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76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83题)Word格式.doc

s-1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减小C或D的浓度B增大D的浓度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

.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

在10℃时,完成反应10%需要81min,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C135minD3min

.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设C+CO22CO△H>0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增大,减小D减小,增大

.把下列四种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

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15mL、3mol·

L-1的X溶液B10℃30mL、1mol·

L-1的X溶液

C10℃30mL、2mol·

L-1的X溶液D10℃10mL、4mol·

.0.1mol/LNa2S2O3溶液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跟10mL水混合,反应速率为v1mol/(L.s);

0.2mol/LNa2S2O3溶液和0.2mol/LH2SO4溶液各5mL跟20mL水混合,反应速率为v2mol/(L.s)。

则在相同条件下,v1和v2的关系是

Av1>v2Bv1=v2Cv1<v2D不能确定

.对于反应:

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假定温度不变)

A缩小体积使压力增大B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

C体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D减小压强使体积增大

.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

.已知反应3A(g)+B(g)C(s)+4D(g)+Q,右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B的浓度②升高反应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④加入催化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B.C.D.

.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g绿豆大小的碳酸钙,在B锥形瓶中放入5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mL1mol/L盐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注:

x一时间、y-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少的质量)

ABC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的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4min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

min-1

.某学生用纯净的Cu与过量浓HNO3反应制取NO2,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图中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开始时,反应速率稍慢

BAB段表示反应速率较快,可能因为产物有催化作用

CBC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在该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最多

DOC线表示随时间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X及Y时,每隔半min分别测定放出气体的体积。

下图中正确表示实验X及Y的结果的是

实验

所用的酸

X

25mL0.2mol/L

Y

50mL0.1mol/L

ABCD

A、C

.一定质量的Na、K分别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中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入的Na、K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曲线a对应的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C曲线a代表K的反应,曲线b代表NaD两反应中盐酸必须是足量的

A、D

.下列反应中“加入物质”能起催化作用的是

A在H2O2分解反应中,“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加快

B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后,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C醋酸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缓慢,“加入几滴盐酸”后,水解速率加快

D苯的硝化反应中“加入浓硫酸”后,反应速率加快

E实验室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2.43mol/L

.A(气)+B(气)C(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mol/(L·

s),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

当温度升高了50℃,在此条件下反应进行10s后,物质C的浓度为。

减少[D]向左移动增大[D]同时减小[E]向右移动加负催化剂

.右图为反应A(s)+D(g)E(g)+Q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形,试根据此曲线填写下表。

时刻

时间

可能采取的措施

体系中平衡移动的方向

3

3~4

5

5~6

7

t1~t2速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镁条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度加快;

t2~t3速率减小,是因为[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2KClO3+6NaHSO3=3Na2SO4+2KCl+3H2SO4[H+]增速度加快

(2)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的H2SO4与NaHSO3反应使[H+]及[HSO4-]浓度减小,速度减慢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反应速率如右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的速率随着溶液的[H+]增大而加快,则:

(1)反应开始时,速率加快的原因为

(2)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为

时间;

催化效果的对照研究

.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

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表一用MnO2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g)

MnO2质量(g)

反应温度(℃)

待测数据

1

8.00

2.00

500

2

表2用A作催化剂

A质量(g)

请回答: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完成此研容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

5.5×

10-4mol/(L·

s)

(2)图中实线(3)图中虚线(4)68.8%(5)Na2CO3+NO+NO2=2NaNO2+CO2↑Na2CO3十2NO2=NaNO3+NaNO2+CO2↑

.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

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s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20s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

(2)若反应延续至70s,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s至70s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行曲线。

(4)达到平衡时NO2的分解率为。

(5)已知氮的氧化物跟NaOH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所以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氮的氧化物。

但在生产中却经常使用较烧碱价廉的纯碱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纯碱溶液同样可与NO、NO2发生类似上述的反应,并将氮氧化物刚好吸收完,试写出纯碱溶液吸收NO和NO2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盐酸过量,因在实验2中,使用了更多的盐酸,却获得了相同体积的H2,说明实验1中盐酸是过量的。

(2)24g

(3)

(4)方法一:

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即高于25℃);

方法二:

把金属X磨成粉末。

.某高一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将0.5g金属X放入装有80mL1mol/L盐酸的烧瓶中,产生H2的体积(室温下)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曲线1所示。

实验2:

另取同样的0.5g金属X与50mL2mol/L盐酸反应,产生H2的体积(室温下)与时间的关系见右图的曲线2。

已知金属X是第ⅡA族元素。

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在实验1中,X与盐酸哪种物质过量,你的根据是什么?

(2)计算X的相对原子质量(室温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4.4L/mol)。

(3)请画出制取H2并能测量H2体积的装置图。

(4)若用0.5g金属X与50mL2mol/L盐酸反应,要获得曲线3,请说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B组

.在化工生产中,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应该优先考虑的科研方向是

A提高设备强度,以便加压B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C采用高温D用块状反应物代替粉末状反应物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

ΔHy表示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ΔHy<0,放热;

ΔHy>0,吸热。

AΔHy越负,其反应速率越快BΔHy越正,其反应速率越快

C只要有催化剂,那么反应肯定加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BCD

.反应A+B→C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v=k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

当c(A)=c(B)=1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增大时,v也增大Bc(B)增大时,k也增大

C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D升高温度时,v值不变

.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的

B正反应为放热的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

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HClO2=4ClO2↑+H++Cl-+2H2O。

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其原因是

A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降低D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1)5、2、1、5、1、1、1

