仍遵循胡克定律,只不过它的劲度系数和“原长”发生了改变而已。

@#@(2分)@#@

(2)可以指导学生:

@#@体验弹簧硬度的变化;@#@比较劲度系数的变化;@#@了解影响劲度系数的某些因素;@#@进一步理解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

@#@(2分)@#@(3)读出弹簧秤的量程Fm;@#@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秤全部刻度的长度lm;@#@由胡克定律得弹簧劲度k=Fm/lm。

@#@(3分)@#@三.分析与说理题@#@15.(5分)@#@解:

@#@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空气劈尖上,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将产生干涉,设劈形空气角度为θ,薄厚度为e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2e+λ/2@#@空气劈尖任意相邻明条纹对应的厚度差:

@#@@#@ek+1-ek=λ/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l为:

@#@@#@l=(ek+1-ek)/sinθ=λ/(2sinθ)@#@单色光一定时,劈尖的楔角q愈小,则l愈大,干涉条纹愈疏;@#@q愈大,则l愈小,干涉条纹愈密。

@#@@#@所以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变疏。

@#@@#@16.(7分)@#@

(1)两种新科学的对话(1分)@#@

(2)实验(1分)@#@(3)首先,伽利略利用逻辑推理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落体理论中蕴涵的矛盾;@#@其次,在自然规律应是简洁明了的思想引导下,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接着进一步利用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然后,在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后,进行合理外推,推测当斜面倾角增大到90°@#@时,也就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小球的运动也应该是匀加速运动。

@#@(3分)@#@(4)研究机械运动的质点,研究气体性质的理想气体,研究电场性质的点电荷,研究波动规律的简谐波,研究振动的单摆与弹簧振子等等。

@#@(2分)@#@13@#@";i:

28;s:

23916:

"@#@窗体底端@#@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

(1)宰相:

@#@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0)主簿:

@#@秘书。

@#@@#@

(2)御史大夫:

@#@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

@#@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

@#@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

@#@军事首脑。

@#@@#@(8)郎中:

@#@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

@#@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

@#@官庚侍卫。

@#@(11)校尉:

@#@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

@#@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

@#@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

@#@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

@#@唐代谏官。

@#@@#@(16)总督:

@#@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

@#@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

@#@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

@#@郡一级行政长官@#@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

@#@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

@#@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有司:

@#@有关的官员。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2、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3、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4、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5、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6、行人:

@#@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7、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8、教授:

@#@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9、游击:

@#@掌管军队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侍郎:

@#@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词语。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

@#@举其偏,不为党。

@#@@#@拜:

@#@授予官职。

@#@如: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

@#@贾鲁传》:

@#@“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

@#@任命,授职。

@#@如: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

@#@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

@#@贾鲁传》:

@#@“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

@#@贾鲁传》@#@察:

@#@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

@#@吴主传》@#@仕:

@#@做官。

@#@如:

@#@学而优则仕。

@#@《论语?

@#@子张》@#@仕宦:

@#@做官,任官职。

@#@如:

@#@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仕进:

@#@进身为官。

@#@如:

@#@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

@#@许迈传》@#@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

@#@免去,解除官职。

@#@如: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

@#@废掉官职。

@#@如: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

@#@罢免。

@#@如: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

@#@削除。

@#@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升官。

@#@如:

@#@升(鲁)台都事。

@#@《元史?

@#@贾鲁传》@#@擢:

@#@在原官上提拔。

@#@如:

@#@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迁:

@#@一般指提升。

@#@如: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

@#@进用。

@#@如: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晋、进:

@#@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

@#@成语“加官进爵”@#@加:

@#@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

@#@辛弃疾传》@#@拜:

@#@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

@#@①降职。

@#@如: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如:

@#@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

@#@柳宗元传》@#@放:

@#@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窜:

@#@放逐,贬官。

@#@如: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

@#@降职。

@#@如: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

@#@装延龄传》)@#@出宰: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汉书?

@#@王尊传》:

@#@“迁东郡太守。

@#@”@#@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调:

@#@变换官职。

@#@如:

@#@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转、调、徙:

@#@调动官职。

@#@《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

@#@补充空缺官职。

@#@如: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

@#@王尊传》@#@改:

@#@改任官职。

@#@如: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

@#@王济传》@#@出:

@#@京官外调。

@#@如: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如: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

@#@袁乔传》@#@行:

@#@代理官职。

@#@如: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署:

@#@代理、暂任。

@#@如:

@#@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

@#@王尊传》@#@权:

@#@暂代官职。

@#@如: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判:

@#@高位兼低职。

@#@如: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假:

@#@临时的,代理的。

@#@如:

@#@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

@#@项羽本记》)@#@摄:

@#@暂代官职。

@#@如:

@#@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

@#@杜如晦传》)@#@守:

@#@代理官职。

@#@如: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

@#@王修传》)@#@⑦、表辞官@#@告老:

@#@官员年老。

@#@如:

@#@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

@#@辞去官职。

@#@如: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

@#@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

@#@李通传》)@#@乞骸骨: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

@#@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

@#@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

@#@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

@#@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

@#@光明。

@#@埂:

@#@正直。

@#@鲠:

@#@直爽,正直。

@#@@#@佞:

@#@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

@#@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多:

@#@称赞。

@#@嘉:

@#@赞美。

@#@与:

@#@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

@#@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蛮:

@#@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

@#@东部少数民族。

@#@戎:

@#@西部少数民族。

@#@狄:

@#@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

@#@贵、显、卑、官绅、豪@#@12、表主管的:

@#@知、典、主@#@13、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4、与粮食有关的: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

@#@庄稼成熟。

@#@刈:

@#@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

@#@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禀:

@#@给于各物。

@#@府:

@#@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

@#@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

@#@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赡、足、给、佚赡:

@#@富足,充足;@#@供给。

@#@@#@给:

@#@足,丰足。

@#@@#@16、表食物的: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7、表饱饥的:

@#@饱、饥、饿、馁、馑馁:

@#@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

@#@蔬菜和野菜吃不上。

@#@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

@#@俸、禄、秩、饷秩:

@#@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0、表穿戴的:

@#@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21、表房舍的:

@#@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宇:

@#@屋檐。

@#@@#@庑:

@#@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

@#@案、几、床、榻@#@23、表违背的:

@#@牾、忤、逆、倍(背)忤:

@#@违反,抵触。

@#@牾:

@#@逆。

@#@@#@24、表揭发的:

@#@劾、讦、揭劾:

@#@揭发罪状。

@#@讦:

@#@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

@#@畏、惧、惮、骇、患@#@26、表嫉恨的: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衔:

@#@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

@#@诅咒。

@#@@#@27、表暗中的:

@#@阴、间、密@#@28、表诬陷的:

@#@中、谮、诬谮:

@#@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

@#@朝、觐@#@觐:

@#@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

@#@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

@#@禁、阙、畿、京、京畿畿:

@#@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

@#@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

@#@福;@#@帝王。

@#@践祚:

@#@即位。

@#@@#@32、表说话的:

@#@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

@#@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

@#@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

@#@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

@#@责备,追问。

@#@@#@诉:

@#@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

@#@说、劝、规、讽、讥、谤、谏@#@3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

@#@责备,责怪尤:

@#@罪过,过错折:

@#@驳斥,使对方屈服@#@35、表宽容的:

@#@容、贷、恕、宽@#@36、表喜乐的:

@#@乐、欣(然)、悦(说)、欢、蹈舞@#@37、表哀怒的:

@#@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戾:

@#@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

@#@①耻辱②骂忿:

