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505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大教育四川届高考化学 押题三Word文档格式.docx

结论

A

铁与硫单质生成FeS,与Cl2生成FeCl3

氧化性:

Cl2>S

B

将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H2SiO3)

酸性:

H2CO3>H2SiO3

C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还原性:

Mg>C

D

某无色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有SO42-

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KOH)

c(HA)

0.1

9

x

0.2

7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

c(A﹣)>c(K+)>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

c(OH﹣)=c(K+)﹣c(A﹣)=

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

c(A﹣)+c(HA)<0.1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

c(K+)+c(OH﹣)=c(H+)+c(A﹣)

6.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煤的汽化和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③潮解、焰色反应、汽油去油污、用CS2清洗管壁上的硫均属于物理变化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酸分子中含有几个H,则称为几元酸

⑥H2和D2是同素异形体 

 

⑦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A.③⑤⑥ 

B.①②⑤ 

C.③⑦ 

D.①④⑥

7.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

A(s)+2B(g)

2C(g)+D(g)△H<0,在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建立平衡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Qc表示浓度商)

容器

体积

起始物质

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

平衡常数

1L

1molA+2molB

1mol

φ甲

K甲

4molC+2molD

n1mol

φ乙

K乙

2L

n2mol

φ丙

K丙

A.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甲的Qc逐渐减小,乙和丙的Qc逐渐增大  

B.B.K甲=K丙>

C.升高甲的温度,可使φ甲=φ乙                

D.n1=1.6,n2=2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2分)

8..Q、R、X、Y、Z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Q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②R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③Y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④Q、R、Y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Q、R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N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溶剂;

⑤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Q、R、X、Y、Z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化合物M的空间构型为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化合物N在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

(2)R、X、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3)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与RY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  

 (写分子式)

(4)由R、X、Y三种元素组成的RXY﹣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X2、RY2等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Z原子基态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Z的一种含氧酸钡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数为  

9..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i(s)+4CO(g)

Ni(CO)4(g),Δ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Δ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正[Ni(CO)4]=v正(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CO与镍反应会造成含镍催化剂的中毒。

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

已知:

CO(g)+

O2(g)=CO2(g) 

ΔH=-Q1kJ·

mol-1

S(s)+O2(g)=SO2(g) 

ΔH=-Q2kJ·

则SO2(g)+2CO(g)=S(s)+2CO2(g) 

ΔH= 

(3)对于反应:

2NO(g)+O2

2NO2(g),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的NO和10mol的O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假设容器为1L,则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最简分数形式)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 

若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20molY,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L。

10.(14分)聚芳酯(PAR)是分子主链上带有苯环和酯基的特种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下图是利用乙酰丙酸(

)合成聚芳酯E的路线:

 ②

   (R、R′表示烃基)

(1)乙酰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羰基和(填官能团名称)。

(2)D的结构简式为。

(3)下列关于有机物B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a.能发生取代反应b.能与浓溴水反应 c.能发生消去反应 d.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4)A→B的化学方程式为。

(5)C的分子式为,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③分子中有苯环,分子中无

结构

在上述同分异构体中,有一种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核磁共振氢谱图有4种峰的物质,写出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步骤一:

配制250mL0.10mol/LNaOH标准溶液.

步骤二:

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4次,记录数据如下.

NaOH溶液的浓度

(mol/L)

滴定完成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

1

0.10

20.02

20.00

2

3

19.00

4

19.98

(1)步骤一需要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配制标准溶液需要用到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2)步骤二中量取20.00mL的稀盐酸用到的仪器是  .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3)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为  .

(4)排去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的  操作,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液浓度值)偏高的有 (多选扣分):

A.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

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

C.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稀盐酸溶液润洗

D.滴定到达终点时,仰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试卷答案

1.C

2.C

解析:

A、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故A错误;

B、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解答溶液中H+数目,PH=2的醋酸冲稀10倍后,溶液中H+浓度大于0.001mol/L,故B错误;

C、1molFeCl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许多的氢氧化铁才能形成一个胶体粒子,氢氧化铁的数目小于NA,故C正确;

D、1.8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是0.09mol,含0.9NA个质子和0.9NA个中子,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A

【知识点】离子方程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铵和水,故A正确;

B、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NaOH完全反应,正确的是:

Ca2++HCO3-+OH-=CaCO3↓+H2O,故B错误;

C、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产物中只有三价铁,故C错误;

D、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2,Al3+与OH-物质的量之比是1:

4,产物是偏铝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定注意反应物相对量问题。

4.D

【知识点】实验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物的化合价可判断物质的氧化性,A正确;

根据强酸制弱酸知B正确;

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知C正确;

D、该溶液可能含Ag+,D错误。

【思路点拨】氧化性、氧化性强弱判断方法: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根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来判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简单地说“左”>“右”。

即:

氧化性强弱顺序:

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强弱顺序: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条件越容易,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5、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进行判断如:

2Cu+O2=△=2CuO2Cu+S=△=Cu2S根据铜被氧化程度不同(分别为+2价,+1价)可判断氧气的氧化性强于硫。

5.D

解:

A、将0.1mol/L的一元酸HA的溶液和0.1mol/L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生成KA盐溶液,溶液pH=9,说明溶液呈碱性,HA为弱酸,A﹣离子水解,其浓度减小,c(K+)>c(A﹣),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K+)>c(A﹣)>c(OH﹣)>c(H+),故A错误;

B、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K+)+c(H+)=c(A﹣)+c(OH﹣),则c(OH﹣)﹣c(H+)=c(K+)﹣c(A﹣)=

mol/Lmol/L﹣10﹣9mol/L,故B错误;

C、混合后溶液pH=7常温下呈中性是弱酸HA过量,溶液中是HA和KA的混合溶液,HA的强酸浓度大于0.2mol/L,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

c(A﹣)+c(HA)>0.1mol/L,故C错误;

D、混合后溶液PH=7,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K+)+c(H+)=c(OH﹣)+c(A﹣),则:

c(K+)=c(A﹣),所以混合液中一定满足:

c(K+)+c(OH﹣)=c(H+)+c(A﹣),故D正确;

故选D.

