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374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C卷.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C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巩固(共11题;共32分)

1.(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2分)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3.(2分)下列4幅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固体是碳酸盐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A.A      

B.B     

C.C      

D.D    

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6.(2分)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点燃酒精灯后,将外焰直接对准固体药品部位加热    

C.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7.(2分)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来验满    

B.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之后,应先把导管移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产生氧气    

D.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来代替二二氧化锰    

8.(2分)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9.(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

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

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

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测________不符合题意;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符合题意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

10.(7分)根据图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从________(填仪器名称)装入液体药品。

               

(2)实验室制取O2、CO2和H2都可以选用(从A、B中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G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而且它比A装置有更多的优点,请回答用G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优点________。

               

(4)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如果把B装置进行改进,去掉胶塞和导管,再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就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请写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5)在H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放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6)如图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如果瓶内充满空气,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氧气

B.如果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如果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如果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11.(2分)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气+氧化铜

铜+水    

B.氧气+氢气

水    

C.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D.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二、强化提升(共7题;共32分)

12.(2分)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a

15

3

t1时的质量/g

14

32

b

c

t2时的质量/g

8

4

d

3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属化合反应    

C.a=60    

D.d=68    

13.(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的两种气体质量比是8:

1

C.镁铝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都要大

D.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高

14.(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

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15.(2分)反应硫单质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

二氧化硫,其中生成物是()

A.氧气    

B.二氧化硫    

C.硫    

16.(11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________,则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若用D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甲同学把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MnO2的试管中”与“乙同学把少量MnO2缓缓加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不同点是________;MnO2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作用。

(4)若用D收集一瓶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若用F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下同)端导入;若F装置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端导入;

(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丙同学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丙应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17.(7分)根据下图中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A还需要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18.(6分)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符合题意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

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

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三、真题演练(共5题;共13分)

19.(2分)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20.(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氧气的沸点比氮气的沸点低    

B.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2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为节省药品,应在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

表示的微粒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22.(2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能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收集满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④中反应停止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3.(5分)如图所示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

(1)写出下列标出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的用途:

________。

(2)洋洋同学利用图中的某些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

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②③⑤,那么他还使用了如图所示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你认为洋洋选择这套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洋洋利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又制取并收集了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洋洋成功地验满了所制取的气体,请你写出他的验满方法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共11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1、

二、强化提升(共7题;共32分)

12-1、

13-1、

14-1、

15-1、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7-1、

17-2、

17-3、

18-1、

18-2、

18-3、

三、真题演练(共5题;共13分)

19-1、

20-1、

21-1、

22-1、

23-1、

23-2、

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