@#@愤怒,怨恨。

@#@恚:

@#@恨、怒。

@#@@#@38、表刑罚的:

@#@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族:

@#@灭族流:

@#@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械:

@#@桎梏,脚镣和手铐。

@#@赭衣:

@#@赭,红褐色。

@#@“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39、表监狱的:

@#@囹圄、狱@#@40、表拜访的:

@#@造、过、访、谒(见)、顾@#@41、表告别的:

@#@辞、别、谢@#@42、表离开某地的:

@#@去、迁、徙@#@43、表到往某地的:

@#@如、过、诣、往、经@#@44、与马匹有关的:

@#@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逸:

@#@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

@#@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遁:

@#@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

@#@①逃亡,逃跑。

@#@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

@#@(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与@#@二、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 @#@1.诣:

@#@到,去。

@#@ 2.劝:

@#@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 4.风、化:

@#@教育感化。

@#@ @#@5.按、案:

@#@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

@#@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 @#@7.趣、趋:

@#@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 @#@8.劾:

@#@举报,检举,揭发。

@#@  9.白:

@#@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  11.害:

@#@嫉妒。

@#@  @#@12.闻:

@#@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13.折:

@#@指斥,指责,驳斥。

@#@  14.让:

@#@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 16.矫:

@#@假托,假传。

@#@  @#@17.质:

@#@作人质;@#@抵押。

@#@ 18.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  @#@19.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  @#@20.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w @#@ 21.坐: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w @#@ 22.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  @#@23.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 1.狱:

@#@案件,案情;@#@监狱:

@#@监管案件。

@#@ @#@ 2.脱:

@#@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 @#@ 3.第:

@#@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

@#@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w  @#@5.他:

@#@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

@#@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辞官。

@#@  3.用事:

@#@掌权,主管。

@#@ @#@ 4.视事:

@#@在任,在职;@#@办公。

@#@  5.听事:

@#@办公的地方。

@#@ @#@ 6.逆旅:

@#@旅馆。

@#@  7.部曲:

@#@私家军队。

@#@  @#@8.祖道:

@#@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 @#@ 9.家人:

@#@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 @#@ 10.起家:

@#@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  11.作色:

@#@发怒。

@#@ @#@ 12.从子:

@#@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ww@#@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

@#@魏公子列传》)。

@#@w  @#@2.详,通“佯”:

@#@“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

@#@李将军列传》)。

@#@ @#@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  @#@4.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

@#@项羽本纪》)。

@#@ @#@5.禽,通“擒”:

@#@“禽灭六王”(《史记?

@#@秦始皇本纪》)。

@#@w @#@6.畔,通“叛”: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

@#@淮阴侯列传》)。

@#@ @#@7.趣,①通“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

@#@孙膑列传》)。

@#@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

@#@陈涉世家》)。

@#@  @#@8.内,通“纳”:

@#@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

@#@高祖本纪》)。

@#@ @#@9.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

@#@项羽本纪》)。

@#@ @#@10.责,通“债”: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

@#@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

@#@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 @#@2.表过去:

@#@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  @#@3.表一段时间:

@#@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七、其他常用词语@#@

(1)先:

@#@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

(2)课:

@#@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

@#@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

@#@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

@#@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

@#@回答或对话。

@#@(7)如:

@#@到,往。

@#@@#@(8)檄:

@#@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

@#@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

@#@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

@#@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

@#@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

@#@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

@#@幼年失去父亲。

@#@(15)贷:

@#@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

@#@官司,案件,监牢。

@#@(17)白:

@#@告诉。

@#@(18)与:

@#@赞扬。

@#@@#@(19)多:

@#@赞扬。

@#@(20)遽:

@#@急速,就,恐惧。

@#@@#@(21)尤:

@#@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

@#@食用丰足。

@#@(23)劫:

@#@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

@#@追究,考察,调查。

@#@(25)赡:

@#@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

@#@美好,县令。

@#@(27)执:

@#@捉拿。

@#@@#@(28)延:

@#@延请。

@#@(29)省:

@#@减免。

@#@@#@(30)谢:

@#@道歉,推辞,告诉。

@#@@#@(31)第:

@#@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

@#@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

@#@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

@#@因羞愧而脸红。

@#@(35)竟:

@#@结束,完。

@#@@#@(36)坐:

@#@因……而犯罪,因为。

@#@(37)寻:

@#@不久。

@#@@#@(38)祚:

@#@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

@#@造访。

@#@@#@(40)过:

@#@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

@#@子杀父,臣杀君。

@#@@#@(42)用:

@#@财用,因为。

@#@(43)典:

@#@主持。

@#@@#@";i:

29;s:

1992:

"高考题中的双氧水@#@双氧水在初中阶段主要用于制取氧气,另外双氧水的氧化或还原产物是氧气和水,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是除杂反应中常用做氧化剂,产物是水,不产生新的杂质,是理想的氧化剂。

@#@不过由于初中阶段双氧水分解氧气实验,同学们有可能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只要有双氧水参加的反应中一定有O2产生。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看双氧水在高考题中以什么面目出现:

@#@@#@1:

@#@2016全国卷:

@#@向H2O2溶液中滴入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黄,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解析:

@#@本题中双氧水做氧化剂,题干中有酸化二字,说明H+,溶液变黄,说明产物中有Fe3+.据此可以写出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观察该反应方程式,产物中就没有氧气产生,而是生成了Fe3+。

@#@@#@2:

@#@2016全国卷:

@#@用NaOH,H2O2可以吸收ClO2制得NaClO2,请写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该反应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只告诉一个产物,因此要判定H2O2的产物,本反应中还有O2产生。

@#@因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2NaOH+H2O2+2ClO2=2NaClO2+O2+2H2O。

@#@ClO2中氯元素为+4价;@#@NaClO2中氯元素为+3价,化合价降低,因此ClO2为氧化剂。

@#@而H2O2中氧元素为-1价,产物O2为0价,H2O2为还原剂,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为2:

@#@1.氧化产物为O2@#@3:

@#@2016全国卷@#@解析:

@#@本题中双氧水的作用就是将Fe2+氧化为Fe3+,然后用氨水沉淀。

@#@@#@综上所述:

@#@双氧水遇到氧化剂时,氧化产物只有氧气。

@#@如果遇到还原剂时,则还原产物是水。

@#@如果是自己发生歧化反应则既有氧气,也有水产生。

@#@在高考题中,还经常用于氧化二价铁离子。

@#@由于其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也通常作为化学反应速率的考察题材。

@#@@#@";i:

30;s:

28647: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专题四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注意大点的字)@#@一、大纲解读@#@内容@#@要求@#@功、功率@#@Ⅱ@#@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重力势能.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Ⅱ@#@弹性势能@#@Ⅰ@#@机械能守恒定律@#@Ⅱ@#@能量守恒定律@#@II@#@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

@#@《大纲》对本部分考点要求为Ⅱ类有五个,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而且还常有高考压轴题。

@#@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

@#@它的特点:

@#@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09年的高考中要考查学生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剖析@#@1、理解功的六个基本问题@#@

(1)做功与否的判断问题:

@#@关键看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第一是力;@#@第二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而所谓的“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可作如下理解:

@#@当位移平行于力,则位移就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的位移;@#@当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就不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当位移与力既不垂直又不平行于力,则可对位移进行正交分解,其平行于力的方向上的分位移仍被称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

(2)关于功的计算问题:

@#@①W=FScosα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②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

@#@当F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关于求功率问题:

@#@①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②功率的计算式:

@#@,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一般用于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问题:

@#@①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②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5)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①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有关:

@#@W=mgh,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重力做负功。

@#@②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

@#@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两个接触面上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其中为滑动摩擦力,为接触的两个物体的相对路程。

@#@@#@(6)做功意义的理解问题:

@#@做功意味着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做多少功,相应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移或转化。

@#@@#@2.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是物体运动的状态量,而动能的变化ΔEK是与物理过程有关的过程量。

@#@@#@

(2)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

@#@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①不管是否恒力做功,也不管是否做直线运动,该定理都成立;@#@@#@②对变力做功,应用动能定理要更方便、更迅捷。

@#@@#@③动能为标量,但仍有正负,分别表动能的增减。

@#@@#@3.理解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2)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

@#@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

@#@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v,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②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

@#@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

@#@@#@(3)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有以下三种:

@#@@#@①系统初态的机械能等于系统末态的机械能@#@即:

@#@或或@#@②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即:

@#@或@#@③若系统内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

@#@或@#@4.理解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

(1)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功是一个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

@#@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

(2)要研究功和能的关系,突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

@#@①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即:

@#@;@#@②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即:

@#@;@#@③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即:

@#@,当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④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

@#@,其中为滑动摩擦力,为接触物的相对路程。

@#@@#@三、考点透视@#@考点1: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例1、物体m从倾角为α的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斜面高为h,当物体滑至斜面底端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A.B.C.D.@#@解析:

@#@由于光滑斜面,物体m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滑至底端是的瞬时速度,根据瞬时功率。

@#@@#@图1@#@由图1可知,的夹角则滑到底端时重力的功率是,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点拨:

@#@计算功率时,必须弄清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若是瞬时功率一定要注意力和速度之间的夹角。

@#@瞬时功率(为,的夹角)当,有夹角时,应注意从图中标明,防止错误。

@#@@#@考点2:

@#@机车起动的问题@#@例2质量的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汽车从静止以的加速度行驶,所受阻力,则汽车匀加速行驶的最长时间为多少?

@#@汽车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解析: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匀加速行驶时,设汽车发动的牵引力为,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的末速度为,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①@#@由于发动机的功率:

@#@②@#@根据运动学公式:

@#@③@#@由①②③式得:

@#@@#@当汽车加速度为零时,汽车有最大速度,则:

@#@@#@点拨:

@#@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时,一定是机车的加速度为零,弄清了这一点,利用平衡条件就很容易求出机车的最大速度。

@#@汽车匀加速度运动能维持多长时间,一定是机车功率达到额定功率的时间,弄清了这一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就很容易求出机车匀加速度运动能维持的时间。

@#@@#@考点3:

@#@动能定理的应用@#@例3如图2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以初速度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图2@#@解析:

@#@滑块在滑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少;@#@又因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在整个过程中,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

@#@设其经过和总路程为L,@#@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得:

@#@@#@点拨:

@#@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考点4:

@#@会用解物理问题@#@ 例4如图4-2所示,小车的质量为,后端放一质量为的铁块,铁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它们一起以速度沿光滑地面向右运动,小车与右侧的墙壁发生碰撞且无能量损失,设小车足够长,则小车被弹回向左运动多远与铁块停止相对滑动?

@#@铁块在小车上相对于小车滑动多远的距离?

@#@@#@图4-2@#@解析:

@#@小车反弹后与物体组成一个系统满足动量守恒,规定小车反弹后的方向作向左为正方向,设共同速度为,则:

@#@@#@解得:

@#@@#@以车为对象,摩擦力始终做负功,设小车对地的位移为,@#@则:

@#@@#@即:

@#@;@#@@#@系统损耗机械能为:

@#@@#@;@#@@#@点拨: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或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f与这两个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利用这结论可以简便地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摩擦生热”问题。

@#@@#@四、热点分析@#@热点1:

@#@动能定理@#@例1、半径的竖直放置的圆轨道与水平直轨道相连接。

@#@如图6所示。

@#@质量为的小球A以一定的初速度由直轨道向左运动,并沿圆轨道的内壁冲上去,如果A经过N点时的速度A经过轨道最高点M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取.@#@求:

@#@小球A从N到M这一段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图6@#@解析:

@#@解析:

@#@小球运动到M点时,速度为,轨道对球的作用力为N,@#@由向心力公式可得:

@#@@#@即:

@#@@#@从N到M点由动能定理:

@#@@#@即:

@#@@#@答案:

@#@@#@反思: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取一个过程,确定两个状态,即初状态和末状态,以及与过程对应的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由于动能定理中所涉及的功和动能是标量,无需考虑方向.因此,无论物体是沿直线还是曲线运动,无论是单一运动过程还是复杂的运动过程,都可以求解.@#@热点2:

@#@机械能守恒定律@#@例2、如图7所示,在长为L的轻杆中点A和端点B各固定一质量均为m的小球,杆可绕无摩擦的轴O转动,使杆从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摆下。

@#@求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轻杆对A、B两球分别做了多少功?

@#@@#@图7@#@本题简介:

@#@本题考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理解,并且机械能守恒是针对A、B两球组成的系统,单独对A或B球来说机械能不守恒.单独对A或B球只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

@#@@#@解析:

@#@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A球和B球的速度分别为和。

@#@如果把轻杆、地球、两个小球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那么由于杆和小球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总和等于零,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若取B的最低点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可得:

@#@①@#@又因A球对B球在各个时刻对应的角速度相同,故②@#@由①②式得:

@#@.@#@根据动能定理,可解出杆对A、B做的功。

@#@@#@对于A有:

@#@,即:

@#@@#@对于B有:

@#@,即:

@#@.@#@答案:

@#@、@#@反思:

@#@绳的弹力是一定沿绳的方向的,而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所以当物体的速度与杆垂直时,杆的弹力可以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守恒是针对A、B两球组成的系统,单独对系统中单个物体来说机械能不守恒.单独对单个物体研究只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

@#@学生要能灵活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热点3:

@#@能量守恒定律@#@例3、如图4-4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端点为A、B,中点为O)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水平速度向右运动,把质量为m、长度可忽略的小木块置于B端(对地初速度为0),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v0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小木块停在O、A之间?

@#@@#@图4-4@#@本题简介:

@#@本题是考查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因为有滑动摩擦力做功就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两个接触面上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其中为滑动摩擦力,为接触物的相对路程。

@#@@#@解析:

@#@木块与木板相互作用过程中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设木块、木板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则(M+m)v=Mv0 ①@#@能量守恒定律得:

@#@②@#@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③@#@④@#@由①②③④式得:

@#@v0的范围应是:

@#@@#@≤v0≤.@#@答案:

@#@≤v0≤@#@反思:

@#@只要有滑动摩擦力做功就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的内能:

@#@,其中为滑动摩擦力,为接触物的相对路程。

@#@@#@五、能力突破@#@1.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例1下列是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B.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C.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D.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解析:

@#@说法A不正确,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段时间内冲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由恒力做功的知识可知,说法B正确。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要认识到它们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所以功可能不同,说法C不正确,说法D正确。

@#@正确选项是BD。

@#@@#@反思:

@#@作用力和反作用是两个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因此作用力的功和反作用力的功没有直接关系。

@#@作用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反作用力也同样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2.机车的启动问题@#@例2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若其总质量为5t,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恒为5.0×@#@103N,试求:

@#@@#@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

(2)若汽车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求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解析:

@#@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

@#@@#@

(2)当汽车匀加速起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而@#@所以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所以能维持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反思:

