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521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讲兴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PPT推荐.ppt

两次工业革命下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

途径?

根本原因?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1、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革命史观为新兴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是世界整体化发展的过程-全球史观人类历史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联系。

3、是文明传播的过程-文明史观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整体世界的进步。

4、是对外征服的过程-(辩证唯物法)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沉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从史观角度分析,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一、【新课标解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背景,原因:

经济、政治、思想,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条件:

经过: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知识结构:

二、【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马可波罗游记的流行和“寻金热”,传统商路不畅造成商业危机,基督教会为了传教,号召“圣战”,(客观)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主观)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葡、西王室的支持;

经济根源:

政治原因:

精神动力:

社会根源:

直接原因:

条件:

二、【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概况:

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记忆口诀:

“弟弟到达非洲,哥哥到达美洲,大家嘛到印度,买着轮船环球走。

”时间:

1487+5+5;

1519;

支持国:

葡萄牙向东;

西班牙向西;

影响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对亚洲对世界,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

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近代史【精析】以新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是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殖民灾难。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1)超越国界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时间得到更多的重视。

比如民族迁徙、物种传播、疾病蔓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等。

(2)从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看,对于促进全球联系的历史事件通常给予较高的评价,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于工业革命的评价更多的分析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这些与传统的史学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3)采取了一种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从事观察研究。

将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放在全球的角度审视,注意摒弃“欧洲中心论”,主张建立全球普适的历史话语系统,重新书写人类整体的历史。

(4)反对过分草率地遽下“必然”之类的断语。

全球史观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绝对性,认为很多情况下偶然性因素对历史的影响更大。

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美洲的外来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2)西欧开始对华的殖民侵略;

(3)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4)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呈现新的特点,PK,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等航行的目的、性质、影响方面有什么不同?

延伸拓展,思考: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有产生像“新航路开辟”那样深远的影响?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积极,消极,1、扬国威2、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掠夺财富;

探究:

我国远洋航海业起步早,但为什么没能使我国历史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

我国远洋航海业起步早,从郑和下西洋就开始了,早于欧洲近半个世纪,但是它既没有为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又没有开拓市场,再加上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实行闭关政策,所以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促进我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推动新的时代的到来。

2、15世纪-17世纪是大发现的时代,是发现世界,发现人,发现自然的时代,请思考发现世界,发现人,发现自然各指什么?

发现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走向一体。

发现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发现自然自然科学革命。

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本题选C项。

C,2(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解析:

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

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所给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本题的立意是全球史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项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海禁”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D项表述错误。

C,3(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加强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BCD,解析:

此题考察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故选C,C,4(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解析:

A选项推论在新航路没有开辟时之前就一直存在。

C选项抓住国联的实质是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就很容易判断。

D选项联系教材关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也很容易判断。

A项推论错在“开始了”,用“密切了”、“扩大了”更符合实际;

C项推论错在“有效保障”;

D项推论错在“全球化进程中断”。

故选B,B,5(2009年广东高考16题)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解析:

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

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故选A,A,6(2008年海南高考11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

关键是要读懂材料。

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

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A,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7题)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解析:

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握传播宗教和获取黄金与新航路开辟的之间。

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高额利润的追求驱使欧洲人开始了远洋探险。

故D项符合题干。

A项的正确的表述应为借传播基督教之名来寻找黄金;

B项殖民扩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而不是输出黄金;

C项表述错误。

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阐述能力。

题目提供了新材料、新情景“外交官讲话”和时间限制“16世纪”,要求考生抓住关键词“东方探险”、“黄金是动机”等再认、再现和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从而选择正确答案D。

D,8(2009年江苏高考14题)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故选C,C,考能训练,1.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

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

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考能训练,2、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3、“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A西班牙B葡萄牙C意大利D英国,考能训练,4、15世纪前后,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跟随的是谁的船队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A.B.C.D.,5、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考能训练,6、(2010年山东文综27题)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1)答案一:

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

是偶然的理由: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

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是必然的。

理由: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

商品经济发展;

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

传播天主教;

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的分。

),考能训练,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7分),()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考能训练,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相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

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考能训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哥伦布日”,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布广场举行的“哥伦布日”纪念活动上,一个写着“意大利之子”的花环摆放在哥伦布塑像旁。

材料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部分言论:

拉丁美洲人不要庆祝“哥伦布日”,“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我们委内瑞拉人,我们拉丁美洲人,没有理由向哥伦布致敬。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美国和其他拉美国家对待“哥伦布日”上出现截然不同的看法?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促进了北美的开发、发展;

拉美各国多为土著居民和黑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于他们的国家而言,意味着灾难。

考能训练,材料三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考古学家马克霍顿说:

“这是场灾难,但他(哥伦布)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欧洲必然接触更广阔世界。

(2)结合材料三,你认为马克霍顿的话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考能训练,材料四我国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

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和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的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该如何评价哥伦布?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荷兰:

条件:

特点:

影响:

16世纪时荷兰已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

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取代葡、西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英国:

1、殖民方式:

2、结果:

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海盗劫掠被称为“海盗国家”商业战争与荷兰、法国进行进行一系列战争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三角贸易,英国:

日不落帝国(18世纪中期),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出程:

枪支、廉价工业品廉、杂物等,中程:

奴隶,归程:

金银、烟草、蔗糖,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

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都被卷入世界市场。

欧亚内地越来越多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

2、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

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重心。

“西方殖民扩张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使其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精析】多角度认识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

原因,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1.对世界市场:

2.对殖民国家:

3.对殖民地:

4.对国际关系:

阶段划分:

早期:

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

中期:

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工业革命期间);

后期:

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评价:

(提示)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

1、(2012年上海历史,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C,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20)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考点】早期殖民活动【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

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

B项应是在17世纪;

D项是17世纪中期。

C,3(2011大纲全国高考)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30年代印度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史料、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材料没有表明购书者为社会精英阶层,故A项排除;

材料没有说明英文书籍的内容是欧洲启蒙思想,排除C项;

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故答案为B。

B,4(2011北京高考)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工业革命殖民掠夺奴隶贸易ABCD,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意在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识记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步成为海上霸主,但这与该时期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