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86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

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

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

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或(hν=Em-En)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大量)处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的所有辐射方式]

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

相 关 量

意 义

能级图中的横线

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

横线左端的数字“1,2,3…”

表示量子数

横线右端的数字“-13.6,-3.4…”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

相邻横线间的距离

表示相邻的能量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量差越小,距离越小

带箭头的竖线

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的条件为hν=Em-En

2.两类能级跃迁

(1)自发跃迁:

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光子的频率ν==。

(2)受激跃迁:

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①光照(吸收光子):

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hν=ΔE。

②碰撞、加热等:

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E外≥ΔE。

③大于电离能的光子被吸收,将原子电离。

3.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

(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

N=C=。

②利用能级图求解:

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

1,2,3,…n为量子数 1处能量最低,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处(如2,3,…n)状态叫做激发态。

量子数:

原子处在定态的能量用En表示,此时电子以的轨道半径绕核运动,n称为量子数。

(注) 

E1=-13.6eV这个负号是我们人为规定的.设无限远处电子的电势能为零,在有限远的位置电子的电势能都是负值.在最近轨道运转的电子的势能就是负13.6eV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

(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4)跃迁要求从一个电子能级到另一个能级,电子仍然可以受原子核束缚.

电离指电子从某一能级到第无穷个能级(该能级能量为0)(虽然能级数是无穷大,但是所需要能量是有限的),这时电子可以认为不受原子核束缚,完全脱离原子.

电离可以看做是特殊的跃迁 

电离是电子完全脱离了原子核束缚,跃迁是电子从低能级迁移到高能级

例:

1995年科学家“制成”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

B.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

C.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D.大量处于n=4能级的反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最短

解析:

选B 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故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相同,A错;

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只有大于等于13.6eV的能量的光子才可以使反氢原子电离,B对;

基态反氢原子发生跃迁时,只能吸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的光子,C错;

在反氢原子谱线中,

从n=4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短,D错。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轨道量子化rn=n2r1(n=1,2.3…) 

r1=0.53×

10-10m

能量量子化:

 

E1=-13.6eV

En,Ep,r,n

Ek,v

吸收光子时

增大

减小

放出光子时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 

直接跃迁 

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 

一般光子 

某一频率光子 

一群氢原子 

各种可能跃迁 

向低能级跃迁 

放出光子 

可见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1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

(即:

光子和原于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2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受跃迁条件限:

只适用于光于和原于作用使原于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

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E51=13.06 

E41=12.75 

E31=12.09 

E21=10.2;

(有规律可依)

E52=2.86 

E42=2.55 

E32=1.89;

E53=0.97 

E43=0.66;

E54=0.31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但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所以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

EP=-2EK,E=EK+EP=-EK。

(类似于卫星模型)

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负值)降低。

三 原子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核变化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衰变(用电磁场研究):

2.三种射线的比较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

2e

-e

质量

4mp,mp=1.67×

10-27kg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0.1c

0.99c

c(光速)

在电磁场中

偏转

与α射线反向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3.α衰变、β衰变的比较

衰变类型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方程

X→Y+He

X→Y+e

衰变实质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整体射出

1个中子转化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

2H+2n→He

n→H+e

衰变规律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

4.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

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是依据两个守恒规律,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X→Y+nHe+me。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 Z=Z′+2n-m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m=+Z′-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法二:

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可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5.对半衰期的理解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

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1)半衰期公式:

N余=N原,m余=m原。

(2)半衰期的物理意义:

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同一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一定,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很大。

(3)半衰期的适用条件: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何时发生衰变。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四种核反应类型(衰变,人工核转变,重核裂变,轻核骤变)

⑴衰变:

α(He核)衰变:

(实质:

核内)α衰变形成外切(同方向旋),

β(电子)衰变:

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了质子和中子)β衰变形成内切(相反方向旋),且大圆为α、β粒子径迹。

+β衰变:

(核内)

Γ(光子)衰变:

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⑵人工转变: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查德威克)钋产生的α射线轰击铍

(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α粒子轰击铝箔

⑶重核的裂变:

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⑷轻核的聚变:

(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注意:

质量并不守恒。

(四) 核反应方程与核能计算 

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自发

U→Th+He

Th→Pa+e

人工转变

人工控制

7N+He→1O+H

(卢瑟福发现质子)

He+Be→1C+n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Al+He→P+n

(约里奥·

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P→Si+e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U+n→56Ba+Kr+3n

U+n→Xe+Sr+10n

轻核聚变

很难控制

H+H→He+n

2.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基础。

如质子(H)、中子(n)、α粒子(He)、β粒子(e)、正电子(e)、氘核(H)、氚核(H)等。

(2)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是否正确的依据,由于核反应不可逆,所以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只能用“→”表示反应方向。

(3)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对质能方程的理解

(1)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

方程的含义:

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质量也增大;

物体的能量减少,质量也减少。

(2)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Δm,其能量也要相应减少,即ΔE=Δmc2。

(3)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Δm,吸收的能量为ΔE=Δmc2。

4.核能的计算方法

(1)根据ΔE=Δmc2计算时,Δm的单位是“kg”,c的单位是“m/s”,ΔE的单位是“J”。

(2)根据ΔE=Δm×

931.5MeV计算时,Δm的单位是“u”,ΔE的单位是“MeV”。

(3)根据核子比结合能来计算核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比结合能×

核子数。

[典例] (2015·

江苏高考)

(1)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U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

U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Ba和Kr两部分,并产生________个中子。

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2)取质子的质量mp=1.6726×

10-27kg,中子的质量mn=1.6749×

10-27kg,α粒子的质量mα=6.6467×

10-27kg,光速c=3.0×

108m/s。

请计算α粒子的结合能。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且该核反应方程为:

U+n→Ba+Kr+3n,即产生3个中子。

临界体积是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2)组成α粒子的核子与α粒子的质量差

Δm=(2mp+2mn)-mα

结合能ΔE=Δmc2

代入数据得ΔE=4.3×

10-12J。

[答案] 

(1)3 大于 

(2)4.3×

10-12J

(2017四川宜宾模拟)已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1.1MeV,氦核的平均结合能为7.1MeV,则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  )

                   

A.释放出4.9MeV的能量 B.释放出6.0MeV的能量

C.释放出24.0MeV的能量 D.吸收4.9MeV的能量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写出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核反应方程为He,由于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1.1MeV,氦核的平均结合能为7.1MeV,故结合前氘核的结合能为E1=2×

1.1MeV,结合后氦核的结合能为E2=4×

7.1MeV,故ΔE=2E1-E2=-24.0MeV,负号表示释放能量,选项C正确。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⑴利用其射线:

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

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⑵作为示踪原子。

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⑶进行考古研究。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一般都使用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齐全,各种元素都有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

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

可制成各种形状,强度容易控制)。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

以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光谱为实验基础的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和玻尔原子理论,各种核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核反应方程、核能计算等。

在核反应中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在微观世界中动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