@#@机车的两种起动方式要分清楚,但不论哪一种方式起动,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都是汽车沿运动方向合外力为零时的速度,此题中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而当汽车以一定的加速度起动时,牵引力大于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大,汽车的实际功率也增大,当功率增大到等于额定功率时,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已经达到最大,但这一速度比汽车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要小。

@#@@#@3.动能定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例3:

@#@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的动能为()@#@A.0 B.C.D.@#@解析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拉力F即为合外力,F随位移X的变化图象包围的面积即为F做的功,由图线可知,半圆的半径为:

@#@@#@设x0处的动能为EK,由动能定理得:

@#@@#@即:

@#@,有:

@#@,@#@解得: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D。

@#@@#@反思:

@#@不管是否恒力做功,也不管是否做直线运动,该动能定理都成立;@#@本题是变力做功和力与位移图像相综合,对变力做功应用动能定理更方便、更迅捷,平时应熟练掌握。

@#@@#@4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例4、如图10所示,某要乘雪橇从雪坡经A点滑到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

@#@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

@#@右表中记录了沿坡滑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开始时人与雪橇距水平路面的高度,请根据右表中的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

(1)人与雪橇从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

(2)设人与雪橇在BC段所受阻力恒定,求阻力的大小。

@#@@#@(3)人与雪橇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所对应的距离。

@#@(取)@#@位置@#@A@#@B@#@C@#@速度(m/s)@#@2.0@#@12.0@#@0@#@时刻(s)@#@0@#@4.0@#@10.0@#@图10@#@解析:

@#@

(1)从A到B的过程中,人与雪橇损失的机械能为@#@@#@代入数据解得:

@#@@#@

(2)人与雪橇在BC段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N@#@(3)人与雪橇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得得:

@#@@#@代入数据解得:

@#@@#@反思:

@#@动能定理是研究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是研究过程。

@#@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但要研究加速度就必须用牛顿第二定律。

@#@@#@5.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相结合@#@例5、小球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A点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消除外力。

@#@然后,小球冲上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环,恰能维持在圆环上做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C后抛出,最后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A处,如图11所示,试求小球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图11@#@解析:

@#@本题的物理过程可分三段:

@#@从A到孤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从B沿圆环运动到C的圆周运动,且注意恰能维持在圆环上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满足重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从C回到A的平抛运动。

@#@@#@根据题意,在C点时,满足:

@#@①@#@从B到C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②@#@由①、②式得:

@#@@#@从C回到A过程,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③@#@竖直方向:

@#@④@#@由③、④式可得s=2R@#@从A到B过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⑤@#@即:

@#@@#@反思: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

@#@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机械能的瞬时损失@#@例6、一质量为m的质点,系于长为R的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空间的O点,假定绳是不可伸长的、柔软且无弹性的。

@#@今把质点从O点的正上方离O点的距离为的O1点以水平的速度抛出,如图12所示。

@#@试求;@#@@#@图12@#@

(1)轻绳即将伸直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多少?

@#@@#@

(2)当质点到达O点的正下方时,绳对质点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

@#@其实质点的运动可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过程:

@#@质点做平抛运动。

@#@设绳即将伸直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13所示,则,@#@图13@#@,其中@#@联立解得。

@#@@#@第二过程:

@#@绳绷直过程。

@#@绳棚直时,绳刚好水平,如图2所示.由于绳不可伸长,故绳绷直时,V0损失,质点仅有速度V⊥,且。

@#@@#@第三过程: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设质点到达O点正下方时,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守律有:

@#@@#@设此时绳对质点的拉力为T,则,联立解得:

@#@。

@#@@#@反思:

@#@在绳被拉直瞬时过程中有机械能的瞬时损失,绳棚直时,绳刚好水平,由于绳不可伸长,,其速度的水平分量突变为零。

@#@这时候存在机械能的瞬时损失,即物体的速度突然发生改变(物体某个方向的突然减为零)物理的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六、规律整合@#@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⑴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⑵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明确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功,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

@#@@#@⑶明确物体的初、末状态,应根据题意确定物体的初、末状态,及初、末状态下的动能。

@#@@#@⑷依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⑸解方程,得出结果。

@#@@#@友情提醒:

@#@⑴动能定理适合研究单个物体,式中应指物体所受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指物体末态动能和初态动能之差。

@#@@#@⑵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如果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例如加速、减速过程),此时也可分段考虑,也可对全程考虑,如能对整个过程列式,则可以使问题简化,在把各力的功代入公式:

@#@时,要把它们的数值连同符号代入,解题要分清各过程中各个力的做功情况。

@#@@#@⑶动能定理问题的特征@#@①动力学和运动学的综合题:

@#@需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比较简便。

@#@@#@②变力功的求解问题和变力作用的过程问题:

@#@变力作用过程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变力的功也是功的计算式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应用动能定理来解决。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⑴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⑵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⑶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中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⑷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友情提醒:

@#@1.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

@#@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随着所选参考平面的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也不同。

@#@

(2)重力势能是标量、是状态量,但也有正负。

@#@正值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负值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

@#@(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4)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小,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负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即WG=-ΔEp@#@2.机械能守恒定律:

@#@单个物体和地球(含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能量只在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间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存在条件是:

@#@

(1)只有重力(或)(和)弹簧的弹力做功;@#@

(2)除重力(或)(和)弹簧的弹力做功外还受其它力的作用,但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

@#@@#@七、高考预测@#@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知识点,在2009年高考中大约占总分的百分十六左右,对于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可能以单独命题出现,也可以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考综合题。

@#@可是以选择题或计算题出现,其难度系数是0.6左右,属于中等难度题。

@#@命题的方向是曲线运动、体育运动和实际生活联系,如对“嫦娥1号”探测器方面的有关信息;@#@08年奥运会的相关的体育项目的分析;@#@08年9月神七的发射成功及涉及能量方面的问题;@#@电磁学和军事演习行动等。

@#@它们再与动量守恒定律和电磁学中的安培力、洛仑滋力等结合考查。

@#@命题特点:

@#@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八、专题专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一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匀速周运动,下列物理量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向心力B.向心加速度C.动能D.机械能@#@2.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上述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A.物体克服阻力做功@#@B.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C.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D.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3.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高度过程中,物体的()@#@A.重力势能减少了B.动能增加了@#@C.机械能保持不变D.机械能增加了@#@4.如图1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

@#@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了@#@B、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了@#@C、物体所受弹力和摩擦力都减小了@#@D、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5.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若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从静止开始通过位移时的动能为E1,当物体受水平力2F作用,从静止开始通过相同位移,";i:

31;s:

9953:

"保密★启用前@#@2017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综合理科样题二@#@特别提示:

@#@@#@1、本卷为综合理科试题单,共34个题,满分150分。

@#@其中物理部分20个题占分90分,化学部分14个题占分60分,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进行填涂和书写。

@#@@#@化学部分(60分)@#@相对原子质量:

@#@O-16Fe-56S-32Na-23H-1C-12@#@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2、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4.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A.大量油类物质泄漏着火,用水扑灭B.木材着火,用水扑灭@#@C.森林火灾,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扑灭D.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5.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生石灰@#@C.NaH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6.缺乏维生素A(化学式为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286g@#@B.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

@#@30:

@#@1@#@C.维生素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3.9%@#@D.维生素A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8分)@#@7.(4分)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NaH与CaH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将NaH放入水中,生成新物质A和B,A为化合物,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A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

@#@@#@

(2)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B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

@#@@#@8.(6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现有①氧气;@#@②活性炭;@#@③生石灰;@#@④盐酸;@#@⑤硝酸钾;@#@⑥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

(1)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____________。

@#@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

@#@(6)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__。

@#@@#@9.(4分)题二: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示填空:

@#@@#@

(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在℃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

@#@@#@

(2)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3)由该溶解度曲线可知,从a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10.(6分)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电子,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是否属于稳定结构  (填“是”或“否”)。

@#@@#@11.(8分)归纳、分类、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现有A~F六种物质,均是由H、C、N、O、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七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

@#@@#@

(2)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取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图: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4分)@#@12.(6分)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

@#@甲_______,乙________。

@#@@#@

(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13.(8分)某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实验装置来探究鸡蛋壳里含有CO(以CaCO3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请你一起参与学习探究。

@#@@#@【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若鸡蛋壳里含有CO,实验时广口瓶中一定会产生气泡,玻璃片上石灰水会变浑浊,据此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进行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各自的实验中均看到广口瓶中产生气泡,小明还看到玻璃片上石灰水变浑浊,而小红却未看到。

@#@他们很好奇,于是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小红的实验中,玻璃片上的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呢?