6.C

【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 

O3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生成新核素,故①错误;

②煤的汽化和液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③潮解、焰色反应、汽油去油污、用CS2清洗管壁上的硫均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氧元素形成的氧气和臭氧混合时形成的是混合物,错误;

⑤酸的元数是根据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数目进行划分的,错误;

⑥H2和D2是由氢元素的不同氢原子构成的,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

⑦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应保存在水中,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潮解、纯净物、同素异形体、物质的保存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7,c

8.

(1)平面三角形;

sp2;

分子晶体;

(2)C<O<N;

(3)N2O;

(4)2CNO﹣+2H++3ClO﹣═N2↑+2CO2↑+3C1﹣+H2O;

(5)3d24s2;

6.

考点: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晶胞的计算.

专题:

图示题;

结构决定性质思想;

化学应用.

分析:

根据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Q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Q为氢元素;

R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则R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即R为碳元素;

Y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则Y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即Y为氧元素;

R、X、Y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即X为N元素,然后推出则M为甲醛,N为苯,再由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Z的原子序数为22,即Z为钛元素;

(1)根据孤电子对数和σ键数来分析杂化,利用构成晶体的微粒来分析晶体类型;

(2)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及电子的排布来分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3)根据等电子体中的原子数和价电子数来分析;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来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

(5)利用原子序数来分析电子排布,再利用晶体的结构来分析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的位置.

解答:

由信息可知,Q为氢元素,R为碳元素,X为N元素,Y为氧元素,Z为钛元素,M为甲醛,N为苯;

(1)化合物M为甲醛,碳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碳原子的σ键数为3,则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化合物N为苯,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苯是由苯分子直接构成的,则N在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故答案为:

平面三角形;

(2)R、X、Y三种元素的分别为C、N、O,非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但N原子的电子排布中P轨道半满,则失去1个电子更难,即三种元素中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故答案为:

C<O<N;

(3)RY2为CO2,分子中有3个原子,价电子数为4+6×

2=16,N2O的分子中有3个原子,价电子数为5×

2+6=16,则CO2与N2O互为等电子体,故答案为:

N2O;

(4)由RXY﹣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X2、RY2等物质,由反应物与生成物,利用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则离子方程式为2CNO﹣+2H++3ClO﹣═N2↑+2CO2↑+3C1﹣+H2O,

2CNO﹣+2H++3ClO﹣═N2↑+2CO2↑+3C1﹣+H2O;

(5)因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Z的原子序数为22,即Z为钛元素,其电子基态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电子最后填充3d电子,则外围电子排布为

3d24s2,由晶体结构图可知,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在棱的位置,则氧原子数为

=6,故答案为:

3d24s2;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明确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电子排布式、杂化类型、晶体类型、性质的比较是高考中常考的考点,N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O原子的大是学生解答的难度.

9.

(1)C 

(2)(Q2-2Q1)kJ·

mol-1

(3)P2>P1 

1/144 

(4)NO2+NO3--e-=N2O5 

224

(1)A、Ni是固体,浓度为常数,改变用量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错误;

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只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错误;

C、因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容、Ni是固体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后又加压,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其体积分数降低,正确;

D、速率关系未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错误。

(2)已知的两个反应分别用①②表示,运用盖斯定律可得,SO2(g)+2CO(g)═S(s)+2CO2(g)可由①×

2-②得到,则△H=(Q2-2Q1)kJ•mol-1

①由图像知相同温度压强为P2时N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P1时的,而根据反应特点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P2>P1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NO的平衡转化率为20%,则NO减小了2mol/L

2NO(g)+O2

2NO2(g),

起始浓度(mol/L) 

10 

0

转化浓度(mol/L) 

2

平衡浓度(mol/L) 

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4)石墨I电极上通入NO2,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NO2+NO3--e-=N2O5;

根据电池总反应4NO2+O2=2N2O5,收集到20molN2O5需消耗O2为10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10.(14分,每空2分)

(1)羧基(2分);

(2)

(2分);

(3)abd(2分);

(4)

(2分);

(5)C8H6O4(2分);

13(2分);

(2分);

11【答案】

(1)1.0;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0.10mol/L;

(4)丙;

(5)ADE.

【解析】解:

(1)m=nM=0.25L×

0.1moL/L×

40g/mol=1.0g,实验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250mL容量瓶,并用胶头滴管定容,

1.0;

(2)量取20.00mL的稀盐酸需用酸式滴定管,滴加2~3滴酚酞溶液作指示剂,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酸式滴定管;

(3)根据c(酸)×

V(酸)=c(碱)×

V(碱),需要V(NaOH)=

mL=20mL,实验3误差较大,可舍弃,则该盐酸的浓度为

=0.10mol/L,故答案为:

0.10mol/L;

(4)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橡皮管内,只要将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冲排出,故答案为:

丙;

(5)A.配制标准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导致溶液浓度偏小,滴定时体积偏大,则待测液浓度偏大,故A正确;

B.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对实验无影响,故B错误;

C.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稀盐酸溶液润洗,会导致盐酸浓度偏小,需要NaOH体积偏小,测定值偏小,故C错误;

D.滴定到达终点时,仰视读出滴定管读数,会导致NaOH体积偏大,测定溶液浓度变大,故D正确;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测定NaOH体积偏大,测定值偏大,故E正确.

A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