(2)KIO30.5(3)①(4)SO32-

.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

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

(1)配平上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

(2)其中氧化剂是,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是mol。

(3)该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发生以下①~④反应:

①IO3-+SO32-=IO2-+SO42-(反应速率慢)

②IO2-+2SO32-=I-+2SO42-(反应速率快)

③5I-+6H++IO3-=3I2+3H2O(反应速率快)

④I2+SO32-+H2O=2I-+SO42-+2H+(反应速率快)

根据上述步骤推测该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应应决定(填写上述四步反应的序号)。

(4)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上述四步反应可以看出必须在离子消耗完全时,才会有使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

(1)①②

(2)HSO3-(3)D(4)a

.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①IO3-+3HSO3-=3SO42-+3H++I-(慢)②IO3-+5I-+6H+=3I2+3H2O(慢)

③I2+HSO3-+H2O=2I-+SO42—+3H+(快)

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

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

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

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

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

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溶液D:

200mL水+50mLA液+50mLC液

溶液E:

225mL水+25mLA液+50mLC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那步反应决定。

[填①、②、③]

(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______.(选填:

I—、HSO3—、H+、IO3—)

(3)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液。

D、E两烧杯哪个溶液先变蓝色___________(填:

D、E)

(4)为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准备三份E液(各300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50mL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

先变蓝色的是___________。

(填:

a、b、c)

(1)0.013

(2)1.0催化剂(3)>>(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

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

(1)2.69×

10-5mol/(L·

s)

(2)6.55×

10-6mol/L要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增至原来的四倍以上。

若采用加压空气,则其压力达4个大气压对人体有害,所以只能让病人吸入富氧空气或纯氧。

.已知化学反应为aA+bBdD+eE,反应物A与B反应生成D和E的反应速率满足公式v=k[A]x[B]y,式中[A]和[B]分别是A、B的浓度,x和y是相应的指数,k是速率常数。

对给定的反应,是只是温度的函数,它的单位与x、y数值有关。

在HbCO中血红蛋白(Hb)与一氧化碳(CO)的结合力比HbO2中血红蛋白(Hb)与氧气(O2)的结合力大200倍。

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达到50ppm以上,人体就会感到缺氧,这时,血液中羰基血红蛋白(HbCO)达到10%,通常人肺血液中O2的溶解浓度达1.6×

10-6mol/L,而其中血红蛋白的浓度稳定在8×

10-6mol/L。

(1)设速率常数k=2.1×

106L/(mol·

s)(37℃),求氧血红蛋白(HbO2)的生成速率。

(2)在CO中毒的情况下,需要将HbO2的生成速率提高到1.1×

10-4L/(mol·

s),试计算这时所需O2的浓度是多少。

(假设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恒定),如果血液中氧浓度与进入肺的氧分压成正比,试提出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某一确定的反应来说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显然,浓度和压强不是引起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因为反应物一开始其浓度最大,反应应该最快;

在敞开容器中压强对反应无影响。

而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不大,说明反应时温度变化并不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也并非由温度引起的。

因此,运用“因果”推理,排除其余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则可推得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是由“催化剂”作用的结果。

依据同样的方法分析,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不是反应物,是生成物中的Mn2+。

.在敞开容器中,高锰酸钾溶液跟草酸反应时,当把两稀溶液混合后,一小段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不大,但不久突然褪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3H2SO4+5H2C2O4→K2SO4+2MnSO4+10CO2↑+8H2O。

据你分析,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1)63.19kJ/mol

(2)308.5K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用阿伦尼乌斯公式的一种形式表示:

式中k1、k2分别为温度T1、T2时某反应的速率常数;

E为反应的活化能(单位:

kJ/mol)(假定活化能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是常数)。

又对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

(1)现知在300K,鲜牛奶5小时后即变酸,但在275K的冰箱里可保存50小时,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

(2)若鲜牛奶存放2.5小时后即变酸,则此时温度为多少?

C组

cm-3·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分子碰撞的次数符合公式:

Z=2(n‘)2s2,求出Z的单位。

Z=2.08×

1029cm-3·

.计算出0℃下每秒钟每立方厘米压力为1.0atm的氢气分子的碰撞次数

最少须为28英尺。

因一个分子两边的空隙均为s。

.用三个并列的火车轨道运送宽度为14英尺的火车,最外面的两个轨道的中心间的距离最少须为多少?

由此解释为什么一个分子的有效碰撞直径为2s。

(1)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得更多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进行反应。

(2)升高温度使获得的能量至少等于活化能的分子百分率增加。

(3)增加浓度使每秒钟分子的碰撞次数增加,也即每秒钟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运用动力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下列因素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1)催化

(2)加热升温(3)增加浓度。

温度每升高10℃,具有活化能的分子数也增加近一倍(见下图)。

.温度每升高10℃,一般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增加约1倍。

试用碰撞理论解释。

等于y

.由下图指出反应:

A+B→M+N的烙变为多少?

等于x+y

.由上图指出反应:

M+N→A+B的活化能为多少?

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这表示有更多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进行反应。

而分子并没获得更多的能量,则必定是活化能降低了。

.参见上图,如果加入催化剂则反应:

A+B→M十N的活化能要小于x,试作解释。

活化分子不稳定且不单独存在,其△Hfy可能为正,且其键级、键长、键角均与相似稳定的分子不同。

.说出活化分子与普通分子的区别。

过渡态所具有的能量最大,所以无论其键如何振动,产物分子的能量都要低,也更稳定。

.试解释为什么过渡态不能列为单独的一种化学物质。

Es=241kJ·

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