@#@@#@【做出猜想】@#@小红猜想:

@#@可能鸡蛋壳中含有铁等较活泼金属,而不含CO;@#@@#@小明猜想:

@#@可能是小红实验所用的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过大,挥发出HCl气体。

@#@@#@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你认为______的猜想是不合理的。

@#@@#@【实验验证】小红分别取适量等体积的自己实验所用的盐酸a和小明实验中所用的盐酸b于两支试管中,试管内各盛有同一鸡蛋壳的碎片,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并分别将导管伸入AgNO3溶液中,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中,甲、乙两试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中没有,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说明盐酸a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盐酸b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时也说明了鸡蛋壳中含有CO的可能性。

@#@@#@【反思应用】@#@

(1)实验室制备CO2时,最好选择____(填“稀”或“浓”)盐酸。

@#@@#@

(2)实验中发现,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鸡蛋壳碎片比大块鸡蛋壳更剧烈,说明增大反应物____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四、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6分)@#@14.某铁矿粉,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FexOy),一学生利用实验作进一步分析,过程及数据如下。

@#@(注:

@#@铁矿粉中杂质不参与下列过程中的反应)@#@ⅰ.取29g该铁矿粉在CO气流中充分加热,将反应后的气体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烧碱溶液增重17.6g。

@#@@#@ⅱ.将上述加热后的固体取出后,再向固体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产生气体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

(1)过程ⅰ中生成气体的质量g,过程ⅱ中固体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g。

@#@@#@

(2)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29g铁矿粉所含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g,氧元素的质量为g。

@#@@#@(4)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中,x、y的最简整数比x:

@#@y=________。

@#@@#@2017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综合理科样题二@#@化学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2分)1、C2、A3、B4、A5、C6、C@#@二、填空题:

@#@(28分)@#@7、(4分)(每空1分)@#@NaOH40@#@H22@#@8、(6分)(每空1分)@#@②①④⑤③⑥@#@9、(4分)(每空1分)@#@⑴c;@#@t2⑵4:

@#@5:

@#@9⑶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10、(6分)(每空1分)@#@8、2、6、得、非金属、否@#@11、(6分)

(1)钠、钙(2分) 

(2)NO(1分)(3)2H2O22H2O+O2↑(2分)@#@(4)Na2CO3+CaCl2=CaCO3↓+2NaCl(2分) HCl(1分)@#@三、实验及探究题(14分)@#@12、(6分)(每空1分)@#@

(1)酒精灯烧杯@#@

(2)①D引流@#@②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氯化钙@#@13、(8分)@#@【讨论交流】2HCl+CaCO3=CaCl2+CO2↑+H2O(2分)@#@【做出猜想】小红(1分)@#@【实验验证】HCl+AgNO3=AgCl↓+HNO3(2分)@#@【实验结论】大于(1分)@#@【反思应用】@#@

(1)稀(1分)

(2)接触面积(1分)@#@四、计算题:

@#@(6分)(每空1分)@#@14、

(1)17.60.6

(2)49%(3)16.86.4(4)3:

@#@4@#@注:

@#@试卷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各为2分!

@#@@#@2017综合理科样题二第4页共8页@#@";i:

32;s:

24469: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史献计工作室制作高中物理复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5页共5页@#@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梳理】@#@1.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___________________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合力与分力:

@#@

(1)定义:

@#@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________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_________,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__________.

(2)相互关系:

@#@_______________关系.@#@3.力的合成:

@#@

(1)定义:

@#@求几个力的_______的过程.

(2)合成法则:

@#@①____________定则;@#@②________定则.@#@4.力的分解:

@#@

(1)概念:

@#@求一个力的________的过程.

(2)分解法则:

@#@①____________定则;@#@②________定则.(3)分解方法:

@#@①_________分解法;@#@②_________分解法.@#@5.矢量和标量:

@#@

(1)矢量:

@#@①特点:

@#@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②运算法则:

@#@__________定则.

(2)标量:

@#@①特点:

@#@只有_________没有_________;@#@②运算法则:

@#@__________法则.@#@【基础训练】@#@1.是非判断:

@#@@#@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

(2)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5)按效果分解是力分解的一种方法. ()@#@(6)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7)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2.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 B.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C.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D.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3.作用在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5N和4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0 B.5N C.3N D.10N@#@4.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重点突破】@#@重点1:

@#@共点力的合成@#@1.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θ为120°@#@时,F=G/2@#@B.不管θ为何值,F=G/2@#@C.当θ=0°@#@时,F=G/2@#@D.θ越大时F越小@#@2.(2015·@#@广东高考)如图所示,三条绳子的一端都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B.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C.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D.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学习笔记〗1.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

@#@

(1)作图法:

@#@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1和F2的图示,再以F1和F2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过作用点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力的夹角确定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计算法:

@#@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①互相垂直@#@F=@#@tanθ=@#@②两力等大,夹角为θ@#@F=2F1cos@#@F与F1夹角为@#@③两力等大且夹角为120°@#@@#@合力与分力等大@#@(3)力的三角形定则:

@#@将表示两个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保持原来的方向依次首尾相接,从第一个力的作用点到第二个力的箭头的有向线段为合力.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形定则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2.合力的大小范围:

@#@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合≤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另外两个力.3.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的重要结论:

@#@

(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重点2:

@#@力的分解@#@1.如图所示为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门锁的示意图,锁舌尖角为37°@#@,此时弹簧弹力为24N,锁舌表面较光滑,摩擦不计(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N B.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30N@#@C.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减小 D.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保持不变@#@2.生活中拉链在很多衣服上得到应用,图中是衣服上拉链的一部分,当我们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拉头与拉链接触处呈三角形,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拉拉链的拉力@#@B.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将拉力分解为两个较大的分力@#@C.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将拉力分解为方向不同的两个分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如图所示,在夜光风筝比赛现场,某段时间内某小赛手和风筝均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风筝的质量为m=1kg,轻质细线中的张力为FT=10N,该同学的质量为M=29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风对风筝的作用力认为与风筝垂直,g取10m/s2) ()@#@A.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为10N@#@B.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C.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人和风筝整体的重力,即300N@#@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μmg B.μ(mg+Fsinθ)@#@C.μ(mg-Fsinθ) D.Fcosθ@#@5.如图所示,两轻弹簧a、b悬挂一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弹簧水平,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则a、b两弹簧的伸长量x1与x2之比为 ()@#@A. B. C. D.@#@6.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μ<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在θ从零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C.F一直减小 D.F先增大后减小@#@〖学习笔记〗1.按力的效果分解:

@#@

(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根据两个实际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由三角形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2.正交分解法:

@#@

(1)定义:

@#@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在坐标轴上有尽量多的力);@#@在动力学中,习惯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

@#@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1、F2、F3…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x轴上的合力:

@#@Fx=Fx1+Fx2+Fx3+…、y轴上的合力:

@#@Fy=Fy1+Fy2+Fy3+…,合力大小:

@#@F=,合力方向:

@#@与x轴夹角设为θ,则tanθ=.@#@重点3:

@#@绳上的“死结”和“活结”模型@#@1.如图甲所示,细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轻杆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

@#@@#@

(1)细绳AC段的张力FTAC与细绳EG的张力FTEG之比;@#@@#@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2.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AO绳的拉力为FA,BO绳的拉力为FB,则 ()@#@A.FA=10N@#@B.FA=10N@#@C.FB=10N@#@D.FB=10N@#@3.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吊起,该同学对绳的竖直拉力为F1,对地面的压力为F2,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则在重物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逐渐变小@#@B.F1逐渐变大@#@C.F2先变小后变大@#@D.F2先变大后变小@#@〖学习笔记〗1.“死结”模型特点:

@#@

(1)“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

(2)“死结”是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3)“死结”两侧的绳因结住而变成了两根独立的绳;@#@(4)“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2.“活结”模型特点:

@#@

(1)“活结”可理解为把绳子分成两段;@#@

(2)“活结”是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3)“活结”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绳子虽然因“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4)“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F2、F3三个力不共线,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 ()@#@A.15N、5N、6N B.3N、6N、4N@#@C.1N、2N、10N D.1N、6N、7N@#@2.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吊椅用轻绳AO、BO固定,绳AO、BO相互垂直,α>β,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A、FB,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则 ()@#@A.FA一定大于G@#@B.FA一定大于FB@#@C.FA一定小于FB@#@D.FA与FB大小之和一定等于G@#@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cosθ@#@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Fsinθ@#@4.图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A.F B. C.F+mg D.@#@5.如图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相同的圆柱体A、B固定在等高的水平线上,一细绳套在两圆柱体上,细绳下端悬挂一重物.绳和圆柱体之间无摩擦,当重物一定时,绳越长 ()@#@A.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小,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小@#@B.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小,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C.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大,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小@#@D.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大,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6.如图所示,内壁及碗口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口保持水平.A球、C球与B球分别用两根轻质细线连接.当系统保持静止时,B球对碗壁刚好无压力,图中θ=30°@#@,则A球和C球的质量之比为 ()@#@A.1∶2 B.2∶1 @#@C.1∶ D.∶1@#@7.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A.必定是OA@#@B.必定是OB@#@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8.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小球甲和乙放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被一固定在斜面上的竖直挡板挡住,设每个小球的重力大小为G,甲球对乙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1,斜面对乙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F1<F2 B.G<F1@#@C.G=F1 D.F1=F2@#@9.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 B.2-@#@C.- D.1-@#@二、多项选择题@#@10.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比这两个力都大 B.合力至少比这两力中较小的力要大@#@C.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力都小 D.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力都大@#@11.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其拉杆可自由转动)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则对小孩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B.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车和小孩重力大小@#@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为零@#@12.滑滑梯是小孩很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正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则 ()@#@A.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弹力大小相等@#@B.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C.小孩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与小孩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13.共点的两个大小均为10N的力,当它们的合力在0~10N范围时,它们夹角的可能值是 ()@#@A.27°@#@ B.79°@#@ @#@C.121°@#@ D.173°@#@@#@14.如图所示,用滑轮将质量为m1、m2的两物体悬挂起来,忽略滑轮和绳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使得0°@#@<@#@θ<@#@180°@#@,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m1、m2的大小关系应为 ()@#@A.m1必大于m2@#@B.m1必大于@#@C.m1可能等于m2@#@D.m1可能大于m2@#@15.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小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线的结点,bO′水平拉着B物体,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平衡静止状态,g=10m/s2.若悬挂小滑轮的斜线OP的张力是20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为10N@#@B.重物A的质量为2kg@#@C.桌面对B物体的摩擦力为10N@#@D.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1.延长线@#@2.共同、合力、分力、等效替代@#@3.合力、平行四边形、三角形@#@4.分力、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效果、正交@#@5.大小、方向、平行四边形、大小、方向、算术(或代数)@#@【基础训练】@#@1.

(1)×@#@

(2)×@#@(3)√(4)√(5)√(6)√(7)×@#@@#@2.AD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是相同的,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也不涉及力的性质的问题,故A、D正确,B、C错误.@#@3.BC 根据|F1-F2|≤F≤F1+F2得,合力的大小范围为1N≤F≤9N,B、C正确.@#@4.ABD 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图均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图错;@#@D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图正确.@#@【重点突破】@#@重点1:

@#@共点力的合成@#@1.C 设手臂对水桶的拉力大小为F,由题意知手臂夹角成θ角,根据对称性可知,两人对水桶的拉力大小相等,则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G,解得F=,当θ=0°@#@时,cos值最大,此时F=G,即为最小,当θ为60°@#@时,F=G,当θ为120°@#@时,F=G,即θ越大,F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2.BC;@#@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杆受到重力、三条绳子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则三条绳的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故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杆的重力与三条绳的拉力的合力之和,选项B、C正确.由于三条绳长度不同,即三条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同,所以三条绳上的张力不相等,选项A错误.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方向相同,因此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D错误.@#@重点2:

@#@力的分解@#@1.A;@#@锁壳碰锁舌的弹力分解如图所示,其中F1=FNsin37°@#@,且F1大小等于弹簧的弹力24N,解得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N,选项A正确,B错误;@#@关门时,弹簧的压缩量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故锁壳碰锁舌的弹力逐渐增大,选项C、D错误.@#@2.BC 拉头与拉链的接触处呈三角形,拉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分力的大小大于拉力,且力的方向为横向,所以选项B、C正确,A、D错误.@#@3.AB 对风筝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所有的力沿风筝和垂直于风筝进行正交分解,则FTcosθ=mgcos60°@#@,FTsinθ+mgsin60°@#@=F,解得θ=60°@#@,F=10N,绳与风筝成60°@#@,也就是与水平成30°@#@角,A、B正确;@#@将风筝和人视为一个整体,由于受风力向右上方,因此地面对人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错误;@#@由于绳子对人向上拉,因此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人的重量290N,D错误.@#@4.BD;@#@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进行正交分解,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x轴和y轴均受力平衡,即Fcosθ=Ff,FN=mg+Fsinθ,又由于Ff=μFN,故Ff=μ(mg+Fsinθ),B、D正确.@#@5.A 如图所示,将弹簧a的弹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FTacos30°@#@=mg,FTasin30°@#@=FTb,结合胡克定律可求得a、b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为,A正确.@#@6.A 将拉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

@#@Fcosθ=Ff、Fsinθ+FN=mg、Ff=μFN,解得:

@#@F==,其中tanα=,在θ由零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sin(α+θ)先增大后减小,所以拉力F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重点3:

@#@绳上的“死结”和“活结”模型@#@1.[答案] 

(1) 

(2)M1g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 (3)M2g,方向水平向右@#@题图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1、M2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点和G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a和b所示,根据平衡规律可求解.@#@

(1)图a中细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1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细绳AC段的拉力FTAC=FTCD=M1g图b中由FTEGsin30°@#@=M2g,得FTEG=2M2g所以=@#@

(2)图b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120°@#@,根据平衡规律有FNC=FTAC=M1g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3)图b中,根据平衡方程有FTEGsin30°@#@=M2g,FTEGcos30°@#@=FNG所以FNG=M2gcot30°@#@=M2g,方向水平向右.@#@2.AD 结点O和灯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沿OA向下的拉紧AO的分力F1,二是沿BO向左的拉紧BO绳的分力F2,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1==10N,F2==10N,故FA=F1=10N,FB=F2=10N,故A、D正确.@#@3.B 由题图可知,滑轮两边绳的拉力均为F1,设动滑轮两边绳的夹角为θ,对动滑轮有2F1cos=mg,当重物上升时,变大,cos变小,F1变大;@#@对该同学,有F′2+F1=Mg,而F1变大,Mg不变,则F′2变小,即对地面的压力F2变小.综上可知,B正确.@#@【课后作业】@#@1.B 物体在F1、F2、F3作用下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三个力的合力必定为零,只有B选项中的三个力的合力可以为零且三个力不共线,B正确.@#@2.B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拉力FA和FB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a>β,根据几何知识得,FA>@#@FB,故选项B正确,A、C错误;@#@FA>@#@FB,但FA与FB之和不一定等于G,故选项D错误.@#@3.D 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对拉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由于做加速运动,水平分力Fcosθ大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A错误;@#@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mg-Fsinθ,D正确,C错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f=μ(mg-Fcosθ),B错误.@#@4.B O点周围共有4根绳子,设每根绳子的力为F′,则4根绳子的合力大小为2F′,所以F=2F′,所以F′=,故B正确.@#@5.A 题中装置关于A、B连线的中垂线对称,因此三段绳中的张力相等.对物体,两段绳的张力的合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若绳越长,则两段绳间的夹角越小,则张力越小.对A圆柱体,两段绳的张力的合力即对圆柱体的作用力,绳越长,两绳的夹角越大,则合力越小,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小,选项A正确.@#@6.C B球受力如图所示,由三力平衡的知识可知,FT1、FT2的合力大小等于mBg,方向竖直向上,FT1=mBgsin30°@#@=mAg,FT2=mBgcos30°@#@=mCg,解得mA∶mC=1∶,选项C正确.@#@7.A 由于重物重力作用使细绳OC对O点有向下的拉力FC,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拉力FC有两个效果,一是产生拉细绳OA的拉力FA(大小等于OA承受的拉力),二是产生拉细绳OB的拉力FB(大小等于OB承受的拉力),作出FC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FA最大,即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细绳OA最先断,A正确.@#@8.D 将乙球的重力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甲球对乙球的作用力大小F1=Gsin45°@#@,斜面对乙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2=Gcos45°@#@,显然,F1=F2,G>F1,选项D正确,A、";i:

33;s:

9131: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http:

@#@//sw.fjjy.org@#@学校:

@#@临清二中学科:

@#@生物编写人:

@#@商荣英审稿人:

@#@吴莉莉@#@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并掌握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本节内容是对第3、4章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生物育种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的基本类型。

@#@@#@

(2)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能力目标:

@#@@#@

(1)通过分析果蝇染色体组成,学会判断染色体组。

@#@@#@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1)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形成从个例到一般规律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难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在必修一学习过有关染色体的知识,但没有涉及同源染色体,并且相隔时间比较长了,学生有所遗忘,学生对同源染色体的理解有难度,不会识别,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图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预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初步掌握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出示无籽西瓜的图片@#@教师设问:

@#@无籽西瓜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

@#@无籽西瓜是染色体变异的产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内容。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设计意图: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问:

@#@什么是染色体变异?

@#@@#@【讲述】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类@#@1.出示投影片:

@#@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问:

@#@“猫叫综合征”是怎样引起的?

@#@它属于哪种染色体变异?

@#@ @#@问:

@#@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几种类型?

@#@@#@2.投影片放映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讲述】 @#@缺失:

@#@指一条染色体断裂而失去一个片段,这个片段上的基因也随之丢失。

@#@如果失去的基因是显性的,同源染色体上保留下来的是隐性的,这一本来不能显出的隐性性状就能显出来。

@#@@#@  重复:

@#@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接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结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复基因。

@#@@#@  倒位:

@#@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位置倒过来后再接上去,造成这段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颠倒。

@#@@#@  易位:

@#@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片段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

@#@易位可使原来不连锁的基因发生连锁。

@#@@#@  要注意到,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严重的可以造成死亡。

@#@比如当两个同源染色体相同部分都缺失时,某些基因就都不存在,这就可以造成死亡。

@#@@#@问:

@#@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设计意图:

@#@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探究二: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出示21三体综合征病人图片并说明病因,引出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

@#@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组@#@问:

@#@什么叫染色体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个图@#@出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问:

@#@果蝇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

@#@几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几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问:

@#@雄果蝇产生精子时必须进行减数分裂,精子里有哪几条染色体?

@#@几种精子?

@#@@#@教师用雄果蝇染色体组模型演示。

@#@@#@问:

@#@两种精子中染色体数相等吗?

@#@分别是多少个?

@#@各是什么?

@#@@#@问:

@#@对一个精子而言,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吗?

@#@为什么?

@#@@#@教师归纳:

@#@像果蝇这样,二倍体生物配子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3、总结:

@#@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

(1)根据染色体图判定。

@#@其判断依据是:

@#@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观察右图,图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

(2)根据基因型判定。

@#@其判断依据是:

@#@由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思考:

@#@下列细胞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AAaaAABBDDAaaABCD@#@(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判定:

@#@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思考:

@#@某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形态数为2,则染色体组数?

@#@@#@设计意图:

@#@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学会判断染色体组。

@#@@#@探究三: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讲述】@#@

(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改变,有可能产生新基因,染色体变异是一些基因的数量、排列顺序的改变@#@

(2)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显微镜下看不到,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得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弄清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区别。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生物体中的染色体组都一样多吗?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倍体和多倍体。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几倍体是如何命名的,以及它们的应用。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第2节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4种类型: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3.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

(1)概念

(2)判断方法@#@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区别,以及染色体组的判断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进行突破,又通过课堂练习惊醒巩固。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知识点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4·@#@@#@";i:

34;s:

7077:

"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高考资源网【教学目的】w.w.w.k.s.5.u.c.o.m@#@1.熟悉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的综合知识@#@2.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性-构”的关系@#@【学习过程】w.w.w.k.s.5.u.c.o.m@#@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和构成的。

@#@@#@质子带电荷,中子电荷。

@#@质量数=+。

@#@@#@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它们的关系是。

@#@在常见的有核素的元素中,氢元素有,,3种核素,碳元素有,,3种核素,铀元素有,,3种核素。

@#@@#@3.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的区域内运动。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次排布在的电子层里,即排满了K层,再排L层,依次由里向外排布。

@#@@#@4.经分析发现,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较易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较易电子,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特别是有关。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等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它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

@#@@#@6.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个周期,其中1,2,3周期称为周期,4,5,6周期称为周期称为;@#@第7周期尚未填满,叫做周期。

@#@各周期所容纳的元素原子数依次为。

@#@@#@7.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各纵列,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称为族;@#@第18纵列称为族;@#@其余14个纵列,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组称为族,表示,用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称为族,用表示。

@#@族的排列依次为。

@#@@#@8.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备注@#@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周期数@#@原子半径@#@周期内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最高正价@#@氟与氧的化合价特殊,没有最高正价,稀有气体的化合价通常为0@#@最低负价@#@元素的金属性@#@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的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单质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氟与氧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高氯酸是最强的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氢化物的还原性@#@9.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比较@#@主族序数@#@常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类型@#@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分子式@#@---------@#@---------@#@---------@#@稳定性@#@--------@#@---------@#@---------@#@【典题解悟】@#@例1.不久前科学家将和两原子核聚合放出一定数目的中子,得到112号新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12号元素位于第8周期第VIII族@#@B.该元素的原子属稳定同位素@#@C.该元素是“两性”金属元素@#@D.上述两原子核聚合时释放出7个中子@#@例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例3.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0.080nm B0.110nm C.0.120nm D.0.070nm@#@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性质递变规律中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

@#@K+>@#@Na+>@#@O2->@#@F-@#@B.酸性:

@#@H2CO3<@#@H3PO4<@#@H2SO4<@#@HClO4@#@C.熔点:

@#@Al>@#@Na>@#@K>@#@Rb@#@D.热稳定性:

@#@SiH4<@#@PH3<@#@NH3<@#@H2O@#@2.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不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可能是离子化合物@#@3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强弱顺序为HZO4>@#@H2YO4>@#@H3XO4.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增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4.已知元素的离子、、、均为由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

@#@下列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C>@#@D>@#@B>@#@A@#@C.离子半径D>@#@C>@#@B>@#@A D.单质的还原性B>@#@A>@#@C>@#@D@#@5.下列结论是从某同学的作业本上摘录的,其中你认为肯定正确的是()@#@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H2Se@#@③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得电子能力F>@#@Cl>@#@S>@#@Se@#@A.只有① B.①③④ C.②④⑥ D.只有⑥@#@";i:

35;s:

8044:

"氯的知识点汇总@#@一、氯元素@#@1.存在:

@#@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性质:

@#@最外层有7e-,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性质很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

@#@强氧化性@#@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二、氯气(Cl2)@#@

(一)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比空气重分子量大于29),有毒(请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易液化,能溶于水(1:

@#@2.26),但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

(二)化学性质:

@#@@#@点燃@#@1.与金属反应:

@#@@#@与钠反应:

@#@2Na+Cl2====== @#@2NaCl @#@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点燃@#@与铁反应:

@#@2Fe+3Cl2 @#@======2FeCl3@#@现象:

@#@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而不产生火焰),溶于水为黄色溶液。

@#@@#@点燃@#@与铜反应:

@#@Cu+ @#@Cl2 @#@======CuCl2@#@现象:

@#@红热的铜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但不会产生火焰),溶于水为蓝色溶液。

@#@@#@结论: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把变价金属从0价氧化为最高价。

@#@如:

@#@CuCl2、FeCl3 @#@@#@注意:

@#@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CuCl2固体加水后,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CuCl2溶液的颜色随溶液浓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浓溶液(黄色、黄绿色、绿色)稀溶液(蓝色)】。

@#@@#@点燃@#@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H2+Cl2=======2HCl@#@a现象: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白雾——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氢氯酸)小液滴。

@#@@#@点燃@#@b现象:

@#@H2、Cl2混合光照:

@#@发生爆炸,产生白雾。

@#@@#@点燃@#@

(2)与磷反应:

@#@氧气不足:

@#@2P+3Cl2=======2PCl3(白雾)液态@#@氧气充足:

@#@2P+5Cl2======2PCl5(白烟)固态(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同时发生产生白色烟雾@#@(3)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3、次氯酸的性质:

@#@@#@a、弱酸性:

@#@酸性:

@#@HClO<@#@H2CO3 @#@b、不稳定性:

@#@2HClO=2HCl+O2↑@#@c、强氧化性: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漂白作用:

@#@能漂白一些有色物质(有色纸条、布条、花瓣褪色),可用做漂白剂。

@#@@#@氯水(新制为淡黄绿色)的成分:

@#@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久置氯水相当于稀盐酸:

@#@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并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久置氯水成分:

@#@分子:

@#@H2O @#@离子:

@#@H+,Cl-,OH-@#@结论:

@#@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花瓣中的水与Cl2反应生成了HClO@#@4、氯气与碱的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漂白液的主要成分。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

@#@Ca(ClO)2。

@#@@#@漂白原理:

@#@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等必须密封保存,并要避光防潮。

@#@为什么?

@#@@#@因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变质,发生反应:

@#@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次氯酸发生分解反应:

@#@2HClO=2HCl+O2↑。

@#@@#@5、与盐溶液的反应@#@与FeCl2、NaBr、KI等盐溶液反应(表现氯气的强氧化性)@#@2Fe2++Cl2===2Fe3++2Cl- @#@Cl2+2Br-===2Cl-+Br2 @#@Cl2+2I-===2Cl-+I2@#@6、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三、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Cl-.@#@原理:

@#@Cl-+Ag+=AgCl酸化原因:

@#@CO32-+2Ag+=Ag2CO3Ag2CO3+2H+=CO2+2Ag++H2O@#@考点汇总@#@考点一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大@#@有毒@#@可溶于水@#@2.氯气的化学性质@#@

(1)次氯酸(HClO)@#@①不稳定性:

@#@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ClO=光照=2HCl+O2↑。

@#@@#@②弱酸性:

@#@比碳酸酸性弱,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

@#@@#@③强氧化性:

@#@具有漂白性。

@#@@#@

(2)Ca(ClO)2的主要化学性质@#@①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它的稳定性比HClO强。

@#@@#@②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ClO-+H2O—HClO+OH-。

@#@@#@③与酸反应生成HClO,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lO)2+CO2+H2O===2HClO+CaCO3↓。

@#@@#@考点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2.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3)实验室制取Cl2时,常常根据氯气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

@#@@#@3.注意事项@#@

(1)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

@#@@#@

(2)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制Cl2的装置,可用于具有“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特点的反应。

@#@@#@(5)尾气吸收时,不能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石灰水浓度太小,吸收不完全。

@#@@#@考点三 卤素的性质及X-的检验@#@1.结构与性质@#@卤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包括:

@#@氟(F)、氯(Cl)、溴(Br)、碘(I)、砹(At)。

@#@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1)卤素单质和H2的反应:

@#@X2+H2===2HX。

@#@@#@

(2)卤素单质和H2O的反应:

@#@X2+H2O=HX+HXO(X为Cl、Br)。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将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

@#@Cl2+2NaBr===2NaCl+Br2。

@#@@#@将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

@#@Br2+2KI===2KBr+I2。

@#@@#@2.特殊性@#@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除了具有共性外,都有其特殊性质。

@#@@#@

(1)氟:

@#@@#@①无正价,非金属性最强,F-的还原性最弱。

@#@②2F2+2H2O===4HF+O2,与H2反应在暗处即爆炸。

@#@@#@③HF是弱酸,能腐蚀玻璃,故应保存在铅制器皿或塑料瓶中;@#@有毒;@#@在HX中沸点最高。

@#@@#@

(2)溴:

@#@@#@①Br2是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②Br2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进行水封,保存液溴不能用橡胶塞。

@#@@#@(3)碘:

@#@@#@①I2遇淀粉变蓝色。

@#@②I2加热时易升华。

@#@③I2易溶于有机溶剂。

@#@④食用盐中加入KIO3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3.卤素离子的检验@#@考点四 卤素单质的工业制法@#@1.氯的提取——氯碱工业@#@2.海水提取溴@#@

(1)流程@#@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NaBr+Cl2===Br2+2NaCl;@#@@#@②Br2+SO2+2H2O===2HBr+H2SO4;@#@@#@③2HBr+Cl2===2HCl+Br2。

@#@@#@3.海带中提取碘@#@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I-===I2+2Cl-。

@#@@#@";i:

36;s: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